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4《孙权劝学》 课 题 | 孙权劝学 | |||
教学内容 | 孙权劝学 | |||
教学重点 | 1.积累文言词语及重要的文学常识,积累成语,翻译课文。 2.理解文章内容,背诵课文,理解文章主旨。 3.反复朗读课文,逐步深入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 |||
教学难点 | 1.积累文言词语及重要的文学常识,积累成语,翻译课文。 2.理解文章内容,背诵课文,理解文章主旨。 3.反复朗读课文,逐步深入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 |||
教学方法 | 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 |||
教 具 | 采用多媒体设备 | |||
教 学 目 标 | 知识与技能 | 1.积累文言词语及重要的文学常识,积累成语,翻译课文。 2.理解文章内容,背诵课文,理解文章主旨。 3.反复朗读课文,逐步深入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4.明白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勉励同学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 ||
过程与方法 | 自主、合作、探究 | |||
情感态度、 价值观 | 4.明白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勉励同学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 |||
课 时 | 2课时 | |||
教 学 过 程 | ||||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认为自己是一介武夫,读书于他没有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检查预习 1、给下面的生字注音 卿(qīnɡ) 岂(qǐ) 邪(yé) 孰(shú) 遂(suì) 更(ɡēnɡ) 2.解释下面的成语。 (1)吴下阿蒙:吴下指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2)刮目相待:刮目指擦眼睛,意思是改变旧看法,用新眼光看人。 3.作者链接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属山西省)涑水乡人,也称涑水先生。谥号文正,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政治上他反对王安石的新政,力主祖宗之法不可变。作为史学家,他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4.作品介绍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 三、朗读课文 1.自由朗读2.单读评价3.范读比较 注意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孤/凯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4)自以为/大有所益 (5)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四、译读 1.理解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权谓吕蒙曰 (对……说。) 卿今当涂掌事 (卿:你;当途:当道,当权) 蒙辞以军中多务 (用,拿。)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孤:我;岂:表反问的语气助词,难道。)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孰:谁(哪一个);若:比得上……] 蒙乃始就学。(从事,做。) 及鲁肃过寻阳 (等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士:士大夫或读书人。此指有才德有志气的人。) 长兄何见事之晚乎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遂:于是,就;而:连词,表承接关系。) 2.解答下面加点的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学位的最高一级。 (2)士别三日 古:几天,这里指“少”。 今:确数。 (3)但当涉猎 古:只。 今: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4)见往事耳 往事 古:历史。 今:过去的事。 耳 古:语气词,译为“罢了”。 今:耳朵。 3.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通“耶”,语气词,表反问。 自然排名4.解释下面的一词多义词。 (1)当: 但当涉猎(助动词,应当) 当涂掌事(动词:掌管) (2)见: 见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 (3) 就: 蒙乃始就学(从事) 指物作诗立就(完成) 5.学生自读课文,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 【交流点拨】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加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去)当博士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繁忙,哪里比得上我?我常常读书,自认为有好处。”于是吕蒙就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讨论天下大事,鲁肃非常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与有志向的人分别几日,就(应该)重新另眼相看(嘛),长兄怎么领悟实力真么晚呢!”鲁肃于是拜望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后就告别了。 五、作业: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二 、概括情节,理清结构。 【交流点拨】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大有长进,令鲁肃刮目相看并与他结为朋友的故事。 “学”是文章的一条线索: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叹学。 三、深层探究 1.揣摩人物语言。分角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感情。 (1)孙权一劝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交流点拨】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容推辞,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又可见关心、厚望。