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下第二单元第6课  《蚕的一生》教学设计
课题
蚕的一生
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学习
目标
1.知道蚕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空气、食物以及生活空间。
2.理解蚕与所有动物一样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过程。
3.知道蚕的一生可以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身体形态、行为表现各不相同。
4.基于观察记录,描述蚕一生经历的生命过程。基于观察记录,用数学的方法统计蚕的不同阶段经历的时间以及蚕的一生。
5.真实客观地陈述自己的观察结果。愿意与人分享自己的成果,倾听并吸纳他人的观点。体会到坚持长期观察并及时做好记录对于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6.通过蚕的一生,感受到生命的珍贵,保护动物的环境。
重点
了解蚕一生生长发育的条件和过程。
难点
整理关于蚕的生长变化的观察记录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小朋友们,我们亲身经历了养蚕的过程,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其中的经验和乐趣吧!蚕的一生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形态和行为又有哪些不同呢?
学生交流回答。
激发学生兴趣,感知新知。
讲授新课
聚焦:在观察蚕时,我们用到了哪些研究方法?蚕的一生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学生甲:我制作了详细的观察日记。
学生乙:我采用拍照的方法来观察。
学生丙:我用画简图的方法来观察。
学生丁:我采用记录表的形式来观察。
从蚕卵孵化出蚁蚕,到蚕蛾产出更多的蚕卵,直至蚕娥死亡,我们已经了解了蚕的一生。我们在养蚕的过程中,会用到各种方法观察记录蚕的生长变化情况。
我们会通过写观察日记、把蚕的行为画下来、用手机或相机拍下蚕的行为,制成照片和视频。
蚕的一生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过程。
1.出生:蚁蚕从卵里孵出,是蚕生命周期的开始。
2.生长发育:蚕经过四次蜕皮,之后结茧,在茧中生长发育,变成蛹。
3.繁殖:在茧中蜕皮,由蛹变成蚕蛾,破茧而出,雄蚕蛾和雌蚕蛾交配产卵。
4.死亡:蚕蛾的死亡是蚕生命的结束。
探索: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观察记录了蚕一生中的生长变化情况,开一个展示交流会吧!
我们可以用视频、照片、画图、记录表、观察日记展示蚕的生长变化情况。
1.视频法:用手机或相机拍摄蚕生长变化的视频,展示关键时期,比如蜕皮、结茧、破茧、产卵等。
2.照片法:用手机或相机拍摄照片并整理,可以直观的呈现蚕不同时期的特点。比如蚕幼虫的特点、蚕在进食、蚕卵和茧的特点等。
3.画图法:用简图和图示记录蚕的一生。比如画出蚕卵、幼虫、蛹、成虫等形态。
4.记录表:记录表是观察时经常运用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在此基础上分析,得出结论。比如:
蛹和蚕蛾的比较记录表
蚕蛾
身体能区分出头、胸,腹
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头部能看清眼、口器、触角
头部长有眼、口器、触角
胸部有盾片、胸足
胸部长有两对翅膀和三对足
腹部有环节
腹部有环节
5.观察日记:观察日记能详细、有效地记录蚕在不同时期生长发育的特点,可以记录时间、温度、蚕的身体情况、蚕的活动特点等,方便按日期或生长阶段进行检索。比如:
2019年5月13日  晴    温度:22℃    早上7:30
米白的幼蚕,体长3.5厘米。刚吃完一片桑叶,一动不动地正在休息。
以上几种方法并不是孤立的,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比如观察日记中插入照片或简图,记录表中使用照片,这样可以更全面地记录。
蚕的生长变化图片按顺序排列出来。(活动手册)
1.蚕的一生经历的几个阶段。
在蚕的一生中,蚕从蚕卵里出生后,就开始生长发育,在蚕的幼虫时期,生长变化特别明显,会蜕皮,吐丝结茧,变成蛹再变成蚕蛾,几个小时后就会进行繁殖活动,一旦完成繁殖就会死亡。
2.将蚕的生长变化图片按顺序排列出来。
观察目的:通过将蚕的生长变化图片排序,深入理解蚕的蚕一生经历的四个阶段。
观察材料:蚕的生长变化图片。
观察步骤:
(1)观察蚕的生长变化图片。
(2)小组讨论。
(3)将图片按照蚕的生长变化顺序进行排序。
(4)一起评价。
观察分析:蚕一生的生长变化主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根据养蚕过程的观察,蚕卵孵化出蚁蚕,蚁蚕经过四次蜕皮,之后开始吐丝结茧,在茧中发育变成蛹,再过一段时间,蛹羽化变成成虫蚕蛾,蚕蛾经历几个小时后就会开始交配,交配后两个小时就会开始产出新的卵。
观察结论:蚕的一生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请先对上面八张图片进行编号,分别说明是蚕的什么时候或在干什么,并对这几张图片进行排序。
蚕丝的由来
蚕的体内有两条弯弯曲曲的绢丝腺,在口部合成一条。绢丝腺里充满了丝浆和丝胶,所以蚕会源源不断地吐丝结茧,直到完成一个紧紧密密的蚕茧,而绢丝腺也会变得越来越小。在显微镜下观察蚕丝,会发现它是由它是由两条细丝合并而成的。蚕宝宝从绢丝腺里分泌出液体,这种液体遇到空气就会凝结成为一条闪闪发亮的白蚕丝。
观看蚕的一生视频资料。
研讨:我们可以将蚕的一生分为哪几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大约经历多长时间?算一算蚕的一生是多长时间?
蚕的一生不同阶段记录表
1.蚕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外部形态各不相同。
2.从卵孵化开始,到吐丝结茧,蚕的幼虫要经历四次蜕皮,大约35天。蚕蛹变成蚕蛾的阶段大约13天。蚕蛾不吃食物,产卵后不久便死去,这一阶段大约8天。
3.蚕的一生从蚕卵中破壳而出开始到蚕蛾死亡为止大约56天。
提示:蚕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外部形态各不相同。蚕的一生从蚕卵中破壳而出开始到蚕蛾死亡终止,大约为56天。
成虫
一般昆虫的一生要经过四种形态:卵、幼虫、蛹、成虫(不完全变态类昆虫为卵、若虫、成虫);有的昆虫的成虫没有进食器官,只能活数小时至数天,目的是完成交配、产卵。
成虫期的昆虫通常具备昆虫的全部身体构造。它的身体可分为头、胸、腹3部分,头上长有单眼、复眼及触角,胸部长有3对足。
推测一下,如果条件适宜,新的蚕卵将会发生哪些变化?
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新的蚕卵将会孵化出蚁蚕。蚕卵一般情况下会在春天或夏天孵化出蚕宝宝,因为在春夏季中,温度适宜,食物充足,满足了蚕生存的条件,蚕卵就会孵化出幼虫、幼虫发育成蛹、蚕蛹羽化成蚕蛾、蚕蛾产卵、卵再孵化出幼虫,进行循环往复的生命过程。
自然环境下,蚕宝宝一般在春天或夏天出生,为什么蚕宝宝不在秋天或冬天出生呢?蚕适合在什么气候条件下生长?
