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第02期
6
教育艺术广场
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兴办有利于国家集中优势资源办学,促进教育公平,为家离学校比较远的学生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但是寄宿制学校学生在校时间长,初中阶段学生又正值青春期,这一阶段是“亲子关系的危机期”,自身成长的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使他们亲情意识逐步淡化。研究学生亲情淡化的原因及对策,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德育教育很有必要性。
一、亲情淡化的原因分析
1.亲子缺乏交流,聚少离多。寄宿制学校学生不能每天回家,学生在校时间短则一周,长则十天左右。这么长时间互不见面,交流缺乏,即便是经常打电话,难免关系疏远。据调查,65%的初中寄宿生每学段给
父母打电话在2次以下,60%的学生打电话的原因是有事,与父母交流谈心的只有约20%。学校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摇篮,但是当前学校德育以行为规范教育、安全教育等为主,对学生的情绪情感教育却长期忽略。学生年龄尚小,缺少了亲情教育和亲情培养,时间一长,亲情意识逐步淡化。
2.学生追求个性,行为叛逆。初中阶段是“亲子关系的危机期”,很多学生不愿意父母干涉自己,调查中有45%的同学认为,父母不够了解自己,只有50%的同学愿意和父母分享心事。很多同学把父母看作“提款机”,对父母的亲情和爱没有感觉。这一年龄段的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追求个人主义,崇尚哥儿们义气,他们听不进父母长辈的教导,和父母之间有所谓的代沟,即便父子坐在一起也是相对无言,各自捯饬手机。青春期的叛逆使亲子交流非常困难。
3.家庭教育缺乏,父母缺位。现今社会,大部分父母忙于工作,家庭教育多停留在重成绩、重分数的层面上,很少有家长关注孩子的情感和心理健康。调查显示有70%的同学希望父母关心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当下寄宿制家庭父母,有的将孩子的教育全部推给学校,自己只顾工作、玩乐,孩子不回家他们很轻松;有的只关心孩子吃喝,认为孩子物质丰裕了,就没有问题了。学生回家后得不到父母心灵的慰藉,亲情意识逐步淡化。
4.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当代社会,智能手机、网络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初中生尚且年幼,意志力不足,对网络上充斥的各种诱惑难以抵挡。很多同学不愿意与自己的父母、家人进行沟通和交流,更愿
意在虚拟世界里与陌生的网友聊天、游戏,甚至网恋。一部分学生对传统节日和家庭环境嗤之以鼻,却对西方文化和生活充满好奇,久而久之,亲子关系淡化。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亲情淡化的原因及对策
◎杨志军
二、亲情淡化的对策研究寄宿制
1.发挥学校德育主阵地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亲情观。学校设施设备齐全,教育资源丰富,是学生德育的主阵地,寄宿制学校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和亲情教育,将情感教育纳入学生德育教育体系。通过主题班会、讲座等形式向学生广泛宣传亲情的温馨和重要,通过各种亲子教育活动,让感恩心在学生内心深处生根发芽,让学生理解家人、孝敬父母、懂得责任,逐步培养他们正确的亲情观。
2.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体验“家”文化。家道承传,是华夏文化绵延数千年来熠熠不息的薪火。家是生命的摇篮,家是力量的源泉,家是德行的基石。诗圣杜甫在外漂泊时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感叹;陶渊明辞官回家时有“乃瞻衡宇,载欣载奔”的畅快。历代先贤关于家的论著、故事不胜枚举,充分挖掘中华传统家文化,通过家风故事诵读、“中华好家风”征文等形式,让这些传统经典滋养新一代的少年儿童,必将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积极的影响,亲子关系也将得到改善。
3.提高家长素质,提升家庭教育质量。农村寄宿制学校家长对教育的认识良莠不齐,只有望子成龙的心
情是不够的,更主要的是要有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学校要提高教育质量,有必要将教育延伸到学校之外,不仅可以利用传统的家长会、家长学校、家访等形式对家长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进行指导,还可以通过、QQ、校讯通等现代通讯形式实时沟通交流,不断提升家长教育水平和家庭教育质量。家长关注了学生的情感和心理,有助于打开学生心结,学生亲情意识也将转变。
4.与时俱进、加强体验、寓教于乐。时代在进步,教育工作必须要与时俱进,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寄宿制学校可以通过测算寻适合学生的在校周期,恰当制定校历,解决学生在校时间长的问题。可以尝试在学段中途增加家长看望日,加强亲子交流,减轻学生心理负担。亲情教育方法不能仅仅局限于说教,更要注意亲子体验,通过亲子运动会、亲子游戏、亲子电影、亲子家庭户外实践活动等形式创造温馨的亲子环境,让父母和孩子互相依靠、互相鼓励、溶化代沟。孩子体验到了家庭的和谐和温暖,亲子关系必将有效改善。
(注: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亲情淡化的原因及对策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8]GHB2372)
•(作者单位 甘肃省酒泉第四中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