孙权语重心长,谆谆告诫,“不可不学”一句语气应该加重一些,以表明学习的必要性。 “蒙辞以军中多务。”他这样想:“我”学习没用,不学也照样能打仗等。总之,不愿学,借口推辞。 (2)孙权二劝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交流点拨】“邪”后叹号表示一种语气强烈的反问,实际上是表达一种肯定的意思:“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耳”,有降低事情难度、缩小事物范围的意味。意思是说:你误解了,没有那么高的要求,只不过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了解历史罢了。“耳”后用了句号,语气变得委婉。 孙权又以自己的读书情况现身说法,指出学习的可能性,他鼓励吕蒙求学,循循善诱,言辞恳切,难怪吕蒙“乃始就学”。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 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可见一斑。 (3)鲁肃叹学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交流点拨】一句可见鲁肃当时十分惊讶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了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更有一种书中多阅历,胸中有沟壑的自信。 小结: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吕蒙、鲁肃为同僚,对话有一种调侃的意味。 2.分析人物形象 【交流点拨】孙权——平易近人,同时对部下严格要求,在劝吕蒙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对吕蒙的殷切爱护,又有居高临下的王者权威。 吕蒙——虎虎有生气,胸怀坦荡,机敏精干,能接受别人的正确建议,使自己得到提高,颇有幽默感。 鲁肃——极像一位忠厚长者,对吕蒙的进步,他毫不掩饰地加以夸赞,又相当真诚,讲礼节,在认可吕蒙的好学之后,一定要“拜蒙母,结友”才告别。 三、手法探究 文章在写作手法方面有哪些特点? 【交流点拨】(1)以对话为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段。 (2)除正面记言外,对吕蒙这一形象还运用了侧面烘托及对比的手法。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鲁肃正是一个跳出庐山的旁观者,吕蒙读书的功效是通过他的话从侧面展现出来的,他的惊叹衬托出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 (3)文章材料取舍精当,详略安排得当。课文以对话为主,其他内容均一带而过,或简说,或不说。如对吕蒙的学习情况,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加以概括,至于他读了哪些书,又是如何用功的只字未提。后文中鲁肃与吕蒙二人的谈话,只用一句“与蒙论议”来交代,两人谈论的是什么话题,吕蒙的哪些见解让鲁肃惊讶的都略去不写。 四、体验反思 本文对大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请你谈谈学习的体会。 【交流点拨】例:①吕蒙原本是一介武夫,通过孙权的劝学,他勤奋学习,最后成了一名儒将。所表现出的才能令人刮目相待。我们如果能像吕蒙一样,抓紧时间,发奋学习,将来也一定会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到时候老师可要对同学们刮目相看,同学们也不再是吴下阿蒙。 ②鲁肃善于用新眼光看待别人。 ③吕蒙知不足而后弥补。 ④孙权是个善用人才的明君。 ⑤读书能使人增长知识,开拓视野。 五、拓展延伸 1、请你积累与读书、学习有关的诗句、格言。 【交流点拨】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②书到用时方恨少。 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④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⑤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⑧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⑨知识就是力量。 ⑩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六、作业:学友练习 | 设计意图 | |||
板 书 设 计 孙权劝学 (详写)孙权劝学──不学(恳切)吴下阿蒙 (略写)孙权又劝──就学(关心)刮目相看 (侧面描写)鲁肃叹学──结友(惊赞)非复吴下阿蒙 | ||||
教 学 反 思 |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遇见,是一个十分奇妙的词语,古往今来无数次的遇见,宗璞因为遇见紫藤萝,唤起对生命的信心,海伦因为遇见安妮,她的生命才创造奇迹。
请以“遇见”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字数不少于800字。2.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校名、人名、地名。
【答案】遇见
告诉只是一句对不起,恰若没有云的距离。
苒苒时光,亦是散金碎玉。
好多人在哭泣,好多人在追忆,仍然没有人彻底得忘记。其实我们都懂,若能事事遂愿,人间就不会有那么多伤悲。我说,我们是人间的四月天,忘掉平凡的标志,去触遇没着落的惆怅;我说,我们什么时候,又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懂得时间的距离;我说,一定有一杯咖啡的温度刚刚好……
也许你会邂逅一段际遇,也许一段际遇会邂逅你。冥冥之中,故事会悄然翻开一页,于是,一切都开始进入角。诠释了不该诠释的那些纯美的情怀也渲染了浮世的悲哀。倘若丢失了今世,我们必定可以寻回前世。因为,妹只为了深深懂得,只为深深记得,倾它
一片温柔。
是谁笑得好好花开了一朵,
是谁轻盈古城黄昏?
起初,大家都是云端白莲,自始至终,过得久了,走得长了,看清得就多了,但是不舍的也更多了,对吗?时光对于我们并不是可以淡化一切的,口是心非也不再适合。遇见,以灼灼年华相度,无论如何,我们都得相信,往昔回音,往事还在那个遇不可及的地方,不增不减。后来,什么都成了多余的,独自演绎着荒凉。被妹们安然想起,寂静守候,就像眼角一滴没有落下的泪一样。
停留只是一瞬,回首却是一生。
如果只是偶然遇见,让遇见成为开始,只是别问彼时结局。
抬头看着路,梦的入口有点窄,听见了吗?秋天要离开,冬天要到来,阴天,傍晚,看窗外,未来有好多事在等待,倘若今朝的相逢是为了明日的离开,不知道那走进巷中的人还能不能走出来。幸福就在离天堂最近的地方,似水年华的故事里,谁的幸福又来自那唯一的天堂。
我听说,江南的梦,像落花一样轻,她会在时间静止的时候,有情有意的醒着。于是,只
有简单平实才能经得起时间的叩问,但是,每个人的背影都这么长,回头就能看到彼此。我们却只懂得记起,也不舍距离。
难怪谁笑永恒是人们造的谎,
究竟要有多么坚强,才敢念念不忘。
倘若梦中一相逢,一转身已万水千山。却又好像未曾失散过。任何东西都不是童话里的模样,甜到悲伤甜到轻盈。等回到现实,太甜的,被掩饰成最痛的。
故事回不去了,但是冷暖自知。
第一场雪的遇见,何时来?
