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计谋与人品
汉高祖刘邦之所以能打败项羽一统天下,就在于他能知人善任、采纳忠言。除了有张良、萧何、韩信“汉初三杰”的辅佐外,还得力于总在关键时刻履出奇计,化解危机的开国功臣陈平。 
    陈平是河南阳武县人,小时候家境十分穷困,和兄嫂住在一起。哥哥陈百在富家当佣工赚钱养家,陈平则醉心于黄老学说、治世之术,还经常到处游学。因他不事生产,嫂嫂对他非常嫌恶,并且还对邻人抱怨说:“有这么个只吃不做的小叔,倒不如没有的好。”陈百听到这些话,非常生气就把妻子赶出了家门。 
    陈平曾先后跟随过魏王和西楚霸王项羽,但因不受重用与信任而离开。后来陈平辗转来到修武,经由魏无知的引荐才投靠了刘邦。虽然在刘邦阵营里不乏聪明才智之人,但陈平奇计多且善于谋略应变的才能,不仅深得刘邦信任,也成为刘邦不可或缺的左右手。陈平跟随刘邦征战时,在紧要关头出了六次妙计,解除刘邦的困境,化危机为转机,实功不可没。 
    奇计一:捐金离间谋士钟离昧 
    楚汉争战中,有一次楚军发动猛烈的攻击,将汉军围困在荥阳城中。汉军没有外援和粮道,一切退路被切断,刘邦忧心如焚,忙召张良、陈平等谋士商讨对策。陈平献计对刘邦说:“项羽为人善猜忌,易听信谣言,只要大王肯花费大量黄金,就能够离间项羽身边范增、钟离昧、龙且、周殷这几个重要大臣,没有这些人的帮助,项羽就如同失去左右手,自然就削弱他进攻的力量了。”刘邦认为这是好计谋,于是拿了四万斤黄金交给陈平,任由陈平支用且不过问。 
    陈平花了许多黄金在楚军内安插了很多间谍,让他们散布谣言,说楚将钟离昧等人功多赏少,将要联汉灭楚,然后分割土地,各自称王。果然钱能通神,不过几日,谣言便在楚军内传开,连项羽都听到了,而项羽果真中计,对钟离昧等人产生了怀疑,不再相信他们,只对范增依旧信任。 
    奇计二:无中生有,逼走范增 
    项羽虽然疏远了钟离昧等人,但他对荥城的攻势却也毫不放松,仍把汉军死死的围困在荥城里。不过汉军也防备得滴水不漏,让楚军无法越雷池一步,这情况让项羽非常焦急。陈平抓准机会,又对刘备献策道:“项羽连日攻城不下,大王趁此派人去向他诈降,他必然答应
且遣使者来谈条件,到时我们便可从中来离间范增,等楚军人心惶惶时必可突围。”刘邦听完觉得有理,便下令依计而行。 
    项羽果然派使者到刘邦营里,刘邦准备了很丰盛的菜肴,接待楚国大使。刘邦见到楚国使者假装十分吃惊的说:“我以为是亚父范增的使者,原来是项王的使者啊!”说完即撤走酒席,并吩咐属下换上粗茶淡饭给楚国使者吃。楚国使者回营后,便将其所受待遇禀报项羽,项羽又中计谋开始怀疑范增了。 
    后来范增心急想要尽快攻下荥城,因项羽不信任他,不肯听从。而范增也听说项羽怀疑他与刘邦私通,便十分气愤的说:“天下就将为大王所平定,希望大王好自为之,请求大王恩准我告老返乡安度余年。”结果,范增还来不及回到彭城,就因背上毒疮发作身亡。 
    奇计三:瞒天过海,荥阳突围 
    尽管成功的离间了项羽身边的谋臣,但是韩信的救兵迟迟未到,荥城还是朝夕不保,于是陈平、张良决定先救刘邦出城。两人商议后对刘邦说:“请大王速写投降信给项王,约项王在东门见面。如此一来项王必定将大军部署在东门,臣再想办法将西、北、南门守将全引到东门来,大王就可以从西门突围冲出去了。”刘邦同意他们安排的计划。 
    翌日清晨天未明,汉军便大开东门。陈平派了二千名妇女,鱼贯得走出东门,楚军闻讯自然围了上来,但发现这人全是手无寸铁的妇女,也就不好为难她们,便向两旁退开让出一条通道来。而西、南、北门楚军听说东门外挤满了美女,都争先恐后的涌向东门。忽然有人大喊:“汉王来了!”等到汉王下车走进楚营,项羽才发现这个汉王只是相貌神似刘邦的人,气得暴跳如雷,马上下令将这个假汉王和他坐的车一起烧了。 
    时刘邦趁东门混乱,带着陈平、张良等人冲出西门,弃城逃之夭夭。
    奇计四:韩信封王,借刀杀人
    一次楚汉争战中,刘邦被项羽暗箭所伤,还被迫困守广武。此时韩信在齐地作战捷报频传,还占领了齐国。韩信仗着自己功高,便派遣使者向汉王表明想当假齐王(代理齐王)。
