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维是盛唐时期一位集诗人、画家于一身的大才子。因此,其文学创作往往有自己独特的审美倾向,尤其是在其山水田园诗彩的选择运用方面。本文就是结合诗人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分别从彩素净之美、彩明丽之美及彩映衬之美的角度来具体分析其中的彩美,继而从中领略诗人那种宁静平和、淡泊脱俗而又怡然自乐的心境。
关键词:王维 山水田园诗 彩美
Abstract: Wang Wei is a set during the Tang Dynasty poet, painter in a large Wets. Therefore, its literary production often has the unique esthetic tendency, particularly in its scenery idyll color choice utilization aspect. This article unifies the poet Wang Wei's scenery idyll, separately from the color element beauty, the color bright beauty and beauty only the color complementing the angle comes concrete study color US, subsequently understands the mood which poet that kind tranquil gentle, lives simply refined and is contented.
Key words: Wang Wei scenery idyll color America
绪论
王维是盛唐时期一位才华横溢的大诗人。他不但赋有卓越的文学才能,而且极有绘画天赋。《唐才子传·王维传》云:维诗入妙品上上,画思亦然。至山水平远,云势石,皆天机所到,非学而能。自为诗云:“当代谬词客,前身应画师。”《旧传》亦云:“维尤长五言诗。书画特臻其妙,笔踪措思,参与造化,而创意经国,即有所缺,如山水平远,云峰石,绝迹天机,非绘者之所及也。”
由此可见,王维有如此才华,那么相应的他的政治理想将是多么高远啊。可遗憾的是,当时政治黑暗,使得王维对官场感到无比失望,但同时又不愿同流合污,因此也无心进仕,于是便萌生了归隐的念头。有《济上四贤咏三首·崔录事》为证:“解印归田里,贤哉此丈夫!少年曾任侠,晚节更为儒。遁世东山下,因家沧海隅。已闻能狎鸟,余欲共乘桴。”但是为了更好的奉养老母,使其安享晚年,《旧唐书·王维传》称维“事母崔氏以孝闻”①于是王维在天宝元年春又出山当官,从此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值得庆幸的是当时社会整体上还是和平的,所以此时王维所写的大量山水田园诗总是流露出一种清闲安适、静谧和谐的气息。也因此,今天的我们才能欣赏到一幅幅如此高雅脱俗、宁静平和的山水田园画面。
谈到王维的画,就不禁想起北宋苏轼的著名评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卷五《书摩诘蓝田烟雨图》)②值得一提的是,“诗中有画”是王维诗歌的一大特。但并不是独有的,如杜甫的诗也是有这个特点的,只不过王维“诗中画”境界较为高远罢了。作为诗人的王维追求的是诗中画的意境,所以他的诗总是流露出浓浓的画意。我们在品读王维诗,尤其是其山水田园诗歌时,总是能欣赏到优美逼真的画卷。中国古代画师擅长的一般都是水墨画,王维诗中画却是一幅幅多彩的画卷。这也正是诗人王维高出其他画师的地方之一。既然是多彩画卷,那么造成视觉冲击的首先便是彩。
王维集诗人画家于一身,他常常以画家的眼光观察景物,敏锐地捕捉自然界中彩的瞬息变化,并以此入诗。所以他的诗总是具有独特的彩美,具体的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一、彩素净之美
