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现代诗(5篇)
秋天的现代诗(5篇)
 
  秋天的现代诗范文第1篇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赏析
  《秋词》是一首言志诗,这首诗是诗人刘禹锡第一次被贬郎州(今湖南常德)时写的。当时诗人虽被贬谪,却不悲观消沉。在这首诗中,诗人对秋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他人悲秋的情调,以奔放的热忱、生动的画面,热忱赞美秋日风光的美妙,唱出了一首昂扬奋勉的励志之歌。这也是《秋词》的难能珍贵之处。
  首先,“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说的是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诗人却认为秋天要赛过春天。首句反映了文人悲秋的伤感情调。一个“悲”字写尽历代文人逢秋之心境,为下文诗人写出与众不同之笔尽其所能。这里,诗人直率坦言,喻“秋日胜春朝”。一个“春”字点出富有朝气、布满生气与活力的秋,恰与前句的“寂寥”形成鲜亮比照,一下子表现出诗人乐观向上的心态:不因秋景之衰而气竭,也不因仕途的不顺而气馁。这是诗人的谈论,他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其次,“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说的是: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诗人的诗兴飞到蓝天上了。这句诗是这首诗的名句,具有深刻的哲理性。通过对晴空“鹤排”云天的描写,本诗呈现了一幅独特而富有活力的秋景图。诗人或许是以“鹤”自喻,或许是视“鹤”为不屈的化身,借以表现自己乐观向上、乐观开朗的高洁情操,再次体现出诗人面对困难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另外,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
  古代诗词中,大多是先写景后抒情谈论,而刘禹锡的《秋词》却一反传统,先谈论抒情,后描写。这样,就使得整首诗在构思上另辟蹊径,在艺术风格上独树一帜,成为千古传诵的佳作。
  达标练习
  1.我国古代文学中,常将“秋”与“愁”等同起来。这首写秋的诗却爽朗明快,表现了诗人 的心境。
  2.“便引诗情到碧霄”中的“诗情”指的是什么?
  秋天的现代诗范文第2篇
  《秋天》是现代诗人、评论家何其芳的代表作,编排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试验教科书七班级上册第三单元,选自何其芳早期创作诗集《预言》。当年诗人在相隔不长的时间里先后写了两首以《秋天》为题的诗歌,一首写于一九三二年的六月二十三日,另一首写于同一年的九月十九日早晨。从时间上看,前一首并非写于秋天,而是盛夏,其内容正如诗中所写:“我是忆着、梦着、怀想着秋天”;后一首写于秋季,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令人向往的秋天,读后让人不免心生遐思,无限憧憬,现在教材所选的正是后一首,也称《秋天》(二)。
  以“秋天”为题,写什么好呢?笔者认为莫过于写大自然、写郊外的乡野了,由于四季的更替
会在那里留下清楚的印记,给人以直观的感受。好像也深谙其中的道理,把目光投向乡野,投向农家人的生活,选取“农家”、“渔人”、“牧羊女”三个丰富而有代表性的劳动画面,以观者的身份言他人之事,用多情的眼睛表内心之感,营造了一种清净而悠远、闲适而欢快、失落且守望的既亲切又朦胧的秋天氛围。“秋天栖息在农家里”、“秋天嬉戏在渔船上”、“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在这首三节十五行的短诗里,蘸着丰富的情感,用轻松自然的笔调,描绘了三幅诗情画意的美景,意味深长。
  画面感强,生活味浓
  以独特的视角选取乡村秋景中三个典型的场景——幽谷农家、江面渔人、草野牧羊女,以蒙太奇般的艺术手法从不同的场地,用不同的光圈和焦距捕获秋天的镜头,通过连续而又带有跳动性的手法进行剪辑,从劳碌的农家到欢快的渔船,再到草野上牧羊女的情思,画面的立体感顷刻间跃然纸上,裹挟着成熟味道的秋风好像扑面而来。为了增加画面的厚度和层次感,对每个场景进行了细心的布局和点缀,用“露珠、伐木声、幽谷”衬托农家人劳作居所的悠远,用“冷雾、乌桕树、白霜”丰富渔人捕鱼作业时的环境,用“蟋蟀声、枯涸见石的溪水”凸显牧羊女安静、清亮的内心世界,三个场景错落有致,有机统一,透露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写出了秋天多彩的味道。
  形式敏捷,表达独特
  《秋天》这首诗融合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风格和西方现代诗歌的技巧,形式上既有格律诗的整齐划一,又有现代诗歌的灵动多变。整首诗共三小节,每一节均为五句,都以“秋天……在……”的句式结尾,表现出篇章结构的全都性,而在句法上则呈现出敏捷多样、摇曳多情的特点,语句的长短完全由情感表达的需要而定,节奏感强,韵律和谐。全诗不着一个主语,只在每一小节的最终点出“秋天”,一唱三吟,反复吟咏,既含蓄不泥,又凸现主题,这样的形式让“秋天”流淌、鲜活起来,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力气,把我们慢慢带入它那迷人的深处。 秋季的诗句
  短短十五行诗里,采纳直陈其事的手法,娴熟地运用拟人、拟物、比方、示意、通感等表达技巧,呈现了秋天的独特魅力,“早晨满披着的露珠”、“饱食过稻香的镰刀”、“乌桕叶似的青鳊鱼的影子”、“芦蓬上满载着白霜”、“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这些独特的想象撩拨起读者的感官细胞,让人产生丰富、自由的联想,既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的内心情感,也让我们读出了自己的秋天,而这之间又有足够的包涵性和回味的余地。
  另外诗中有几句特殊的句式值得认真揣摩:诗的开头两句“震落了早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正常状况下是先“伐木”后“震落了露珠”,而诗人却有意颠倒挨次,造成
表达上的突兀效果,以吸引读者的留意,同时也为了使句式错落有致,读起来更加抑扬顿挫;其次节的其次句“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光影交叉,虚实相生,表达之妙,回味无穷;第三节三四句“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这两句假如根据一般的语言习惯可以合成为“牛背上那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里的笛声何处去了?”,但如此一来,诗意就没了,也表达不出那种层进、往复的味道。
  语言形象,意境丰富
  这首诗的用字特别讲究,生动形象是其一大特点,表现之一就是诗句中用了很多情态化的修饰语,比如“满披着”、“丁丁地”、“肥硕的”、“圆圆的”、“满载着”、“轻轻”等等,这些形象化的语言表现了秋天的神韵,传达了人的神情。“栖息”、“嬉戏”、“梦寐”等拟人化的词语使秋天的模样详细可感,给予其生命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