看,本次作文可围绕“爱”或“成长”这两大主题来构思,并将这两个方向具体化,主要通过描述当我遇见写作对象时发生了哪些事,这些事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给“我”带来了什么收获来写即可。
点睛:在“材料+命题”式作文中,“材料”与“命题”两组成部分之间可能存在着如下几种关系:导入关系,即命题人通过材料的指向,一步一步引出命题本身,此类作文,应选择其相关寓意去行文,即化实为虚;解说关系,即命题人通过材料对命题加以必要的阐释说明,一般是借助材料来阐释命题所包括的内涵或命题所涉及的范围,考生可以任选一个去行文立意;限制关系,即命题人通过材料对命题的内涵或外延适当加以限制,以避免命题过大或过宽泛,考生可以选择一面去行文,即化大为小。比如本则作文,考生可以根据材料确定本次作文立意的中心,“古往今来无数次的遇见,宗璞因为遇见紫藤萝,唤起对生命的信心,海伦因为遇见安妮,她的生命才创造奇迹”,说明本次作文主要围绕“遇见”给自己的影响来写。
请先把题目《是时候该__________了》补充完整,再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是时候该坚持了
迎击风雨,收获阳光汤宇豪“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___题记
宝剑之所以会锋利是因为它经过了坚持的磨练,梅花之所以会芬芳是因为它经过了坚持的洗刷。是啊,一句名言就是对它们的最高体现!就让我打开记忆的五味瓶,一起来品尝那一味味。
那是六岁时,父母为了能让我学一门特长,别输在起跑线,早就打好了如意算盘,把足足一大箩筐的报名表放到了我的面前,看着它们,我在不知不觉中也不由地眼花缭乱。有清秀端庄的书法字体;有婉转动人的音乐曲;有优美词藻的美文。一项项都让我不知如何选择,十分矛盾。
但是,选来选去,我不经意间看到了一个充满孩子美好世界的儿童画,一见到它,我的心就想被拨动了琴弦般,不由地一阵震动,托着下巴,十分专注地盯着它,似乎在探索着什么,父母们见了,也不禁地欣慰一笑。于是,我便进入了童真美好的绘画班。
开始学画时,凭着我那浓厚的兴趣和对美术的痴迷,绘画程度好比芝麻开花节节高。一会儿,便会有一幅充满生机。栩栩如生的画卷展示在你面前,见过我画的人,个个都会对我竖起大拇指,连声称赞。
这样的动力使我辛勤地练了起来:夏天,屋内像个大蒸笼,炙烤着我,汗水把衣服都打湿
了,可我却用手袖擦了擦额上的汗珠,又拿起湿津津的笔开始在白纸上勾勒出一道道美丽的弧线;冬天,刺骨的寒风总是毫不留情地透过窗子。冻肿我这双稚嫩的双手,使我痛得快拿不起笔。但我却用嘴哈着气,又拿起画笔画起来。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我拿到了一个一等奖,赢得了观众的赞声和评委的喝彩。这一刻,奖杯上写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是啊,人生路上总会有坎坷,有着一颗颗把美好绊脚石,只有勇敢镇定地跨过它,才能迎着朝阳的光辉。
苹果总裁乔布斯说;“大家一定要坚持这样的信念,在命运、人生、学业、事业等各个方面都要坚持。当困难拌住你成功脚步的时候;当失败挫伤你进取雄心的时候;当负担压得你喘不过气的时候,不要退缩,不要放弃,一定要坚持下去,因为只有坚持不懈,才能通向成功!让我们去勇敢地经历风雨,追逐自己的梦想吧!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作文的能力。这是一则半命题作文,需要考生补充上题目,然后根据自己平时的见闻以及素材积累进行写作。本文的题目是“是时候该_____了”,针对学生的年龄,以及社会价值观,这一题目应该是倡导一种正能量,对所有的学生都是一种鼓励和督促。考
生可写的范围也很广,所有正面的精神都可以填充进来,如奋斗、努力、坚持等等,都可以作为考生补充进来的话题。因此,本作文难度并不高。从文体上看,要求写成记叙文,考生在写作中要注意所叙之事必须真实感人,把握好感情基调,主题要积极向上,注意在行文中将一些真实细腻的情感生动细腻地描写出来。当然,也可以运用各种人物描写方法,充实文章内容。
参考立意: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扬起自信的风帆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拥抱梦想,砥砺前行
可用素材:
