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第一中学2020-2021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说明: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2.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必须用黑中性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试题卡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史记》载:“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畔周,公乃摄行政当国。管叔﹑蔡叔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畔周。周公奉成王命,伐诛武庚﹑管叔,放蔡叔。”叛乱平定后,为防止再次发生类似事件,周公采取的做法是
A.根据血缘亲疏大举分封 B.建立新的权力继承方式
C.以儒家思想为礼乐准则 D.通过朝贡实现高度集权
2. 文献地图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资料的重要来源。图1是战国时期货币流通区域分布示意图。下面对该图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图1
A.各诸侯国都实行独立的货币制度
B.商品经济发展促进区域货币流通
C.诸侯争霸促进了货币制度的统一
D.思想文化繁荣推动工商业的发展
3.521年,梁武帝曾下诏:“凡民有单老孤稚不能自存,主者郡县咸加收养,赡给衣食,每令周足,以终其身。”并多次责令郡县置孤独园,收养孤儿和单身老人,使“孤幼有归,华发不匮”。这反映当时政府
A.采取无为而治保护弱势体 B.践行民本思想防止贫富分化
C.重视基层治理维护社会稳定 D.形成了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
4.表1为不同史籍关于东汉某一现象的历史叙述。
据此表信息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察举制逐步催生出社会中的门第
B.世家子弟入仕致使政局动荡不安
C.举孝廉成为政府选官的主要途径
D.朝廷重视对青年才俊的选拔任用
5.图2为出土于山东青州地区的北齐石室墓画像石画《商旅驼运图》。图中正在行进中的胡商牵一头驮有织品等货物的骆驼和一匹马,腰上的囊袋里面装有计数工具——算筹。由此图可知当时
图2
A.算筹广泛用于商业活动 B.长途贩运贸易兴旺发达
C.风俗画成为画坛的亮点 D.民族间的经济交往加强
6.明嘉靖年间开始,各地试行“一条鞭法”,财政收支、丁粮征收及官府征发徭役均以银计算,计亩征银,将人丁和人户的庸调都转移到了田亩中,加大了田产在赋税中的比重。此举在客观上A.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阻碍了租佃制度的发展
C.加快了土地兼并的进程 D.导致银贵钱贱现象出现
7. 1898年初,康有为上书光绪帝谈变法,光绪帝命重臣召见康有为。以下是当时荣禄与康有为的对话节选:
荣禄:“你老是讲变法,但你知道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法?”
康有为:“祖宗之法是用来治理祖宗之领土的。现在,祖宗的领土也保不住,祖宗那套法有什
么用?……时代变了,祖宗法也非变不可!”
这段互动式对话反映出当时
A.维新思想符合中国国情 B.封建传统观念已经动摇
C.新旧思想的交织与碰撞 D.政治民主化的潮流涌动
8.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一般人心目中,提倡无君无父的民主,简直是大逆不道,能否实施民主也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但是辛亥革命爆发后,民主取代君主成为社会的共识。这一变化反映出
A.民主政治在中国得到基本确立 B.低效的君主制无法应对社会转型
C.共和政体成为世界政治的主流 D.专制制度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9.图3是1945年8月—1947年底国民政府发行法币数额图(据杨荫溥《民国财政史》)。图中数据的变化主要是因为
1945年8月—1947年底国民政府法币发行额(亿元)
图3
A.日益庞大的军费开支 B.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
C.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D.日本野蛮的经济掠夺
10.1988年,中国第一次全国住房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召开,提出了“实现住房商品化”“提高房租,增加工资,鼓励职工买房”的构思和方案。同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又提出:“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出售公房,逐步实现住宅私有化。”这些改革方案
