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扩大,留守儿童的增多,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缺失,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不到有效锻炼,通过课外活动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校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现阶段农村寄宿制学校课外活动现状及原因,提出几点应对策略,来改善和促进课外活动的开展,使其发挥真正的作用和存在的意义。
关键词:寄宿制学校;课外活动;学校管理;自主管理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西部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队伍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数量在不断壮大。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成为寄宿制学校。特别如我县(紫阳县)在劳务输出的政策刺激下,这一现象尤为突出。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因无主要家庭成员照顾,在周一至周五住校,这就意味着学生不但要在学校学习,而且放学后还要在学校生活。学生接受的大部分教育就是学校教育。学生的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缺失,这对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提出了挑战。根据国家教育方针政策,
学校要达到“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教育月标,在我国中小学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来实现这一目标,课余活动一直被认为是可以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的最佳组织形式之一。笔者以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寄宿制学校课外活动的开展情况及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作为本研究的起点。
二、研究的对象及意义
紫阳县地处中国中西部地区,是国家重点贫困县,更是教育落后县。全县人口35万,其中农业人口30.9 万人,占总人口的88.3%。全县有农村寄宿制学校18 所。总服务学生14000 余人,其中留守儿童11000 多人,占学生总人数85%。住宿学生占学生总人数45%以上。如此大比重的留守儿童及住宿学生,对于寄宿制学校来说,其管理难度之大,管理范围之广,管理过程之细,不可同
日而语。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化,是所有学校面临的难题。要让学生在校期间能学得好,生活得愉快,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外活动课就成为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有效手段。以笔者所在学校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全县三所具有代表性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做了关于课外活动方面的调查。
三、现状分析及原因剖析
对三所典型的农村寄宿制学校138 名学生进行了关于课外活动现状的抽样问卷调查,其结果如下:
分析结果:
1.问题1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学校精心组织了课外活动,问题2及问题3一半多的学生认为常规活动如眼保健操没起到作用,说明学校虽然组织了活动,但常规活动缺乏管理,只有形式。
2.问题4显示,学生对场地基本满意,说明基础建设还不完善。
3.结果显示,学生对课外活动较感兴趣,但参加积极性不高,且课外活动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帮助不大。
剖析原因:
1.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在校学习时间长,这些学生都是星期天下午到校,周五下午回家,每
周在校学习生活超过五天。年龄差距大,大多数学校规定三年级至九年级的学生住校(一至三年级的学生年龄太小,没有自理能力)。课外活动少,毫无计划,课程学习时间紧张。
2.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课外活动安排简单机械,内容单调枯燥。从课程表上看,只有课名,没有具体的内容。个别学校规定有内容,但对活动管理落实不到位,名存实亡。
3. 教育教学评价机制限制了农村课余活动的发展。紫阳县作为全国的贫困县,也是教育相对落后县。政府为抓教育成果,体现教育的发展,对各学校的考核标准还侧重于学生的考试成绩。每年度对全县进行教育教学成绩评比考核,并与学校、老师的个人发展和职称晋升相挂钩,这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工作方向和学校的管理目标。教师都在抓成绩轻视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课外活动无疑成为摆设。
寄宿制4.农村寄宿制学校人员缺乏,师资结构不合理。农村学校,地处偏僻,较少
人愿去,学校教师流转较大。全县寄宿制学校缺编近100 人,更没有音、体、美等专业指导教师进行合理补允。
5. 课外活动政治化,本来是寓教于乐、对学生能起教育促进作用的课外活动,但由于上级部
门强制规定诸多上.报资料要求,于是大多数时间,学校活动组织者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材料而忙碌,少了活动的精心组建,在活动过程中,淡化了活动应有的教育意义,多了活动的形式主义。
6.安全大于一切,使课外活动多了儿分小心翼翼。多方面促使学校课外活动的滞后不前。在调查中只有44.2%的学生经常参加学校的集体活动。其一,家长方面。现在的学生大多是家长的“独苗”,害怕自己的孩子出现任何意外,对孩子的社会实践活动持保留态度。其二,社会舆论的压力迫使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不敢出现任何意外。课外活动不安全因素太多,而使学校尽量减少活动。其三,自保心态。怕出事,出事要负责任,这是所有活动的组织者对每次活动的畏惧心理,所以人们不愿意主动组织活动。
7.常规活动缺乏管理,校领导不够重视。学生的课余生活教师基本不参与,更没有切实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这样课外活动完全流于形式,成为纯粹的学生的自由活动,达不到预期效果和目的,很难实现促进学生积极发展的功能。
8.课外活动中学生自主管理少,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没有起到真正的促进作用。
9.活动场所不足,设施设备落后,无专门经费投入。近年来,国家对教育的
投资在加大,但随着西部农村地区退耕还林政策的全面实施,城乡集镇化建设在大力推进。偏远农村高山住户都在搬迁集中安置,致使村级教学点无生源而撤并,镇级中心学校生源激增,导致教学设施严重不足。
四、对策及建议
针对农村寄宿制学校课外活动的现状,要充分发挥农村寄宿制学校课外活动的积极作用和意义,笔者认为,要从多方面进行改进和行动,使课外活动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校科学、民主的管理,促进学校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
1.加强制度管理。根据学校长期发展规划,要制订出符合学校实情的课外活动,并形成长效机制。“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长期的课外活动计划形成制度后,学校人事的变动和岗位变动都不会影响到学校课外活动的开展。
2.合理解决人员配置。对 于学校课外活动的积极作用,大家都持支持态度。但每一项课外活动的开展,都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资源才能共同完成。紫阳各校的课外活动都是普通教师兼任团队部书记进行安排,这不能满足活动的需求。特别是偏远农村学校的编制严重不齐,更影响到课外活动的开展。
3.保障课外活动时间。由于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生的知识需求已不完全满足于课本了。学校要从教学时间里保障课外活动时间,让学生劳逸结合,寓教于乐。学校在课表上要充分体现课外活动的内容。
4.全员参与,齐抓共管。每个代课老师在教学之余,根据白己的特长开展一个兴趣小组。每周在固定的时间内开展小组活动,这样就有了丰富的课外活动项目。全校学生根据自身的爱好和特长,自主选择课外兴趣小组,通过这种方式,既能保证学校课外活动的多样性,又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兴趣,还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激情,最终实现课外活动的真正价值。
5.设置合理的评价机制。合理的考评机制,是一项事业良性发展的基石。一方面,对学生来说,是否能参与到活动中来,要有制度约束。参与到活动中来,能否学到知识,要有考评激励制度。另一方面, 对老师来说,要保证老师开展活动时劳动付出的工作认定,其次要制定活动成果的考评标准、奖惩办法。
6.加强学生的自主组织和管理。现在的学生,自我实现的愿望强烈。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实现自我存在的价值,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所以,课外活动可充分放权,让
学生大胆自行组织,自我管理。特别是在常规活动中,让学生成立小组、委员会的形式来开展活动,让学生管理学生。
7.设置专项活动经费。经费是保障课外活动能否正常进行的基础。如,活动过程中所需的材料道具、讲评激励等,都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而现在教育经费的专款专用没有对这一方面的预算,所以要设置专项的活动经费。
对于农村寄宿制学校来说,有效的课外活动开展是学校发展的一大助力。学校课外活动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丰富的学校课外活动项目,是一个学校充满活力的体现。学生自主管理课外活动的行为是全面锻炼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