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秋节作文的素材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中秋节作文的素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秋节作文的素材 篇1
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一切活动均围绕着月亮这一主题。吃月饼、拜月、供兔儿爷等。在汉代已普遍崇拜月亮。古代帝王祭祀太阳,也祭祀月亮。北京的月坛为祭月的建筑。中秋正直秋高气爽的季节,是一年中最舒服的季节。中秋节的象征食物莫过于月饼。月饼还象征着全家团圆之意。这种象征明代已经开始。
中秋节在蒙古、回、壮、彝、朝鲜、侗等20多个少数民族中也广为流行。
中秋节是我国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传统节日文化的寻根,对继承中华文化优良传统、建设和谐社会,乃至营造健康的节日市场氛围有着一定的启迪意义。
明清中秋成“大节”
中秋节还要点“中秋花灯”。
农历八月十五,恰处一年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是夜,月亮圆而亮。东晋时,在隶属于南京的牛渚(今采石矶),高士谢尚、袁宏于中秋之夜泛舟江上吟诗赏月,故而有了“牛渚玩月”这一佳话典故,且对中秋赏月的形成影响颇大。至宋代,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明清以降至民国时代,中秋节成为盛大节日。解放后,民间仍盛行中秋赏月、吃月饼、吃团圆饭等。
赏月过中秋,在蒙古、回、彝、壮、布依、朝鲜、满、白、侗、土家、哈尼、黎、拉祜、纳西、达斡尔、羌、锡伯、鄂温克、裕固、京、鄂伦春、赫哲等少数民族中也颇流行,说明中华民族大家庭文化同根。
关于中秋
食品的“文化密码”
中秋节美食首推月饼,其起源说法多种。一说元代末年,江苏泰州的反元起义领袖张士诚(或说是朱元璋的谋士刘伯温)利用中秋民众互赠圆饼之际,在饼中夹带“八月十五夜杀鞑子”的字条,大家见了饼中字条,一传十,十传百,如约于这天夜里一起手刃无恶不作的“鞑
子”(元兵),过后家家吃饼庆祝起义胜利,并正式称中秋节的圆饼为月饼。在后来很长历史时期,甚至在上世纪末,许多月饼上还贴有一方小纸片!只可惜,近年所产月饼已不见小纸片踪影,月饼所含代代相传的“文化密码”荡然无存。另有一说为,明洪武初年,大将徐达攻下元朝残余势力盘踞的元大都北京,捷报传到首都南京,正在下棋的明太祖朱元璋欣喜若狂,即传谕中秋节普天同庆,并将当初反元大起义时传递信息的月饼赏赐臣民。月饼从此成为中秋节“法定”的食品,非食不可了。
民国年间,南京的月饼市场为广(帮)式、苏(帮)式和本地(帮)产“三分天下”,广式的馅料以火腿、枣泥、椰蓉等为主,厂商以冠生园为首,其次有、康乐园等。它们以声势浩大的广告战为手段,在报上刊登巨幅广告,于橱窗布置霓虹灯。著名的苏帮厂商有小苏州、太平村、稻香村,在广告制作上颇具海派特,爱搞噱头;苏式月饼质量不逊于广帮,价格则较之便宜,故而节后盘点,财源滚滚胜于广帮。广帮的顾客是达官贵人、豪商巨贾;苏帮的顾客多为小康人家;而广大普通市民则乐趋本帮,虽然其馅料不过是荤五仁、素椒盐两种,全市100多家本帮点心铺的店容店貌亦老气横秋,既不布置橱窗,更不打广告,但都靠质量和诚信及价廉赢得顾客盈门,市场份额相对广帮、苏帮而言有过之而无不及。
