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姬悲愤诗]悲愤诗
悲愤诗篇1:形容冬雪的诗句
1、城里夕阳城外雪,相将十里异阴晴。——王守仁《次韵陆佥宪元日春晴》
2、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关汉卿《大德歌·冬景》
3、山头堆白雪,风里卷黄沙。——杨守礼《三月巡边晓发夏城》
4、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5、拨雪寻春,烧灯续昼。——毛滂《踏莎行·元夕》
6、今我来思,雨雪载途。——佚名《出车》
7、龟言此地之寒,鹤讶今年之雪。——庾信《小园赋》
8、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9、增冰峨峨,飞雪千里些。——屈原《招魂》
10、松雪飘寒,岭云吹冻,红破数椒春浅。——周密《献仙音·吊雪香亭梅》
11、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卢梅坡《雪梅·其一》
12、燕塞雪,片片大如拳。——华清淑《望江南·燕塞雪》
13、江涵雁影梅花瘦,四无尘、雪飞云起,夜窗如昼。——卢祖皋《贺新郎·挽住风前柳》
14、去年射虎南山秋,夜归急雪满貂裘。——陆游《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
15、雨雪自飞千嶂外,榆林只隔数峰西。——朱彝尊《出居庸关》
16、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卜算子·咏梅》
17、黄雾涨天雪晦冥,黑云拂地风膻腥。——沈约《昭君辞》
18、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李白《独不见》
19、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孟郊《苦寒吟》
20、春到南楼雪尽。惊动灯期花信。——万俟咏《昭君怨·春到南楼雪尽》
21、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王守仁《元夕二首》
22、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陆游《梅花绝句》
23、至若穷阴凝闭,凛冽海隅,积雪没胫,坚冰在须。——李华《吊古战场文》
24、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班固《苏武传(节选)》
25、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崔涂《除夜/巴山道中除夜书怀/除夜有怀》
26、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
14、去年射虎南山秋,夜归急雪满貂裘。——陆游《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
15、雨雪自飞千嶂外,榆林只隔数峰西。——朱彝尊《出居庸关》
16、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卜算子·咏梅》
17、黄雾涨天雪晦冥,黑云拂地风膻腥。——沈约《昭君辞》
18、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李白《独不见》
19、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孟郊《苦寒吟》
20、春到南楼雪尽。惊动灯期花信。——万俟咏《昭君怨·春到南楼雪尽》
21、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王守仁《元夕二首》
22、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陆游《梅花绝句》
23、至若穷阴凝闭,凛冽海隅,积雪没胫,坚冰在须。——李华《吊古战场文》
24、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班固《苏武传(节选)》
25、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崔涂《除夜/巴山道中除夜书怀/除夜有怀》
26、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
27、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杨炯《从军行》
28、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关汉卿《大德歌·冬》
29、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李白《北风行》
30、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1、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王旭《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32、余
悲愤诗篇2:有关春雪的诗词
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的人们分外焦急。下面是有关春雪的诗词,欢迎参考阅读!
《春雪》原文
新年都未有芳华,
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晚,
故穿庭树作飞花。
关于描写雪的诗句
28、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关汉卿《大德歌·冬》
29、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李白《北风行》
30、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1、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王旭《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32、余
悲愤诗篇2:有关春雪的诗词
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的人们分外焦急。下面是有关春雪的诗词,欢迎参考阅读!
