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I®中学生家庭教育问题及建议
◎李正本
众所周知,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成长作用重大,但是,似乎许多家长没有发挥好家庭教育的作用。
一、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偏离实际的过高期待
在学校中,当老师和学生交流时,经常会听见孩子很郁 闷地说,某次考试父母一定要让他进入年级前100。其实如 果我们静下心,会发现“年级前100”是一个有限的范围,实际也就只能有100人在该范围。而大多数被家长要求达到 该目标的孩子,往往都是以往成绩不在该范围,甚至是远离 该范围的。因此,真正能达到家长要求的,就不可能有很 多,大多数家长的要求必然会落空。此时,有的家长很难做 到理性的分析,只是对孩子施加指责表达不满,或者直接在 没有与孩子沟通的基础上,在培训机构报了大量辅导课程,这样做有时不仅没能帮助孩子真正提髙,反而会影响他们的 自信。适当的期待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可是忽略了孩 子的实际,超出了限度,则只能成为孩子前进的阻碍。
(二)忽略情感交流的过于严苛
在与学生的交流当中,老师往往会发现,相当多班主任 眼中的问题孩子,他们的家长往往很少和孩子深人地交流与 沟通,•当孩子犯了错误,就一味地表现出严厉的样子,轻则 训斥责骂,重则拳脚相加。其实这些家长没有注意到,他所 做的其实只是在发泄自己的情绪。正确的做法是与孩子建立 良好的情感交流,并在此基础上鼓励支持孩子去大胆面对他 所遇到的困难,进而帮助他们学会以后如何更好地解决同样 或类似的问题。家长在处理孩子问题时的某些过激言行,甚至无形中给孩子树立了“暴力可以解决问题”的意识,进而 形成了错误应对困难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对他们人格的形成 产生了负面的影响。老师们在日常的学校教育中,往往投人 大量精力,但教育效果却很不明显,从而进一步加深了部分 老师把这些学生当作很难处理的“问题”学生的印象。而真 正的根源正出在这部分学生家长身上,只有家长注意到存在 的问题,配合教师共同施加教育合力,才能帮助这部分青少 年更好地认识自我,调整自我,并得到更好的成长。
(三)放任纵容的过度溺爱
伴随着我国以往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目前阶段的中学 生大多数属于独生子女,这就使得部分家长对于自己子女有 时过度溺爱。这一点尤其是在与青少年隔一辈的长者身上比 较明显和突出,甚至在某些时候还会因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 方式与观点的不同,与青少年的其他监护人之间发生冲突,削弱家庭教育中正向的力量。同时,这也让很多青少年形成 了只是不断索取的习惯,不懂得承担责任。记得曾经有年冬天特别冷,我负责在学校门口组织护导,当快要6点天已经 全黑的时候,有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来
到传达室说想进学 校一下自己的孙女。后来询问后才知道,老人的孙女就读 于初一年级,由于父母工作比较忙,从上小学开始就是老人 天天负责接送。这天她也是和往常一样提前在门口等待接孙 女回家,结果1个多小时了也没见出来,因此有些担心就想 进去。由于天已经黑了,担心老人腿脚不便,又加上我 正好也是这个孩子班上的任课教师,于是就让老人进传达室 先坐一坐,自己去教室帮她看。到了她们班教室,发现 那个孩子实际是放学打扫了一下卫生,打扫完就和同学在班 里玩了一会,没注意时间。我立刻告诉这个孩子,她的奶奶 在外面等她很长时间了,让她赶快收拾一下物品。但是这个 孩子在收拾书包的时候,却说了一句话“那是她愿意的!”当时我内心感到特别地难受,一个老人在那么冷的天等了自 己的孙女那么长时间,可是孩子却对此完全无视。不过之后 反过头来想想,也许是她对于自己奶奶这种行为太过于习以 为常,不知道感恩。同样,也许是随着她的成长,她希望得 到更多的自由与空间,已经不适应这种过于束缚自己的爱的 表达。但不论怎样,孩子会有这样的反应,必然和她的奶奶 以及其他家庭成员有相当大的关系。但是又有多少家长意识 到这点,又有多少家长知道该如何换另外一种更恰当的方式 与孩子相处呢!?