彩从外部特征上可分为无彩和有彩。“无彩”就是指黑、白、灰三种颜,是没有彩倾向的的中性,只有明暗的变化。③而“有彩”顾名思义,就是有彩倾向的颜了。所谓的“素净彩”便是指彩淡雅,不浓艳,调偏暗偏冷,而又能给人留下清淡舒爽感觉的彩。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唐朝是一个佛教盛行的朝代,王维的母亲也是笃信佛学,所以受其母亲的影响王维很早就开始接触佛学了。后来因其官场不如意,于是对佛教的信仰就更深了。他在《叹白发》这首诗中就很明显地表现出来了,诗云:“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所以他总是追求一种闲淡静谧的生活,就是写诗也选用一些彩淡雅的、清爽的调,即使有时用到类似于红绿两种强烈的对比,他也会加以空濛的雨雾给以淡化,尽可能大的排除尘世的烦扰。
由于特定的颜与特定的心理需要联系在一起,因此,在古代颜被赋予了浓重的政治彩,即各种颜被作为区分等级差别的标志。我国古代将红、黄、青、白、黑五定成一个严密的彩系统,即五种正。其中青在中国传统彩中被统治者规定为下层人的专用彩。邢庆华也在《彩》一书中写道:秦汉时期“唯朝廷五服用彩”,平民庶人只能穿“布衣”、“皂衣”,因而被称为“白丁”、“黔首”。①也因此青是中国古代老百姓最常用的彩,也是他们所喜爱的正之一。而白,具有圣洁光明、纯朴自然的审美品性,在五系统中的无彩部分有着无可替代的位置。
青白两种深受人们喜爱而又普遍使用的颜搭配在一起就会产生一种冷静平和、清幽闲适的感觉。王维作为一位一心向往田园隐居生活的绘画大师,又岂能放过这份闲适呢?因此,青
白两种颜在王维诗中出现的频率相当高。如果用心我们就会不难发现,在王维的诗中,白出现五十多次,青则出现六十多次,而且两种颜大多同时出现,以显示诗歌宁静素雅的风格,来表达作者平静淡泊的心境。例如《终南山》,诗云: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这是一首游景诗,描写了诗人游览终南山时的所见所感。全诗气势宏伟,描写形象生动,也很有韵味。“太乙”,即终南山主峰,这里以此指代终南山。“近天都”言其高,“到海隅”言其远,首联用夸张的手法勾勒出终南山的巍峨及山中浑茫的气象。接着颔联详写了终南山云气变幻的景象。登山途中并未看见朵朵白云,可是转身一望,白云已连成茫茫一片;遥望山上有靑霭弥漫,可是走到跟前却不见其踪影。一“白”一“青”就绘出深山中苍茫的意境,使读者如临其境,令人的心境也不禁趋于宁静淡泊、豁达开拓。颈联又写了登上山巅的观感:一峰之
隔便产生不同的分野,纵目回望,终南山连绵辽阔、变幻多姿。光线或淡或浓、若有若无,众多的山峰谷壑千姿百态。这里又从整体上再次勾画了终南山的辽阔幽深。尾联写诗人游览后下山要寻住处而隔水询问樵夫的情景。这便与前面的自然景相呼应,把美丽迷人的终南山刻画的淋漓尽致,耐人回味。
热衷于山水田园生活的王维,其笔下不仅有雄伟壮观的高山,也有幽静清新的田园山村。如《辋川闲居》,诗云:
一从归白社,不复到青门。
时倚檐前树,远看原上村。
青菰临水映,白鸟向山翻。
寂寞於陵子,桔槔方灌园。
这是一首描写辋川景的诗,纪昀称它“静气迎人,自然超妙”(《瀛奎律髓汇评》卷二三)①。这首诗一开篇,首先抓住读者视觉的便是“白” “青”二字,顿时给人一种明净清闲之感。
接着,颔联诗人将自己置身于诗境之中:诗人时常倚靠在檐前的树旁,眺望远处原野上的农庄。这就表现了诗人那种安逸洒脱,怡然自乐的神态。紧接着,颈联便描写了所见之景:棵棵青翠的茭白倒映在清澈的水中,一白鸟展翅飞向苍茫的深山之中。青翠的茭白、清澈的河水、洁白的小鸟、苍茫的大山,彩互相映衬、互相对比,营造了明净澄澈、宁静悠远的意境。最后以於陵子自喻,也暗示了自己隐居的原因。
二、彩明丽之美
俄瓦·康定斯基在《论艺术的精神》中说:“对于一个较敏感的心灵,彩的效果就会更深刻,感染力更强。这就是我们达到了观察彩的第二个效果:彩的心理效果。它们在精神上引起了一个相应的振荡,而生理印象只有在作为通往这种心理振荡的一个阶段时才有重要性。”②彩与人的情感是相通的,不禁令人想起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诗人王维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常奔跑于长安辋川之间。他内心多么希望永远都过着“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笑语衡门前。”(《辋川别业》)那种舒心闲适、静谧清淡的田园生活,可是却不得不“依迟动车马,惆怅出松萝。忍别青山去,其如绿水何!”(《别辋川别业》)诗人
