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 渔翁夜傍西岩宿语文 | 班级: | 学生姓名 | |||||
课题 | 小石潭记 | 课 型 | 新授 | |||||
课时 | 3课时 | 主备教师 | 苏琴 | 备课组长签字 | ||||
学习目标:1、熟练的诵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的解释和重点句的翻译。 2、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词语和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点。 3、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体会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感情。 | ||||||||
学习重点 | 按写作顺序背诵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 |||||||
学习难点 | 推敲、揣摩文中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清之情。 | |||||||
教(学)记
一、课前准备:
1、课下查阅本文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感情,将重要信息摘录在下面。
——————————————————————————————————————————————————————————————————————————————————
2、读通课文,给加点的字注音(要查字典)。
悄怆( ) 篁( )竹 清冽( ) 为坻 ( ) 为屿( ) 翕( )忽 为嵁( ) 差( ) 互 寂寥( ) 幽邃( )翠蔓( )
二、课堂学习:
1、解释加点的字
西行百二十步( )闻水声( )伐竹取道( )
水尤清冽( )青树翠蔓( )参差披拂( )
犬牙差互( )潭中鱼可百许头( )佁然( )
俶尔( )乃记之而去( )悄怆幽邃( )
2、 一词多义
以:①全石以为底( ) ②卷石底以出( )③以其境过清( )
为:①全石以为底( ) ②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
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 ②不可知其源( )
差:①参差披拂( )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
去:乃记之而去( )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3、词类活用:
西行百二十步
下见小潭
其岸势犬牙差互
斗折蛇行
凄神寒骨
4、探究,讨论(通过对文章的学习,向同桌展示你的收获)
(1)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顺序:
特点:
感受:
(2)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寂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
3、随堂检测
1、原文填空
.描写游鱼静态的句子: 。 , , ;
.描写游鱼动态的句子: , ,似与游者相乐。
.描写潭上多姿的树蔓的语句:青树翠蔓, , 。
④.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 , 。
⑤.久坐潭边游人会有怎样的感受?: ,
2句子的翻译: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四:拓展延伸: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注],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注]澈,又作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以其境过清 ( ) (2)乃记之而去 ( )
(3)窥谷忘反( ) (4)百叫无绝(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3、按提示写出相应语句并加以积累
(1)乙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
(2)甲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
(3)甲文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
(4)甲文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
(5)甲文中与乙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
五:小结反思:
渔翁(柳宗元-唐代)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译文:渔翁晚上靠着西山歇宿,早上汲取清澈的湘水,以楚竹为柴做饭。
太阳出来云雾散尽不见人影,摇橹的声音从碧绿的山水中传出。
回头望去渔舟已在天边向下漂流,山上的白云正在随意飘浮,相互追逐。
太阳出来云雾散尽不见人影,摇橹的声音从碧绿的山水中传出。
回头望去渔舟已在天边向下漂流,山上的白云正在随意飘浮,相互追逐。
注释:⑴傍:靠近。西岩:当指永州境内的西山,可参作者《始得西山宴游记》。
⑵汲(jí):取水。湘:湘江之水。楚:西山古属楚地。⑶销:消散。亦可作“消”。
⑷欸(ǎi)乃:象声词,一说指桨声,一说是人长呼之声。唐时湘中棹歌有《欸乃曲》(见元结《欸乃曲序》)。⑸下中流:由中流而下。
⑹无心: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无心而出岫。”一般是表示庄子所说的那种物我两忘的心灵境界。苏轼《书柳子厚〈渔翁〉》云:“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熟味此诗有奇趣。然其尾两句,虽不必亦可。”严羽《沧浪诗话》从此说,曰:“东坡删去后二句,使子厚复生,亦必心服。”然刘辰翁认为:“此诗气泽不类晚唐,下正在后两句。”此后,关于此诗后两句当去当存,一直有两种意见。
⑵汲(jí):取水。湘:湘江之水。楚:西山古属楚地。⑶销:消散。亦可作“消”。
⑷欸(ǎi)乃:象声词,一说指桨声,一说是人长呼之声。唐时湘中棹歌有《欸乃曲》(见元结《欸乃曲序》)。⑸下中流:由中流而下。
⑹无心: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无心而出岫。”一般是表示庄子所说的那种物我两忘的心灵境界。苏轼《书柳子厚〈渔翁〉》云:“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熟味此诗有奇趣。然其尾两句,虽不必亦可。”严羽《沧浪诗话》从此说,曰:“东坡删去后二句,使子厚复生,亦必心服。”然刘辰翁认为:“此诗气泽不类晚唐,下正在后两句。”此后,关于此诗后两句当去当存,一直有两种意见。
创作背景:柳宗元这首山水小作于永州(今湖南零陵)。公元806年(唐宪宗元和元年),柳宗元因参与永贞革新而被贬永州,一腔抱负化为烟云,他承受着政治上的沉重打击,寄情于异乡山水,作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并写下了许多吟咏永州地区湖光山的诗篇,《渔翁》就是其中的一首代表作。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