《春雪》原文
新年都未有芳华,
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晚,
故穿庭树作飞花。
关于描写雪的诗句
1、城里夕阳城外雪,相将十里异阴晴。——王守仁《次韵陆佥宪元日春晴》
2、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关汉卿《大德歌·冬景》
3、山头堆白雪,风里卷黄沙。——杨守礼《三月巡边晓发夏城》
4、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5、拨雪寻春,烧灯续昼。——毛滂《踏莎行·元夕》
6、今我来思,雨雪载途。——佚名《出车》
7、龟言此地之寒,鹤讶今年之雪。——庾信《小园赋》
8、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9、增冰峨峨,飞雪千里些。——屈原《招魂》
10、松雪飘寒,岭云吹冻,红破数椒春浅。——周密《献仙音·吊雪香亭梅》
11、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卢梅坡《雪梅·其一》
12、燕塞雪,片片大如拳。——华清淑《望江南·燕塞雪》
13、江涵雁影梅花瘦,四无尘、雪飞云起,夜窗如昼。——卢祖皋《贺新郎·挽住风前柳》
14、去年射虎南山秋,夜归急雪满貂裘。——陆游《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
2、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关汉卿《大德歌·冬景》
3、山头堆白雪,风里卷黄沙。——杨守礼《三月巡边晓发夏城》
4、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5、拨雪寻春,烧灯续昼。——毛滂《踏莎行·元夕》
6、今我来思,雨雪载途。——佚名《出车》
7、龟言此地之寒,鹤讶今年之雪。——庾信《小园赋》
8、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9、增冰峨峨,飞雪千里些。——屈原《招魂》
10、松雪飘寒,岭云吹冻,红破数椒春浅。——周密《献仙音·吊雪香亭梅》
11、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卢梅坡《雪梅·其一》
12、燕塞雪,片片大如拳。——华清淑《望江南·燕塞雪》
13、江涵雁影梅花瘦,四无尘、雪飞云起,夜窗如昼。——卢祖皋《贺新郎·挽住风前柳》
14、去年射虎南山秋,夜归急雪满貂裘。——陆游《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
15、雨雪自飞千嶂外,榆林只隔数峰西。——朱彝尊《出居庸关》
16、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卜算子·咏梅》
17、黄雾涨天雪晦冥,黑云拂地风膻腥。——沈约《昭君辞》
18、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李白《独不见》
19、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孟郊《苦寒吟》
20、春到南楼雪尽。惊动灯期花信。——万俟咏《昭君怨·春到南楼雪尽》
21、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王守仁《元夕二首》
22、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陆游《梅花绝句》 描写冬雪的诗句
23、至若穷阴凝闭,凛冽海隅,积雪没胫,坚冰在须。——李华《吊古战场文》
24、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班固《苏武传(节选)》
25、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崔涂《除夜/巴山道中除夜书怀/除夜有怀》
26、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
27、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杨炯《从军行》
28、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关汉卿《大德歌·冬》
29、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李白《北风行》
16、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卜算子·咏梅》
17、黄雾涨天雪晦冥,黑云拂地风膻腥。——沈约《昭君辞》
18、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李白《独不见》
19、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孟郊《苦寒吟》
20、春到南楼雪尽。惊动灯期花信。——万俟咏《昭君怨·春到南楼雪尽》
21、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王守仁《元夕二首》
22、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陆游《梅花绝句》 描写冬雪的诗句
23、至若穷阴凝闭,凛冽海隅,积雪没胫,坚冰在须。——李华《吊古战场文》
24、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班固《苏武传(节选)》
25、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崔涂《除夜/巴山道中除夜书怀/除夜有怀》
26、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
27、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杨炯《从军行》
28、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关汉卿《大德歌·冬》
