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
男兵女兵课内部分
✎建筑学大学排名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此书是( 司马光 )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是( 北宋 )(朝代)著名的( 政治 )家、( 史学 )家。
✎内容结构
层次 | 层意概括 |
一 | 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孙权劝学) |
二 | 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鲁肃赞学) |
✎中心思想
本文描写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
之“结友”的故事,说明人只要学习就会有长进,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性,勉励人们从现在开始要努力学习。
✎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 同 耶, 语气词
✎古今异义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义:(研究);今义:治理
古义:(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②见往事耳 古义:(了解)中秋节快乐用英语怎么说;今义:看到,看见
古义:(指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
③卿言多务,孰若孤 古义:(古时王侯的自称);今义:孤单
④但当涉猎 古义:(只,只是);今义:转折连词,但是
⑤即更刮目相待 古义:(重新);今义:更加
✎一词多义
①以:⑴蒙辞以军中多务(用)⑵自以为大有所益(与为组合,译为认为)
⑶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为)(把)
②当:⑴卿今当涂掌事(掌管,主持)⑵但当涉猎(应当,应该)
③大:⑴自以为大宠物摄影有所益(很) ⑵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年长)
④辞:⑴蒙辞以军中多务(推托) ⑵旦辞爷娘去(辞别)
⑶未尝稍降辞(言语)
⑤见:⑴见往事耳(了解) ⑵有时见日(看见)
⑥若:⑴孰若孤(及,比得上) ⑵若毒之乎(你)
⑦过:⑴及鲁肃过寻阳(经过) ⑵人恒过,然后能改(犯错误)
⑧为: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成为)⑵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给,替)
⑨之:⑴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与“何”构成“何…之…”,怎么…这么…)
⑵予尝求古仁人之心(的) ⑶忽啼求之(代词)
⑷何陋之有(助词,提宾标志)
⑩而:⑴结友而别(表承接) ⑵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表转折)
✎解释词语
⒈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权谓吕蒙曰( 对…说,告诉 ) ②蒙辞以军中多务( 推托 )( 事务 )
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难道 )( 成为 )( 通“耶”,语气词 )
④但当涉猎( 只,只是 ) ⑤见往事耳( 了解 ) ⑥孰若孤( 谁 )
⑦自以为大有所益( 认为 ) ⑧蒙乃始就学( 于是,就 )( 从事 )
⑨及鲁肃过寻阳( 到,等到 )( 经过 )
⑩即更刮目相待( 另,另外 )( 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他 )
⑪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知道,了解 ) ⑫肃遂拜蒙母( 于是,就 )
⒉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一组( D )('11永州市)
A.温故而知新(新的理解和体会)
B.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C.及鲁肃过寻阳(经过) D.但当涉猎(全面广泛地阅读)
第二组( B )('13湘潭市)
A.治经为博士邪(成为) B.但当涉猎(然而,却)(只,只是)
C.蒙乃始就学(于是,就) D.鲁肃过寻阳(经过)
第三组( D )('10泉州市丰泽区)
A.卿今当涂掌事(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代王侯的自称)
C.非复吴下阿蒙(在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味道)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古代对自家兄长的尊称)对朋友辈的敬称
⒊请选出下列各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B )('16永州市)
A.不知其旨也(旨意)味美 B.然后能自强也(勉励)
C.蒙辞以军中多务(言辞)推托 D.但当涉猎(但是)只,只是
⒋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C )('11永州市)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代,他们的) ②安陵君其许寡人(用于句中加强语气)
③结友而别(连,表承接) ④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A.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朗读停顿
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D )('16永州市)
A.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B.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D.蒙乃/始就学
✎翻译语句
①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
②蒙辞以军中多务。⑶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为借口(理由)来推托。
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⑵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学官吗?
④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⑤卿言多务,孰若孤?
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⑥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大有益处。
⑦蒙乃始就学。
吕蒙于是开始从事学习。
⑧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
到了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讨论议事。
⑨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⑴
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县的阿蒙了!
