浅析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摘要:学与思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语文思维能力对语文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联系生字的造字法,可以帮助学生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快速掌握生字。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可以提高记忆的速度和准确率。一边阅读一边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鉴赏能力。
关键词:语文;思维能力;造字法;背诵;阅读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简练而深刻地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只有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才能明晰知识之间的联系,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学习效率。语文学科很多知识偏向于识记,许多教师就误认为语文学习对思维密度要求偏低,只要用心去记就可以了,这是理解的误区,其实语文学习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思维和理解。
一、联系造字法,可以提高识字速度和书写的准确率
对于识字教学,许多教师还是采用小学的笔画教学法,但随着识字的数量越来越多,许多同音字和形似字就容易出错。如果教师结合形声、指事、会意等造字法进行识字教学,让学生不但知道字怎么写,还让他们结合所学字的意思知道为什么这么写,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比如
学生容易将“赡”和“瞻”混淆,如果教师结合形声字来教学,让学生明白“赡养”离不开钱,而古代人是用贝壳做钱币的,所以很多和钱有关的字都是“贝”字旁。“赡”字是“贝”字旁;“瞻”字表示怀着崇敬的心情观看,观看时用眼睛,所以,“瞻”字是“目”字旁。
许多学生书写不规范、不准确,也是因为不理解字形的含义,如果学生理解这个字的造字法,掌握其真正含义,对识字的速度和书写的准确率都会有帮助。比如“本”和“末”,“本”字的原意是草木的茎和根,所以,下边的一横表示“本”就是在植物的下边;“末”字的原意是东西的梢,所以,上边的一长横就表示在树木的上边。
思维理解识字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字形,还有助于学生对字义的理解。比如“伐”字,是个会意字,一个人拿了一个“戈”,就是去打仗,所以,伐就有“攻打”的意思;“暮”,太阳落到草丛里去了,天就要黑了,所以,“暮”字就有“黄昏”的意思。这样,学生不但掌握字形,而且理解了字义,在思维、理解的基础进行识字学习,效率一定会更高。
二、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不但可以提高记忆的速度,还有助于书写的准确
学生对诗词、课文的背诵,很容易误入“死记硬背”的“歧途”。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
理解能力较弱,主动思维的习惯较差,却善于记忆。于是学生遇到需要背诵的篇目,就死记硬背,导致默写时出现不应有的错误。教师应引导学生首先要理解篇目中每个句子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养成一边诵读一边思考的习惯,这样,既可以加快学生背诵的速度,又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有助于背诵、理解、默写的准确。
比如学习杜甫的《蜀相》,很多学生在默写时,就因为不理解诗意而出现了不应有的错误。首联: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就有学生将“锦”字误写为“绵”字。如果学生能够结合句意:丞相的祠堂要到哪里寻?在锦官城外柏树繁茂的地方。同时联系杜甫的另一首诗《春望》中的“花重锦官城”,就不会出现这样低级的错误了。颔联: 映阶碧草自春, 隔叶黄鹂空好音。出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将“叶”误写为“夜”,这更显示出背诵过程缺乏思维的弊端。“映着石阶的绿草自成一片春,隔着树叶的黄鹂徒有好听的声音。”上句写草青葱,下句写树上的黄鹂鸣叫婉转,多么优美的一副画面,怎么能和“夜”混为一谈?颈联: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这联是出错最多的地方,将“烦”写成“繁”,“济”写成“计”。如果学生有良好的思维习惯,结合诗意“三顾茅庐频繁讨论天下大计,两朝的开创与辅佐老臣竭尽忠心”去记忆,就会提出疑问:诗中为什么是“频烦”而不是“频繁”呢?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白文字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产生,在某些字没出现以前,使用另外的字代替的。“开济”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开创、辅佐的意思,和“计”无关。尾联: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许多学生会将“长”字误写为“常”字,这和颈联中的“烦”是一个道理,只要学生结合诗意: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病死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就会注意到它的特殊之处,也就避免了默写的错误。
三、阅读中养成思维的习惯,有利于把握文章内容和结构,赏析文章中的美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提高学生赏析水平的重要途径。初中生面对一篇文章,还是习惯于结合题目答案式的应试阅读,而缺乏通过自己的思维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文章结构,感受文字间所传达的美。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搞清楚三个问题:1.这篇文章作者写了什么?2.作者为什么要写(作者写作这篇文章要表达怎样的一种思想或感情)?3.是怎么写的(包括结构、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等?)第一个问题搞清楚了文章的内容,这是阅读的基本要求,也是进一步深入理解文章的基础。第二个问题,是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即文章的主题思想。这个环节要善于从作者的遣词造句中体会作者对所描绘事件或事物的态度、感情,这也是正确把握文章主题的前提。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可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
正是所谓的“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也是学生通过思维再创造的过程,是对文章的创造性理解,是阅读层次的提高。第三个问题,是学生通过对名家名篇或者优秀篇目的揣摩,体会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以及写作手法的合理运用,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总之,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和基础,有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