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全册教案
一、地震防护
一、主题设想
地震、海啸、飓风、洪水、雪灾等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面对自然灾害强大的破坏力,掌握一定的逃生自救知识无疑会增加成功脱险的砝码。活动以地震自护为研究主题,引导学生通过认识、体验地震,树立科学应对地震灾害的意识,学习一些在地震中的应急避险措施,懂得如何自救与互救。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养成细心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在设计安全避震方案、模拟逃生等活动中,培养热爱生活、珍爱生命以及团结互助、关爱他人的情感。
2、通过搜集资料,提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拟定访谈提纲,在采访中,能主动与人交往,培养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模拟演练,掌握紧急逃生与自救互救的方法和技巧,培养敏锐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地震灾害的有关常识,初步掌握相关的自救自护知识。
三、活动准备:
1、卡片
2、书籍
3、相关网站
四、活动时长:1课时
五、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
再现汶川地震的情景,激起学生探讨怎样应对地震的强烈欲望
1、感知地震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教师播放汶川地震的视频,以低沉伤痛的语调讲述:同学们,2008年5月12日,是一个让我们永远伤痛的日子,举世震惊的汶川大地震夺去了数以万计的生命。当满目苍痍从眼前漂过,我们的心不由得缩紧了。特别是那些和你们一样年龄的孩子们,生命的花朵还没有完全绽放就在这无情的地震中凋零了。面对这些,你们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联系汶川地震给人们生命财产造成的巨大损失交流自己的感受。
2、生成活动主题
引导学生讨论:要把地震造成的危害减到最小,我们应该怎么办?
教师总结:了解地震的特点,尤其是地震的前兆,并在地震来临时,选择合适的避险方式,掌握一些自我救护的方法,就能把地震造成的危害减到最小。
(二)、确定合适的探究方式
师:同学们,探究的方式有很多种,你们觉得用哪些方式解决哪些问题?
引导学生采用合适的方式进行探究:上网、查书
(三)、了解地震有关知识
1、汇报地震时如何逃生的知识
2、汇报地震的形成、分类、地震前的征兆以及地震发生时的现象。
重点指导:地震前的征兆:地下水发生变化;动物发生变化:牛、羊、马
等动物乱叫,鸭不下水狗乱叫等现象
3、汇报震前防范的重要性,包括排查安全隐患、准备应急物品、设计应对地震的安全预案、进行模拟演习等
4、教师随即设计在教室里、大街上和车上、家里等场景,让学生模拟示范如何避险
(四)、生成新的问题
地震时被压在废墟中怎样呼救、怎样逃生、怎样等待救援,受伤时怎样包扎
(五)、整理资料
按内容进行分类,制作资料卡
学生进行制作资料卡活动。
(六)、教师小结
自我诊断: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的特殊性,决定着对教师的角有了新的定位,要求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 ,鉴于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实践活动能力和选题能力,所以教师对学生指导空间上比较开放,更多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原本以为学生已经经历了两年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提问方面具备一定的能力,但从课堂的教学现象观察到,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还不够成熟,但从交流信息的情况来看,学生生成问题的能力反而在从交流信息中去发现,基于自己知识的需要,从而提出问题。经过资料 交流,学生生成了许多问题:如在电梯里怎么逃生?地震防范应急物品是什么等等问题,这是在创设情景激发问题意识时,学生所没有想到的问题,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预设与动态生成相结合,及时抓住契机,引导生成新的目标;学生在梳理归纳能力运用还不够成熟,如交流关于地震的资料时,很多学生上台汇
综合实践教案报时,语言还不够精炼、简洁、所以部分信息交代不是很清晰,以后教师在学生提炼信息内容的指导上要多下功夫,如要抓住重点、要点、记住主要内容等等,不断反复练习,学生的能力才会逐渐形成。
二、设计与制作
一、主题背景:
五年级小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针对某一主题进行思考、探究、会小组合作交流和讨论,初步学会基本的观察、记录方法,有了一定的测量和统计技能,能借助书报、网络、采访、调查等方法收集相关资料,并且设计与制作类的活动是学生所喜爱的活动类型。本主题通过引导学生经历项目设计的基本程序:创设情景——明确设计制作任务——调查、收集信息——制订活动计划——构思设计方案——动手制作——进行检验评价。学生在活动中中经历了分析、构思、选择、优化、综合、修正等一序列操作过程,掌握不同阶段的基本要求。
二、活动目标:
1、通过上网、书报等方式,收集校园警示语,了解警示语的相关知识,归纳警示语在语言、形式、作用等方面的共性特点,从而设计有创意的警示语。
2、 能对他人的作品进行客观评价,反思自己的不足。
3、在活动过程中,能分析自我、学校、班级存在的问题,从而设计实用性强的警示语;在比较讨论中,归纳出警示语的设计特点,在欣赏他人作品中,运用比较不断修正自己的不足。
三、前期活动:
1、 确定让学生课后为学校设计制作警示牌活动主题
2、 学生制定活动计划
3、 学生收集了相关警示语,并进行制作、展示
活动时长: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引用课件第一张)问:你们有见过类似的标牌吗?你们知道这些牌被称之为什么吗?
生答。答案:警示牌。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第二单元《设计与制作——我为学校制作警示牌》。请同学们翻开书P9。
1、浏览课件2—4,让孩子在这些警示牌中学习警示牌的组成部分及其特点:
(1)警示牌制作材料:胶合板、铁板、木板等等。
(2)警示标语的特点。
特点:
用词简练、幽默诙谐、寓意深远、耐人寻味 ;
针对性强、让人一看就知道应该怎样规范自己的行为(一目了然);
形式多样,具有艺术性;
体现人性化、语言亲切,易于接受。
(3)警示牌图标:
警示图标特点:颜醒目;图标明了;与标语搭配恰当。
2、引用拍摄的校园警示牌图片,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照片是在哪里拍摄的吗?
生答。按图一一指出校园标牌的地点,问:我们学校这些地方已经有了这么多警示牌,那么你觉得我们学校还有哪些地方还需要设计警示牌以保护我们孩子的安全或提醒孩子做好某一件事呢?那么我们今天要做的实践活动就是——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为学校设计、制作警示牌。
3、学生以四人小组小声讨论实践操作及制作。
4、确定9个小组各自的主题,发放表(一)、(二)。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