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布封曾经说过:“天才就是长期的坚持不懈。”我国着名的数学家华罗庚也曾说:“做学问,做研究工作,必须持之以恒。”的确,我们干什么事,要取得成功,坚持不懈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都是必不可少的。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不用枚举,只说说同学们非常熟悉和崇拜的追风少年、跨栏英雄刘翔吧。刘翔八岁开始优育运动
生涯,开始练跳高,后来转入跨栏项目。在十几年的刻苦训练中,每天面对的就是奔跑、起跳、跨越;跨越、奔跑、起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对于热爱音乐、电脑的十几岁的少年刘翔来说,是何等的枯燥、乏味!但是,刘翔坚持下来了,十几年如一日的刻苦训练,成就了刘翔。雅典奥运会上,一个令西方世界惊诧不已的东方神话横空出世,刘翔带给全中国人民的是何等的荣耀和自豪。我想他也给我们每个人注入了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那就是明确目标,坚持不懈,终能成功!世间最容易的事是坚持,最难的事也是坚持。说它容易,是因为只要愿意做,人人能做到,说它难,是因为真正能做到的,终究只是少数人。
苏轼,是国文坛的一座不朽的丰碑,他说:“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他强调的是,坚持和持之以恒,唯有如此,才能达到“成大事”的目的。美国当代的医生威廉?奥斯罗每天都要坚持阅读15分钟,这使他不仅在医学领域知识渊博,其他方面也满腹经纶,拥有了良好的文学素质。这一切都得益于他的持之以恒,不好高骛远,着眼于今天,着眼于当下,一步一脚印,坚持走好每一步。
说过:“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它被无数莘莘学子写在案板床头,恨不得每日吟诵十遍。然而坚持,不仅是一种意识,更是一种行动,
它体现在我们的日常学习中,每天多弄懂一道题,多背过一个知识点,积少成多,你最终会发现自己的进步。
瞎子双阔亭,自小学戏,后来因疾失明,从此他更加勤奋学习,苦练基本功,他在台下走路时需要人搀扶,可是上台表演却寸步不乱,演技超,终于成为功深艺湛的有名须生;跛子孟鸿寿,幼年身患软骨病,身长腿短,头大较小,走起路来很不稳便。于是他暗下决心,勤学苦练,扬长避短,后来一举成为丑角大师;哑巴王益芳,每天起早贪晚练功,艺成后一鸣惊人。
战国时期,有一人名叫苏秦,他在年轻时,由于学问既不多又不深,曾去很多地方做事却都不被重视。回家后,家人也对他很冷淡,甚至有些瞧不起他。这对他的打击很大,而这件事对他的激励更大。从此,他开始发奋苦读、勤奋好学,要立志成为一名政治家。因此,他时常夜以继日的读书,废寝忘食。为了使自己在半夜仍能有好的精神去学习,他在累时竟用锥子刺腿来让头脑保持清醒。汉代的孙敬也是如此,为了防止读书时瞌睡,便用绳子把自己的头发系在房梁上。经过了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他们都成为了当时的政治家。
行文结构:
考生行文思路清晰,通过论述自己不论严寒还是酷暑都能坚持练习绘画,最终取得骄人成绩的事例,向读者传达出“只有去经历风雨,才能见彩虹”的深刻道理。其中,用“夏天,屋内像个大蒸笼,炙烤着我,汗水把衣服都打湿了,可我却用手袖擦了擦额上的汗珠,又拿起湿津津的笔开始在白纸上勾勒出一道道美丽的弧线;冬天,刺骨的寒风总是毫不留情地透过窗子。冻肿我这双稚嫩的双手,使我痛得快拿不起笔”来体现画画的辛苦,这也正是自己坚持不懈精神的写照。
以“那一刻,让我感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答案】那一刻,让我感动
山崩,地裂,人殇。
汶川大地震,一场突如其来的浩劫震惊世界。与此同时,老师的奋不顾身的精神响彻人间。
画面定格在灿烂的光芒之下。
一个年轻的幼儿园女教师,在房子垮塌的瞬间,紧紧地搂住一个小女孩。她以坚盾姿势护住女孩。一直保持着。因为她的温暖,年幼的女孩不知危险,口中一直哼唱着儿歌。当救援人员发现时,女教师的双臂已僵,女孩仍唱着歌儿。救援人员无法将女教师的手挪开,
只得含泪剧掉她的一只手,以救几乎毫发无损的孩子……
灿烂的光芒,因爱而倍显温暖。(那一刻,爱的光芒刺痛了我,我的眼眶润湿了……)三年级手抄报图片
