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山居秋暝》中的禅意及其生成
摘要:王维《山居秋暝》中的禅意一直是诗歌鉴赏中的探究核心,本文就从“禅”的含义、王维诗中禅意生成的原因及诗歌本身是如何体现禅意这三方面入手,浅析《山居秋暝》,让读者更深入地去体会这首诗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禅 生成 原因 体现
  唐代诗人王维以山水田园诗最为著名。王维的山水诗以其清幽淡远空寂而传诵,他的崇尚写意、追求韵味与情感的风格为历代理论家所推崇,字里行间不仅有丰富的诗情、浓厚的画意,还有意蕴无穷的禅意。他晚年所作《山居秋暝》就是此类的代表。境象清晰爽丽,旨意浅显超脱,以美的自然召唤诗人归隐作结,有巧夺天工之妙。
1 “禅”的定义
要探究《山居秋暝》中的禅意,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禅是什么。
“禅”即梵语“禅那”的略称,意为“弃恶”、“功德丛林”等,新译曰“静虑”。中国佛教常“禅”、“定”并
称,其意是止散乱心,专注一境。禅的最终目的是要获得一种纯净无我的乐趣,涅槃寂静的境界以及清澈透明的智慧。禅家的空观、静观,就是要让人把一切真实都看作空花幻觉。它的境界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是与思维言说的层次不同的,是一种至为详和、宁静、安闲、美妙的心境,这种心境纯净无染、淡然豁达、无欲无贪、无拘无束、坦然自得、不着形迹、超脱一切、不可动摇、与世长存,是一种“无相”、“涅磐”的最高的境界,最后达到心灵的自足与喜悦。
2 诗中禅意生成的原因
王维在《山居秋暝》中对禅意的体悟有其一定的时代、家庭和个人原因。
王维生活的时代大多是在盛唐时期,那时中国的佛学已经发展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佛教呈现出一派繁兴的景象。同时,王维又生长在一个佛教气氛很浓的家庭,其母虔诚信佛,于是,王维从小就受其母影响,早年习佛,终身信佛。王维的名字本身,就充分体现了他对佛的虔诚与心仪。他名维,字摩诘。取《维摩诘经》,这出自于佛教中一个重要人物——维摩诘居士。王维既然以维摩诘作为自己的名与字,足可见他对其人的仰慕之情,亦透露出他与佛教的深厚缘分,在禅诵中寻寄托,在大自然中获得解脱,在诗歌创作上常常“以佛入诗”,
所以王维也被人们成为“诗佛”。王维的山水田园诗
但在《山居秋暝》中,王维对禅意的那份体悟,并不仅仅是因为对佛教的单纯信仰。王维早年出仕,也曾有过积极从政、干出一番大事业的抱负。特别是在张九龄拜相以后,王维曾极力称颂张九龄的一些政治主张,得到张的赏识与信任。但随着张九龄的罢相,王维的仕途也渐趋坎坷,对当时的官场开始感到厌倦;面对黑暗现实,他既不愿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又不敢同他们决裂,因此后期他采取了半官半隐、全身远祸的生活方式,走上了寄情于山水的道路,《山居秋暝》就是他隐居生活中的一个篇章。
所以,诗中表现出的对佛的信仰多半是他对现实的一种无可奈何的解脱,官场的不得意、仕途的失望,才让信佛与隐逸二者在王维身上有机地结合起来。
3 诗中禅意的体现
在《山居秋暝》中,王维以“空山”起笔意义深远。“空”绝不是写其荒凉、凋敝,而是借这个“空”字来反映山村环境的静谧、闲适,特别是和“新雨后”的环境相配合,更显出一派明净、清凉之气;同时,“空山”也表现了隐居者心境上的空寂,远离尘网而少有官场的混浊之气。一个“空”字既指山野空阔,也指心灵自由,空无执著,是诗人游兴所思之总体感受。
再者,禅意中的那份宁静,在《山居秋暝》中,诗人主要是采用以动表静的方式来体现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不但石上流泉衬托出整个环境的静谧,“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就是看不见的浣女和渔人也都表现了这“空山”是如此地超离尘嚣。王维擅长描绘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声响,而这些声音的描绘,不是为了写动,恰恰是为了写静。因为这些景物的大背景是空旷的山野,幽静的深林,是一个远离尘嚣,宁静而又带点神秘的境界,在这样的宁静、静谧、幽静的环境中,这种静似乎将一切的声响,一切的动吸收消化,变为一种声音的寂静,所以让我们不仅欣赏到了大自然澄淡恬美的静谧境界,而且还领略到了一种空灵清静的禅悦之境,在心灵上得到满足。
而在《山居秋暝》的意象选用上,王维也十分考究。诗人看似选择了一些极其常见的物象,景有“雨”、“月”、“泉”、“松”、“竹”、“莲”,人有“浣女”、“渔夫”。但当给这些物象加上了一定的修饰词后,再将它们整合在一起,我们就能寻到其中的共性了。先看景物,作者笔下的“雨”是“新雨”,刚下完的雨,让这山显得十分干净,空气也非常清新;“月”不是“弯月”或是“淡月”,而是“明月”,诗人以此是为了表现月的皎洁;“泉”是“清泉”,十分清澈;而“松”、“竹”、“莲”的使用,明显给景物赋予了高洁的特征。再看人物,作者描写了“浣女”而非其他的女子,这一个“浣”字,就足以体现了女子洗完衣物后的干净;最后写的是“渔夫”,这
个物象本身就是纯朴的代表。所有物象整合在一起,我们不难发现,王维是在把一个“净”字呈现于读者眼前,这个纯净无染的世界,能给人一种淡然豁达、无欲无贪、无拘无束、坦然自得的心境,而这种心境也正是禅家的心境。而诗中“莲”这个物象,更是和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莲花是佛教的代表,它具有花果同时的独特成长特性,代表了宇宙演化的实相;莲花出淤泥而不染,代表着佛性在污浊的人间,人人皆有佛性,菩萨入世渡众生,出淤泥而不染;莲藕似空非空,代表了世界的本性。王维对这些物象的选用,可谓是动足了脑筋,他能让我们从中感受到山的“静”和景的“净”,从而体会到诗人并非是在单纯的描摹自然山水的田园风光,而是要从清美的山水中营造世外桃源的氛围,要从宁静清净的景物中寻心灵的乐土。
“诗,文之禅也;禅,佛之诗也。”王维的山水诗充满着禅趣,他生动地传出了自己微妙的禅悟体验,表现了一种以静为终极目的的动静情致。王维在中国山水田园诗上的贡献,就是以佛禅意识为内在精神,去体认和表现生命和自然,在一种特定的宗教体验中去幻构理想的心理时空,开拓了山水诗的意境。
参考文献:
[1]徐小跃.禅与老庄.江苏人民出版社.
[2]孙昌武.禅思与诗情.中华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