⑩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⑴
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要另外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怎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
⑪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就分别了。
✎简答问题
侧面描写
⒈从文章哪几处可看出吕蒙学有所成?('13衢州市)
鲁肃对吕蒙的夸奖(鲁肃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鲁肃和吕蒙结友而别(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⒉作者是运用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吕蒙学习的成效的?请予以说明。('13湘潭市)
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以鲁肃见到吕蒙时的惊异和钦佩之情以及结友而别的行为,表现了学习使吕蒙有了巨大变化。
(或答“对比”,以吕蒙学习前后的变化对比,表现其学习成效显著。)
成语
⒈文章中隐含的两个成语是:('10衡阳市)('11永州市)
刮目相待;吴下阿蒙
⒉现在人们常用“吴下阿蒙”喻指什么?用“刮目相待”又是形容什么?('13湘潭市)
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
指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⒊从文中一个成语形容吕蒙的变化。吕蒙的变化给你什么启示?('10泉州市丰泽区)
成语:刮目相待
启示:要多读书,人只要学习就会有长进。
道理·启发
⒈仔细阅读课文,想想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①读书、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吕)
②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或意见。(吕)
③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来看待他人,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人和事。鲁
④劝人要讲究策略。(孙)
⒉从甲、乙两段所述读书人的故事中,你悟出了哪些读书学习的道理?请用自己的话归纳出三条。('12宜宾市)
①学习靠主动和自觉(军中多务;乃始就学;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②开卷有益(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练习说明
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他称(除一般他称,又有爱称、敬称等)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的称谓语分别属于哪种情况?
⒈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⒉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古代王侯的自称)
⒊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对朋友辈的敬称)
课外部分
(一)鲁肃过蒙屯下
鲁肃代[代替]周瑜,当之[往,去]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心意,意图]尚[还]轻[轻视,看不起]蒙,或说[shuì 劝说,说服]肃曰:“吕将军功名[功绩和名声]日[一天天地]显[显赫],不可以故[旧的,原来的]意待也,君宜[应当,应该]顾[探望,拜访]之。”遂往诣①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②?”肃造次③应曰:“临时[到时候]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实际上]虎熊也,计安可不豫[事先,预先]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④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⑤蒙母,结友而别。
【注释】①诣:拜访。②虞(yǘ):意料,预料。③造次:鲁莽,轻率。④拊(fǔ):抚摸。⑤拜:拜望,拜见。
【译文】高考少数民族加分鲁肃取代周瑜(为水军都督),当陆口驻屯,经过吕蒙所在的屯下。鲁肃(当时)对吕蒙还比较轻视。有人对鲁肃说:“吕将军的功名一天比一天显著,不可以用旧眼光来看待,您应当去拜访他。”(鲁肃)就去拜访吕蒙。酒过三巡,吕蒙问鲁肃:“您受到重任,与蜀汉的
关羽为邻对峙,您将用什么办法来防止不测的发生。”鲁肃轻率地回答:“事到临时怎么适宜就怎么办吧。”吕蒙说:“现在长江东西双方(指西蜀和东吴)虽然看上去很和睦,像一家人一样,而关羽实际上是像熊虎一样有野心的人,怎么能不事先预订好应急方案呢?”就这个时机吕蒙为鲁肃筹划了五个应急方案,鲁肃就站起来离开自己的坐席,来到吕蒙身边,拍着吕蒙的背说:“吕子明啊,我不知道您的才干和谋略已经达到了这样的高度。”鲁肃就拜望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交为挚友后分别。
⒈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⑴过蒙屯下(经过) ⑵遂往诣蒙(拜访)
⑶因为肃画五策(于是,就)(给,替)(谋划,筹划)(计谋,计策)
⑷肃于是越席就之(接近,靠近)
⒉翻译句子。
⑴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您受到重任,和关羽相邻,将用什么计策谋略,来预备不能预料的事发生?
⑵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我不知道您的才干谋略竟然达到了这种地步。
⒊填空。吕子明学问好,是通过鲁肃的( 赞美、结友[即“言行”] )(原答案为“赞美”)表现出来的,而鲁肃的这一举动,也说明鲁肃是一个不( 嫉贤妒能 )的人,这是一个好领导必须具备的品质。
⒋简答。
⑴鲁肃为什么和吕蒙“结友”?
鲁肃起初对吕蒙不屑一顾,在和吕蒙交谈后,被他的才能和谋略所折服,于是,与他“结友”而别。
⑵联系课文《孙权劝学》,谈谈你对吕蒙的看法。
①勤奋好学;②勇而有谋,识军计;③善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建议。
(二)炳烛①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两者相比,询问哪个更甚]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