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黑沿子镇黑沿子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课改工作的不断推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不断转变。自主、开放、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体现日益明显。课堂教学更注重教学内容、过程、手段、评价等的开放,课堂变得开放了,逐渐显现出活力。但是作为语文老师,我们日益感觉课堂教学的效率却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课堂的“活”呈现出的是表面的热闹,表面上看学生的活动量大了,活动形式多了,可收效却不明显。多数学生的思维还只是游离于浅层次的思考上,对文本的理解不透彻,对所学的知识掌握不牢固,更重要的是不能去灵活运用。学习效率依旧低下,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不到真正有效的提升。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反思性研究,以继续深入推进小语课改工作。
为此,我们提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这一课题,我们将着眼于促进学生健康、长远的发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增长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分析和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为抓手,探究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大面积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课题的概念界定
“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作过很通俗的解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这都表示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进步,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是有效的。”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40分钟内教师优化教学过程,创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现状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随着研究的深入,大家普遍认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如杜威以儿童为中心、以经验的重组为教学本质、以活动和练习为基本教学组织方式等实用的教学观;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等,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对教学有效性的探寻。赫斯特认为有效的教学应该保证学生有兴趣,能自我激发动机,有自主权。美国教授加里鲍里奇基于25年的课堂教学研究,著成《有效教学方法》,采用谈心式的方法描述一些有效教学实例,融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理于教学实践,
为世界范围内教学实践的有效改进,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解释和指导。
国内的有效教学研究也很活跃。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新课程改革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建构这样的学习方式对教师教学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此外,教育新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从专业的角度回答了什么是课堂教育的有效性问题,也为广大教师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本课题研究是改革目前课堂教学效率低的需要。主要有以下几点:
我校的语文课堂上虽有学生发言,但学生的参与率少;虽有小组合作讨论,看似热闹,但却流于形式;虽有教师的学法指导,但却空泛,缺乏策略;虽有课堂评价,却很单一。课堂上虽有师生与文本的对话,但对文本的理解却很肤浅,课堂上学生个性得不到张扬,思维得不到开放。因此长期以来,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学效益低下。鉴于以上几种现状,研究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准备,有效教学实施,有效教学评价,有效教学模式。
四、课题研究的意义
理论意义:
研究探索在小学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模式,丰富有效性教学理论。
实践意义:
1、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提升教师的理念。
2、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课堂教学质量
研究性课题3、探索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模式,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指导。
4、进一步发挥教研作用,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
五、研究目标与内容
研究目标
1、分析当前影响我校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是教师的教学行为,探索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2、运用有效教学的理念,探寻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操作策略,使教学在科学、先进的理论指导下得以优化,追求有效、高效、优质的教学,提高我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通过课题研究,树立让每个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课堂教学观。在寻求语文课堂有效性的研究实践中,必然会带来课堂教学的变化,形成有助于教师实现有效教学、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结构。构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4、通过课题研究,使教师的课堂评价体现激励性、导向性和科学性,呼唤真诚、个性化的评价,建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体系,提升教师教学行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研究内容
(一)有效教学准备研究
加强备课制度的研究,推进备课形式的改革,针对教学内容,结合学段特点,研究如何预设切实有效的课堂教学行为。重点研究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开展之前应做的各种必要的工作与准备。
(1)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因此,目标设计是有效设计的核心。
(2)教学材料的准备与处理。适合的学习材料是学生能迅速及时进入良好学习状态的前提。我们将充分利用丰富的图书与网络资源,搜集完善适合学生阅读与学习的材料,让学生能被文本吸引而愉快地进入最佳学习情境。
(3)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行为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
(二)有效教学实施研究
(1)有效提问。提问是激发学生思维,教与学互动、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如何设计有效提问,掌握提问的最佳时机。
(2)有效倾听。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会倾听,是师生都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教
师选择倾听时机,课上学生倾听能力的提高。
(3)有效反馈。有效的教学依托有效的反馈。反馈的适时性,反馈内容的科学性与针对性是课题组要探索与研究的。
(4)有效活动。有效教学应该追求有效活动,有效活动是指向目标的活动,而不是盲动,如果通过活动没有实现教学目标,就是无效活动;如何让学生在讨论、合作、动手等活动中共享课堂生成着的精彩,以及活动的科学设计,是课题组所必须关心的。。
(5)有效学法指导。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