主要原因是秋天和冬天的温度低于蚕生存的温度,此外秋天和冬天蚕的食物桑叶缺乏。一般情况下,桑蚕的发育温度是7~40°C,饲育适温为20~30°C,相对湿度为75%~80%。为蚕准备新鲜充足的食物,投喂及时。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过大或过小,缺乏氧气和食物,蚕都很难生存,此外,还要避免环境污染,及时清除蚕沙和桑叶的残渣。不能把蚕放到阳光强烈的地方。
拓展:了解更多昆虫的一生。
1.菜粉蝶的一生。
菜粉蝶,别名菜白蝶,幼虫又称菜青虫,是我国分布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经常成灾的害虫。跟蚕一样,菜粉蝶的一生也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1)菜粉蝶的卵竖立呈瓶状,初产时为淡黄,后变为橙黄,孵化前为淡紫灰。
(2)幼虫,即俗称的菜青虫。幼虫共5龄,末龄幼虫体长28~35毫米。初孵化时灰黄,后变青绿,身体呈圆筒形,中段较肥大,背部有一条不明显的黄纵线。
(3)蛹,长18~21毫米,纺锤形,两端尖细,中部膨大且有棱角状突起。体随化蛹时的附着物而异,有绿、淡褐、灰黄等。
(4)成虫,长12~20毫米,翅展45~55毫米。雄虫体乳白,雌虫略深,淡黄白。
2.蜻蜓的一生。
从雌蜻蜓要在水中产卵开始,按顺时针方向发展和循环,依次是卵→水虿(chài)→水虿蜕皮上岸→变成蜻蜓→雌雄蜻蜓交尾→雌蜻蜓在水中产卵。蜻蜓一生不经历蛹的阶段,包括卵、幼(稚)虫、成虫三个阶段,幼虫和成虫身体形态差异不大。蜻蜓的幼虫叫水虿(chài),般要经过11次以上蜕皮,需要很长的时间才会沿水草爬出水面,再经过最后蜕皮羽化为成虫。夏秋两季,或是下雨前后,在水塘旁,常常看到有几只蜻蜓在“点”水。它们不是在玩耍,而是在产卵。
3.昆虫的变态和不完全变态。
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完全变态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蚕蛾、蝴蝶、蚊子、飞蛾、苍蝇、甲壳虫、瓢虫、蜂类等,都是经过完全变态而长成的昆虫。
昆虫在个体发育中,只经过卵、幼虫和成虫三个时期的,叫做不完全变态,幼虫或成虫身体差异不大,蜻蜓、蝗虫、蟋蟀、蝉的发育过程是不完全变态过程。
学生回忆自己的养蚕过程及用到的研究方法。
学生交流展示,展示自己的养蚕记录表并交流自己的养蚕的经历和心得体会。
学生整理关于蚕卵、蚁蚕、蚕宝宝、吐丝结茧、蛹、蛾、蚕蛾交尾、蚕蛾产卵的图片资料,并按照蚕的生长顺序,将有关的图片按顺序进行排列,并贴在活动手册的表格中。
交流总结,蚕作为一种动物同样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周期。
学生交流总结:发现蚕卵变成蚕宝宝2~5天,蚕宝宝变成蚕蛹33~35天,蚕蛹变成蚕蛾10~13天,蚕蛾出生到死亡6~8天。蚕的一生一般是49~56天。
学生交流讨论并小结,每年的春天和夏天最适合蚕的生长。
学生讨论并交流菜粉蝶、蜻蜓、蚕三种动物一生的变化过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通过对蚕的一生、菜粉蝶的一生、蜻蜓的一生进行比较,发现昆虫的一生中身体形态结构会发生变化,都有变态特征。
用视频、照片、图画、日记、记录表等各种形式记录了蚕的生长变化。
旨在让学生分享自己观察记录的蚕的一生的生长变化情况。
展示自己的养蚕记录表、分享养蚕的经历和心得体会、对蚕生长变化图片进行排序和对蚕的生命周期进行统计。
旨在让学生了解蚕的生长发育条件、感受生命的生生不息以及这种生命现象的意义。
感悟生命是坚强的,也是脆弱的。只有满足适宜的温度、湿度、新鲜干净的食物、充足的氧气等条件,蚕才能够健康的生长。说明生物的生存与大自然的环境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
让学生了解昆虫一生的两种发育形态,从而体会生命的多样性。
课堂小结
板书
6  蚕的一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位网友在一篇帖子中列举了他40年前为自己许下的100个心愿,其中包括住上楼房,冬天在家洗澡不怕冷,买一台黑白电视机,登天安门城楼,去西藏观光,乘长途火车睡卧铺,坐一次飞机,与外宾交谈,去一次美国,出一本书,了却父母一桩心愿,为家乡做一件实事……
这位网友表示,当年自己拿26元工资,住十几平方的房子,靠煤油灯照明,听收音机接收外界信息,出门不超过100公里……所以,这些心愿在那时实在非同平常!如今这100个心愿大都实现了,其中有的是靠自身的努力,更多的还是靠社会的整体进步。
今天的你有哪些心愿?再过40年,你这些心愿也能实现吗?会以怎样的方式实现呢?请根据材料引发的联想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范文:
草木蔓发,春山可期
愿景,埋在心中。随着岁月不断生根发芽,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等待花苞绽放,释放
心中的美好。四十年岁月是一条漫漫长河,流过山丘,流过低洼,不过总方向大致不移,那就是实现愿景的方向。
你心中埋着怎样的愿望?当问题落在我的头上时,我的回答与千千万万寻常人一样,渴望青年时求学顺利、事业顺利。中年时与相爱之人相守一生,家庭美满,父母健在。老年时子孙满堂,共享天伦之乐,共怡时光之美。你问40年心愿能否实现?是的,愿望美好,未来值得憧憬。可你的愿望不会自己凭空实现,需要的是自身的努力奋斗和社会的稳健发展。
草木生长蓬勃旺盛,春天的山才值得人们期盼欣赏。就拿自身来说,努力奋斗是青年奋发、建功立业、有番作为的唯一途径。叔本华曾说:“人生如同钟摆,摇荡在疲怠与痛苦之间。”无痛何以知痛觉醒,无苦何谈人生坚持。人一出生,便带着生的焦灼和生的忧虑。惟有心中有愿,并坚定不移切实为之奋斗,才能收获芬芳馨香,才能获得累累硕果。
不光要个人强,还在于社会、国家强大。经济浪潮一番又一番激起,面对世界局势风云变化,我们却仍握紧舵,拉好浆,在波澜丛生的海上平稳前行。这靠的不是个人的力量,而是十四亿人共同努力,将心靠在一起建成坚实的领地;将力量合在一起,汇成一股绳,支持着我们国家永垂不倒。执政人良好的政策,切实为民的福利,让我们感受来自社会的温暖;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快速变化,让我们更感安心、更具信心。福利的不断加持,让我们愈
来愈幸福。社会的树木越来越繁茂,我们的春天越来越值得期待。
在岁月的加持下,在漫漫40年的春夏秋冬,四季变幻中,我们会在一日又一日登上更高的山峰,社会也会在一年又一年中散发着更加迷人的气质魅力。
而我们心中的愿望必然通过社会的整体进步,个人的不断努力得以一个又一个地实现。时光不晚,岁月漫漫,未来犹可期。每一株灌溉希望的愿望之花终会在岁月之中开放,散发迷人馨香。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核写作能力,诗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在作文,首先分析材料。限制性1.材料引导语中“今天的你有哪些心愿”限制了写作背景、写作者的身份,心愿必须立足“今天”,也就是立足现在,立足当下,且必须是自己的。2.“再过40年,你这些心愿也能实现吗?”“再过40年”,限制了心愿实现的具体时间,这就要求我们对40年后的2059年有一个畅想。“你这些心愿也能实现吗”暗示考生坚信:靠自身的努力+社会的整体进步,网友的心愿能够实现,自己的心愿就也能实现。“会以怎样的方式实现呢”要求考生写出实现心愿的具体“方式”。3.“请根据材料引发的联想和思考写一篇文章”,引导语要求写作者的“联想和思考”不能脱离材料。心愿、心
愿内容和实现心愿的方式都是“联想和思考”的出发点,要仔细分析材料中网友心愿的类型,以及实现心愿的途径,这都应该是读了材料后联想和思考得出的。
开放性
1.内容的开放性。写作者所写的心愿是开放的,小到个人对高考的期待,对身边亲人朋友的祝福与关怀,大到国家的进步、富强,民族的复兴,不一而 足,皆可为心愿。“哪些”说明文章内容所涉及的心愿不止一个。
2.思维的开放性。考生可以根据材料内容提示进行丰富的联想和思考。这种联想和思考是对网友所实现心愿中的具体事件的思考,也是对自己的心愿再过40年能否实现的联想和思考。联想是对未来的畅想,思考是对过程的深入体察。
3.文体的开放性。“明确文体”,在限制文体特征要明显的基础上,具有较大的开放性。这篇作文可以写成议论文,也可以写成记叙文或散文,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写作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文体进行写作。
参考立意:
1.在最好的时代追随心愿。
2.心愿与时代同行。
3.奋斗新时代,圆我冲天梦。
4.吾愿万人同心,明日红鼓铮鸣。
5.个人梦与中国梦同频共振。
6.以我奋斗坚守之行,圆家国昌盛之愿
可用素材:
1、孟祥飞积极创新,超越自我,填补了国家的多项空白,实现了自己的心愿;“两弹元勋”邓稼先,潜心钻研科学,挑战自我,实现了心愿;“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不仅实现了自我心愿,更实现了千千万万人民的心愿。他们在时代中努力奋斗,实现心愿并且将时代向前推动一大步。
2、以我之力,逐我之梦,我有我心愿。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最纯最真的童谣唱出我心中的向往——我要到满是星辉、辽远无际的宇宙里去!不同于单纯的载人航天,天文学研究的是天体的道理。从“太阳能不能被浇灭”到“如何利用恒星骤变的能量”,不断成长的我阅读各类科普书籍,在网上下载了不少资料,相信以我之力,定可逐我之梦,40年后的我,定会在天文领域有所建树!
3、许多心愿要靠社会的整体进步实现,没有种植方法的改进,意志再坚定也难以筑起绿墙,
成就“塞罕坝”美谈;没有互联网,马云又怎样发家致富?万户只能坐在爆竹上妄想去往天空,而今“嫦娥”月背登陆、“鹊桥”搭线。这启发所有追梦人——要善于借助社会、时代的力量,时代成就个人,个人更要推动时代,如鲁迅先生所言“有一份热,发一份光”。我躬逢一个大时代,定要在最好的时代全力以赴,“LU起袖子加油干”实现自我心愿,也成全时代的大目标、大心愿。
4、于敏院士的心愿,简单而又不凡,他用一生为之奋斗,终在为国家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完成自己的心愿,兑现了许下的诺言。人,因梦想而有前行的动力,因梦想而创造奇迹。乔布斯、马云、马化腾……哪个不是因在心里种下希望的种子,努力破土而出,浸透着血与泪而成就自己的参天大树呢!