    刘邦听了破口大骂:“我被困险地,日夜盼你来解救,你却想在齐地自立为王!”陈平见状随即用脚踢了踢刘邦,在刘邦耳旁道:“现在情势对我们相当不利,不如顺水推舟,立他为王,有恩于韩信,否则恐后患无穷。”刘邦才恍然大悟,礼遇使者并遣张良到齐地封韩信为齐王。
    而项羽此时也不断地派使者游说韩信背汉归楚,当时韩信的军力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决定楚汉胜负的关键,韩信归顺那一方,那一方必胜。所幸陈平应变机灵,暗示刘邦封韩信为王,所以无论项羽如何劝说,韩信都不为所动。不久,韩信引兵联合刘邦围困项羽于垓下,使得项羽最后自刎于乌江。
    奇计五:请君入瓮,云梦擒韩信
    楚国被灭亡后,刘邦终于统一天下,史称汉高祖,还加封韩信为楚王。过了不久,有人上书密告韩信谋反,高祖询问诸将的意见,诸将说:“赶紧派兵把他杀了!”高祖沉默不语。后问陈平,陈平推辞不答。
    高祖又问:“韩信自认功勋伟大,在齐地一战就自立为王,灭楚后我加封他为楚王,他仍不知足,图谋造反,我计划派兵讨划他,你看如何呢?”陈平回答说:“陛下万万不可。论作战的兵力和谋略,我军都不如韩信,如果冒然出兵攻打韩信,那是很危险的啊!”高祖一听十分恼怒但又无计可施,再问道:“依你看该怎么办?”陈平说:“有人上书密告韩信造反,有证据吗?”高祖答:“没有。”陈平问:“韩信知道吗?”高祖答:“不知道。”陈平说:“自古有天子巡视天下,会见诸侯的事。南方有云梦泽,陛下假藉出游云梦泽,并在楚地西界的陈
州会合诸侯,韩信必前来面谒陛下,到时就能擒住韩信,而且只需一个力士就足够了。”
    韩信不疑有他果然中计,高祖一见韩信到来,立即下令将他拘捕,押上囚车,并贬为淮阴侯,从此韩信再也不能有所作为了。
    奇计六:献美女图,白登解围
    匈奴一直是汉朝最大的敌人。汉七年冬天,匈奴一再侵犯,边疆告急,高祖下诏御驾亲征。不料兵至平城(今大同市),却被匈奴单于冒顿率兵四十万围困于白登(今大同市东),还分派大军堵住要塞,彻底阻断汉军的救援。
    当时正值严冬,大雪纷飞,高祖远眺整个白登城外,举目皆是匈奴营队。被困三日后,粮食短缺,再加上连日降雪,高祖和将士们早已冻得四肢发抖、僵硬,真可谓饥寒交迫,情况非常危急。幸亏到了第七日,陈平又思妙计,高祖赶紧依计行事。
    据陈平观察,冒顿十分宠爱他的皇后阏氏,俩人恩爱形影不离。此次与汉军争战驻扎城外,常见冒顿与阏氏并马进出,夫妻感情甚笃。陈平认为这是冒顿的弱点,决定从阏氏下手。于是他便派密使,乘着浓雾出城拜见阏氏。
    阏氏见汉使到来,令左右退下,单独召见使者。汉使双手奉上黄金珠宝,言明是汉帝赠给阏氏,并再取出一幅图画,说是汉帝请阏氏转交单于。阏氏毕竟是女人,抵不过金银珠宝的诱惑,便欣然收下;但展开那幅画,只见画上绘有一美女,不禁疑惑的问:“此画有何用途?”汉使装出十分诚恳的样子答道:“汉帝被单于所困,想跟单于罢兵言和,故赠金皇后请代为向单于美言,但又恐单于不答应,所以想把中原第一美人献给单于,因美人不在营中,只能先把画像呈上。”阏氏暗自盘算,如果汉帝不能突围,就要献上美女,自己不但会被冷落,地位也将不保。于是她将画像退回汉使,并允诺帮忙解围。
    待单于回营,阏氏赶忙对单于道:“军中得到消息,汉军近日即将有几十万精兵前来救援。”单于问:“真有此事?”阏氏说:“今汉帝被困,汉人怎肯甘休?自是誓死救驾。就算单于能打败汉军,占领汉地,恐也水土不服,无法久居啊!但如果灭不了汉帝,待援兵一到,里应外合,我们就不能够在一起安然过日了。”说完阏氏便泪如雨下,泣不成声。单于虽然半信半疑,但怕惹得阏氏不高兴,只好一切作罢,翌日即下令撤退围兵了。
    陈平一生备受高祖信任,并一路青云直上,官至丞相,他从未因功高而遭到皇帝及其他大臣的猜忌,着实不易。陈平在生命最后十多年里,谨守高祖遗命, “非刘氏不得封王,非功
臣不得封侯。”靠着他应变灵活、足智多谋,才能粉碎了诸吕叛乱,带领汉朝走上艰难的复兴之路,最后巩固大汉天下。
陈平一生六出奇谋,于汉室居功至伟,然而后世评价却不甚高。在封建卫道士们看来,他是诡计百出的阴损之士,好利且无德。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中品评良平之时,就直言良之为人,非平可比也

