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秦腔》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秦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体会贾平凹语言浓浓的陕西风味。
2.学习作者出神入化的场面细节描写。
3.领略秦地的风俗民情。
【教学重难点】
1.品读场面细节描写,体会秦人对秦腔的痴爱之情。
2.品味语言,赏析文章富有地域特的语言及其表达的技巧。
【教学方法】
诵读法;涵咏品味法;归纳概括法;拓展延伸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国地域广大,方言众多,因而形成各具特的地方文化,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地方戏曲,代表着本地文化的某些特点,比如广东的粤剧,以北京为主的京戏等,秦腔也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主要流传于西北五省,在观众中特别是农村观众中具有极强的生命力。逢年过节,吼唱秦腔是秦人表达快乐、倾吐悲伤的最佳方式。我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山川,同样也孕育出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和风俗民情,而最能体现一个地方民俗特的,便是戏剧。今天,让我们随着作家贾平凹,一同走入古老的三秦大地,去感受一下“八百里秦川黄土飞扬, 三千万人民吼叫秦腔”的陕西风情。
二、课前热身
(一)认识作者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陕西丹风人,生于1952年,中国当代作家。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从事文学编辑工作。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延河》《美文》杂志主编。作品曾获得“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散文(集)奖”。
1984《腊月·正月》获“ 中国作协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1978《满月儿》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1988长篇小说《浮躁》 获“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
1989《爱的踪迹》获“全国优秀散文奖” ;
1997年,凭借《废都》获得法国费米娜文学奖 。
2005年,出版长篇小说《秦腔》。《贾平凹长篇散文精选》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
2008凭借《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
2011年,出版长篇小说《古炉》,获“施耐庵文学奖 ”;
2012获 “第二届朱自清散文奖”;
2019年9月23日,长篇小说《秦腔》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在叙述态度和审美理想上主要体现为对自然的追求,可称作意象小说或意象主义小说。他创造了大量的自然意象,人、事意象,社会、文化、民俗意象;描写了各种各样的神秘现象,具有一种神秘主义倾向,给作品带来了比较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贾平凹为文讲“真”,用真挚的情感去拥抱生活,以独立的思考去建立与时代的联系。其散文创造了风格独异的境界,使读者能感受到文中浓浓的诗情画意,让人向往的明净幽远的意境、通达心底的深邃哲理,得到心灵净化般的美感。
主要作品长篇小说《废都》《秦腔》《古炉》《浮躁》《白夜》等,中短篇小说《黑氏》《地》《天狗》等,散文《丑石》《月迹》《天气》等。
【补】写作背景
贾平凹出生在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并在此生活了19年。以前,他曾多次写过商州,但他觉得,那是一种泛商州的概念,真正为棣花镇写的太少、太零碎。用他的话说,《秦腔》是为生他、养他19年,并与他纠缠到现在的棣花镇写的。
贾平凹难以掩饰对变革中的故乡之传统生存方式正走向消亡的痛苦。因为“故乡将不再是过去的故乡”,“我就是要为家乡的父老乡亲,为农村说出真正想说出的话”。
《秦腔》中的大部分人和事都有原型,有人称这是种“还原式写作”。
此文是贾平凹创作的一篇散文。标题“秦腔”直接点明所写的对象,简洁凝练。“秦腔”还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作者围绕秦腔组织材料,写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以秦腔为窗口,展现出秦地富有特的风土人情和秦地人民热情蓬勃的生命力。
(二)了解秦腔
提取下列材料中的要点,用一句话给“秦腔”下定义,不得超过80字。
秦腔,别称“梆子腔”,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成熟于秦。古时陕西、甘肃一
带属秦国,所以称之为“秦腔”。因为早期秦腔演出时,常用枣木梆子敲击伴奏,故又名“梆子腔”。秦腔成形后,流传全国各地,对各地的剧种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秦腔的表演技艺朴实、粗犷、豪放,富有夸张性,生活气息浓厚,技巧丰富。现已发现的秦腔传统剧目有三千多种,多取材于历史故事、各种神话及民间传说,其中包括《春秋笔》《和氏璧》《长坂坡》《卖华山》《临潼山》《斩单童》《取洛阳》《三娘救子》《反延安》《破洪州》《三上殿》《献西川》等代表性剧目。
【答案】秦腔是西周时起源于陕西、甘肃一带,表演技艺朴实、粗犷、豪放,富有夸张性,生活气息浓厚,技巧丰富,内容多取材于历史故事、各种神话及民间传说的汉族最古老戏剧之一。
三、文本解读
(一)任务一:读·理顺脉络
(秦腔
秦腔生成的土壤
及特点(1--3)
(1--3段)
广阔的秦川
粗犷的秦人
(二)秦人对秦腔的喜爱
和痴迷(4--8)
(1--3段)
排演热情:男女老幼,乐此不彼
盼戏真切:观众期待,热闹非凡
演出精彩:技艺精妙,观众动情
观众痴迷:兴致如一,各得其乐
悠久的历史
演出悲喜:几家欢喜几家愁
(二)秦腔的神圣地位(9--10段)
(1--3段)
喜爱与痴迷
基础不可动摇
地位不可侵犯
表现真善美恶承载喜怒哀乐)1.贾平凹的散文《秦腔》思路清晰,以标题“秦腔”为线索组织材料、安排文章结构。请速读全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抓关键词句,梳理文脉。【根据文本内容填写空缺处。】
2.作者是如何以“秦腔”为线索组织材料安排文章结构的
(1)(1—3段)介绍秦腔基本信息。作者在文章的第一部分介绍了秦腔的生成地域、唱腔特点和情感冲击力,让读者对秦腔有一个基本了解。
(2)(4—8段)描绘围绕秦腔所形成的特殊文化风俗。文章主体部分,作者首先以时间为顺序,描绘了秦腔戏排演、演出过程中的种种场面和细节,充分表现出秦川人对秦腔的喜爱与痴迷;然后,笔触向秦腔演出后延伸,饶有兴味地介绍了秦腔所引发的生活中的悲喜剧。
(3)(9—10段)对秦腔感悟和思考。作者在介绍了秦腔在秦川人心中的崇高地位后,写自己对秦腔的感悟和思考,将秦腔与秦川人的喜怒哀乐和对真善美的追求联系在一起,升华了主旨,拓展了文章的内涵。
“秦腔”是文章的线索,文章以“秦腔”为核心组织材料,写作者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按照先介绍秦腔基本信息,再详细描写秦腔所形成的特殊文化风俗,最后感悟思考秦腔厚重的文化精神和情感内涵这一顺序安排文章结构。
(二)任务二:思·明意蕴情感
1.本文作者以秦腔为描写对象,写了三秦大地的山川风貌和风俗人情,写出了那片土地上人民的性格,写出了秦腔与人民的血肉联系,体现了厚重的文化意蕴。形成秦腔厚重的文化意蕴的要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第一、十、三段加以概括)
【参考答案】
(1)秦地:①秦地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点;
②秦地丰厚的历史文化。
(2)秦人:①秦人性情、声韵的发展;
贾平凹散文精选 ②秦人的重视、喜欢、痴迷。
(3)秦腔:①在秦地普及性广泛;
②情感冲击力强大。
2.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我们也可以这么说: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的文化。那么,
作者笔下的秦人对秦腔有怎样的情感态度?作者笔下的秦腔对秦人有着怎样的生命意义 (在原文第一、二、九、十段中圈画)
【参考答案】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