画面转移到另一片天空,耀眼炫目。
一个刚结婚七天的新郎,是一位小学体育老师。当他看到教学楼摇摇欲坠的时候,他就毅然冲了进去。不过一分钟,他抱出了两个孩子。他又飞了进去,再次救出两个孩子。当他第三次出来时,无情的大楼骤然崩塌。他以强健的身躯,护住学生。由于他的坚韧,孩子在几十个小时后得救。而他,却抛弃了心爱的新娘,在废墟下长眠。
夺目的阳光,因爱而顿时收敛。
在同样被午日染得金黄的大地上,画面定格。
她,一位五十多岁的老教师。在教室被乱石掩埋的霎那间,他张开双臂,像一只老母鸡不屈地伸展宽大的羽翼,护住了四个学生。她的身子向前倾,以血肉之躯挡住袭来的碎石,身体被压得变形。她那瘦弱的躯体内,到底蕴藏着什么强大的力量,在危难关头,爆发出来,使学生得以生存下来?
金黄已显苍白。太阳因爱而血红血红。
……
那一刻,你让我感动,我的眼眶湿润了。
老师因爱而生,又因爱而奉献。
当大地为爱颤抖,雨为爱哭泣,云为爱肃立,感动的泪水潸然落下时,我听见,天地间正传诵着无私与奉献的赞歌。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审题时,要抓住题目进行构思立意。《那一刻,让我感动》是一篇记叙文。审题时,要重点分析“那一刻”,“那一刻”可以指生活中一个令人感动的事件发生时刻,也可以是我们阅读经历中一个感人的人物行为节点,还可以是我们在欣赏自然美景时的一刻感动,甚至可以是浮士德“太美了,请停留一会儿”这一呐喊撼动内心的时刻,故选材是可以非常广泛的,可根据“让我感动”的表现进行谋篇布局,可以通过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表情达意,可适当运用恰当的比喻等修辞手法,也可运用一些诗词名言警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请你展开想象,以“藏在那抹眼神中的幸福”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形象生动地展现出人物的幸福感。
要求:立意积极向上,叙事符合逻辑,有细节,有描写,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字数不少于800字。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答案】藏在那抹眼神中的幸福
幸福为何物,直教人苦苦追寻。蜡烛告诉我,其幸福在点燃自己照亮别人;教师告诉我,其幸福在将学生渡到知识的彼岸,成人成才;医生告诉我,其幸福在挽救病人的生命,减轻他们的病痛……
而我呢?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发觉那幸福藏在一双双眼睛里。
人生七十古来稀,活到这份上不容易,可按农村习俗,七十不做寿,要做等八十。十年的光阴何其漫长,爷爷明年就要七十了,好歹也要变着法子给爷爷过一次生日。
一大家子人到饭店聚餐是常有的事,我们打算事先瞒着爷爷带他去酒店庆祝。
饭桌上,爸爸拿出了珍藏多年的茅台酒给爷爷斟上,我和哥哥等小辈们拿起酒杯向爷爷敬酒,异口同声地说:“祝爷爷生日超级快乐!”爷爷先是愣了一下,随即笑了起来,眼眸中闪过一丝光亮,脸上像开了花似的灿烂,连连说:“好,好,大家都超级快乐!”并不
标准的普通话把我们引得捧腹大笑。
酒席间,觥筹交错声,嬉戏谈笑声,诚挚祝愿声,此起彼伏,幸福的味儿迅速弥漫开来,犹如那陈年的茅台历久醇香。
蛋糕上来了,未曾正儿八经过过生日的爷爷好像有点不习惯,脸颊微红的他竟有些不自然,好像在说这是我的生日蛋糕吗?待一切准备就绪,我赶紧跑去关了灯,带头唱起了生日歌。轻松欢快的歌声中,清幽摇曳的烛光下,一双双期待的眼眸,一张张幸福的笑脸。爷爷爬满皱纹的脸被烛光映得亮亮的,眼睛也亮亮的。环视四周,每个人的脸庞都成光亮的了,我知道这是幸福的光亮,是幸福的泽。
一向自认为壮如牛的奶奶病倒了,要动手术。
手术室门前,爸爸和姑妈走来走去,焦急地等待着。灯暗了,手术室的门开了,几个穿着白大褂的医生推着小床上的奶奶走了出来。爸爸赶忙迎上去,急切地问医生:“医生,我妈没事吧?”“放心吧!手术很成功。”医生微笑答道。爸爸脸上的线条顿时柔和下来,跟随着医护人员扶着手推床来到病房。
要把刚动过手术的病人平稳地从手推床挪到病床上可不是件易事,护士来了,她站在小床旁,指挥道:“来两位家属,托住病人的身体,把她搬到病床上去。”爸爸为了尽可能地减