    陈平一生被人诟病处众多,所谓盗嫂受金一事尤为甚,陈平是否当真品行不端?笔者对盗嫂受金一事有所愚见,遂不揣浅陋而作此文,欲与各位探讨一番,以求澄清历史真相。

  《史记.陈丞相列传》上关于盗嫂受金的的原文是: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曰: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事魏不容,亡归楚;归楚不中,又亡归汉。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军。臣闻平受诸将金,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平,反覆乱臣也,原王察之。”   

先论盗嫂” 

    首先,对陈平盗嫂的一事的史书记载本身就疑窦重重,周勃、灌婴二人与陈平素不相识,几乎谈不上对陈平以往的了解,含糊其辞的臣闻更暴露出诋毁者的心虚,司马迁对此非常不满,用了语气很重的字来,认定这是周、灌二人对汉王愈益幸平嫉妒而至的同僚倾轧。随后的班固著《汉书》时依葫芦画瓢,原本此事大可由此而盖棺定论,却不料后世的司马光编《资治通鉴》时莫名其妙将字划去。司马光距西汉已一千年,他对汉朝史料的掌握不如前者,可信度也当然要大打折扣。

    依笔者之见,司马光有意改动的原因是出于对陈平性格的嫌恶。司马光向来以清流自居,性格偏狭固执且头脑僵化,陈平这样狡计百出的智士当然不会得到他的好感。恐怕在他的潜意识里,陈平实在该归属到王安石一党中以巧计祸国的那一类人中去。   

    其次,汉王在听信谗言后质问陈平,陈平先解释了事魏、楚不终的原因,接着坦然回答臣裸身来,不受金无以为资,唯独不对盗嫂进行任何辩解,因而也留下了一桩千古悬
案。关于这段悬案自是众说纷纭,但最为可能的情况只有四种:其一,陈平认为盗嫂一事纯属无稽之谈,甚至不屑辩驳。其二,陈平有所辩解,但司马迁和班固认为这事从头至尾都是周、灌等人的一派胡言,是非曲直早已明了,根本不需花费笔墨来记载陈平的辩辞。其三,汉王本人都觉得盗嫂一事完全不可信,或者认为这无关紧要,根本没有提及此事。其四,陈平于汉王面前默认此事,而汉王认为这无伤大雅,遂不加深责。照笔者看来,第四种情况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即使受金盗嫂一事全然为实,既然陈平能坦然承认受金一事,没必要在盗嫂一事上忸怩作态。以陈平之狡黠聪慧,纵然确有盗嫂一事,也能用巧言善辞解释得天衣无缝,根本不会用默认这种愚蠢的方式。 

    再次,从《史记.陈丞相列传》中对陈平青少年时的相关记载来看,盗嫂之事也不大可能。陈平第一任嫂嫂在《史记.陈丞相列传》里有明确记载,这位嫂嫂嫉平之不视家生产,不但陈平非常刻薄,还口出恶语有叔如此,不如无有。可见她是一见识短浅的愚妇,后被陈平兄陈伯逐而弃之,陈平绝不会与她有任何瓜葛。

    第二任嫂嫂于史书中不见记载,在陈平岳父张负在对其女孙的告诫中说到毋以贫故,事
人不谨。事兄伯如事父,事嫂如母。南朝裴骃在此处集解曰“ 伯已逐其妇,此嫂疑後娶也,可得出张负言中的,即陈平第二任嫂嫂。综合各方面来看,也不难揣测出陈平的第二任嫂嫂是位勤劳忠恳的传统妇道人家,所以与陈平的相处也还和睦。

