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视自然之美开启课程之旅——
幼儿南瓜的美丽邂逅
南京市南外附属幼儿园杨洋张国樑
伴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实施,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幼儿是积极主动有能力的学习者,具有自我充实的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基于幼儿的兴趣导向和他们的自身需求,教师提供适宜的、自然的、开放的、真实的材料,观察和记录幼儿在活动中的学习与发展,关注幼儿的生活经验,并根据观察结果生成相关有价值的活动。这样真实自然的活动引发了幼儿的积极思考与探究,极大地发挥了幼儿的能动性、创造性和探究能力。
课程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其实,儿童是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儿童生来就对大自然有着浓厚的兴趣,大自然可以帮助儿童开阔眼界,丰富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赋予每个儿童无穷无尽的乐趣与诗意。因此,我们提倡让儿童去认识大自然,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秋天到了,幼儿园的南瓜地里结满了大大小小的南瓜。对于成人来说,这是再熟悉不过的场景;可是到了孩子眼中,这些都是新奇的、有趣的。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追随幼儿的兴趣,给幼儿提供各方面支持,帮助幼儿推开每一扇“问题”之门,让幼儿发现生活之美好,生活之奇妙,生活之多彩。一次偶然的机会,孩子们发现了南瓜,于是开启了一场不寻常的探索之旅。
一、课程的美丽邂逅
(一)美好的遇见:南瓜现形记
餐后散步时,孩子们来到了园内的南瓜地。突然,满意拉着老师的手惊叫道:“老师,你看,这里有个东西!”大家都被吸引了过去,只见地上躺着一个大大的、黄的瓜。奕苒说:“这是南瓜,我以前看到过。”钊宇说:“这个南瓜跟我们班的南瓜不一样。”念念说:“我们班也有南瓜,但它是绿的、圆的,这个南瓜的圆有点长。”于是,孩子们把南瓜搬到了教室。
(二)激烈的讨论:南瓜大探秘
科学区里,大盛问:“南瓜里面是什么样的?”橙橙说:“我觉得应该是黄的,没有籽。”奕苒说:“不对,我奶奶种的南瓜里面有籽,我看到过!”大盛说:“就和西瓜子一样吗?”孩子们的想法出现了分歧,大家各执己见。于是,教师让他们回家询问爸爸妈妈,或是上网查资料,验证自己的猜测。
(三)真实的体验:南瓜之品尝
丫丫指着南瓜问:“这个南瓜能吃吗?”思思说:“应该可以。”老师问:“你们知道南瓜怎么吃吗?”思思说:“直接吃,和西瓜一样。”说完,思思尝了一口。橙橙问:“好吃吗?”思思答:“不好吃,硬硬的,有一股难闻的味道。”老师又问:“那我们应该怎么吃?”钧驰说:“要放在锅里烧,再放点盐拌一拌。”思思
问:“这样一整个放锅里吗?”元宝说:“要切小点!”说完,元宝拿来了安全刀具和砧板,切起了南瓜,切完后放到锅里,加入盐和水,煮起了南瓜。没想到,孩子们通过一步步动手操作,竟然完成了南瓜的制作过程。
二、课程的思想汇聚
陈鹤琴先生在《活教育的教学原则》中提到,儿童喜欢野外生活,到野外的大自然、大社会中去探讨、去追求。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讨、去发现的,大自然、大社会是孩子们最真实、最丰富、最具吸引力的学习环境。孩子要想获得真知识,就要在实践中去学习、去感受、去探究。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卢梭提出自然教育理论,他认为教育要遵从自然法则,遵从人的天性,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自由、自然的发展,其手段就是生活和实践。卢梭主张教育必须依照儿童的内在自然的发展规律,以儿童的内在自然为依据,通过恰当的教育,使儿童的身心得以顺利发展。
在上述南瓜探究活动中,孩子们的每一个活动都不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而是幼儿自主、自发生成的。教师始终追随幼儿的兴趣,跟随幼儿的脚步,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可见,教育不应是刻意的,而应是自然而然发生的,渗透在环境和生活中,这样的学习才值得我们去深入挖掘和引导。
三、课程的行动之路
《指南》指出,3~4 岁幼儿在科学探究方面的学习与发展目标有:喜欢接触大自然,对周围的很多事物和现象感兴趣;认识常见的动植物,能注意并发现周围的动植物是多种多样的。根据这一理论,结合幼儿的发现和兴趣,我们以“南瓜”为起点,开启了一场南瓜探究之旅。
教研管理80
幼教365·管理2020年9月
(一)以“思维导图”为经验搜集