(6)有效的现代化手段运用。多媒体手段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就好比是一把双刃剑,既有促进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因此,研究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才能为学生提供逼真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学习的有效性。
(三)有效教学评价研究。
有效的评价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门艺术。评价一定要适时适度:既不能滥用评价,也不能吝啬评价语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评价语言,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地给予评价。引导生生互动的评价,小组成员的评价,既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又能使课堂教学十分的有效。
(四)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
在寻求语文课堂有效性的研究实践中,必然会带来课堂教学的变化,形成有助于教师实现有效教学、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结构。根据我们的研究,随着行动研究的深入,我们不断调研与改进,并通过积累的大量的丰富的教学案例予以分析提炼,最终总结与形成有效教学模式。
六、课题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这种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教师对教学意义的生成起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教学中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的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2、教育心理学理论。学生能否进行有效学习的最重要是具备持久而稳定的学习动机。所谓学习动机就是指直接推进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与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强烈的动机可以使学生对学习的目标采取积极进取的态度,没有动机的学习不叫学习,也不能学习。可以说,教学是否真的有效是以其是否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为前提的,因此,有效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密切关注并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教学。
3、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力是一种能力或一组能力,这种能力或这组能力可以使个体顺利地解决有关问题或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创造时尚产品。多元智力包括这样七种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逻辑—数学智力、语言智力、空间智力、人际智力和个人内省智力。他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倡导教师角、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在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产生了极大影响。以多元智力理论为指导的全新的个性化的教学理念和最优的教与学的方式为提高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策略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七、研究方法和原则
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采用问卷、访谈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调查,从中了解学校课堂教学的现状和影响语文课堂有效性的因素及其原因,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
2.文献研究方法:借鉴图书资料,广泛汲取别人研究的成果以免走弯路。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支撑和构建本课题的理论框架,转变教育思想,调整教学思路。
3、行动研究法。力求用最新教育理论,解决有效性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及时反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4、个案研究法。通过对一些成功教学课例的研究,吸收新课程有效性教学设计的成功经验,总结有效性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的规律。
5、叙事研究法。课题组的教师及时记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所经历的教学故事,教学案例,写出自己的感悟,总结教学的得与失。
研究原则
(1)全面性原则。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习惯与能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2)主体性原则。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方案、组织教学过程中,优先设计学生的有效参与性的教学活动。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3)实践性原则。课题研究本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思路,旨在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将研究的认识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
八、研究的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时间从2011年10月至2013年12月,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11年10月—2011年12月)
成立课题小组。申报立项。加强课题组教师培训、指导理论学习。其成果形式申请书。
2、启动阶段(2012年1月—2012年3月)
调查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课堂教学高效或低效的特征。确立课题并加以论证。完成课题研究方案。分工落实,展开课堂教学研究。其成果形式为调查报告,实验方案。
3、实践研究阶段(2012年4月—2013年6月)
查阅相关资料、文献,对国内外该课题研究的状况进行了解,组织课题组理论学习。开展课题研讨活动。组织有效课堂优课评比活动。收集有效课堂教学案例。其成果形式为阶段性总结、论文等。
4、结题阶段(2013年7月—2013年12月)
全面总结课题实验,写出论文、研究课例等展示实验成果,写出结题报告。其成果形式为论文、总结报告等。
九、预期成果
调查报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现状的分析》李素梅
阶段总结《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毕兰兰
研究结题报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李素梅
论文集:
《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有效备课》薄玉芳
《小学语文教学有效倾听的技巧》高多多
《小学语文课上如何让反馈更有效》李秀玲
《小学语文课上怎样做到小组合作的有效性》王会珍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有效实施学法指导》宋红梅
《小学语文课如何让提问走向有效》信锐敏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运用》毕兰兰
《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的有效性》翟晓军
十、组织管理和课题组分工情况
为保证实验工作顺利进行并取得实效,成立实验项目实施小组。具体安排如下:
1、实验项目实施小组:
组长:李素梅
副组长:
成员:刘永顺高绍山王爱顺刘翠英高多多薄玉芳
李秀玲王会珍宋红梅信锐敏毕兰兰翟晓军
2.实施小组
接受课题组专家、领导的指导、检查,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充分发掘和整合学校资源,创造性的实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课题。边实验、边反思、边总结、边改进,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实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