的内心将是多么痛苦啊。但是当他回到山水田园的大自然之中时,一种发自内心的愉悦心情便油然而生,看到的也是犹如“秋山敛余照,飞鸟逐前侣。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木兰柴》)这种令人心旷神怡的佳景。
彩是一种情感语言。它往往流露着性格与表情的种种寓意。红是暖,给人一种鲜艳而明亮的感觉。在中国,他是最为喜庆、吉祥和富有的颜。而绿则为冷,给人一种淡雅、沉着而平静的感觉。它是一种代表着希望、健康和活力的颜。这两种颜搭配在一起,可能很多人都不会认可,觉得这将会严重刺激我们的视觉,进而让人难以忍受。其实不然,绘画大师王维就很会协调。他能恰当的把握这两种彩的面积比,并再加上如雨雾之类的背景,就可以营造另一番氛围。比如,大面积的绿再加上一点红的点缀,就会带来一种活泼亮丽的彩感官;如果再扩大红区域的范围,并在其中穿插一些其他彩,那么就会产生一种喧闹而温暖的感觉。如《辋川别业》,诗云:
不到东山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
雨中草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
优娄比丘经论学,伛偻丈人乡里贤。
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笑语衡门前。
这首诗是诗人离开辋川近一年又回到辋川写的,描写的是蓝田春天雨中的美景,表现诗人愉悦惬意的心情。诗人的心情舒畅,所以诗中流露的画意也是如此迷人:细雨蒙蒙中沉静着青翠欲滴的小草,澄清的水面上倒映着鲜红似火的桃花。在充实而宁静的绿的大片域中,着以温暖而有激情的红的衬托,就营造出一种在宁静中愉悦欢快的情调。这种美景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不知不觉中就使我们获得审美感觉。值得一提的是,一“染”一“燃”二字化静景为动景,使整个画面清新鲜润,艺术形象也更加活跃生动。后两联描写了诗人闲居田园,与通经论的高僧、隐居乡里的贤者往返的愉快情景。
再如《田园乐七首·其六》,诗云:
桃红复含宿雨 ,柳绿更带春烟 。
花落家童未扫 ,莺啼山客犹眠 。
这是一首描写春日山庄美景的诗。诗的前两句展现了一幅柳绿花红的风景画:娇艳的桃花花瓣上还沾着昨夜的雨滴,碧绿的柳条笼罩在若隐若现的春烟之中。这就使得彩更趋于柔和
平淡,更加婀娜迷人,令人陶醉。真可谓是,红得娇艳,绿得朦胧啊。诗的后两句说:地上落满了粉的花瓣,可是家童依然没有起来打扫;清晨黄鹂在树上婉转啼唱,可是山中的住客仍然沉浸在睡梦之中。这两句就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黄被视为最高贵的颜,历来被作为皇家的象征。它代表着权利与尊贵。黄是暖,有着灿烂、辉煌的太阳般光芒的感觉。而白是冷,与黄相配,可以淡化黄的光芒,使其趋于柔和舒适,产生一种朝气清新的感觉。如《积雨辋川庄作》,诗云: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葘。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这是一首描写辋川夏日久雨初晴及展现诗人闲适愉悦心情的诗。首联两句写出了静谧恬淡的
农家生活,巧妙地将阴雨连绵的空濛天气与农家袅袅炊烟交织在一起,渲染出一幅烟雨迷濛的田园风景图。颔联两句为历代学者所称颂,其中尤为人们所称道的便是“漠漠”、“阴阴”四字。“漠漠”形容水田的广阔空濛,视野苍茫,这样白鹭也有了自由飞翔的空间,同时又恰到好处地淡化水田白鹭的明丽彩;“阴阴”形容雨后树林蔚然深秀、境界幽深,突出了黄鹂鸣唱的婉转清丽。这两句逼真地展现了辋川夏日积雨的田间景象:广漠的水田里白鹭在盘桓低飞;远处葱笼繁茂的树林中,黄鹂在婉转的鸣唱。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彩清新明丽,再加上茂密幽深的树林、灰蒙的水田,两种景象相互映衬,把辋川田野描写的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既有明丽、清新的感受和宁静、闲逸的情调,又有淡漠低沉的韵味。后两联表现了诗人闲适安逸的禅寂生活,营造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空灵境界。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