可用结构:开头:我也有很多心愿,我也想用这样的方式完成自己的心愿。我也有很多心愿。第一论证层次:我想,在未来能够登上月球,开启一场月球之旅;我想,我将有一位机器人朋友,它可以听我倾诉,为我释怀;我想,我们国家的每一位青年都能够接受平等的教育,贫富差距不断缩小……第二论证层次:举例论证,如屠呦呦、程开甲、武大靖等,论证楷模人物实现心愿的途径。第三论证层次:要实现心愿,就必须有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忍不拔的毅力……结尾:我愿以之为楷模,以奋斗之灯照亮未来,以生命之火
实现心愿
【点睛】
近两年,全国卷作文题选材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关注社会发展,关注时代进步,贴近现实生活,不回避时事热点,本次模拟考试的作文题是对这一特点的呼应和体现。
题目中包含两个时间维度。一个维度是从40年前到现在,也就是改革开放的40年;另一个维度是从现在到40年后,即到2059年。按照国家制定的发展规划,到那时“第二个一百年”的目标已经实现,我国已经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文章要以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背景展开对“心愿”的论述,如果脱离时代和社会而单纯就心愿论心愿,可视为偏题或跑题。考生立论时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切入:1.个人心愿的时代特点。2.心愿的确立与时代潮流。3.社会进步与心愿实现的可能性。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鲁迅先生说过:“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路。”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答案】贪于安逸,失之自由
俗话说:再富也富不过三代。正如魏徵对唐太宗的告诫——不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
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在和平的年代,我们往往被麻痹了,生活如许这般的顺畅,自然不会想到困难之时,只一味的追求享乐,追求安逸。
因此,我们应当有一种忧虑意识,居安思危,方得更大的自由。
非洲兰洽河两岸分别有两羚羊,令人奇怪的是,两地羚羊的繁殖能力以及生存能力有着天壤之别。是品种的优劣?是基因的变异?都不是。原因很简单——东岸有狼。众所周知,狼是羊的天敌。自然界中适者生存的定律,使得东岸的羊儿时刻警惕,以便发现狼便奋力奔跑。在它们的意识中都知道落后在后面的下场——死亡。而西岸的羚羊在自己的领域中随心所欲,没有一种忧患意识,“逃命”的意识,以致危险来临之时,无力抵抗。由此可见,忧患过活是幸福的源泉,安逸享受是苦难的开始。如果我们人人都像西岸的羚羊们一样,不懂得居安思危,那么,我们的未来必定是黯淡无光,不堪一击,我们的民族亦会变得如同龟裂的土地一样失去灵性。
有人说,我只想像陶潜一样“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却说不定有一天战火会烧焦你的菜园子;有人说,我只希望静观天外云卷云舒,却说不定有一天空气中都是漂浮着血的颗粒……这些都是人们所谓安逸中的危。说不定的事,想不到的事多着呢,却都由不得你!就像被关在笼子里四年的,“锦衣玉食”惯了,它怎么也想不到有一天它会被放飞,也想不
到它会死于饥饿。你可以追求安逸自在,但世界却不会因为你想安逸而让你安逸。人的生命应当如同河流一样,在平缓细流中不断地积蓄力量,才能越过前方的山丘,继续前行。那些安于现状、无力奔腾的水滴,只会成为一潭死水。死水是死的,而前行的河流就是活水。古人有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即使在最安逸的情况下,也不忘前方的障碍,乃谓之居安思危。
人人都有一方天地,都需居安思危作支撑,因为谁也不知道哪一天它就那样突然地塌了下来。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材料作文,考生写作时应全面理解材料,真正吃透材料,总结出材料的主旨,紧扣材料,从材料的主旨出发,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才能胜出。题目所给的材料是一句鲁迅先生所说的名言,这句话出自鲁迅《二月十九日在香港青年会讲》中这句话是: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总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关键词有为“安稳”、“自由”。这里的“安稳”本义是“安全而稳当;平稳”。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常规、现在的状况,现有的平衡。“贪安稳”就是满足于现有的平稳,满足与现有的状况,维持现有的平衡状况。“自由”本义是“不受拘束;不受限制,在一定范围内随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一般指人身自由。在这里还指精神和思想的追求
某种境界,或者说精神和思想上的追求这句话就是说,一个人如果安于现状,不打破现有的平衡,就无法实现人身自由,更无法实现自己思想上或者精神上的追求。如果想要实现自己人身及思想上或者精神上的追求,就要打破现有的平衡或者说现有的稳定状态。而追求人身及思想上或者精神上的自由,就要打破现有的平衡或者说现有的稳定状态。而打破现有的平衡或者说现有的稳定状态会经历某些坎坷、险阻、困难、磨难。作文时,作文可以有立意为:①什么是真正的自由;②安稳(平衡)与自由;③如何实现自由;打破常规;等等。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企业高管前往青海攀登岗什卡雪峰,有人问他们想去干什么,回答是“逃离城市”。他们来到雪峰下向上攀登,一路攀登一路用直播。最终登上山顶,置身雪域绝美风景之中,有人发了一条:“山顶风光真美,极目远望,莽莽苍苍……周围坐着十来个男人,每人都在低头看自己的手机,偶尔抬头,大家都会心一笑。”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无人逃脱
朱冰洁
企业高管们本想“逃离城市”,享受片刻孤独,体会禅宗所谓“独坐大雄峰”的世间稀奇事——但结果却是雪峰也无法给予一点点。寂寞,他们最终无人逃脱。
这正像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所说:“离索居的人,不是野兽,就是神灵。”而在之后的论证中,作者自己也完全摒弃了成为神灵的可能性。于是离索居就注定只能成为野兽。哲学家在笔下转了几个弯,最终得了理论——人不能离索居,不能孤独。
这个结论用在当今真是再适合不过了。微博把人划进不同的圈子里,痴迷于此的人连过马路都忙着刷屏,人和人天南海北的聊着,不顾一切地对着屏幕笑着,哭着,不过没有关系,不会有人在意,因为大家也都沉浸在自己的城市圈里。
公共传媒的泛滥仅仅是城市包围圈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光怪陆离的世界中,人们经历了惶惑、好奇、狂喜最终深深沉醉无法自拔。是的,人是居动物,已经无法活在缺少人声的地方了。虽然人们似乎感觉到了这是不妙的,想要“逃离城市”,但心灵早已被城市束缚了,人并没有从根本上逃脱。
城市的喧嚣可以让人很欢乐,但欢乐未必等同于幸福。法国作家让·季奥诺塑造了一个著名的形象:那是一个孤独的牧羊人,形单影只又不见人烟,独自生活在偏僻的山区中。两次世界大战都没能惊扰他的宁静,他只是一个人默默地植树,种下的每棵树都是他的亲人。牧羊人
用了几十年的光阴终于证明了孤独可以使人感到幸福,那种逃脱的幸福是城市难以企及的。
城市人需要孤独,需要给手机放个假,需要像戒烟酒那样经历浑身不舒服恨不得一巴掌拍醒自己,最后发现其实自己原本的生活本来就是无需手机的——那时人们过的生活才叫生活。孤独是最能孕育、激发人的创造力的,《天路历程》、《世界史》的作者无不经历了牢狱之孤独才有了如此杰作。城市人那140字的微博段子要怎样发展成惊世之作,这是值得深思的。
当下,城市人的尝试仍不幸地处于无人逃脱的状态,但幸运的是仍然有人在奋力地奔突,现在我们不必置身戈壁大漠、雪山雄蜂,但求内心的挣扎逃脱。让我们看看手机的微博提示音还能把人类再困多久!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审题时应抓住有价值的信息构思立意。材料中的“逃离城市”“最终登上山顶,置身雪域绝美风景之中”“每人都在低头看自己的手机”是关键信息。构思时,应思考企业高管们为什么要逃离城市?为什么选择攀登雪峰这一形式?一路攀登一路直播的原因有哪些?登顶之后为什么放不下手机?“城市”和“雪峰”是否有象征意义?高管们的“逃离城市”表明了自然是人类精神的栖居地,要亲近自然。也可从“逃离”只是一个借口角度
立意。发微博,一路直播,可理解为分享美,是一种快乐。审美不只是一种形式,更要全身心地融入。一旦沦为喧嚣生活的奴隶,心灵便难以得到安宁。“最终登上山顶,置身雪域绝美风景之中”可理解为美常存于“高处”。登高方能见美。“每人都在低头看自己的手机”可理解为精神不解放,灵魂难自由。没有获得宁静的能力,也会错失宁静的生活。还可以从整则材料角度立意:例如,杂念不除,天地虽大,无处可逃。心远地自偏。可写记叙文,也可写议论文,要注意拟一个出彩的题目。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作家麦家曾经这样说过,平庸的人有一条命:性命;优秀的人有两条命;性命和生命;卓越的人有有三条命:性命、生命和使命。
细细想来,此言还真是精辟,概括出了人生的三种境界。平庸的人,浑浑噩噩,虚度一生;优秀的人,挑战自我,超出常人;卓越的人,铁肩担道义,不同凡响。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以“命与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立意自定,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命与境
平庸的人有一条命:性命;优秀的人有两条命:性命和生命;卓越的人有三条命:性命、生命和使命,它们分别代表了生存、生活和责任!这句话,道出了人生的三种境界。
从呱呱坠地那一刻起,我们就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性命。每个人的性命只有一次,是活得精彩、轰轰烈烈,还是落魄、黯然无光?其实,无论平庸、优秀还是卓越,都只是一个选择。他们在人生道路上曾经拥有同等的机会,问题在于他们是否把握住了机会。
有人说平庸也不错,平平淡淡也是一种幸福。其实没有对错可言。平庸的人只为了生存而存在,他们只追求一日三餐的温饱,没有高远的目标,亦没有伟大的理想,每一天都重复着昨天的故事。这样的人,毕生都没能走出人生的第一境界。
优秀的人在珍惜性命的同时,更注意提高内在修养和生活质量。他们认为“我们不能决定性命的长度,但能拓宽性命的广度”。生活有了更广阔的空间,性命自然更有意义,就可以当之无愧地称之为“生命”。显然,在做人的格调上,生命比性命更胜一筹,此乃人生的第二境界。
卓越的人比其他人多了一个使命。使命,是一定要把事情做成的责任,是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的一种责任。他们把自己的生命同国家、民族甚至整个人类的命运紧紧联系起来,肩上有着沉甸甸的担当,就是神圣的使命。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中,这样彪炳史册的人
自然不胜枚举。如:为了国富民强而“虎门销烟”的林则徐;放弃美国优厚的生活条件,远渡重洋报效祖国的钱学森;在荒凉沙漠默默奋斗数载,为了国家的国防事业鞠躬尽瘁的邓稼先。“使命”是他们心头的千钧重任。毋庸置疑,使命是远远高于性命和生命之上的第三种境界。
没有使命,再优秀的生命,也走不出人生的精彩。他可以过得很精彩,可那毕竟还是很个人的事情,能不能对国家、对社会甚至对人民有一点点的贡献,这是使命感!
