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贾岛是唐代的的苦吟诗⼈,他的律诗,字斟句酌,常有佳句。但也正是因为他过于醉⼼词句的琢磨,往往忽视了全诗的整体的艺术境界的创造,好的律诗并不算多。倒是⼀些绝句,⽆意求⼯,写得⾃然、朴素,别有情致。今天就给⼤家分享下贾岛的诗词《三⽉晦⽇赠刘评事》,欢迎阅读!
  《三⽉晦⽇赠刘评事》
  唐•贾岛
  三⽉正当三⼗⽇,风光别我苦吟⾝。
  与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
  【赏析】
安全井盖  “三⽉正当三⼗⽇,风光别我苦吟⾝”两句点明时间,写春光即将离⾃⼰⽽去。⾸句破题,把时间精确到春天的最后⼀天,表明诗⼈对春天的重视。次句承题,不说⾃⼰送别春光,却说风光别⾃⼰⽽去,⽤的是拟⼈⼿法,显得⾃然⽽有情味。
  “与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两句写惜春。诗⼈与友⼈为了把握住最后的⼀线春光,宁愿⼀夜不眠不休,⾜见惜春情之真切。因为三⽉三⼗⽇是春天的最后⼀天,直到最后⼀刻晨钟敲响时,春才算真
正离去,所以诗⼈与朋友不愿睡去,共同苦吟饮酒,以表送别之情。“犹是春”三字,可谓⼀刻千⾦,表达了诗⼈流连春光,爱惜韶华之情。清代何焯《评⽈:“只是秉烛游⽿,然后⼈送春诗更道不到此,正是善学摩诘《渭城》者。”是说这⾸诗有古⼈“秉烛夜游”的意味,只不过秉烛夜游者多感叹⼈⽣苦短,韶华易逝,表达的是及时⾏乐的思想;⽽此诗的作者彻夜不眠,则是为了流连春光,珍惜光阴,并⽆伤感之情。沈祖棻:“……流连光景,爱惜韶华,缠绵之情,⽽出以险仄之笔,包括多少执著痴顽在内。”
  扩展阅读:贾岛的⼈物⽣平
  贾岛早年家境贫寒,曾居房⼭⽯峪⼝⽯村,遗有贾岛庵。19岁云游,识孟郊等,因和推敲韩愈。还俗后屡举进⼠不第。唐⽂宗时任长江县(今四川蓬溪县)主簿,故被称为“贾长江”。其诗精于雕琢,喜写荒凉、枯寂之境,多凄苦情味,⾃谓“两句三年得,⼀吟双泪流”。但后⼜普州司仓参军,卒于任所。有《长江集》10卷,录诗390余⾸。另有⼩集3卷、《诗格》1卷传世。他的诗喜欢描写荒凉枯寂之境,颇多寒苦之辞。以五⾔律诗见长。注重词句锤炼,刻意求⼯。“推敲”的典故,就是由于他的诗句“僧敲(推)⽉下门”⽽来的。著有《长江集》。
  贾岛与孟郊并称“郊寒岛瘦”,孟郊⼈称“诗囚”,贾岛被称为“诗奴”,⼀⽣不喜与常⼈往来,《唐才⼦传》称他“所交悉尘外之⼠”。他惟喜作诗苦吟,在字句上狠下⼯夫。
  元和五年(810年)冬,⾄长安,见张籍。次年春,⾄长安,始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后还俗,屡举进⼠不第。⽂宗时,因诽谤,贬长江(今四川⼤英县)主簿。曾作《病蝉》诗“以刺公卿”(《唐诗纪事》)。开成五年(840年)迁普州司仓
参军。武宗会昌三年(843年)七⽉⼆⼗⼋⽇(8⽉27⽇),在普州去世。
  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唐代张为《诗⼈主客图》列为“清奇雅正”升堂七⼈之⼀。清代李怀民《中晚唐诗⼈主客图》则称之为“清奇僻苦主”,并列其“⼊室”、“及门”弟⼦多⼈。晚唐李洞、五代孙晟等⼈⼗分尊崇贾岛,甚⾄对他的画像及诗集焚⾹礼拜,事之如神(《唐才⼦传》、《郡斋读书志》)。贾岛著有《长江集》10卷,通⾏有《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本。李嘉⾔《长江集新校》,⽤《全唐诗》所收贾诗为底本,参校别本及有关总集、选集,附录所撰《贾岛年谱》、《贾岛交友考》以及所辑贾岛诗评等,较为完备。中国人 歌词
  扩展阅读:贾岛诗词的创作态度
春节来历  据《旧唐书》、《全唐诗话》以及苏绛为贾岛写的墓志铭等的记载,贾岛是当时范阳郡的⼈。正如贾岛在⼀⾸题为《剑客》的五⾔绝句中写的:“⼗年磨⼀剑,霜刃未曾试;今⽇把⽰君,谁有不平事?”这位诗⼈显然想借此来表达他⾃⼰的⼼情。
大鼓和小鼓
  然⽽,贾岛之所以成名,却并⾮由于他的英雄⽓概,⽽是由于他的苦吟。⼈们最熟悉的“推敲”的典故,便是出于此公⾝上。毫⽆疑问,写“僧敲⽉下门”当然⽐“僧推⽉下门”的句⼦要好得多。这⼏乎已经成了讲究炼字的⼀个最寻常的例证。可是,懂得这样⼀些起码的⽂字“推敲”的技巧,难道就可以称得起是⼀位苦吟的诗⼈了吗?问题当然不是这么简单。否则,成为⼀个⼤诗⼈也太容易了。
  贾岛的苦吟,实际上是在炼意、炼句、炼字等⽅⾯都⽤了⼀番苦⼯夫。⽽这些⼜都是与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时代性分不开的。⾸先我们看到贾岛⾮常⽤⼒于炼意,因⽽他的作品具有引⼈⼊胜的意境。如果写⼀⾸诗⽽意境不佳,味同嚼蜡,叫⼈读了兴趣索然,那就不如⽆诗。有了好的意境,然后还必须保证这种意境能够在字句上充分表达出来。
幼儿园中班安全教案  贾岛的每句诗和每个字都经过反复的锤炼,⽤⼼推敲修改。但是到了他写成之后,却⼜使读者⼀点也看不出修改的痕迹,就好像完全出于⾃然,⼀⽓呵成的样⼦。由此可见,所谓苦吟只能是从作者⽤功的⽅⾯说的,⾄于从读者欣赏的⽅⾯说,却不应该看出作者的苦来。牙缝发黑
  贾岛有许多作品都可以证明这⼀点。例如《渡桑⼲河》的诗写道:“客舍并州已⼗霜,归⼼⽇夜忆咸阳。⽆端更渡桑于⽔,却望并州是故乡。”这⾸诗的意思很曲折,⽽字句却很平易。这样就显得诗意含蓄,使读者可以反复地咀嚼它的意味。如果多⽤⼀两倍的字句,把它的意思全都写尽,读起来
  就反⽽没有意思了。在贾岛的作品中,像这样的例⼦太多,我简直不知道应该举出什么例⼦才更好
说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