轻奶奶的病痛,急忙脱掉鞋子,站在病沿,弯腰伸出双手托住奶奶的腰间,小心翼翼地抬起奶奶,慢慢地往病床上挪动着,两位姑姑也搭了把手,他们像是抬着一个易碎的珍贵瓷瓶,把奶奶轻轻地放到了柔软的病床上。
忽然间,我分明看到奶奶苍白的脸上掠过了一抹微笑的眼神,这眼神是慰藉,是满足,是幸福,是尽享儿女孝道的知足与快乐。
……
曾经,爷爷是家里的顶梁柱,为这个家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如今,一缕烛光,映红了爷爷饱经沧桑的脸庞,烛光中那抹眼神告诉我他是幸福的。
曾经,奶奶是家里的贤内助,为了这个家付出了自己的一切。如今,一丝轻放,绽放出奶奶老来有靠的知足,病床前那抹眼神告诉我她是幸福的。
曾经,我还是个小孩子,不知道爸爸妈妈一直唠叨的“不要生在福中不知福!”如今,那些耐人寻味的眼神告诉我,奉献了,付出后,得到的一定是幸福。为人子者,孝敬是一种回报,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能力。拥有这种能力的人也一定是幸福的。
总以为幸福离我们很远,其实亲情地带中演绎出来种种不正是幸福的写照吗?回首间,猛然发现——生命是一种奉献和付出,幸福如果能在奉献和付出中到,那别人的笑脸也一
定能像花儿一样在你身边簇拥着、绽放着。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命题作文。对于命题作文,考生首先要看标题由哪些词语组成,它们分别有怎样的含义,词语之间是怎样的关系,题眼是谁,如本次作文命题“藏在那抹眼神中的幸福”的中心词是“幸福”,而这“幸福”应该借助“眼神”展现出来。明确了这些之后,然后要分析文体,比如本次要求写作记叙文,考生就要思考如何借助事件,通过“眼神”来体现这“幸福”。
【审题】
首先解读命题的组成以及内涵。“藏在那抹眼神中的幸福”,命题的中心词是“幸福”,“藏在那抹眼神中”是“幸福”的修饰语,“藏”说明这“幸福”不是直接表现出来的,而是蕴含在“眼神”之中,这就要求考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要通过对“眼神”的描写来展现人物的幸福感。那么可以让人感到幸福的事情有哪些呢?如家人、朋友、老师的关怀,如通过拼搏自己获得的成功,如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义举……从对象来看,“幸福”的主体可以是自己,可以是家人,可以是朋友,可以是师长……考生可以集中笔墨写一件事,通过对人物眼神的描写来
展现其“幸福”,也可以写几件事中不同眼神中蕴含的“幸福”。然后要分析写作的要求,题干要求写作“记叙文”,要“形象生动地展现出人物的幸福感”,要求有“细节”“描写”,这就要求考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要注意所叙之事必须真实感人,把握好感情基调,主题要积极向上,注意在行文中将一些真实细腻的情感生动细腻地描写出来;要叙议结合,在叙事中恰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深化主题。
参考立意:
可以选择一个场面展现父母眼中的幸福,如收到一件儿女自制的礼物,如拿到儿女的成绩单;可以选择一个场面展现儿女眼中的幸福,如晚归时爸爸等候在路灯下的身影,如每天妈妈忙碌在厨房的身影;……
行文结构:首先借助一段有关“幸福在哪里”的排比句入题,引出“我”所发现的幸福——藏在一双双眼睛里。然后先选择生日宴上爷爷的眼神和手术室中奶奶的眼神来展现他们眼神中的“幸福”,接着以抒情性的语句对两件事进行小结,再次展现那眼神中的幸福。结尾以抒情性的语言收束全篇,同时深化中心,呼应开头。
素材:
幸福是什么?如果用颜来形容,幸福应该是温暖的黄、热烈的红;如果用声音来比
喻,幸福又是激越的高音,低婉的小调;如果用味道来打比方,幸福则为甜蜜蜜的滋味,是远赴外地的游子吃到的母亲亲手烹调的家乡菜。幸福是无处不在的,她密密麻麻的充溢于空气中。
有人说幸福是在家数着钞票,享受着高标准的物质生活;有人说幸福是帮助残疾人,使人获得无以伦比的快乐;有人说幸福是天天睡懒觉,感受着舒适的家的感觉。我认为幸福是享受着父母的亲情,如同一把吉它,越到情深处,越能够拔动你的心弦。
也许你觉得获得完全的幸福实在不容易。但是物质与精神并非鱼和熊掌。你完全可以兼得。关键要靠自己去追求去创造。幸福,只要你奋斗不息勇于创造,幸福的安淇儿将永远伴着你。
真正的幸福正如此,愈深愈无声。天地间每一个角落都传递着幸福的信息,它让我们感悟到:幸福的世界真好!