使命感是动力的内在源泉,没有明确使命感的人走不了太远。一个人会成功,第一个,一定是他的目标明确,第二个,一定是他的使命跟理念非常的清楚。
使命是需要你自己去寻的。上帝说:“你人生最大的工作,就是去一份适当的工作;人生最大的使命,就是去出自己的使命,活出自己的人生。”当你可以让自己活得更好的时候,就可以撒播你的影响力来造福人,让更多的人跟你一样活得很好。
人,是应该有点使命感的。目前的你,处于人生的哪一个阶段?对于你的未来,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解析】
试题分析:要注意理解“命与境”的含义,全面阐述“命与境”之间的关系:对“境”(境界)的追
求不同,“命”(活着)的价值就不一样;同时,“命”的价值体现程度决定了“境”高低。文章应倡导追求优秀与卓越,让活着彰显更大的价值。任何只偏向“命”或“境”一方的都视为偏题。若将“境”理解为“环境”“境况”,则视为离题。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王浩然将于2019年参加全国高考。最近,他开始思考自己高考志愿的专业填报问题。在和家人朋友的探讨中,形成了四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一是选择自己最喜爱的专业,二是根据自己的学科特长选择自己最擅长的专业,三是选择最热门、前景最广阔的专业,四是选择社会最需要的专业。
请同样面临选择的你,给王浩然写一封信,谈谈你对专业的选择和思考、权衡和建议。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趣是最好的老师
王浩:
你好!
兴趣是人们活动强有力的动机之一,它能调动起人的生命力,使大家热衷于自己的事业而乐此不疲。人对自然产生兴趣,就能引发出对事物的体验,对问题的思索;人对生活产生兴趣,就能引发因好奇而实践,因验证而发现。古往今来,许多成就辉煌的成功人士,他们的事业往往萌生于青少年时代的兴趣中,延着兴趣开拓的道路走下去,到了自己事业成功的路径。
被喻为“科学巨人”的牛顿在苹果树下看书时,从一个苹果成熟落下而引发了联想。试想一个苹果掉下来是一件怪事吗?不,它很常见。谁也没有去注意它,因为我们觉得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它不掉下来难道飞上去吗?正是牛顿对这个我们不在意的问题有了浓厚的兴趣,既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著名科学家达尔文,因一次考察,对某岛上动物外型的异样产生兴趣。也许我们会奇怪一阵子,就逐渐淡忘,但达尔文却不罢休,进入更深一层的研究,用了22年时间写成了《物种起源》一书,提出进化论。推翻了多年以来“世界上的一切生物都是上帝创造的”这个亘古不变的说法。如果不是兴趣促使他锲而不舍地探讨,也许我们至今仍在信奉着神的创造。
这正验证了孔老夫子的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有一家杂志曾用“终日计算,冥思苦想”为标题介绍了杨振宁的物理研究。杨振宁因此不大高
兴,他对人们说:“尤其不同意的是这个“苦”字,什么叫苦?自己不愿意做,又因为外界的压力非做不可,这才叫苦。研究物理是没有苦的概念的,物理学是非常引人入胜的。只要我对物理学有了兴趣,我就会被它那不可抗拒的力量所吸引。”
确实,同样从事研究的两个人,一个是“我希望能学”,另一个是“希望我能学”,主动与被动间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据心理学家验证,人若拥有良好的心态与强烈的求知热情,他的灵感便会一触即发,如泉眼般源源不断,那么结果也会事半功倍;反之,用一张愁眉苦脸面对探讨,就像一部机器,没有想法,说不定方案不仅未能得出,还可能弄巧成拙。由此可想,为什么我们身边经常发生一些惨不忍睹的案件?因被逼学习而跳楼,结束大好的青春年华;因被逼练钢琴而宁肯自砍手,摆脱约束获得自由。而热爱者善于发现其中的奥秘,几乎一离开就要生病。这就是“有兴趣”与“无兴趣”的最大区别。
人是健忘的,总会丢三落四、忘这忘那,但是对于感兴趣的事物,却像烙上了印,永远铭记于心。生活中,人会对美丽的风景过目不忘;人会对喜欢的物品清楚了解……这都是兴趣爱好在起着作用。不管是生活,还是学习,当你对它充满兴趣,你就会发现,记住它是一件多么简单的事情。
人的成功需要正确的引导,那最好的老师就是兴趣,它推动着人们主动地去开拓进取,促使
我们学会发现身边的大小事。无论是辽阔宽广的大地,还是浩瀚无垠的海洋;无论是形形的人生,还是生生不息的物种,它们都存在着千千万万个“为什么”,等着我们洋溢着满怀的兴趣去发掘其中的道理。
此致
敬礼!
明华
              2018年2月20日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能力。题目有非常明确的写作任务驱动要求——给王浩然写一封信,谈谈你对专业选择的思考、权衡和建议任务驱动型作文也隶属于材料作文。而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这段文字只有材料,没有明确的话题,需要考生结合材料拟出合适的题目。细读材料,不难发现,本题的命题动因是:“职业能力”作为四种关键能力之一,须以职业(
专业)选择为基础。此题意在引发即将结束高中学业的高三学生对专业选择的思考,提前为专业填报或职业选择做准备。可选择材料中四方面意见建议中的一个方面说见解,也可综合各种意见,加以权衡并作出取舍行文。注意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为基本要求,深刻透彻、有启发性的当然最好。要符合书信文体要求。可从以下角度选择:①最喜爱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②最擅长的——术业有专攻;③最热门的——走在时代前沿,为投身新时代建设做准备;④最需要的——服从社会需要,贡献自身力量,实现人生价值最大化。写作时还要注意题目要求“给王浩然写一封信”,也就以书信的形式,向王浩阐述自己思考和建议。要注意书信的格式表达。
点睛:高考写作对材料作文增加了任务型指令,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材料引导学生写作的重要功能,使写作更具有针对性,进而使学生在材料给予的真实、简短的情境中快速理解关键内容,提高学生多角度思考、说理与论证的能力。对于这类材料作文,考生立意选择范围比较宽泛,比如这则材料,可是可以从最喜爱的最擅长的最热门的最需要的几个方面中任选一个进行立意。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8月29日上午,中山大学2018级新生开始报到,报到前,一位妈妈来到南校区东区120栋
女生宿舍,发现灰尘很多,还有蟑螂,很难清理,便叫来了家政保洁人员清扫。经过两个家政保洁员3个小时左右的清洁,整个宿合里里外外焕然一新。
(摘自人民网)
②北大硕士毕业的张天一自主创业,开了一家牛肉米粉店,他亲自买菜、煮肉、煮粉、上菜。四年后,他创办的北京“霸蛮”科技有公司已拥有40余家店铺,近400名员工,公司估值为5亿。
(摘自《中国青年》)
③洪家光是一位为航空打磨“明珠”的车工,他主动率领团队攻坚克难,1500多次尝试后,研发出了成热的航空发动机叶片滚轮精密磨削技术,为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摘自新浪新闻)
④“港大三嫂”袁苏妹,44年如一日为学生做饭、扫地,对住宿生关怀备至,尽心照顾他们的起居饮食。她出身平凡,却演绎着高尚的灵魂,被香港大学授予“荣誉院士”称号。
(摘自狐网)
妈妈请家政打扫宿舍卫生,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你从以上材料中任选两三则,使之形成有机关联,写一份倡议书。要求:①选定倡议对象,选好角度;②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立自强是我们国家一直以来都提倡的精神。从古代的先辈披荆斩棘建立家园,到近代因为贫弱受尽外邦欺凌,我们认识到,唯有自立自强才能使自己昂首立于世。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家庭中孩子数量的减少,越来越多的家庭反而不敢让子女独立做事。过多的保护使得自立自强的精神越发显得珍贵,这值得我们深思。
人生当自立,自立少年始。但是,有些中学生缺乏自立能力,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一旦离开父母就精神不安, 情绪不稳,生活无法自理。我们终究要离开父母,经风雨,见世面,如果我们不从现在起,自觉地储备自立的知识,锻炼自立的能力,培养自立的精神,就难以在未来的社会中立足。
香港巨富李嘉诚的两个儿子李泽钜和李泽楷都以优异的成绩从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想在父亲的公司里施展宏图,干一番事业。但李嘉诚果断地拒绝了:“我的公司不需要你们!你们还是自己去打江山,让实践来证明你们有资格到我公司来任职。”于是兄弟俩去了加拿大,一个搞地产开发,一个搞投资银行。他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把公司和银行办得有声有
,成了加拿大商界出类拔萃的人物。正是李嘉诚的“冷酷无情”,把孩子逼上自立、自强之路,陶冶了他们勇敢坚毅、不屈不挠的人格和品性。
为此,我向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倡议:
一,学会自理生活。比如, 自己的衣服自己洗,自己的房间自己整理,自己购买学习用品和日常生活用品。
二,自主学习,自主安排和制定学习计划,逐步摆脱对老师和父母的依赖。
三,学会与人交流,了解他人,尊重他人,与人和谐相处。
四,学会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有句话得好:“滴自己的汗,吃白己的饭,白己的事白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同学们,让我们在丁香花开的季节,对着阳光宣誓: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让自立自强不再是单纯的理念,而是每个学生的一言一行!我相信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自立自强之花将开遍校园的每个角落, 自立自强之果都能捧在你我的手心!同学们,为了让自己成为自理、自立、自主的人,赶快行动起来吧!
