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很近,“空想”好远理想人生
——读万卷书之《理想点亮人生》读后感
通读《理想点亮人生》这本书后,我对书中“要理想,不要空想”这个观点颇有感触。理想是一种对未来和美好前景的向往与憧憬,是自己人生价值的定位与体现.可以说没有理想就不会有坚定正确的方向,没有理想就没有学习进步的动力,人生的精彩全靠理想启动与导航.而人生,就是立足于现状,不断追寻和实现理想的历程。但理想并不等于没有根据、不切实际的空想。
对我们教师这个职业来言,我们的职业理想是通过我们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不断提高改进,让学生们更容易接受新知识,从而得到更全面综合的教育。之所以每位老师每天都会为这个目标奋斗得很晚,是因为我们崇高的理想让我们心甘情愿去流“血汗”!写教案,做课件,改试卷又有哪样不凝聚着老师的爱与期盼,因为我们的理想很近,所以空想离我们很远,但作为教师,我们也不能忽视空想的“影响力”,因为它普遍存在于小学教育之中。
一般来说,理想是一种有计划性行动的观念。空想也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想象,但它是脱离现实的主观臆想。有的人小时候就有远大的“抱负”,如果他们仅仅是想想而已,从不去努力实现这种“抱负”,那么,最初的梦想就会变成空想。曾看过一则故事:有两个书生,叫管宁和华歆,开始时,他们有同样远大的理想----长大后成为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他们每天形影不离,同桌吃饭、同榻读书。一天,他们正在读书,忽然
外面传来一片鼓乐之声,于是管宁和华歆就起身走到窗前去看究竟发生了什么,原来是一位达官显贵乘车从这里经过。车子装饰精美,显得富贵逼人,还有一大队穿着统一的随从保卫着车子。管宁对于这些很不以为然,又捧起书专心致志地读起来。华歆却完全被这种张扬的声势和豪华的排场吸引住了,成天想着以后也要当大官,坐豪车,享尽荣华富贵,再也无心读书,整天无所事事,才华荡然无存,当初的理想变成了现在的空想,管宁最后只好与他割席断交,继续刻苦学习,最好终于
成为享誉国内外的学者。
学生在学校与老师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多,所以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以身作则,正确引导,我们不但教授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更是他们生活和做人方面的引路人。帮助每个学生去正确树立他们的短期理想和长期理想,总是不及格的同学就应该把“每次都及格”就当做自己暂时的目标,而不是每天什么都不做,就想着考第一,已经及格的同学,就要向优秀冲击了,班级里优秀的同学,更要向校里,区里及市里的同级同学看齐,全面发展,把自己的目标定位可以再放高一点。总之让我们的学生坚决不做半途而废的人,一旦有理想,就要坚持不懈,积极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一步一步地去让梦想成真。
前不久浙江金华的一位老师向教育部提交了个关于教师节改为9月28日“孔夫子诞辰日”的议案,我个人也十分赞同,中国文化悠久,也涌现了很多影响我们中国文化很深的大家,“孔老师”是中华教育事业的发起人,教师节定在这一天,不但能弘扬“以德育人”的根本,更能让“教者知教,学者敬教,教学相教”得以充分体现和发挥。
我们所处的时代,既饱有千百年来文化的滋养,又充满机遇和挑战,是最需要理想的时代。尤其作为一名教师,我感到幸福,更为我们的学生感到幸福,在北非,还有多少难民忍受着饥饿,在叙利亚,还有多少人在饱受战火的煎熬,而我们却能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了学习。然而有些学生还不懂得珍惜,理想缺失,生活迷惘,沉迷于网络,抽烟,喝酒,低年级学生。我从报纸上看过一则报道:一名中学生因为厌学整天在外游手好闲,不愿意回家,可是,抽烟要钱,上网要钱,喝酒吃饭都要钱,可钱从哪来?开始,只是借。然后就是偷,再是明目张胆的要,最后是抢,最终走上不归路。也许我们周边还没有出现类似的情况,但必须要敲响警钟,重视德育,帮助学生去树立正确的理想。现实社会中还有不少人的个人理想呈现出重个人而轻社会、重近期而轻长远的趋势。我们应当把个人理想融入社会理想中去,散发出自己的光和热,充分担当起“灵魂工程师”的重任,为建设富强、和谐的社会贡献出
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样的理想人生更有意义和价值。有理想的人千万不能轻言放弃。理想只有在经历过与困难搏斗后才能实现,否则依然是空想。
一起加油吧,我的“小伙伴”们,我为我们的教师职业骄傲而自豪,我们的理想很近也很远,让我们一起从小事做起,踏踏实实做好每一项教育工作,为我们的中国梦而奋斗吧!
张秀芹
2013.9.17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