29、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李白《北风行》
30、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1、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王旭《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32、余
悲愤诗篇3:杜甫的悲愤诗歌
导语:悲愤出诗人,没有激情只能是无病呻吟。杜诗的悲愤之情,贯穿杜甫一生,对后世颇有影响。抒情文学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有他个人的独特之处思想情愁,但同时也往往带有不同程度的普遍性。悲愤出诗,悲愤也出诗人。
悲愤一词出自《后汉书》:"感伤乱离,追怀悲愤,作诗二章。"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一:"夫以怀王之死,楚人尚且悲愤不已,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之语。"后有诗曰:"知我平生悲愤事,惟有当头明月。"更有"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豪情。(岳飞《满江红》)鲁迅在《伪自由书·止哭文学》:"这实例,就如东三省的沦亡,上海的爆击,凡是活着的人们,毫无悲愤的怕是很少很少罢。"陈毅在被敌人包围又放火烧山时,他作好了牺牲准备后,激情澎湃,捉笔写下:"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陈毅诗选》)可见,悲愤一词,自古文人墨客骨子里就嵌这这份情感,
31、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王旭《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32、余
悲愤诗篇3:杜甫的悲愤诗歌
导语:悲愤出诗人,没有激情只能是无病呻吟。杜诗的悲愤之情,贯穿杜甫一生,对后世颇有影响。抒情文学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有他个人的独特之处思想情愁,但同时也往往带有不同程度的普遍性。悲愤出诗,悲愤也出诗人。
悲愤一词出自《后汉书》:"感伤乱离,追怀悲愤,作诗二章。"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一:"夫以怀王之死,楚人尚且悲愤不已,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之语。"后有诗曰:"知我平生悲愤事,惟有当头明月。"更有"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豪情。(岳飞《满江红》)鲁迅在《伪自由书·止哭文学》:"这实例,就如东三省的沦亡,上海的爆击,凡是活着的人们,毫无悲愤的怕是很少很少罢。"陈毅在被敌人包围又放火烧山时,他作好了牺牲准备后,激情澎湃,捉笔写下:"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陈毅诗选》)可见,悲愤一词,自古文人墨客骨子里就嵌这这份情感,
甚至伴随这份情感演绎可歌可泣人生。
悲愤出诗人。没有激情只能是无病呻吟。毛诗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悲,《说文》:痛也。惨者痛之深者也,痛之上胜者也。有声无泪曰悲。愤,懑也,从心,贲声。《中华大字典》:心气奋也。发也。愤于中则应于外。很显然,悲愤就是情感的充盈。司马迁在《屈原贾生列传》中说: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从屈原的"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到韩愈的"物不得其平则鸣"再到欧阳修的"诗必穷而后工"。"文章憎命达",诗亦如此。唐代有影响的诗人中,不少人一生坎坷。人生的磨难,成就了他们诗情迸发的火山口,从而使他们写出一篇篇千古不朽的名诗来。"诗圣"杜甫,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人物。这说明,痛苦悲愤而出不朽诗篇,痛苦悲愤而造伟大诗人。只有诗人经历了痛苦的人生遭遇生活磨砺,因之能以自己的真情实感,用心灵去拨动读者心弦。
杜诗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杜甫,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但一生潦倒,因受奸人作祟,屡举进士而不第。在长安度过了"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十年困居生涯。但此段挫折经历却使他一洗青年时的凌人盛气,开始关注起社会现实,,据元人辛文房的《唐才子传》记载,杜甫四十余岁时,上书求官,说自己"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
悲愤出诗人。没有激情只能是无病呻吟。毛诗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悲,《说文》:痛也。惨者痛之深者也,痛之上胜者也。有声无泪曰悲。愤,懑也,从心,贲声。《中华大字典》:心气奋也。发也。愤于中则应于外。很显然,悲愤就是情感的充盈。司马迁在《屈原贾生列传》中说: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从屈原的"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到韩愈的"物不得其平则鸣"再到欧阳修的"诗必穷而后工"。"文章憎命达",诗亦如此。唐代有影响的诗人中,不少人一生坎坷。人生的磨难,成就了他们诗情迸发的火山口,从而使他们写出一篇篇千古不朽的名诗来。"诗圣"杜甫,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人物。这说明,痛苦悲愤而出不朽诗篇,痛苦悲愤而造伟大诗人。只有诗人经历了痛苦的人生遭遇生活磨砺,因之能以自己的真情实感,用心灵去拨动读者心弦。