二、对学生家庭教育的建议
(一)用“成长”的角度来看待与评价孩子
现在的教育是以学校为主,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与关 注也往往受到学校教育的制约。家长对于孩子的
关注主要集 中在两方面,一是学习成绩,二是在学校有没有违反纪律。因为,当孩子在校期间出现了一些在学习、生活中与理想要 求不同的行为时,老师经常希望通过与家长的沟通,来帮助 孩子去调整。但部分家长有时会将一些老师的沟通简单地认 为是“告状”,觉得自己的孩子有了问题,紧接着就制定各 种标准,并盯着孩子的行为达到相关的要求。其实,制定一 定的标准是必要的,但是很多家长如果只盯着最终的结果,而忽略了孩子成长过程,这就得不偿失了。这样就往往看不 到孩子自身的特点和付出的努力,会片面地认为孩子未达到 目标而再次否认,进而无形中削弱了孩子的自信以及对学校 生活的热情。也正是如此,当今校园内也出现了相当一部分 孩子害怕来到学校,甚至有的到了学校就出现头晕、腹痛等 生理反应,不能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所以,家长首先应该 改变自己的观念,用体现过程性的“成长”,代替偏重结果 的“成绩”来看待与评价孩子。首先家长要相信自己的孩子
2〇21年第01期令
®I美的寻觅
构建高效语文教学的策略
◎黄琼花
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解读教材是每个语文教师的 必备功课,只有在充分了解教材的教学主旨、要求
的基础 上,才能保证语文教学工作的落实效果。所以,一方面需 要注重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另一方面需要注重带领学生 品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样才能有效地展开小 学语文教学工作。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活动,让学生可以逐 渐地形成语文思考、品读能力,从而提升他们的语文学习 能力。
一、选择正确的语文教学方式
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每个语文教师都需要做到充 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位置,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 自主学习能力。还有,从语文教材包含的课文类型来看,包括寓言故事、古诗、散文等体裁,这就可以体现出教材 旨在培养学生多样化的语文思维,让学生既可以在寓言故 事中获得人身哲理,又可以在古诗、散文中获得丰富的思 想情感。所以,当语文教师在展开语文教学时,需要注重 帮助学生挖掘教材课文中的深层含义,既可以提升小学语 文学科教育水准,又可以提升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水准,从
是一直在成长,一直在改变的。只要他在努力,那他就是在 改变,在成长的。只不过有时,改变并不一定能立刻显现于 我们期待的地方。但我们不能否认孩子的成长,我们所做的 应该是帮助孩子在客观认识自己的同时,能够乐于不断地为 改变自己而付出行动。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好地培养 自信,提升他们的学习与生活的自主动力。
(二)与孩子产生共情,增加情感交流
孩子教育问题
现在,学生在抱怨自己的家人不理解自己的同时,家 长们往往也感叹,孩子太不体谅家长,太不让家长省心了。其实,这两者本质上都是一个问题,那就是家长和孩 子之间缺少日常较为深度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彼此缺少了 解,更谈不上相互理解了。既然这是家长与孩子共同缺少 的,就需要我们共同面对这个问题。可是青少年毕竟还是 和成年人有一定的差距,他们在家庭生活中更多时候是处 于被动的。因此,家长们需要先走出第一步,主动去寻 与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话题与机会。可是由于前面提到 观念的问题,很多家长张口闭口就是分数,忽略了对于孩 子情感与体验的关注。孩子白天的学习与课业内容比较多,已经给他们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当晚上到家听到的还 是学习,内心自然而然就会产生一种抵触。毕竟每个人的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品读课文中的文字魅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多数语文教师都会让学生在学 习课文前,让学生默读或朗读课文若干遍,这是为了让学 生熟悉课文。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在注重培 养学生的语文品读能力,一方面表现在朗读教材时,教师 会让学生注重课文中表达课文核心主旨的句子,在读到表 达作者情感思想的句子时会让学生重读,这就可以让学生 慢慢地养成语文品读习惯;另一方面表现在阅读教材时,教师会让学生将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圈划出来,让学生以这 些词句理解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这就可以让学生从若干 零星的“点”经过细细地品味,慢慢地可以将整篇课文的 讲述思路连接起来,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品读能力。因此,这些都可以说明在部编版语文教材的教学目的中,包 括培养学生的品读能力和思维,教师在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 该方面的培养工作。
比如,在教学《桂花雨》时,从该篇课文内容来看,主要讲述作者童年时期遇到“桂花雨”的美丽景,使作
生活都是多元的,如果只是关注放大其中一部分,那自然 会造成一种失衡,从而就会在内心与行为上表现出一种排 斥与反抗。所以,家长在与未成年人沟通时,更应该以他 们多彩的生活为切入点,先试着走进他们的世界,在了解 他们的生活并与之产生共情的同时,也分享自己的生活与 感受,在给孩子无形中开展榜样示范的同时,也给了他们 一个表达自己感受的机会。这既增进了家庭成员的交流,也可以帮助未成年人将生活与学习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三)学会自控,调整好自我情绪再解决孩子问题
不仅仅孩子在生活中会遇到问题和麻烦,家长也是一 样。如果家长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本身就带着一种不良情 绪,那么就很容易借助孩子的问题而释放出来。此时的释 放,对于未成年人解决他们的问题毫无帮助,甚至在某些时 候,还会伤害了自己的孩子,并将问题推向了更坏的结局。更糟糕的是,家长很多时候并没有察觉到这一点。家长必须 学会将自己与孩子的问题相分离,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也只 有这样,才能真正与孩子一起面对问题,并让孩子学会去处 理和解决这些问题。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第三十九中学)
(本栏责任编辑刘艳军)
如节參"約202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