A.反映了市场经济成为社会共识 B.体现了城市居民住宅的市场导向
C.从法律上肯定住房产权私有化 D.表明政府积极优化产业结构布局
11.“关于法律,古希腊人迫切地想要探寻这一特殊的具有标识性的规则从哪儿来,它是否代表着正义等问题,以此不断地为城邦注入精神食粮。而古罗马的法律思想更注重法律理论的实际运用,它的理论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这反映了
A.古代罗马法律更具有理性实用 B.城邦是古希腊法律产生的根源
C.思维模式的差异影响法律认知 D.法制观念影响政权的组织形式
12.小铁片也有大文化,相较“蓝底白字”的现代中国机动车牌照,美国各州的汽车牌照设计(图4)彩纷呈,五花八门。
弗吉尼亚州牌照阿拉斯加州牌照佛罗里达州牌照
图4
这从侧面反映出美国
A.联邦制国家结构形式特点 B.邦联制下的松散无序状态
C.交通管理没有规范的秩序 D.联邦政府分权与制衡原则
13.据学者统计,1690~1709年法国出版的书刊中,平均每10万词,“民族”一词出现4.7次,1750~1769年平均出现22.2次, 1770~1789年达到22.5次且经常和“公民”、“自由”等话语同时使用。这反映出18世纪后期的法国
A.外部安全形势日益严峻
B.封建王朝统治危机加剧
C.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
D.海外殖民活动遭受打击
14.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国际间货币结算日益频繁和复杂。图5是二战后美元的世界流通示意图(箭头表示流动方向)。从中获取的最准确信息是
图5
A.布雷顿森林体系相对较为稳定 B.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着霸权主义
C.资本主义世界金融中心单一化 D.美国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受益者
15.1988年,英国政府实行养老金改革。国家只提供最基本的养老金,同时强制所有企业一律推行职业养老金制度。政府还规定任何职工按期缴付一定费用,到退休时,由国家负责支付个人养
老金。这一改革表明英国政府( )
阴识A.减少国家干预,缩减福利规模
B.加强社会保障,缓解失业压力
C.节省政府开支,放弃社保责任
D.扩大政府职能,缩小贫富差距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2分)文明多元化和民族多样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永恒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人眼里的“中国”实则是国家、民族乃至“中华文明”的同义词,包括诸如中国的历史、朝代、儒家思想、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家族联系和习俗、人际关系、家庭、孝道、祖先崇拜、价值观、独特的哲学体系……简言之,中国万物孕育于中华文明之中。与西方人不同,西方人认同源于民族国家的历史,中国人的认同则是其文明的产物。中国人并没有将中国视为民族国家,而更多地看作文明国家。或者我们可以说,中华文明像一个古老的地质构造,文明国家是深厚的底层,而民族国家的意识则是浅显的表层。西方社会由民族组成,而中国由文明构成,这种差异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
——(英)马达•雅克《大国雄心:一个永不褪的大国梦》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以“文明”或“民族”为话题,自拟题目并用史实说明。(12分)
17.(14分)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国家的统治工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罗马法是以个人权利为本位的法。梅因曾把人类法律文明演进史概括为“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亦即个人逐步摆脱血缘家族等体关系的束缚而确立自身法律主体地位的过程。
继希腊之后,罗马建立了共和宪政制度。较之希腊宪政,罗马宪政在规模上一度覆盖了意大利全境及其海外征服地区,超越了城邦宪政的狭小空间。在结构上更加重视各权力要素之间的分立与制衡,在制度
细节上更加切实有效,呈现出“实用科学与技术远比理论科学发达”的特点。在法律制度建设上成就尤为突出,法治彩更为浓厚。其中关于公法和私法的明确划分及其发达的私法自治制度,为限制公权力的肆意扩张发挥了显著作用,即使在走向帝制以后,以个人为本位的罗马私法传统也未被湮没中断,而是为中世纪的欧洲所继承。如果说希腊宪政以民主的肇始而著称,那么罗马宪政则是以法治的溢觞而见长。
——据程汉大《西方宪政史论》(1)编写一幕生活在罗马帝国时期的人物对话场景。(7分)(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