倡议人:某某某
某年某月某日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妈妈请家政打扫宿舍卫生”这件事,并“从材料中任选两三则,使之形成有机关联,写一份倡议书”,任务指向性非常明确,既有内容上的指向,也有文体上的指向,这就要求考生分析四则材料,到材料的连接点,然后选择倡议的对象来写倡议书,倡议的对象可以是学生,可以是家长,也可以是学校,考生需要结合这些对象来确定倡议的内容。
【审题】
首先概括分析四则材料。材料一是说家长请家政帮孩子清扫宿舍。清扫宿舍应该是大学生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而家长完全代劳,这一做法显然是错误的,这则材料要强调的是:学生要有自理能力,家长要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家长要给孩子成长的空间。材料二是说北大硕士毕业生张天一从自主创业开始,亲历亲为,最终成功创办“霸蛮”科技有公司。这则材料要强调的是:人要有自主创业精神,要能够脚踏实地做事情。材料三是说洪家光带领团队为航
空贡献力量。洪家光在“车工”这一平凡的岗位攻坚克难,最终获得成功。这则材料强调的是:不要轻视平凡的岗位,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材料四是说“港大三嫂”袁苏妹几十年如一日为学生服务,出身平凡,灵魂高尚,被香港大学授予“荣誉院士”称号。这则材料强调的是:要有奉献精神。然后选择倡议对象,如针对学生,可以围绕“自立”“独立”等发出倡议;如针对家长,可以围绕“放手”“给孩子成长的空间”发出倡议。最后还要了解倡议书的格式: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
参考立意:
针对孩子: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做人要自立自强;顽强独立的重要性。
针对家长:给孩子成长的空间;学会放手,孩子才会真正成长。
可用素材:
1、李嘉诚:逼迫儿子自立门户
香港巨富李嘉诚的两个儿子李泽钜和李泽楷都以优异的成绩从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想在父亲的公司里施展宏图,干一番事业。但李嘉诚果断地拒绝了:“我的公司不需要你们!你们还是自己去打江山,让实践来证明你们有资格到我公司来任职。”于是兄弟俩去了加拿大,一个搞地产开发,一个搞投资银行。他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把公司和银行办得有声有
,成了加拿大商界出类拔萃的人物。正是李嘉诚的“冷酷无情”,把孩子逼上自立、自强之路,陶冶了他们勇敢坚毅、不屈不挠的人格和品性。
自立自强是我们国家一直以来都提倡的精神。从古代的先辈披荆斩棘建立家园,到近代因为贫弱受尽外邦欺凌,我们认识到,唯有自立自强才能使自己昂首立于世。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家庭中孩子数量的减少,越来越多的家庭反而不敢让子女独立做事。过多的保护使得自立自强的精神越发显得珍贵,这值得我们深思。
2、爱迪生:成为“发明大王”
爱迪生出身低微、生活贫困,他的“学历”是一生只上过3 个月的小学。老师因为总被他古怪的问题问得张口结舌,竟然当着他母亲的面说他是个傻瓜,将来不会有什么出息。爱迪生虽未受过良好的学校教育,但凭个人奋斗和非凡的才智,自信、自强、自立,获得巨大成功。他自学成才,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罕有的热情和精力从千万次的失败中站了起来,克服了数不清的困难,成为著名的发明家、企业家。他发明了电报自动记录机、留声机,实验并改进了电灯(白炽灯)和电话。在他的一生中,平均每15 天就有一项新发明,因此被誉为“发明大王”。
3、大卫· 洛克菲勒:金山上的自强者
大卫· 洛克菲勒是洛克菲勒家族的第三代,是兄弟中最小的一个,也是最出能干的一个。1915 年,大卫出生于纽约市,当时他家虽已有亿万财产,可他在童年时代没有享受过任何超级富豪的生活,穿着和雇工一样的普通衣服,生活既简单朴素又紧张快乐。他每周只能得到三角的零用钱,同时还必须准备一个小账本,按父亲的要求将三角钱的使用去向登记在上面;经检查后,如果使用合理,还能得到奖励。大卫得到的零用钱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十一二岁时,每周能得到一美元;十五岁时,每周能得到两美元左右。因此当大卫长大后离开家时,已拥有许多账本。
大卫为了挣到更多的钱,便设法取得了为全家人擦皮鞋的特许权。然而,他必须在清晨六点以前起床,以便在全家人起床前完成工作,擦一双皮鞋五分钱、一双长筒靴一角钱。正是一直坚持着自力更生的理念,才使得大卫· 洛克菲勒建立了自己的商业帝国。
他的事业不在石油上,而在大名鼎鼎、位列世界十大银行第6 位的曼哈顿银行上。他任该银行执行委员会主席兼总经理以后,使该银行从资金20 亿美元上升到资产净值34 亿美元。
4、尼克· 胡哲:生命的奇迹
胡哲出生于澳大利亚墨尔本。他天生没有四肢,只在左侧臀部以下的位置有一个带着两个脚趾的小“脚”。尽管身体残疾,但父母并没有放弃对他的教育。胡哲的父亲是一名工程师,母
亲是一名护士。6 岁时,父亲教他如何用身体仅有的“小鸡脚”打字;而母亲则为他特制了一个塑料装置,好让他学会“握笔”写字。8 岁时,父母把他送入小学。因身体残疾,胡哲饱受同学的嘲笑和欺侮。10 岁时,他曾试图在家中的浴缸溺死自己,但没能成功。19 岁时,他打电话给学校,推销自己的演讲。在被拒绝了52 次之后,他获得了一个5 分钟的演讲机会和一份50 美元的薪水,开始了自己的演讲生涯。2003 年胡哲大学毕业。2005 年出版DVD《生命更大的目标》,同年被提名为“澳大利亚年度青年”。2008—2009 年胡哲两次来到中国各所高校举行演讲。2010年出版自传式书籍《人生不设限》。2011 年做客香港凤凰卫视电视谈话性节目《鲁豫有约》。2013 年5 月14 日开启东南亚巡回演讲。2014 年出版书籍《坚强站立:你能战胜欺凌》。2015 年出版书籍《爱情不设限》。靠着自身的毅力,尼克· 胡哲成了当代年轻人心目中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榜样式人物。
行文结构:
在倡议书的基本格式之上,首先说明自立自强是传统精神,但是当今社会父母对子女过多的保护使得自立自强的精神越发显得珍贵。接着说明中学生不自立自强的危害,呼吁应自立自强。然后引用李嘉诚教育子女等名人事例辅佐。接着发出倡议。最后要用呼吁式语言作结。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真相还没有来得及展开,便被人们丢到脑后了,真相似乎变得越来越次要。
201611月,牛津词典公布“2016年度英文词汇后真相Post-truth)。后真相Post-truth),意指相对于情感及个人信念,客观事实对形成民意只有相对小的影响
20176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同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也正式实施,对肆意篡改、嫁接、虚构新闻信息的违法行为依法监督和治理。
阅读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用理性的光芒照出真相
“后真相”,这个词当前在西方引起很多学者的议论,这一热词不仅是慕安会年度安全报告的主题词之一,也成为会议讨论的热点议题。而在国内,这类现象更是屡见不鲜,真相似乎变得越来越次要。然而,真相毕竟是真相,如今的时代,对真相的追求更应该成为我们的共识。
还记得香港的“小黄鸭”事件吗?“内地游客烟头烫漏小黄鸭”的谣言中充满了常识性的漏洞,首先,在维港内行驶的船只离小黄鸭最近也要有十几米的距离,正常人几乎不可能把烟头扔的如此之远,其次,即便烟头可以扔到小黄鸭身上,厚厚的PVC“鸭皮”也不会轻易被烫穿,谣言中还说“肇事人”连续投掷了三十余个烟头,这更是匪夷所思,在足以点燃三十个烟头的时间里,游轮早就驶出了上百米,“肇事人”怎么可能一直掷烟头?
