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教学实录
《古诗三首》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共选用了《游园不值》、《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三首古诗。我所选择的教学内容是《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两首描写西湖美丽景的古诗。
二、教材分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都是描写夏日西湖美丽景和独特风光的诗,两首诗的作者从不同角度去观察西湖美景,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刻画出西湖超凡脱俗、与众不同的美,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叹和热爱之情。
三、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并能背诵。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四、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从老师诵读曾经学习过的描写西湖景的文章入手,即注重了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回顾,又激发了他们学习新知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还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古诗教学轻讲解、重朗诵、帮扶理解会意境的理念,突出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两首诗的对比学习,力求从写作的角度给学生一点开启,此外,本课教学还注重了课外知识与课内知识的有机结合,体现了高年级语文教学的特点,使学生学习的面更广,阅读的量更大,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力求达到融会贯通学语文的境界。
五、教学流程
(一)回顾已学,导入新课。
师:(配乐,有感情地朗读):六月,并不是好时候,没有春光,没有秋意,也没有雪。那几天,有的是满湖烟雨,山光水俱是一片迷蒙。西湖,仿佛在半醒半睡,空气中弥漫着桅子花的甜香。记起东坡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空蒙雨亦奇,便想,东坡自是最了解西湖的人,实在应该仔细观赏、领略才是。[注重对已学知识的回顾,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师:老师刚才朗读的这段文字美不美?谁还记得这是我们曾经学过的哪篇文章?
生:《西湖的绿》。
师:对,作者正是抓住绿这一特点,写出了自己对西湖的独特感受。对于西湖,你都有哪些了解?
生:简介西湖。(略)
师:关于西湖,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文人雅士留下了自己的笔墨。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12课的后两首古诗,看看这两位诗人笔下的西湖是怎样一番景象。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
1、理解诗题。
师:我们先来学习苏轼的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板书)谁来读读诗题?你怎样理解题目?
生:诗人在湖边饮酒,目睹天气由晴转阴雨的景象。
2、了解诗人。
师:通过预习,你对这首诗的作者苏轼都有哪些了解?
生:(简介苏轼)。
关于西湖的古诗3、学习、理解诗意。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60页,自己练习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生读)
师:(指名朗读,教师随机指导朗读)
师:学习古诗,我们必然要理解诗的内容,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读这首诗,结合书上的注释和文中插图,试着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生:认真自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谁能谈谈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如果有不懂的,你也可以提出来。
生:(纷纷举手,分别谈自己对诗中词、句以及所体会到的情感的理解。老师随机点拨、引
导、板书。)(略)
4、指导朗读。
师:作者正是通过写晴天和雨天西湖所展示出的不同美景来表达他对西湖山水的喜爱和赞叹之情,所以同学们要读出这种喜爱之情、赞叹之情。[重视朗读指导,并从读中悟情]
生:练读、齐读。
师:能不能背下来?
生:齐背。[达到熟读背诵]
(三)学习第三首诗。
1、板书诗题、作者。
师:这首诗的题目比较长,谁记住了,帮老师板书在黑板上,别忘了写上作者。
生:(板书)
2、复习学习古诗的五步法。
师:还记得我们学习本课第一首古诗时老师教给你们的学习古诗的五步法吗?[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生答:①课前查询知诗人。②介绍背景解诗题。③质疑讨论明诗意。④想像诵读悟诗情。⑤迁移应用背诗文。
3、合作学习,理解诗意。
师:请你们用自己掌握的学习方法,结合插图,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这首诗。[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生:(四人合作学完后汇报,老师随机板书,评价。)(略)
4、指导朗读、背诵。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