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童话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策略研究
作者:康东子小学生童话故事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1年第17期
        摘 要: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对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阅读理解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童话教学部分出发,先浅要剖析当前阶段学生想象力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又针对教学现状提出了解决策略,旨在以此突出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童话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 童话教学 想象力 培养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7.024
        小学语文第一学段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重在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思维的培养。童话是小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经常接触的文本类型,是充满美好希望和想象力的内容。学生在阅读童话故事的过程中,能够从自己的想法和内在情感出发,感受童话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感情。这对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很有帮助,容易感悟到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和看法,引
发情感共鸣。教师在童话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为学生营造情境,从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一、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童话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现状
        1.学生参与感不足,缺乏学习兴趣
        多年来传统教学观念的熏染,使得许多学校的教师选择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通过备课、讲授等形式,将自己认为的课文中难以理解的部分讲给学生听,让学生死记硬背教师传授的分析套路,始终保持着以教师为教学中心的课堂风格。这一教学思想已然不符合新课改背景下教育部门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在童话教学中,教师更不能专注于自身传授了什么,而是要在意学生学到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如果课堂成为教师自导自演的独角戏的舞台,学生就只会“鸭子听雷”,不仅无法帮助学生理解童话故事表达的深刻内涵,使学生缺乏在课堂上的参与感,反而会让学生产生疲惫感和厌倦心理。学生缺少学习童话故事、了解童话内容的兴趣,很难和教师表达的情感、和文中的主人公产生共鸣,进而无法体会文中小主人公的感情。童话故事也需要由浅入深,由学生主动积极思考其背后含义。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到童话故事学习中去才是有效学习的最好表现。
        2.应试教育彩过于浓重
        虽然小学阶段没有学业水平考试的压力,但是迫于人人重视学习、家家重视成绩的教育环境的压力,家长和教师对小学生的期中、期末以及各种测试成绩同样极为看重。这一应试思想很容易导致教师在进行童话教学的过程中,忽视对学生思维逻辑能力的培养,执着于教会学生故事里的生僻字眼、句法句式的准确使用方式。许多教师会在讲授的前一天让学生在家预习,通读全文,提前了解了文章的整体内容后,教师再从备课时认为学生存在问题的地方着手,给学生答疑解难。这一做法实现了教师教课的目的,却没有使学生融入童话情境,没有感受到奇思妙想的童话世界的生动有趣。为了考试而进行的阅读技巧、答题套路的教学都是暂时性的,从长远角度来看,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并无好处。童话教学的初衷是借助童话的趣味性激发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在感受童话世界的魅力的同时爱上语文学习。而枯燥的识字生词、乏味的朗读与这一思想目标背道而驰。
        3.缺乏实践探究过程
        社会发展是利弊并行的。他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给人们带来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占有了人类本该拥有的东西,比如自然。很多家长都会津津乐道于自己儿时和伙伴们一起玩耍
的快乐时光,回忆自己和童年玩伴一起用鸡的羽毛做毽子,求着自己的父母用木头做陀螺、爬犁。这些玩具现在都有专门的工厂生产,现在的孩子们使用的都是质量更好的玩具。这是孩子们的幸福,却也是孩子们失去的乐趣。和大自然缺少接触,对于童话故事中描述的许多自然景观和现象缺乏理解是现代社会里长大的孩子普遍面对的事实。现实因素使得孩子们缺少了很多和大自然打交道的机会,而许多童话故事的创作背景都是大自然,某种程度上,生活经历限制了他们的想象。大人们忙于工作,忙于在繁杂的现实生活中获得一个栖息的空间,因此忽略了对孩子的陪伴。
        二、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童话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性
        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对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工作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与其他科目相比,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学生的价值要更高一些。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是着眼于我国教育教学的现实情况,为满足小学生发展的心理需求而开展的教学模式。童话故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开发学生想象力的重要媒介,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童话故事激发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健全、多层次的思维体系。童话故事是语文学习中较为基础、较为容易理解的文本形式,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接触知识的难度不断升高,学生会慢慢开始
进行古文、散文的学习。而想象力是帮助学生快速感悟作者情怀,理解文本内容的重要手段。从简单易懂的童话故事入手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能够为日后在学习散文、文言文、古诗词等打好基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开阔学生的思维视野,打破小学语文教学传统模式的同时,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三、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童话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策略
        1.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授课方式,增强学生体验感
        将新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是近年来各个学校都在积极落实的教学手段。有赖于互联网资源的丰富性,许多有能力的教师制作了和童话故事有关的ppt和小视频,并将作品分享在互联网上供其他教师下载使用。语文童话教学的课堂上有了ppt和小視频的加入变得多姿多彩,学生对于童话故事的学习兴致也有所提高。许多童话故事都有翻拍的动画电影或动画片,比起枯燥单调的语言文字,能说会笑的动画片会更加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师要抓住小学生这一学习特点,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平台,让静态的童话教学活跃起来,将抽象的文字描述化为具体的图文信息,加深学生脑海中的印象。比如在讲解《雪孩子》一文时,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提前下载雪孩子的动画片到U盘或网盘,让学生切身
感受到雪孩子不顾自身安危进入大火中救出小兔子,而自己却化成了白云的勇敢品质。
        2.将理论讲解与课堂活动结合起来,增加师生互动
        课上互动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课堂参与感的有效方式之一。在童话故事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避免用提问的方式。问答教学模式很容易带给学生压迫感,增加学生的厌学心理。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按照自己的朋友圈自行分组,在开始童话教学前,以小组形式举办朗读比赛,让孩子们分别朗读童话故事中不同角的台词,根据学生朗读过程中的语音、语速、语调以及小组角分配和配合水平等对小组的朗读做出评价。朗读的过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参与感,也能帮助同学们进一步熟悉文本内容,体会故事中的人物的情绪,为后续讲解打下基础。以《小壁虎借尾巴》一文为例,教师让各组学生选出代表分别负责旁白、小壁虎、小鱼、老黄牛、燕子、壁虎妈妈等不同角的朗读,让学生在趣味学习中,加深对文章内在含义的理解。
        3.采取角扮演等方式帮助学生体会人物情感
        朗读对应角的台词是在时间空间限制下,让学生体会童话故事的方法。在空间、时间
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举办舞台剧,用舞台剧的形式演绎童话故事。在舞台剧准备过程中,学生会自发感受人物特点和情感需要,会仔细琢磨某一个情节需要用什么样的道具表现才最为适合。学生夸张的动作和形态都会成为教学过程中的记忆点,在表演完成后教师及时给出评价,解决问题的同时,要表扬学生准备过程中的付出和努力。
        童话故事是文学体系中的一种形式,任何天马行空的想法都可以在童话世界中实现。因此教师在进行童话教学时,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不要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束缚。碍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学校小学语文教学仍然以教师为主导中心。在新课改背景下,相信为了学校的长远发展,学校和教师定能齐心协力,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将课堂交给学生,真正做到为学生创造发散思维的机会以及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平台,激发起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热情。
        参考文献:
        [1] 白瑞霞《讓语文阅读教学插上灵动的翅膀——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学周刊·A版》2020年第12期。
        [2] 陈敏《善用童话特性慢养表达习惯——小学生语言表达富有想象力的培养策略》,《语文课内外》2020年第1期。
        [3] 刘海燕《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研究》,《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0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