自从将南瓜引入班级后,孩子们都对南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幼儿以前就认识南瓜,有的幼儿则表示并不认识。据此,我们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引导幼儿以“南瓜”为主题,搜集相关经验。幼儿对南瓜感兴趣的话题有:南瓜里面是什么样的?南瓜里面有籽吗?南瓜可以怎么吃?南瓜可以用来游戏吗?……教师将这些问题进行了梳理,并记录了幼儿在讨论中的话语。
(二)以“猜想验证”为行动线索
经过调查,大家都对“南瓜里面究竟有没有籽”这一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纷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测。有的幼儿认为,自己吃南瓜时没有看到过籽,因此南瓜里面是没有籽的;有的幼儿表示,自己观察过奶奶家种的南瓜,南瓜里面是有籽的。为了验证各自的猜测,孩子们将南瓜搬到了科学区,
来了工具刀,将其切开,最终得出南瓜里面有籽。
(三)以“幼儿游戏”为活动形式
“南瓜可不可以吃呢?怎么吃呢?”教师把这一问题的解决权交由幼儿,幼儿通过讨论决定,将南瓜拿到班级小厨房进行实践操作,自己动手煮南瓜。在美工区中,教师提供了各种不同颜和形状的南瓜,引发了幼儿的观察与探索,他们纷纷用黏土来表现南瓜的不同特征和形态。教师又将南瓜子投放到数学区,引导幼儿用南瓜子玩数字对应游戏,既提高了幼儿的数概念,又玩出更多创造性游戏。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幼儿在不同区域中深入了解了南瓜,还促进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美丽邂逅
(四)以“学习故事”为记录方法
在上述课程游戏中,幼儿对南瓜的兴趣只增不减,教师也发现了幼儿的兴趣点,并撰写了多篇幼儿与南瓜之间的学习故事。(见右表)
(五)以“分享交流”为经验提升
每一次游戏结束后,教师都会请幼儿在同伴面前分享自己的游戏方式。幼儿在分享的同时,既是对自己经验的巩固与提升,又能促使其他幼儿学习到同伴的优秀经验与方法。这样的集体讨论对幼儿经验的回顾和倾听能力的提升都非常有帮助。
(六)以“家园合作”为教育升华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在这样生活化的活动中,我们更需要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于是,我
们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课程游戏,以及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与发展,让家长真实地感受到课程游戏赋予孩子的价值所在。家长们纷纷表示配合,并从家中带来了各种辅助材料,如关于南瓜的绘本,以支持幼儿的游戏。有了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我们的教育才能得到全面升华与提高。
四、课程的回归感悟
教育就是一段曼妙的旅程,一次与南瓜的偶遇给孩子们带来了一场新奇的探索之旅,而大自然中植物的生长变化也给孩子们留下了许多未知的探索。在遇见南瓜之后,孩子们不断观察,动手操作,探索发现,积极思考,既丰富了自身经验,又收获了快乐体验。
生活化课程源于儿童当下的生活,是在真实的情境中反映周围的生活,之后再回归儿童的生活。随着游戏观察的不断深入,教师更应关注儿童的可持续探索,关注如何引发儿童深入研究的兴趣。在课程内容设置上,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不同需求,引导幼儿走进自然、拥抱自然、在自然中创造,使幼儿获得身心和谐发展。作为教师,我们要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处处有教育”,积极生成以幼儿学习与发展为本的、真实的教育活动,努力做到让幼儿在自然中学习,在生活中成长。生活化课程,让教师体会到教育的美妙,让幼儿体会到学习的惬意,让师幼同学习、共成长。P
观察对象
念念(4岁)年糕(3岁8个月)果儿(3岁6个月)
观察时间2019年10月10日上午9:25—9:45
幼儿游戏描述美工区中,念念在底板上用三种不同颜的黏土搓了三个小圆球,然后粘贴到一起。念念说:“这是我做的毛毛虫,它在吃南瓜。”一旁的年糕说:“我搓的也是毛毛虫,它是有规律的,就和上次做的手链一样,一个绿、一个橘。”听罢,念念用橘黏土搓了许多圆球,一个挨一个粘好,连成了一个圈;第二层再用绿黏土,采用搓条的方法,又做了一个圈,最终完成了自己的“甜甜圈”制作。果儿也一直在搓黏土,可是她全程没有和其他小朋友交流,除了一开始拿一点橘黏土以外,一直使用离自己最近的黄黏土,其作品内容和念念的基本一致,但颜较为单一。
活动记录学习故事:美工区活动“毛毛虫吃南瓜”
E-mail:********************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