杜诗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杜甫,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但一生潦倒,因受奸人作祟,屡举进士而不第。在长安度过了"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十年困居生涯。但此段挫折经历却使他一洗青年时的凌人盛气,开始关注起社会现实,,据元人辛文房的《唐才子传》记载,杜甫四十余岁时,上书求官,说自己"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
"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有"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他客居秦州时,"负薪拾橡栗自给"。"有客有客字子美,白头乱发垂过耳。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脚冻皴皮肉死。"(《同谷七歌》)宋代名相王安石有诗句总结杜甫的一生:"青衫老更斥,饿走半九州"。
抒情文学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有他个人的独特之处思想情愁,但同时也往往带有不同程度的普遍性。"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登楼》)"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好谁看。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宿府》)这些诗作,不仅杜诗中常见抒怀,其他文人也可见。更有甚者东汉杰出的女诗人蔡琰作《悲愤诗》一首,虽为叙事诗,但情系乎辞,情事相称,真实而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汉末大动乱中的悲惨遭遇,也写出了被掠人民的血和泪,是汉末社会动乱和人民苦难生活的实录,具有史诗的规模和悲剧的彩。诗人的悲愤,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它是受难者对悲剧制造者的血泪控诉。"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王国维《人间词话》。悲愤不是一人之感,是众文人情感宣泄,愤世疾书的创作之源。
杜诗的悲愤之情,贯穿杜甫一生。幼年时度过了"读书破万卷"的求学生涯。科举之路既不
抒情文学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有他个人的独特之处思想情愁,但同时也往往带有不同程度的普遍性。"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登楼》)"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好谁看。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宿府》)这些诗作,不仅杜诗中常见抒怀,其他文人也可见。更有甚者东汉杰出的女诗人蔡琰作《悲愤诗》一首,虽为叙事诗,但情系乎辞,情事相称,真实而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汉末大动乱中的悲惨遭遇,也写出了被掠人民的血和泪,是汉末社会动乱和人民苦难生活的实录,具有史诗的规模和悲剧的彩。诗人的悲愤,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它是受难者对悲剧制造者的血泪控诉。"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王国维《人间词话》。悲愤不是一人之感,是众文人情感宣泄,愤世疾书的创作之源。
杜诗的悲愤之情,贯穿杜甫一生。幼年时度过了"读书破万卷"的求学生涯。科举之路既不
通,杜甫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投赠干谒等,但都无结果。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开始了战乱流离。但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
杜诗的悲愤的情怀,始终如一,对后世颇有影响。"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的南唐后主李煜,也有"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其一》)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等等。如此佳作,无不慷慨激昂,情感迸发,都是生活与艺术的集中体现。所以陆游在《澹斋居士诗序》中说:"盖人之情,悲愤积于中问无言,始发而为诗。不然,无诗矣。"这是因为生活中的挫折与磨练,政治上的失意与逆境为诗人创造了诗作扎根于基层劳动人民,使他们较多的了解社会的动荡,人民的疾苦,较深的体会到遭受压抑的痛苦,从而给他们的诗歌注入了深刻的社会内容,时代强音,以及责任意识。如杜甫、陆游等。我们感受悲愤诗,更感受悲愤的诗人。
杜诗的悲愤的情怀,始终如一,对后世颇有影响。"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的南唐后主李煜,也有"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其一》)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等等。如此佳作,无不慷慨激昂,情感迸发,都是生活与艺术的集中体现。所以陆游在《澹斋居士诗序》中说:"盖人之情,悲愤积于中问无言,始发而为诗。不然,无诗矣。"这是因为生活中的挫折与磨练,政治上的失意与逆境为诗人创造了诗作扎根于基层劳动人民,使他们较多的了解社会的动荡,人民的疾苦,较深的体会到遭受压抑的痛苦,从而给他们的诗歌注入了深刻的社会内容,时代强音,以及责任意识。如杜甫、陆游等。我们感受悲愤诗,更感受悲愤的诗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