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与教化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我国商代至魏晋时期、两河流域、 古代埃及、古印度、印第安文明中出现的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美术风格及社会背景。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了解人类在进入文明时代之后美术在规范等级秩序方面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培养良好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我国青铜器的发展演变以及古埃及美术造型风格的特点。
教学难点:使学生了解人类在进入文明时代之后美术在规范等级秩序方面的作用。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教材,作业纸等
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
  提问: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哪些?为什么被称为文明古国?这个时候出现的文明社会与原始社会在社会结构上有什么不同?
  回答:古中国、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因为这四个国家进入了文明社会。文明时代有了文字,出现了国家,人也分化为不同的社会等级。当时的社会权利呈金字塔结构,一般有个最高统治者,具有绝对的权利,贵族和平民之间也产生了明显的对立。
  很明显这四个国家有了社会等级划分之后,就需要秩序来统治国家,那么怎样维持国家秩序?→引出课题 《礼仪与教化》。
2.青铜时代
  (主要介绍古中国的礼仪与教化)因为需要宣传礼仪和教化,文明社会时期美术作品的功能、形式和观点也都从原始社会的为集体服务转向为统治者服务,成为权力的象征或宣扬特定法律、道德观念的一种形式。不同的朝代对于“礼仪”的象征物有所不同。
    夏商周——青铜器
    秦  代——兵马俑
    汉  代——石雕、帛画
    魏  晋——绘画
(1)放原始社会的陶器图片与青铜器(商朝的后母戊鼎)进行对比。
引导学生发现两者在制作、使用和象征上有什么不同? 
答:青铜器更加精美。青铜器与原始社会的陶器不一样,不是大多数人日常生活使用的器皿,而是阶级社会权力和礼仪的象征。尤其是青铜鼎,不仅是贵族生活和祭祀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礼器,更是国家政权的象征。(结合书本介绍后母戊鼎,切入商朝)
再次提问,后母戊鼎体积庞大,那用来铸造鼎的青铜是纯铜吗?为什么当时不用纯铜制造?你知道哪些铸造青铜的办法?
①是用铜和锡等合金制造的,铜的塑造性强,但熔点高,锡铅熔点低,所以用铜和锡铅混合的合金造鼎有了塑造性也降低了熔点。  ②范模法。将合金熔至液体,倒入模块中,司母戊
鼎是用二十块范铸成的。司母戊鼎出的铸造技术,标志着商代青铜铸造技术的发展水平。③失蜡法。(书本)
   
(2)进入西周时期,放入一张比较神秘、黑暗的商朝时期的青铜鼎,再放入西周的大盂鼎进行对比。提问学生两者在气质上有什么不同
  回答:西周的青铜器的造型和装饰都趋向典雅平和。其所具有的礼仪纪念性质也就更加明显地体现出来。
结合书本介绍西周的大盂鼎细节,大型圆腹鼎的形式,庄重而和谐……
(3)春秋战国时期,青铜的制作工艺和审美风尚又有了新的发展。将商代的后母戊鼎、西周的大盂鼎和春秋的莲鹤方壶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
发现莲鹤方壶与前两个相比,显得更加的轻盈,构思新颖,设计巧妙,融清新活泼和凝重神秘于一体。被誉为时代精神之象征。且在用途方面,前两者用于祭祀的礼器,后者生活用品。
思考与交流
结合前面整个青铜时期,所展示的都是鼎,仔细观察上面的纹路,都有精巧的盘龙纹和饕餮纹,介绍饕餮纹,提问学生感觉饕餮像什么动物?根据教材提问以下5幅图,提问学生能发现它们有何不同?你觉得它们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
正面的兽头形象,两眼非常突出,口裂很大,有角和耳朵。有的两侧连着爪与尾,也有的两侧作长身卷尾之形,实际上是由两边以鼻梁为中心,侧身相对组成的。饕餮纹其生活原型多是牛、羊、虎等动物。(青铜器上常见的花纹之一,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饕餮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这种怪兽没有身体,只有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吃什么,它的身体就是被自己吃掉的,由于吃的太多,最后被撑死。它是贪欲的象征。所以将饕餮纹刻在代表着权力的鼎上,寓意着对王权的欲望。【划线的选择性说】)礼仪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