   《史记.陈丞相列传》对陈平娶妻有一段比较详尽的记载,从中可以得到三个非常重要的信息。

    其一,陈平娶妻看重的是张氏的财富,所以在人莫敢娶时而欲得之,陈平娶张氏女后,赍用益饶,游道日广。而张氏的外貌在史书中不见记述,可见她不算美貌。美姿容的陈平对此亦不以为意,可知陈平之性逐利而不,陈平在以后的表现也一再印证这一点。陈平虽投机,以婚姻获取财富,但不是无耻好之徒。既如此,则很难想象他会做出盗嫂这一类极端恶劣的行为。
   其二,陈平娶妻前在户牖县已是知名人物,一举一动都为县人所知晓,不过他名声不算太好,被一县愚人尽笑其所为,然而同县中人耻笑的是陈平不事耕作只顾读书交游的古怪行为,全然不到盗嫂一说的蛛丝马迹,以常理推测,既然陈平连家贫不事事都会人被笑
话,如果真有盗嫂一事,自然不会为县人流言蜚语所遗漏。 

    其三,与陈平交往者多长者,所以家门外多有长者车辙,这无疑是对陈平品德一个非常重要的保证。秦汉时的长者,是指在学问、品行和声望在当地都具有相当影响的人。如果陈平盗嫂一事属实,定会为长者们所不齿,又何来与之广泛交游? 此外, 颇具慧眼的张负也因陈平与长者交游而料定他必有所作为,感叹曰人固有好美如陈平而长贫贱者乎?,不但以女许他,而且青睐有加大力资助他。张负能用好美来形容陈平,陈平当然不会有盗嫂的恶行。连张负都不知道的盗嫂奇闻,周勃、灌婴诸人又是从何得知呢? 

再论受金
   
    “受金一事是有的,陈平已供认不讳臣裸身来,不受金无以为资” ,却不能以此来对他求全责备。陈平家世贫寒,所以对待名利他无法做到淡泊。陈平品性逐利,因为他不像张良那般有国仇家恨,所以他投身反秦的动机很单纯:寄希望于在乱世中遇到明主,竭尽才智以换得名利双收,然后逐步实现自己的理想——“宰天下


    陈平逐利却不贪婪。因为他是聪明人,绝不会因贪图眼前的蝇头小利而耽误大事,换句话说,他很明白什么样的钱该拿,什么样的不该拿。仕楚时,项羽曾赐金二十镒于他,古时一镒合二十两,金二十镒即四百两黄金,这是一笔不菲的财富,可以想象,潦倒多年的陈平在这时该是多么喜悦。然而在陈平背楚归汉时,又将这笔钱连同印信一起原封不动的还给了项羽。指责陈平贪财的人忽略了这个细节,陈平用这看似多此一举的行为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既然打定主意不再为楚效力,就不受项羽的任何好处。显然,陈平爱财,然取之有道。陈平将黄金悉数归还之举还无意中救了自己一命。在奔汉的途中,如果不是因为身无余财,恐怕早已被谋财的船夫杀害。司马迁记载这些时,对陈平的不贪项羽之财的行为自是非常赞赏,在这里还隐约透露出此乃天意一类的意思。

     对陈平我的美女嫂嫂裸身归汉的形容丝毫不夸张,见汉王时他只剩了随身带的一把剑。 好在他的才华很快为汉王所知晓,从而在汉王帐下平步青云。陈平成为了汉王身边的红人后,底下的诸将纷纷巴结讨好,赠金送银的贿赂他,囊中羞涩的陈平泰然受之,这也是人之常情,也无伤大雅。身处乱世之中,生命尚且朝不夕保,接受些同僚的金银又算得了什么呢?因而汉王不
深究此事,陈平也因坦诚而更被信任,让周勃、灌婴之流不敢复言 
 
    荥阳被围时,陈平向汉王建议对用重金对项羽君臣行反间计,汉王以为然,遂出黄金四万斤,黄金四万斤之数未必属实,但用于反间计的这笔钱定是汉王倾其所有。汉王一贯用人不疑,所以才能让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陈平也不负所望,致使项羽果意不信锺离眜等 高祖能如此充分信任陈平,将国库大半托付于他,无疑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陈平确实能恪守君子取财之道。该拿的,一文不少拿;不该拿的,亦一文不取。 

    总而言之,陈平受金事有,盗嫂事无。史家记史难免各有偏好,指责司马光大可不必,但他的贸然一改让陈平蒙受千年不白之羞。由此也可见史家责任之重,秉笔直书之难。 

    最后将话又说回来,即使陈平真的盗嫂受金,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套用一句古人的评语:贪财好不亏吴起之名,盗嫂受金不掩陈平之智,海浮小芥不玷洪波,玉隐微瑕何妨美宝。还是曹操在《求贤令》中说的好: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於渭滨者乎? 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