正是在大众“后真相”心理的驱使下,主观想法压过了客观事实。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自媒体纷纷涌现。人人都可报道事件、表达观点,借由社交网络的便利,迅速掀起话题。而由此带来的后果是,舆论极易朝着不理性的方向发展。
微时代,人人是新闻发布者,人人是信息接受者,拥有几万、几十万甚至百万、千万粉丝的微博不在少数,其传播速度之快,不比国家主流媒体差。公民新闻的异军突起,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新的挑战,也给大众带来了烦恼。网络谣言就是其中致命的病毒。
真假莫辨的泛滥信息不仅给公众和社会造成困惑和伤害,更有甚者混淆视听、违法乱纪。一些网络“大V”如秦火火、董良杰等人在网上发布虚假甚至有害信息,败坏风气、攻击政府、捞取不正当利益,破坏了社会正常秩序。
阻挡真相的迷雾其实不难散去,大多数谣言都和这条谣言一样充满漏洞,这些漏洞甚至低劣
到一眼就能看穿,只要人们用理性的态度去看待这些谣言,它们就没有欺骗公众的机会。人心中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往往会给谣言可乘之机。只要坚守理性,我们就可以战胜这种不信任感,用逻辑和事实将谣言证伪,打破不信任的恶性循环。
坚守理性听上去好像很难,但做起来非常简单。当我们听到传言时,只要能够回避感情地先想想这件事合不合理,是否在客观上可能,不让情绪先入为主地剥夺我们判断的空间,理性就能发挥它的力量,让我们远离不实的谣言,重建宝贵的信任。而当传言确实为真时,我们也同样能以理性来面对事实,分析事实,而非简单地让愤怒情绪在心中蔓延。
治理网络谣言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一是要发动众的力量。对各类谣言,网友们要睁大火眼金睛起而攻之,该举报就举报,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对一些的言论要有警惕性和甄别意识,明辨是非,不轻易“转发”、“评论”、“点赞”,上网要发布客观真实有价值的信息。二是要公开透明。对一些重大突发及敏感事件,官方必须主动出击,快速反应,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主动率先发声,告诉公众真相,澄清事实,以正视听,避免谣言四起,不给恶意造谣者留空子。三是要用科学和专业治谣,传播真理才能制止谬误。
让我们用理性的光芒,穿透重重迷雾,出背后的真相吧。愿我们都是真相的拥趸。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围绕“真相”来写。审题难度不大,材料一指出网络时代变化太快,真相似乎变得不重要。材料二提出“后真相”一词,指出“客观事实对形成民意只有相对小的影响”。材料三是对肆意篡改、嫁接、虚构新闻信息的违法行为的严惩。三则材料都反映了现实社会的一种现象:网络时代,信息更新快,传播速度快,往往真假难辨,很多真相被淹没,人们也似乎不再关注真相。题干要求考生面对这种现象谈出自己的思考,也就是让考生说一说真相是否真的不重要,如何面对这种现象。这则材料的立意是多向的,普世道理之下,真相是重要的,对任何人来说,任何情况下真相都是重要的,从这个角度,考生可以谈真相的重要性,提出在网络时代出真相的方法,谈如何面对真假混杂的世界等;可是从另一角度来看,“真相”并不是绝对重要,某些情况下,隐藏真相也是必须的,不然怎么会有“善意的谎言”一说,还有一些特殊工作领域,暂时是不可以以真相示人的,据此又可以辩证地谈如何看待真相,什么情况下需要真相,什么情况下不需要或不能穷追真相。
参考立意:
1、真相最重要,后真相时代依然需要真相
2、真相也许并不重要,真相会因时因地而生。
3、真相需要辩证看待。
4、对歪曲真相者绝不姑息
5、做真相的挖掘者。
可用素材
1、曹操借宿在吕伯奢家中,半夜听到磨刀声,便认为是蓄意谋害他,愤怒中杀了吕伯奢全家。实在令人感叹。曹操刚刚逃出魔爪,保住了性命,心中恐慌未平,半夜听到磨刀声,难免恐慌,便简单地以为是有人要谋害他,根本没想到其实是好友在让家人杀猪准备宴请他。他因为恐慌和猜忌没能弄清楚事情的真想,错杀了好人,失去了朋友 ,从此心中充满了歉意,犯下了永远也不能弥补的过错。曹操的教训警戒着我们,一定要认清真相,不可以被表象蒙蔽以至于犯错。
2、共同守护好我们的“精神家园”,就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严格遵守“网络七条底线”。让我们携起手来,更理性、更客观、更全面地反映问题,真正担负起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惟如此,才能让我们的"精神家园'越来越开阔、越来越畅通、越来越具有力量。惟如此,才能让我的“精神家园'越来越天朗气清,越来越生态良好,越来越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3、曼德拉夫曾经告诉我们:“盲目跟风随大流有时对你的伤害是致命的,没有理性,没有方向。”我们没有了理性,就如茫茫大海上没有方向的小船,跟风走,永远无法到达自己的终点,因此,我们要学会理性,拒绝盲目跟风。
4、除了打造的大型辟谣平台外,我们还需要对谣言制造者进行封杀和处罚,首先是对谣言制造者进行封杀,让他们没法发言,从技术上进行限制,那么就没法再传播谣言了,同时加大对谣言制造者的处罚,,依法行政处罚,这些谣言制造者之所以制造谣言,很多是为了经济利益,现在罚到他们倾家荡产后,罚到他们坐牢后,看他们还敢不敢制造谣言。同时我们也要分辨谣言传播者的性质,对于那些不明真相的众,他们传播要掩饰随手点击,好心办坏事,需要对他们加强宣传和教育,让他们明白是非,理解事实,从而自觉抵制类似谣言。
参考结构:
可用递进式结构。开头概述材料,指出“真相”在当今社会似乎不重要的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用理性追求真相。接着再举例摆现象。然后分析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并指出严重后果。可举出秦火火、MH370失事等事例。接着指出应该具有的态度:用理性光芒照出纷繁真相。可从个人层面举例,比如方舟子、崔永元等,可从国家层面举例,比如材料三。最后
再次呼唤不要盲从,用理性追求真相。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本题所给材料是一种社会现象,写作时要联系现实进行思考立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屈原在汨罗江边的纵身一跳,唤醒了多少有骨气的文人,这一跳,为他们树立了坚守的榜样;刘兰芝“举身赴清池”的一跃,警醒了多少封建时代固执己见的家长,这一跃,让他们明白了坚守爱情的力量;陶渊明“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这“守拙”二字,让多少人明白了坚守品节的高尚。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答案】例文:
坚守正直
坚守正直,人生才气象峥嵘,风采绚丽。
——题记
生活的大海,深邃浩渺,辽阔无际。生命的航船朝向远方的灯塔,颠簸摇荡,拼搏着前行。
高高挺立的风樯,从不畏惧前面的千里狂飙、万顷惊涛,也不躲避身旁的迅猛暗流,总是以坚定不移的信念、勇往直前的气魄、百折不挠的意志,执着地出没于波峰浪谷间。艰危的环境里,欢乐,是它的桨声;正直,是它的帆影。人生远航的画卷被渲染得十分壮观。
其实,正直与真理血脉相连,它是生于真理树上的一朵蓓蕾的热烈绽放;正直与正义骨肉相亲,它是出自正义源头的一股清泉的踊跃奔流。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一代先哲对世人的鞭策。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一代良吏对自己的箴规。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一代忠臣对生死的抉择。
于是,这样的人就有了一身正气,即使霹雳轰顶而不改;就有了一腔豪情,即使狂沙扑面而眼不
迷;就有了一颗赤胆,即使万箭穿胸而志不移。动乱岁月,去留肝胆两昆仑,凛凛的雄风在血火中长啸;和平年代,富贵于我如浮云,浩浩的英气使天下同钦。
屈原正道直行,自沉汨罗,一篇《离骚》震撼天地,万古长存;司马迁刚正不阿,秉笔直书,一部《史记》彪炳史坛,成为绝唱;林则徐宁折不辱,虎门销烟,一炬烈焰照耀神州,惊破敌胆。是啊,多少仁人志士挺起正直的脊梁,撑起了祖国一片明净的蓝天。
媚俗的笔墨写不出传世的文章,伪饰的包装掩不住丑恶的心灵。秦桧夫妇长跪于岳王墓前,洪承畴遗臭万年——不守正直,欺世盗名,变节失贞,为虎作伥,必然遭到历史的唾弃!
坚守正直吧,朋友!说什么红尘滚滚,悲什么物欲横流,叹什么世事沧桑,怨什么人情冷暖,无论月黑风高,浪急滩险,扬起风帆,在生活的大海上出发,你的前面将是掌声与鲜花!
