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美文中秋节600字经典美文欣赏
篇一
敦礼臣着《燕京岁时记》云:“京师之日八月节者,即中秋也。每届中秋,府第朱门皆以月饼果品相馈赠,至十五月圆时,陈瓜果于庭以供月,并祝以毛豆鸡冠花。是时也,皓魄当空,彩云初散,传杯洗盏,儿女喧哗,真所谓佳节也。惟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故京师谚日,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此记作于四十年前,至今风俗似无甚变更,虽民生调敝,百物较二年前超过五倍,但中秋吃月饼唯恐还不愿放弃,至于赏月则未必有此兴趣了罢。原来举杯邀月这只是文人的雅兴,秋高气爽,月格外光明,更觉得有意思,特殊定这日为佳节,若在民间不见得有多大兴味,大抵就是算帐要紧,月饼尚在其次。
我回想乡间一般对于月亮的意见,觉得这与文人学者的颇不一样。一般称月日月亮婆婆,中秋供素月饼水果及老南瓜,又凉水一碗,妇孺拜毕,以指蘸水涂目,祝曰眼目凉爽。信任月中有裟婆树,中秋夜有一枝落下人间,此亦似即所谓月华,但不幸如落在人身上,必成奇疾,或头大如斗,必需断开,乃能取出宝贝也。
月亮在天文中本是一种怪物,忽圆忽缺,诸多变异,潮水受它的召唤,
古人又信任其与女人生活有关。更奇的是与精神病者也有微妙的关系,拉丁文便称此病日月光病,仿佛与
日射病可以比照似的。这说法现代医家产然是不成认了,但是我还有点信任,不是说其间隔发作的类似,实在觉得月亮有其可怕的一面,患怔忡的人贝,了会生影响,正是可能的事罢。
好多年前夜间从东城口家来,路上望见在昏黑的天上,挂着一钩深黄的残月,看去很是凄惨,我想我们现代都市人尚且如此感觉,古时原始生活的人当更如何?住在岩窟之下,遇见这种情景,听着豺狼曝叫,夜鸟飞鸣,大约没有什么好的心情,--不,即使并无这些禽兽骚扰,单是那月亮的威吓也就够了,它简直是一个妖怪,别的种种异物喜爱在月夜消失,这也只是风云之会,不过跑龙套罢了。
等到月亮慢慢的圆了起来,它的形相也渐和蔼了,望前后的三天光景几乎是一位富翁的脸,难怪能够得到很多人的喜悦,可是总是有一股冷气,无论如何还是去不掉的。只恐“琼楼玉字,高处不胜寒,”东坡这句词很能写出明月的精神来,一直传奇的忠爱之意毕竟是否寄予在内,现在不关重要,可以姑且不谈。总之我于赏月无甚趣味,赏雪赏雨也是一样,由于对于自然还是畏过于爱,自己不敢信任已能克制了自然,所以有些文明人的享乐是于我颇少缘分的。中秋的意义,在我个人看来,吃月饼之重要殆过于看月亮,而还帐又过于吃月饼,然则我诚犹未免为乡人也。
篇二
每个人都有个家乡,人人的家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家乡的月亮。事情也许就是这个样子。
但是,假如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孤独。因此,在中国古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行胜数。
我的家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我曾梦想,山也许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严。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原来山是这个样子呀!因此,我在家乡里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像的。
至于水,我的家乡小村却大大地有。几个小苇坑占了小村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简单得多。我每天晚上乐此不疲,每天希望黄昏早早降临。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顾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清澈。其次天一早起来,到坑
边苇子丛里去捡鸭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闪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个蛋。此时更是乐不行支了。
我只在家乡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际。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进三十个国家,我看过许很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雄伟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当说都是奇妙绝伦的,我都特别喜爱。但是,看到他们,我立即就想到我家乡中那个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比照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宽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家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即就飞来了。我的小月亮,我永久忘不掉你!
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住的朗润园胜地。夸张一点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前几年,我从庐山疗养回来,一个同在庐山疗养的老朋友来看我。他看到这样的风光,慨然说:“你住在这样的好地方,还到庐山去干嘛呢!”可见朗润园给人印象之深。此地既然有山,有水,有树,有花,有鸟,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烁于碧波之上,上下空,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不管是谁来到这里,莫非还能不顾而乐之吗?
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仍旧是家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常常的经受。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惆怅,有留恋,有惋惜。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蜜在。
月是家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家乡的月亮呀!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
篇三
敦礼臣着《燕京岁时记》云:“京师之曰八月节者,即中秋也。每届中秋,府第朱门皆以月饼果品相馈赠,至十五月圆时,陈瓜果于庭以供月,并祝以毛豆鸡冠花。是时也,皓魄当空,彩云初散,传杯洗盏,儿女喧哗,真所谓佳节也。惟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故京师谚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此记作于四十年前,至今风俗似无甚变更,虽民生凋敝,百物较二年前超过五倍,但中秋吃月饼唯恐还不愿放弃,至于赏月则未必有此兴趣了罢。原来举杯邀月这只是文人的雅兴,秋高气爽,月格外光明,更觉得有意思,特殊定这日为佳节,若在民间不见得有多大兴味,大抵就是算账要紧,月饼尚在其次。
我回想乡间一般对于月亮的意见,觉得这与文人学者的颇不一样。一般称月曰月亮婆婆,中秋供素月饼水果及老南瓜,又凉水一碗,妇孺拜毕,以指蘸水涂目,祝曰眼目凉爽。信任月中有裟婆树,中秋夜有一枝落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