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物品摆放秩序感建立的实践探析
常州市新北区银河幼儿园  钱力  213022
[摘 要] 良好秩序感的建立是幼儿园阶段教育的内容之一。小班阶段重在生活习惯的培养,因此生活、游戏物品摆放的秩序感成为其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主要列举了小班幼儿中常见的缺乏物品摆放秩序感的常见现象,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根据原因阐述在实践中帮助幼儿建立物品摆放秩序感的措施,为小班幼儿良好秩序感的建立奠定基础。
[关键词] 小班幼儿  物品摆放 秩序感  实践
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对外界有一个敏感期。如果儿童错过了对秩序的敏感期,那么映入眼帘的那种紊乱就会成为他发展的一个障碍。所以在教育的过程中要给幼儿一套有秩序的生活规范,但其中保留一些自由的空间。幼儿园小班阶段仍处于幼儿良好秩序感形成的敏感期内,在其敏感期内对幼儿的秩序感进行有效地引导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物品摆放是幼儿良好秩序感建立的表现之一,小班幼儿初入园,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会涉及到许多物品的摆放问题。因此从小班开始,帮助幼儿建立物品摆放的秩序感,并在物品摆放过程中表现出有序摆放物品的行为对幼
儿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所谓“一物不扫,何以扫天下”,小班幼儿良好物品摆放习惯的养成,对其生活秩序感、学习秩序感的养成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也为其从容踏入社会奠定基础。
一、小班幼儿物品摆放秩序感建立中的常见问题
1.过程中的无意识现象
区域游戏时间结束了,幼儿在教师的琴声中开始相继离区。建构区的丁丁和一一也赶紧穿上鞋子做到座位上。建构区里的积木随意地丢放在垫子上也无人理睬。
2.意识下的无措表现
幼儿能力之间存在差异,所以在数学操作活动中教师深入到幼儿中间进行指导。很快诺诺和阿贝就操作完毕了,于是一直在旁边喊:老师,我好了,放在那里啊。
老师的手3.表现中的无序行为
美术教学活动后教师请幼儿将桌上的油画棒、黑水笔收起来。小班幼儿都非常喜欢帮老师做
事情,于是纷纷忙碌起来。天天将自己手中的油画棒和黑水笔往西瓜组的盒子里一放,全然不管这两种物品已经混在一起了。
4.行为过程中的依赖
户外运动结束教师和幼儿一起收器材。朵朵很兴奋地帮忙老师一起收着。但她不断将拿到的器材送到老师的手中,完全不理会旁边的体育器材室。
从以上现象可以看出,小班幼儿在物品摆放的秩序感建立过程中经常出现无摆放物品的意识,及时在教育过后知道要有序摆放物品,但也常常出现不知道摆在哪里、不知道怎么摆放以及将摆放的对象直接归咎于教师的现象。
二、小班幼儿缺乏物品摆放秩序感的原因分析
1.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小班幼儿认知靠行动、且无意注意占优势,因此在活动中经常表现出忘性大的特点,所以很多时候他们会物归原处。特别地小班幼儿还处于“自我中心”阶段,因此他们的行为多会根据
自己的情绪所变化,心里愿意怎么做就会表现出相应的行为,全然不顾其行为带来的影响和不便。
2.教师教育的暗示误导
小班幼儿的物品摆放习惯与教师平日的教育引导有着重要关系。
首先是教师的不放心心理。他们担心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对其所做事情并不放心。所以经常出现让幼儿交给老师或老师代做等行为或语言表现。这给幼儿造成的潜意识暗示就是幼儿的事情要让教师来完成。久而久之,幼儿则习惯性地依赖教师。
其次教师在行为和语言上的引导不够。小班幼儿在听取他人指令上需要有具体内容的引导。教师在语言的引导上经常出现“半句话”现象,即只是告知幼儿要收物品,但放在哪里、怎么摆放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所以也导致幼儿手足无措。
再次教师在对幼儿物品摆放时可能存在物质准备不充足的现象,如提供给幼儿的储物盒数量不足而让几种物品放在一起。小班幼儿不能做出较复杂的判断,因此这些现象给幼儿造成了困扰,以至于他们无法正确进行物品有序摆放。
3.家庭的示范和配合不够
幼儿由于年龄较小,其学习的主要方式就是模仿。因此父母的行为习惯往往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家长对幼儿教育不利的行为同样会成为幼儿学习和模仿的内容。此外小班忘性大,其行为的巩固需要不断地提醒。所以虽入园后教师起到了指导和引导的作用,但监督和巩固更需要家长的力量。因此家长的行为习惯在更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行为。
三、小班幼儿摆放物品秩序感的策略
(一)引导下幼儿摆放物品秩序感意识的树立
1.对比效应
小班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对一些简单事物有自己判断的标准。因此教师可制造出物品凌乱和物品有序摆放的场景,让幼儿对比观看进行判断。小班幼儿不仅能够说出哪个场景更好些,而且能说出好的原因,即东西没收好或者太乱了等。这种对比体验的方式让幼儿选择的倾向更明显,因而在心里也更加萌发出想要有序摆放物品的意识。
2.泛灵效应
小班幼儿一个最明显的特征是“泛灵论”。他们认为周围存在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与他们一样会感受到疼、快乐和难过等。教师可利用幼儿这一特点有效地引导幼儿有序摆放物品,建立起物品摆放方面的秩序感。如看到没有收拾的玩具:这个玩具不到妈妈了,都伤心地哭了。谁帮他来到妈妈呢?对于初入园的幼儿刚与妈妈分离,他们切身地体会到离开妈妈时的难过,所以也能感受到教师口中那个玩具的感受,所以都非常愿意去帮忙。
3.故事效应
故事(动画)中有彩艳丽的图画和声音,这种新异刺激也深深吸引着幼儿的注意力。因此幼儿物品摆放秩序感的意识激发也可在阅读(观看)此类内容上得以实现。这种影响多是潜移默化式的,教师可利用其中的动画和绘本形象对幼儿进行有效地引导,并在后期的行为中不断强化。
(二)指导下幼儿物品摆放秩序感的行为体现
小班幼儿能够根据外部特征来认识与区别事物,这种发展特征为他们对物体的摆放奠定了基础,如分类摆放。所以教师在让幼儿有建立摆放物品秩序感意识的同时,还要采取一些方法促进幼儿物品摆放秩序感在实践中的建立,并逐步形成习惯。
1.在归档中形成明确指向性
物品的摆放是需要有空间和物体承载的,如摆在何地,什么物体内等等。这些观点的建立需要教师指导和引导。小班幼儿有对物品外形空间简单的判断能力的,为了提高幼儿建立物品摆放秩序感的主动性,教师可有意识地让幼儿参与进来。如教室中的柜子一大一小,教师询问眼前这两个装玩具的盒子该如何摆放,幼儿很快给出大的盒子放在左边的柜子中的结论,并说出左边柜子大一些的理由。教师没有做任何提醒,但幼儿每次都知道要将大盒子放在哪个左边大一点的柜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