点评:这是一篇文采斐然的议论性散文,题目就是论点。文章纵横恣肆,逐层深入,自然严谨:先将人生喻作大海远航,勾勒坚守正直的美好境界;再引古诗文名句阐释坚守正直的深刻内蕴,并列举历史英烈的事例昭明重大意义;然后引出反面例证,强调坚守正直的必要性,形象生动,准确典型,十分令人信服。尤为难得的是大量排比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写作能力。
审题:本题属于材料作文,审题难度并不大,依据“为他们树立了坚守的榜样”“让他们明白了坚守爱情的力量”“让多少人明白了坚守品节的高尚”很容易提炼出材料的关键词“坚守”,所以作文应该围绕“坚守”来写。,“坚守”是一宽泛的字眼,从语法上看可以添加宾语,可以补写出许多现实具体的内容;也可在“坚守”后加中心词,在“坚守的内涵”上作文章:必胜的信念、高洁的志趣、人生的准则、精神的家园、道德的底线、中国传统美德(诚实守信、吃苦耐劳、勤俭节约);也可着眼于“坚守的意义”,在其后加“的力量”“的奇迹”。
参考立意:
(1)坚守本心。
(2)人生需要坚守。
(3)坚守的价值。
(4)坚守的力量。
素材:
(1)俗话说:守得云开见月明。在乌云密布的夜晚,只要我们有着对明月的渴望和抱着明月总会出来的信念,静静地等待,往往最终都会等到明月普照大地的美丽瞬间。
(2)守住自己的信念吧,那怕它只是秋天最后一片落叶,那怕它只是水中一截腐朽的枯枝,只要你不曾对生活失去信心,生活就不会亏待你,因为守住了信念就留住了希望。
(3)为你欢呼,欢呼你这尽情泼洒的才华,为你悲叹,悲叹你这惨痛的遭遇。在世人眼中,李煜总是扮演着一个亡国君主的角。其实我们不妨抛开他的身世,以一个词人的角度看待他。他是一个为了心中那朴素单纯的理想而追求的词人,它是一个感怀伤逝悲天悯人的风流才子,作为词人的他心中的苦楚无人问津。他摒弃世俗名利,坚守着自己内心的追求,他愿终其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理想,坚守着词人的情怀,坚守着不为人知的本心。
(4)美国作家欧·亨利曾写过这样一个故事:患者琼西得了重病,医生告诉她将不久于人世。当时正值深秋,院子里的常青藤开始落叶,琼西确信,当最后一片叶子落下,自己就该去了。可奇怪的是,那一片叶子竟怎么也不肯落下,琼西因此受到鼓舞,坚定了要活下去的信念。在医生的帮助下,琼西最终战胜了病魔,恢复了健康。
(5)“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相国公子,君主近臣,他,纳兰容若,身处樊笼,独立于世,心不蒙尘。也许正是因为他的这份孤傲,这份坚守,才得以将最本的灵魂借其诗词传于后人。正是这份坚守,才使他选择以手中之笔书世间最真情意,一洗文坛奢艳,清新隽秀,哀婉迷茫,为世人所铭记。
(6)留在北大荒的55岁上海知青。30年前,20岁的上海知青金训华为抢救国家财产,在黑龙江省逊克县纵身跃入洪水不归。英雄的行为影响了整整一代人,30年来,当年受他影响而来到逊克插队的5400余名上海知青陆续返城了,只留下了一位默默的守墓人,他就是当年被金训华从洪水中救上岸的上海知青——陈健。 一次生命的交换,让他内心留下了永远的歉疚,陈健说:我无法用生命去报答他,我对我所做的一切,昨天没后悔,今天也不后悔,即使明天也不会后悔。自古以来,信守诺言就是一种大德大义,而他却是以自己一生的孤独守在墓前,履行着一个为了九泉之下不会孤独的诺言,他把众生感动,也把一个远去的灵魂感动。
结构层次:这是一篇文采斐然的议论性散文,题目就是论点。文章纵横恣肆,逐层深入,自然严谨:先将人生喻作大海远航,勾勒坚守正直的美好境界;再引古诗文名句阐释坚守正直的深刻内蕴,并列举历史英烈的事例昭明重大意义;然后引出反面例证,强调坚守正直的必要性,形象生动,准确典型,十分令人信服。尤为难得的是大量排比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断舍离”是 《咬文嚼字》评出年度十大流行语之一。“断”就是不买、不收取自己不需要的
东西;“舍”就是舍弃对自己没用的东西。人通过“断”和“舍”达到“离”的状态,即脱离不需要和没用的物品的包围,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的空间。
很多人有收纳一些自己不需要的物品的习惯,即使用不上的物品也要买来存放着,以备不时之需;收拾自己的物品时,自己不需要的或早已不用的物品也不会轻易舍弃,因为它们还有用,扔掉太可惜。于是,各种物品占据了大量空间。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断舍离
断舍离何则?本性自然非矫励所得自己做不到的违背本性的为什么要去强迫呢!不如想想自己拥有什么而别人没有的。
拥有别人没有的,应因此感到骄傲和自豪,别人由而你不曾拥有的,应做到“则其善者而从之”。
古人屈原曾说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这句话意不在世上万物哥的其所,而在于物有所值,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拥有的人不一定是最好
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才是生活的定数。但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怎能不做到“过而能改”呀?
断舍离,断的是“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拾荒老人8年自费寄失物上千件,这是一位名叫邱胜华的老人的故事,老邱在拾荒的同时又为自己谋了一份差事“信徒”,只要捡到证件,他就认真的从中寻失主的信息然后自己掏钱寄给失主,8年时间,他一共寄出了1000多封信,花费了2000多元的邮费。不因一文不名而放弃慈悲与善。
段舍离,断的是“时间和钱财”。却成就了人生间最大的慈悲与善良。
11岁的谢树华是一名孤儿,父母双双离世后,他便一直住在村里的寺庙里,虽然孤独、寂寥,但他不但聪明坚强,而且感恩,一有时间,他就会帮忙打扫寺庙,捐款箱里的香火钱,哪怕是一分一毫,他也从没拿过,他自强不息,勤奋好学,善良淳朴,穷而不贪,他有着最动人的人性力量。
断舍离,舍下心里的贫苦,获得精神上的自豪。
旧去来兮辞是园林派代表人陶渊明的一篇表达胸意的文章。“归来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即自以心为形像”。官场是黑暗的,污杂的对于本性自然的人来说,它便是深渊,但陶渊明及时
醒悟,归隐田园,并没有使自己的身体被心二奴役,他不具有黑暗的心灵,但他拥有闲适自得的美好情怀,所以他是快乐的。
断舍离,舍的是阿谀奉承,得的是怡然自得。
“断舍离”,“断”就是不买、不收取自己不需要的东西;“舍”就是舍弃对自己没用的东西。人通过“断”和“舍”达到“离”的状态,即脱离不需要和没用的物品的包围,断舍离未尝不是好事,适当来一次,会使你得到不曾拥有过的事,也让你明白,自己拥有的不一定是好的,乐观面对生活,笑看人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近网络上流传着一个说法:如果你的孩子不愿意读书,就带他去客运站、火车站、高铁站、飞机场,看看这四个地方的人穿什么衣服、说什么话、抽什么烟、是什么样的素质;然后问问孩子,他未来想成为哪一类人。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据此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例文:
莫让教育功利化
我们处在急功近利的时代,看鸡蛋就恨不得数小鸡,恨不得鸡生蛋蛋生鸡,一夜暴富,享万世荣华,这已经成了严重的社会病,而在读书方面就表现为一切以考试为中心,上名牌中学、名牌大学成了读书的唯一目的。于是,在人类跨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又上演了一出出科举时代的悲喜剧,其流弊是很明显的。
升学成了家长、老师、学校最重要的目标,而一所两三千人的中学,究竟有几个能考入名牌大学?夸大一点,也不过百十来人而已。这就意味着大多数学生是陪杀场的,得不到应有的正确引导与关爱,甚至因成绩差,拖了科任老师的均分而倍受歧视。一所拥有两三千人的大型学校,几百教职工成少数所谓“精英”的专职保姆,那么,如何让这批占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所谓差生感受到读书好?又怎么能读好书?不仇视社会,厌弃家庭就不错了。
那么,经社会、学校、家庭精心呵护的所谓“精英”人物又如何呢?他们中的不少人一旦进了大学,就刀入库,马放南山,不思进取,甚至堕落;有的则唯利是图,以自我为中心,完全没有起码的社会责任感;还有的,由于从小学到大学,一路顺风,没经理过丝毫的打击,经不起挫折,或仕途无望,或情场失意而自杀的数据是惊人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然而功利性的教育却只顾眼前,不顾长远。长此以往,我国在学术领域缺少大师级人物,产生不了诺贝尔奖获得者,教育难辞其咎。
狭隘的教育功利化是影响教育健康发展的障碍之一,过于看重结果而淡化过程;过于看重知识的吸纳而忽视能力的形成;过于看重学业发展而忽视健全人格的塑造;过于看重外在的形式而忽视内在的建设。
正如一些专家所说“中国的孩子不是输在起跑线上,是被累倒在起跑线上”,再加上社会和家庭对成绩的单一过分重视,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压力太大,从而导致许多学生逐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甚至相当一部分学生已经没有丝毫的学习兴趣,甚至不能得到全面的人格教育。更为严重的是这种急功近利的读书,会让人变得肤浅、无知、甚至狂妄,这绝不利于国家、民族的发展。
因此,我认为远离功利,让读书成为一种自觉才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正确也是必需的途径。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写作能力。
审题: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写作材料源于网络流传的一个说法。材料反映了某种
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实质也是价值观的折射。聚焦的问题是读书与不读书所带来的生活现状。话题贴近学生,审题没有难度,人人有话可说。材料字数不多,涵盖的内容和思考的空间却是多维的。
一方面,材料中以一种直观的教育的方式激励孩子努力读书,以真实情境代替说教,旨在告诉孩子努力读书才可能有好生活,知识的力量是可见的。虽说人人生而平等,但生活并非都是甜蜜无忧,让孩子及早认识现实的残酷性,越是不公平,才越需要努力,努力才更有意义。
另一方面,激励孩子读书的同时,是否给孩子造成心理暗示?四个地方是否代表阶层的划分?通过表像是否就可以给人贴上标签?这种现场教育是否有功利性?出入客运站、火车站的是否就低人一等?坐高铁乘飞机的是否就代表成功人士?努力读书就是为了日后坐高铁乘飞机吗?努力读书就是为了过上高人一等的生活吗?读书的目的是什么?读书的意义何在?这种说法为什么会网络流传?透过教育的表像折射出的是现实生活中人们怎样价值观?……
在思考中,散枝开叶般带出诸多问题。形成不同教育理念的冲突,价值观的冲击。
如果考生仅把材料当成一个读书、命运,付出、回报之类的老话题,脱离材料泛泛而论,人云亦云,解读游离材料之外,思考问题没有放置于当下现实生活中,写作就难免流于空洞,
套路化。文章要出彩,需结合材料,有针对性的面对现实社会和自身学习,深层次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体现批判性思维,进而在思考与写作过程中体现考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参考立意:
(1)职业无高低贵贱,但知识能让你获得更多尊重。
(2)教育孩子不能太功利。
(3)精神品德的培育应该比单纯的知识获取更重要。
(4)读书不只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还应该培养平等的思维。
(5)认清目标,才能更好地规划人生。
素材:
(1)清洁工常常被人看轻,可是,你有想过吗?没有他们的勤快,何来现在优美的环境呢?洗窗工常常被贬低,可是,你有想过吗?没有他们的牺牲,何来现在明亮的视野呢?……
总而言之,在每个职业上工作的人们,他们都是社会的好榜样,至少他们是用自己的汗水来为人民服务的!