讲述幸福的《青鸟》曾说过,“幸福就在身边”。现在,我已经尝到了幸福,就是生活中的一个触动,一种感受,一个简单而美好的愿望。
一个理解的眼神,一串温暖的字符,一抹灿烂的微笑,都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幸福,幸福是心灵的感觉,同时也是生命的体验。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独处的寒梅,是那种能在平凡中寻欢乐,能用乐观开朗的心去面对生活的心灵,用心灵去认真地品味幸福。幸福只是生活的一种调味剂。敞开心灵,幸福并不遥远。
你的幸福有着自你心灵深处发出的声音,你能听得到吗?那是来自天籁的如银铃般的声音,你听,多美妙啊。
感叹古人对幸福的深刻理解,我也渐渐得出自己要的幸福究竟是什么样的。它不是千金的财富,不是受人注目的地位,而是为人,为别人着想的奉献,是付出,这就是我要的幸福。
体味幸福吧!珍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样,还何愁没有幸福之歌在传诵,还何愁没有幸福之鸟在飞翔,还何愁没有幸福充满人间!
真正的幸福只有当你真实地认识到人生的价值时,才能体会到。——穆尼尔·纳素夫
把别人的幸福当做自己的幸福,把鲜花奉献给他人,把棘刺留给自己!——巴尔德斯
只要你有一件合理的事去做,你的生活就会显得特别美好。——爱因斯坦
即使自己变成了一撮泥土,只要它是铺在通往真理的大道上,让自己的伙伴们大踏步地冲过去,也是最大的幸福。——吴运铎
【点睛】
作为命题作文,要充分吸取题目中的隐含信息,确定文章的写作走向。命题人往往通过题面中的某个字词或字词之间的某种关系,向考生展示一些信息,我们要认真地领会和推敲。敲定一定的质,即文题点示考生应表达怎样的旨意,抒发何种感情,从而形成哪种走向的文面氛围。框定一定的量,即对出现在笔下的这篇作文中的人与事、情与理、时与空的量,作出某种限定:或一人或多人,或一事或数事,或瞬间或久远等等。要切中题旨文意,暗合命题要求。命题人总是从《新课程标准》出发,紧扣教材,巧拟文题,从某个角度去测试考生的认识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为此,我们必须整体揣摩出命题人的意图,把握作文的主题选材范围、结构等,以利正确定向下笔。正中自己的生活储存,突出个人感受最深的材料。众所周知,我们只有写自己熟悉的人,记自己熟悉的事,谈自己熟悉的问题,才能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感可发,才能写出内容充实、重点突出的好文章来。为此,我们一定要把文题与自己熟悉的内容对接,正中自己的生活储存,把作文引入得心应手、挥洒自如的境地。
按要求作文。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发生过许多令人难忘的故事。这些故事或引人深思,或让人感动,
有的甚至使人魂牵梦绕,回忆起来总是心情激荡。请以“成长的故事”为题写出自己独特的经历。要求书写工整,不得写成诗歌,不少于800字。
【答案】成长故事
每个人都会在成长中,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也许,这件事令你难忘,或许这件事让你感动,或许……
这是我成长中的一个小故事,也是埋藏在我心里最深的记忆,每次想起这件事都令我十分惭愧。
“我们英语补习班与要进行一次小测试了。”一位同学似乎很开心地说道。“好,我们终于要进行一次测试了。”“补习班也有测试啊?”“测试哪一部分? ”“怎么没得到通知?”大家七嘴八舌地说。
“测试?!”我最讨厌考试了!原本喜悦的心情,一下子沉入了谷底,满面笑容顿时变成愁眉和苦脸。“测试,这下可完了,这几天我根本没有好好复习功课,今天的测试肯定考不好。一想到我可能变成一个乒乓球,被老妈女子单打,被老爸老妈混合双打,我的心像打了一个结似的揪在了一起。这时,我灵机一动,“打小抄”!我看了一下表,还有一点时间!我拿起纸笔开始奋笔疾书地准备起“小抄”来。
