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农村寄宿制小学数量的不断增加,寄宿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越来越突出。许多学校重视知识教育和生活管理,忽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本文主要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实际工作,对新时代小学寄宿生存在的新的心理隐患加以描述,并探讨如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共同探究应对解决之道。
关键词:农村小学;寄宿学生;心理健康
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寄宿生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自卑、焦虑、紧张、胆怯、羞涩、孤僻、任性、冲动、逆反、自责、不合等一系列心理问题,他们往往人际交往能力差,适应环境的能力较薄弱,甚至在个别寄宿生身上还出现了厌学、逃学、行为偏激等不良现象。
一、农村小学寄宿生普遍的心理问题特点以及产生原因
(一)特立独行,任性妄为
主要表现在扰乱课堂秩序,肆意顶撞教师,喜欢和教师对着干。比如,教师每次告诉学生不能做的事情,总会有一些学生带头反抗教师[1]。有一些学生,在班里总爱做一些出风头的事情吸引大家的注意。一般情况下,寄宿生长时间住在学校,很少与家人接触,无法受到除教师以外的家人的管教。对于教师所布置的任务不能好好地完成,甚至与教师相抵触,会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缺乏作为小学生应有的乖巧与听话。
(二)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主要表现在作业敷衍了事,缺乏好的学习态度。看书只是走马观花,不求了解其中的意思;做作业不是照着答案抄,就是胡乱写一通。这是因为在寄宿制学校,通常情况下都是由教师来督促学生完成作业,但是由于农村小学寄宿生过多,教师疏于管理,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把做作业当成应付差事,把学习当成一种任务。在学习上没有正确的学习目标,在生活上不懂得严谨认真,久而久之产生一种随大流、得过且过的心理。
(三)性格自卑,孤僻怪异寄宿制
主要表现在上课从来不举手回答问题,教师要求团队合作或者小组合作时从来不主动参与,不愿与身边的学生交谈。当有学生主动和自己说话时,不予理睬,默默走开。这种学生由于性格内向,不敢过多与身边的人接触,时间一长就会被疏远冷落,最后形成一种自卑、自暴自弃的心理。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碍于面子与自尊,具有极强的自我防护感,遇到委屈或者困难不人倾诉与寻求帮助,一味地逃避,从而逐渐地与身边的环境脱节。
(四)与家长之间产生隔阂
主要表现在与家长交流起来生疏,没有共同话题,对与家长见面存在抵触心理,有的学生甚至会反感与家长说话。这是因为学生在学校住宿的时间过久,而和家长接触的时间非常短。而且很多农村学生的父母在外打工,很少有时间关心和陪伴自己的孩子。有的家长与孩子的关系还不如教师与孩子的关系亲密。这种聚少离多的现状,造成了父母与子女之间产生了生疏感。父母与孩子交流少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共同话题少,家长不了解孩子的心理,也就无法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
二、农村小学寄宿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教育对策
(一)学校与父母保持联系
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学校、父母、儿童三方缺一不可,学校应当随时与父母保持联系,让双方都了解学生整体情况。目前,网络通信十分发达,学校可以建立一个家长沟通,教师将学生日常生活和表现发给家长,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生回家后,家长可以借一些学校话题和孩子互动,教师也可以利用家长,发一些相关资料,让家长学习怎样相互配合,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二)以学生为主体,了解学生诉求
在学生心理干预过程中,教师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关心学生诉求。由于寄宿制学校的特殊性,學生对生活的诉求,大部分时间都是应当让老师来满足的。小学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较弱,心理呵护诉求较多,教师应当重视这些学生的心理活动,例如,刚入校寄宿的学生离开家庭到一个大环境中,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教师在这段时间,对这类学生的生活起居要加以照顾,让学生意识到大集体的温暖,减少对学校的恐惧和孤单感。教师可以在熄灯前,在宿舍带领学生洗漱,为学生讲一些故事,规范学生的休息时间和睡前活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爱护和重视。
(三)增加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培训
学校要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理论基础。心理健康教育在目前教育教学中属于一门专业,学校和教师应当对相关内容进行学习和研究,有针对性地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分析不同年龄段学生心理变化,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进行心理干涉。教师定期培训,不定期开展小组讨论,并且进行学校交流活动,让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被每一个教师了解。在理论的基础上加以实践。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给予学生交流的空间
学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趣味活动,营造宽松的班级环境,让小学生们有相互交流、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得到认可,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学校应充分发挥心理辅导中心的作用,经常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全体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对个别有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
结论
总而言之,教育本来就不仅仅只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作为陪伴寄宿生时间最长的教师,更应该担负起关怀呵护他们的责任。教师不应该只注意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学生的
成长更为重要。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好坏直接影响他们以后的成长。在此时形成的心理状况也会影响他们以后的心理状况。心理健康教育是育人首要的一个任务,所以,家长、学校以及社会要时刻重视农村小学寄宿生这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
参考文献
[1]; 吕培琪. 农村小学寄宿生文明生活习惯养成教育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18(51):183.
[2]; 杜晓梅. 道德情感:农村寄宿制小学德育工作的核心[J]. 学理论,2018(09):241-242.
[3]; 曹光信. 用爱点燃学生前行的路——农村寄宿制小学寄宿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浅谈[J]. 课程教育研究,2018(28):184.
[4]; 刘凤花. 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活动设计的思考[J]. 科教文汇(上旬刊),2018(07):131-132.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