(2)行止不端,读书无益;作事乖张,聪明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林则徐
(3)教育的意义是让人明白作为一个人需要对人类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一个人只有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才能有成为一个有用的人的前提,只有完成自己责任和义务的人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这就是教育的目的。而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就是教育的主要内容。
(4)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给人以知识,更是提高个人的修为,增强我们对生命的感受力,从而更好地认知自己并且不断地提升自己,我认为这是教育的核心目的,也是指引我们前行的希望的明灯。
(5)现在的教育培训模式并不健康。社会里面有标准,家庭里亦有标准,比如,我们的标准是要求孩子考入年级前五,将来能有幸进入北大、清华,或者直接一跃考入哈佛、伯克利,可是这就叫成功?
(6)教育的功利化导致人才的“近视”。人才的“近视”,指的是只看重眼前的利益与主流的价值取舍。“近视”导致眼界低下,心胸狭窄,能力有限,必定无法承担重任,学会担当。
结构层次:文章题目“莫让教育功利化”亮明观点,揭示主题。开篇生动形象地指出现在社会中,教育存在功利性。接着摆事实,一方面家长、老师、学校把“升学”作为教育最主要的目标;另一方面,大家精心呵护起来的“精英”中不乏畸形发展的悲剧。然后讲道理,进一步阐明造成这种悲剧的重要原因,即“教育的功利性”,再次点题。最后强调让读书成为一种自觉
才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正确也是必需的途径。
【点睛】
材料作文准确审题立意的方法:
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
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
在六大素养中,你认为当代中学生最需要哪一种素养?请结合个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                                  固执地扛起担当
不曾想过,何所谓担当,只是当置身于都市繁华的车水马龙之间,高楼林立的“层山峻岭”之间,灯红酒绿的现代流行生活之间,我们生活的地方,好似一片触不可及的净土,一片心灵的“世外桃源”。
或许,当辽阔的教学楼筑起隔绝与外界嘈杂的屏障,当幽寂的小路上,漫步了三三两两手捧书本的身影,我们在身旁的幽径上,有所担当,担当起那份所谓的“未来的希望”。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玻璃的阻挡散射成五彩的光芒,我们的身影淹没入柔美的阳光深处,而萦绕于耳畔的还是那一阵阵朗朗的读书声,我们把身心埋入课本,集中起全身所有的细胞“全副武装”,我们在不断地汲取着知识,向着知识的高山上攀登。回首望去,朝着山底呐喊,向世界诠释着我们我们的信念。担当伴着成长的读书声,安然落入泥土中,积储力量开始萌发。
当太阳逃离低层大气的束缚,冲破了浓厚云层的阻挡,肆无忌惮的悬挂在深无杂念的天空中,转而走进我们的课堂,老师们诲人不倦的传授,学生们聚精会神的聆听,偶遇难题不理
解的一个蹙眉,询问老师后舒心地呼气,请教同学后相视会心的一笑,老师提出问题后一次次的踊跃积极发言。诸如此类,每日每时每刻都在始料未及的上演着,我们在“学海”中探寻着知识的源头并为此挖掘深究,在课堂的学习中我们渐进着“未来的理想”,无畏的发育着担当。
当秋风萧瑟的吹来,带走树杈上奄奄一息的萎靡不振的枯叶,于我们心里何不禁发出“宛如秋悲,胜似秋殇”的感慨,思绪回归,却又不得以面对惨酷的现实,一科科强差人意的分数,加之名次的“突飞猛下”使我的心不由得坠入谷底。譬如一叶孤舟在黑暗中朝着灯塔的方向行驶,却忽的起了一层大雾,遮蔽万物,随之遮蔽了灯塔微弱的光亮。望着同学们笑靥如花的面孔,不由得又一阵感伤,但窗外那一缕秋日之光,点燃了我生命地希望,即便再苦再大再痛的打击,我也要有所担当,担当起我们的使命和责任,担当在逆境中成型、、、、、、
当太阳将最后一道余辉洒向大地,取而代之的是那熹微的星光,我们在一天的繁忙中理出头绪。自习课上,静谧的空气中被那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所笼罩,窗外飞来的小虫,丝毫打断不了我们高度运作的大脑;室外下课铃的声响,丝毫不能减弱我们学习的热情。大而言之,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本该有所担当;小而言之,我们是父母的期望,家庭的脊梁,亦该有所担当,担当在忙碌与希冀中发育成熟。
担当的果实已成熟,我们也在担当中逐渐地学习和成长,我感谢那一道屏障,带给了我今生难忘的岁月,在高中的生活中,我学会了担当并固执地扛起了担当。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本题为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背景是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把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因此,本次作文命题充分体现了十八大、十九大关于教育“立德树人”的要求。在命题形式上,题目由写作材料、写作任务、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写作材料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首先明确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概念内涵,内涵有三个关注点,一是对象为学生,这是核心素养相关的特定对象;二是发展必须符合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也就是这些核心素养既要有利于自身的发展,也要有利于社会发展;三是这些素养是学生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次,材料提出核心素养由六大素养构成——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文章必须要在学生、发展、核心这三个限定前提上理解并展开,而不能离开学生、发展、核心这三个限定前提,简单理解为六个话题关键词。写作任务指向清晰、任务明确,同时在写作材料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限定性的写作任务。一是把发
展核心素养的相关对象严格限定为当代中学生,需要考生结合当下社会、国家的现状,从自身(中学生)的视角去理解核心素养。二是“最”暗示考生在作出判断时要有所比较、有所权衡,而不能仅仅选择一种素养加以论述而对其他的素养毫不关注、提及。当然,考生在论述分析时要有主体意识、详略意识,而不应面面俱到、平均用力。“需要”包含了两层意思:现实缺乏和发展需求。这其实也是考生最初权衡选择的两个关键切入点。三是“一种”,要求考生必须在六大素养中选择当下中学生最需要的一种,而不能是两种或以上,选择了一种之后,其他的素养可作权衡、对比。以上三者为显性的写作任务,三者同时满足即为完成写作任务,符合题意。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结合个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即暗示考生在写作过程中要化虚为实,要准确理解六大素养的内涵与范畴,把相对抽象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落实为具体的行为与方式,避免空洞的泛泛而谈。另外,对这六大素养的界定不要求学生的认识完全符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只要学生所写最需要的素养不是两种或以上,其对素养的认识符合素养的基本内涵即可。综合而言,本题充分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时代要求,任务明确,时代感强。所涉论题贴近学生实际,六大素养与学生关联性强,学生有所体验有所认识。同时,六大素养区分清晰,分别指向不同的层面,囊括了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多种可能,能有效地区分不同层次考生的写作水平。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写作这类作文,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