本帮月饼中还有一种独特的“金陵套饼”,以大小不同规格的月饼分层堆叠,顶部以一只寿桃作点缀,状如宝塔,成套出售。孙中山先生任临时大总统时,位于中华门内的涌茂食品店曾将套饼献给他品尝,从此中山先生喜爱上了它。本帮月饼中更有一枝奇葩——“赖月月饼”。传说乾隆皇下江南,曾驻跸六合瓜埠寺。时值中秋节,住持和尚赖月率弟子精心制作祖传月饼供奉。乾隆品之龙颜大悦,为表其功,遂命名为“赖月月饼”,并列为宫廷之贡品。1984年,“赖月月饼”荣获江苏省供销社系统月饼评比第二名,还远销至港澳地区。
中秋时节正值瓜果收获,作为节日供奉月亮神的瓜果供品也蕴含不少文化上的象征意义:西瓜象征团圆,石榴象征子孙满堂,柿子象征吉祥如意,枣子象征早生贵子,栗子象征儿辈早成家早立业,等等。但是也有文化上的禁忌,如“甜梨不供月”,因“梨”谐音“离”,隐意灾难,有悖中秋团圆意义。
中秋节的高潮是八月十五夜,全家聚饮同吃团圆饭,这叫“圆月”。如有亲属未归,席上必置杯筷,象征合家团圆。菜肴中,“八月桂花鸭”(盐水鸭)必不可少,其次是毛豆烧仔鸡及板栗、芋艿或老菱红烧肉等。
清人潘宇鼎《金陵岁时记》记载:“中秋祀月陈列果实,如菱藕栗柿之属,扎香如宝塔形,上
加纸斗,名曰‘斗香’。”人们虔诚遥拜月亮,焚烧神像纸,最后撤下月饼、瓜果等供品,全家人喜而食之。“老南京”还有一“怪”俗:拜月、赏月时,如遇“天狗吞月亮”——月蚀,则家家敲锣、盆和鸣放鞭炮,谓之“驱天狗”。南京民间还有一俗规:“女不祭灶,男不拜月”。传说月神嫦娥见了男人会害羞,故摆供、撤供、烧香、烧纸,乃至分食供品等均由家中主妇动手,男性只陪祭而已。担任主祭的女性主妇还要穿上新衣、裙子和花鞋,以讨月神欢喜、求得全家团聚平安。所以,中秋节在南京又名“女儿节”。
中秋节之夜还有一大特赏月活动叫“走月”。皎洁的月光下,人们衣着华美,三五结伴,或游街市,或乏舟秦淮河,或登楼观赏月华,谈笑风生。明代南京建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有朝月楼,都是游人“走月”时的赏月胜地;而解放后建的莫愁湖公园之抱月楼,则成了市民赏月的新景点。旧时南京人“走月”还有一种特殊的祈盼之举:凡没生儿子的已婚妇女,要去游夫子庙,随后再跨过一座桥,相传即可有“梦熊之喜”(意生男孩)。中华门外窑湾街的上码头有座“涧子桥”,中秋之夜,尚未生育的家庭男主人则来此往桥下摔瓦罐,据说能使妻子怀孕。久而久之,这座桥也讹称“见子桥”。
中秋节作文的素材 篇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自古以来,天空中那轮皎洁的月亮,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被诗人吟诵,被人们拜舞,人们一直对月亮充满敬畏与幻想,认为月亮是团圆的象征。
明月中秋全家聚,月下私语乐融融。中秋是吃月饼的时候,至于中秋吃月饼,是因为一个爱国的传说。元朝时期,君主怕子民造反,下令十家合用一把菜刀,这十家还要供养一位蒙古奴隶主的爪牙,这些爪牙胡作非为,横行霸道,人民叫苦连天,死的死,亡的亡,一位正义的大臣看不下去了,就在中秋月下,写了许多“爱国正义,推翻王朝,一起连手,还我河山”的字条,夹在月饼里,把月饼分送到人家,吃月饼时,看到字条,互相传送,人们有了联络的信号,一起造反,推翻了腐化衰败的元朝。从此,中秋送月饼,吃月饼的习俗流传到今,经久不衰。
