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部编人教版七下语文第四课《孙权劝学》资料汇编
文学常识
1.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 ,世称涑sù]水先生,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他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2.孙权(182年-252年),字仲谋,吴郡富春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三国时期孙吴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
3.吕蒙(178年—220年),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汝南富陂人(今安徽阜南吕家岗)。吕蒙是东吴攻灭关羽的最早倡议者。鲁肃去世后,吕蒙代守陆口。后来吕蒙抓住战机,袭取荆州三郡,帮助东吴实现了“全据长江”的夙愿,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其发愤勤学的事迹,成为了中国古代将领笃志勤学的典范。与其有关的成语有“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吴下阿蒙”等。
三国演义歇后语
内容主题
此文以“劝学”——“就学”——“赞学”为主线,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诫下发奋学习,最终大有长进,令人刮目相看的故事。说明了人应当好学、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的道理,告诫人们学习的重要性。
初中知识关键字词
孙权劝学
(初,起初,当初,权谓吕蒙曰:“(卿,你)青春学堂3今当(当涂,当道,当权。涂同途)掌事(掌事,掌权,管事),不可不学!”蒙(辞,推辞,推托)以军中多务。权曰:“(君王的自称,我)(岂,难道,表示反问)欲卿治经(治经,研究经典)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博士(博士,负责传授经学的学官)邪!(但,只,只是)xxxxxc涉猎(涉猎,粗略阅读)(见,了解)往事(往事,历史,过去的事)简单的自我介绍(耳,语气助词,罢了)。卿言多务,(孰,谁)(若,比得上)孤?孤常读书,自以为(以为,认为)大有所益。”蒙(乃,于是)就学(就学,学习)(及,等到)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即,就)更(更gèng,重新,另外,再)刮目相待(刮,擦拭。刮目相待,用新眼光看待),大兄(何,怎么)(见,知道,知晓)(之,结构助词,此处无实际意义)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就,然后,连词,表示顺承)别。
重点解析
此文以极为凝练的文笔、传神的对白叙事写人,以对话为主来展现和推动情节,再结合对比手法和侧面烘托来塑造人物形象,展现人物的风采,可谓言简意丰,生动传神,极富表现力。
短文通篇主要记录人物的几次对白,却传神生动地塑造出了两个艺术形象。孙权作为吴国之主,关心下属,鼓励吕蒙要多学习,针对吕蒙的推托更是现身说法,令其醒悟。几句话之间,一个关心下属、端正严明的君王形象跃然纸上,风度俨然。再看吕蒙,未就学时对读书的不以为然和学有所成之后的明智自信,也是通过一句推托之辞和一句玩笑话就神形毕现,而这两句话呈现的吕蒙形象也恰成对比,可谓生动传神、言简意赅之极。
除了对“劝学”的两位当事人的直接描写,文中还通过鲁肃这个旁观者见证了吕蒙的长足进步,其“赞学”之言行侧面烘托出“劝学”的成就,亦引出了吕蒙的自信之语,使文章和故事得以完美收结。
综观全文情节,孙权的用意劝学终使吕蒙就学,吕蒙就学后的学识长进又使鲁肃惊叹,吕蒙又紧承其叹发出“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自信之语。论情节,环环相扣,前因后果,井然有序;论技法,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烘托与对比并用,不可谓不精妙。能将这一切纳于短短一百五十余字之中,简约传神的白描功不可没。
综合练习
阅读课文,完成以下练习:
0.文言是古代的书面语体,年代久远,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有技巧的朗读能够有效提高文言文的学习效率。朗读请注意:一、把握停顿,读准节奏,切忌太快;二、揣摩虚词,读出韵味,注意模仿人物说话的语气语调。
1.请按课文故事内容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人名。(3分)
(  )劝学——(  )就学——(  )赞学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8分)
卿今当涂掌事——涂(  )            见往事耳——耳(  )
卿言多务,孰若孤——若(  )  自以为大有所益——益(  )
即更刮目相待——更(  )            结友而别——而(  )
3.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