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活板》精讲精练 一、精讲
活板
文学常识
沈括
字存中,号梦溪丈人,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晚年隐居润州梦溪园,创造了《梦溪笔谈》一书。
《梦溪笔谈》
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它是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尤以其科学技术价值闻名于世,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全书分30卷,其中《笔谈》26卷,《补笔谈》3卷,《续笔谈》1卷。全书有十七目,凡609条。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门类学科,其价值非凡。书中的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中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科学成就。社会历史方面,对北宋统治集团的腐朽有所暴露,对西北和北方的军事利害、典制礼仪的演变,旧赋役制度的弊害,都有较为详实的记载。
本文选自《梦溪笔谈》卷十八。
原文详解
活板1
板印2书籍,唐人尚3未盛为之4。自冯瀛王5始印五经,已6后典籍皆为板本7。
【注释】
1.板:同“版”。活板,用活字排成的印刷版。
2.板印:指雕版印刷。雕版印刷是在纹质细密坚实的木材版料上雕刻图文进行印刷的技术。流程是把木材锯成一块块木板,把要印的字写在薄纸上,反贴在木板上,再根据每个字的笔划,用刀一笔一笔雕刻成阳文,使每个字的笔划突出在板上。木板雕刻好以后,就可以印书了。
3.尚:尚且,还。
4.盛为之:大规模地做。之,指“版印书籍”。
5.冯瀛王:即冯道,字可道,瀛洲景城(今河北沧县西)人,历仕后唐至后周。死后被周世宗追封为瀛
王,是中国古代大规模官刻儒家经籍的首倡者。
6.已:同“以”。
7.板本:板印书籍,这是相对于抄本而言。
庆历8中,有布衣9
毕昇sh ēng
10,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11,每字为一印,火烧
令12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hu ò13纸灰之类冒14之。欲印,则以一铁范15置铁板上,乃密
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16火炀y áng
17之,药18稍镕19,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d ǐ20。若止
印三二本,未为简易21;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22布字23。此印者才毕24,则第二板已具25。更互26用之,瞬息可就27。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
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ti è
28之,每韵29为一帖,木格贮之30。有奇字31素32无备者,旋33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34,木理35有疏密,沾
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36。不若燔f án
37土,用讫q ì38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
殊39不沾污。
【注释】
8.庆历:北宋仁宗年号。
9.布衣:平民。古代平民不能穿锦绣,所以叫布衣。
10.毕昇:北宋工匠、发明家,首创活字印刷术。
11.钱唇:铜钱的边缘。
12.令:使,让。
13.和:混合。
14.冒:覆盖。
15.范:模子。
16.就:靠近。
17.炀:烘烤。
18.药:指上文说的松脂、蜡等的混合物。
19.镕:同“熔”,用高温使固态物质转变为液态。
20.字平如砥:(所有排在铁板上的)活字平得像磨刀石。砥:磨刀石。
21.未为简易:不能算是简便(简单容易)。
22.自:另外,另自。
23.布字:排布字,指排版。
24.毕:完成。
25.具:准备(好了)。
26.更互:交替,轮流。
27.就:完成。
28.帖:标签。这里作动词。做标签标记。
29.韵:指韵部,韵书中把同韵的字归结在一起为一部。
30.木格贮之:用木格贮存这些字。
31.奇字:生僻字。
32.素:向来,一向。
33.旋:立刻。
34.不以木为之者:不用木头刻活字的原因。
35.木理:木头的纹理。
36.不可取:不可以取下来。
37.燔:烧。
38.讫:完毕。
39.殊:根本。
昇死,其印为余40从c óng
41所42得,至今宝藏c áng 43。
【注释】
40.余:我。
41.从:指堂兄弟及诸子侄。
42.为……所:被。
43.宝藏:珍藏。
【译文】
雕版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做这件事。从冯瀛王开始雕版印《五经》开始,以后的典籍都是板印书籍了。
庆历年间,有个平民毕昇,又创造了活版印刷。他的方法是:用胶泥刻字,像铜钱的边缘那样薄,每一个字做成一个印,用火烧使它坚硬。先准备一块铁板,在它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之类的东西覆盖住。要印的时候,就把一个铁做的模板放在铁板上,密密地排上字。排满一个铁模板是一板,拿着靠近火上烘烤,等松脂、蜡等逐渐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它的上面,这样铁板上的字印就像磨刀石一样平整了。如果只印两三本的话,还不算简便;如果印几十、几百上千本,就非常快了。通常准备两块铁板,一块板在印刷,一块板进行排字。这块板刚刚印完,第二
块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板交互使用,很短的时间就可以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例如“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来防备一块板内有重复的字。不用的时候,就用纸贴好标签,每一个韵的字作为一个标签,用木格把字印储存起来。遇到向来未曾准备的生僻字,就马上刻制,用草火烧,转眼间就可以完成。不用木材制作字印的原因,是因为木材纹理有疏密,沾上水就高低不平,同时木材和药料相粘,不可以取下来。不如烧泥制印,用完以后再用火烤让药熔化,用手轻轻一擦,字印就自然落下来,根本不会沾药弄脏。。
毕昇死后,他的字印被我的子侄们得到了,到现在还珍藏着。
【通假字】
1.板印书籍(“板”同“版”,雕版)
2.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已”同“以”)
3.药稍镕(“镕”同“熔”,用高温使固态物质转变为液态)
4.若止印三二本(“止”同“只”,只是)
【古今异义】
1.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古义:平民。今义:布衣服。)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2.薄如钱唇(古义:边缘。今义:人或某些动物口的周围的肌肉组织。通称嘴唇。)
3.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古义:覆盖。今义:向外透,往上升。)
4.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古义:模子。今义:模范,范围。)
【词类活用】
1.板印书籍(名词作状语,用雕版)
2.火烧令坚(名词作状语,用火)
3.木格贮之(名词作状语,用木格)
4.再火令药镕(名词作动词,用火烤)
5.则以纸帖之(名词作动词,用标签标出)
【一词多义】
始印五经(动词,印刷)
每一字皆有数印(字印)
持就火炀之(靠近)
瞬息可就(完成)
若止印三二本(连词,如果)
不若燔土(动词,如,像)
每韵为一帖(标签)
则以纸帖之(用标签标出)
自冯瀛王始印五经(从)
一板已自布字(另自,另外)
其印自落(自己)
则以一平板按其面(介词,用)
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连词.用来)
【特殊句式】
1.火烧令坚(省略句,“令”后省略宾语“之”)
2.其印为余从所得(被动句,“为……所……”表示被动)
主题解读
沈括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1.与“有奇字素无备者”中“素”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天下缟素
B.可以调素琴
C.睿素无北伐之志
D.素湍绿潭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持就.火炀之
就:
(2)旋.刻之
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
4.阅读原文和(链接材料),在下面句中横线处填写恰当内容。
(链接材料)20世纪80年代,王选教授成功设计和研发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取代了铅字印刷。这一新技术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减少了污染,也不需要铅字的存储空间,排版时间大为缩短,印刷工效大大提高,被称为"中国印刷界的革命"。
从雕版印刷到毕昇的活版印刷,从铅字印刷到王选的汉字激光照排,每一次汉字印刷的革命都是一次进
步,相比以往,新技术都更具有①__、②__的特点。
二、阅读《活板》,回答文后问题。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从所得,至今宝藏。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唐人尚未盛为之.(指“版印书籍”)
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助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