中秋佳节,全家团圆,儿子儿媳都要回家与父母团聚,除了万不得已,必须回家。全家一起吃月饼,代表以后的日子家道兴旺,吉祥如意。也许一年之中,除春节外,中秋是唯一一个团圆的日子,有奔波在外的人,心中早被功利、名誉、金钱占据,连这个日子也忘了,也许有浪迹天涯的游子真的不能回家,但对于他们来说,这样,“孝”就成了刻骨的伤痛,该是多么大的遗憾呀!我相信,许多人在父母面前许下“孝”的宏愿,满怀憧憬的走了,他们相信自
己有衣锦还乡的一天,有尽孝的一日,但他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生命本身的不堪一击,忘了“孝”字会一瞬间成为泡影。父母不需要我们长跪不起,不需要我们忏悔自己的无知,也许多陪父母一会儿,父母就知足,也许一杯热茶,父母便宽心。生命的短暂,有几时能尽孝?借中秋佳节,回家探亲,尽微薄的孝心,如果此时都不团聚,那么何时能弥补?那是多么大的遗憾呀!在葡萄架下赏月,中秋这天的月亮特别圆,圆的毫无缺憾,圆的动人心扉,一轮金黄的月亮嵌在乌蓝的夜空中,更显得明亮,众星捧月,圆圆的月亮好像一家人,团团圆圆,我想,中秋团圆就是由此而来。
中伙吃饭时,没有赶到家的人,必须要留出一个空位,放上他的衣服,以表对他的思念。李白曾诗云: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有时,我们在这里过中秋,爸爸总是喜欢望着明月背这名诗,没有与家人团聚,没有共同赏月,且身在异乡,只得给遥遥那方土地打个电话,听听家人的声音,这种刻骨铭心的酸楚,爸爸体会的更深。爸爸说,他上学时,中秋不能回家,他与别的同学在一起看月亮,想起摆着衣服的空位,总有种想哭的冲动,打个电话,这边爸爸泪如海涌,妈,我要回家!晚上静静的躲在被窝,感到冷到骨子里,一种莫名的害怕。爸爸说,中秋是个团圆的日子,一个人不回家就感觉心里空落落的。
现在,只要我们中秋回家,奶奶脸上那种惊讶的幸福我永远忘不下。
明月皎皎,寄托着我们的思念,辽辽中秋,团聚着我们的幸福,明月中秋能几何?家人团聚知多少?这个团圆的日子,这个幸福的时刻,我们欢聚一堂!
中秋节作文的素材 篇3
咦!夜晚的天空怎么愈来愈亮?有时还会听到烟火声,也会闻到肉香。哦!原来是中秋节到了。
中秋节当天,一大早我陪外婆和妈妈一起去买食材和烤肉架。食材有青椒、吐司、玉米、猪肉片、秋刀鱼、香肠、鸡翅、鸡肝、鸡屁股等,好多好吃食物。我迫不及待的问姨夫:“什么时候才可以开始升火?”站在一旁的 阿姨说:傍晚“才开始。”顿时我和表弟妹们都有点失望。突,然妈妈叫住了我,喔!原来是要请我帮忙拿拜神的东西。我问:“为什么要拜神?”经由妈妈的说明我才明白,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也是福正神(土地公)的生日,妈妈准备了文旦柚、中秋月饼跟麻糬请土地公一起过中秋。
最令人期待的时刻终于到来了,傍晚时分,姨夫开始准备升火;阿姨忙着把食材分类,并且准备佐料;妈妈煮了一大锅菜头贡丸汤;表弟表妹们帮着摆桌椅;我忙着端食材到户外,一
切准备就绪。今晚,姨夫负责掌厨,没一会儿工夫,阵阵香味扑鼻,烤肉香让口水直流的大表弟食指大动;表妹狼吞虎咽的吃着玉米,小表弟顾着汽水瓶,生怕别人倒完他的汽水,而我还是耐心的等待我的鸡屁股,祖父、祖母及表舅吃着月饼配老人茶,话当年。妈妈把柚子剥成一顶帽子在小表弟的头上,全家人聚在一起,好不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