考试的时间到了,我一看卷,题还真的有难度。我庆幸自己打了小抄,不然肯定考不好了。我悄悄地观察着老师的举动,趁老师转过身的时候,赶紧拿出了准备好的小抄,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抄了起来。还剩几道题就抄完了,胜利就在眼前。我不由得松了一口气。忽然感到似乎有一股炽热的光正打量着我。转头一看,一位看上去年龄比我小很多的小姑娘用疑惑的目光正打量着我,
看了看她,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然后又低下头继续抄写。“你为什么这样做?,你这样是不尊重老师,也是不尊重自己呀。你难道还不如我吗?我相信你一定行的!”小女孩拉了拉我的衣袖,悄悄对我说。然后自顾继续答题去了。
我停下了笔,怔了怔,有什么东西触动了我的内心。我又续答题了,不同的是,我把小抄给撕了。女孩的话没错,我不应该打小抄,而是要靠自己的实力证明自己,无论这次的测试难与否,我都应该做到“自觉”两字,无论是在学习或是在以后的生活中,我都要切记。
这件事虽小,却在我心中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它让体会到了许多。我会永远记住那个小女孩,并且谢谢那个小女孩让我学习到了“自觉”“自信”和“自尊”。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材料+命题”形式的命题作文,在命题前有文字材料加以引导。材料给了考生写作的指引,比如“这些故事或引人深思,或让人感动,有的甚至使人魂牵梦绕,
回忆起来总是心情激荡”,考生可以记叙一件有关成长的难忘的事情;也可以发表议论,谈谈这些难忘的事件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思考;为什么让你感动、难忘。本则作文容易写,但要写的精彩,出,还需在选材、构思、语言等方面有所创新。
请以“冬天,遂想起……”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冬天,遂想起母亲的爱
冬天,一个寒冷的季节。遂想起那片片洁白的雪,遂想起那一刻的温暖,遂想起那段感人的回忆。
大雪纷纷扬扬的落下,像玉蝴蝶,似舞如醉;像蒲公英,似飘如飞;像小白花,忽散忽聚,盖满了屋顶,落满了马路,飘满了秀发,使这个世界洁白起来。
冬,充满了历练。
大雪纷飞的日子,妈妈告诉了我一个坏消息,她要去石家庄学习一个多月。听完,我满脸愁容,妈妈用手拍了拍我的肩,说:“这是一个机会,不仅是让我学习的机会,你也会学到自立,争取自己独立完成所有的事,不让妈妈操心。”为了让妈妈安心,我信誓旦旦的说:
“妈妈,相信我,我一定照顾好自己。”
几天后,又是一个雪花飘落的日子,妈妈去学习了。那天,我忍住了,并没有哭。
妈妈离开的日子,我克服着各种不适,收获了很多。我学会了洗碗;学会了做简易早餐;学会了帮妹妹梳头;学会了洗衣服……重要的是我学会了自立!我想大声的告诉妈妈:妈妈,我做到了!
漫长的一个多月终于过去了,妈妈要回来了。
我准备好送给妈妈的礼物,和爸爸一起坐上车接妈妈。
到了车站,我坐在那里,一阵熟悉的声音传来,令人感怀的声音与味道,舒适治愈的光芒与温度,我抬头一看,是妈妈。我毫不犹豫的扑了上去,抱住妈妈。这时,又是雪,仿佛雪也有了情感,应声而下。这场雪,承载着无尽的思念与想念,飘飘洒洒。
这一次,我忍不住了,泪水盈满眼眶,像断了线的珠子滴落下来。妈妈看见我的泪水,她却露出欣慰的微笑。
冬天的雪仿佛能牵引着任何人的情感,引领着这个世界。雪后,雪装饰着整个世界,琼枝玉叶,粉妆玉砌,皓然一。
原来冬天并不寒冷,冬天遂想起那一刻温暖。冬天来了,春天不会远了。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此题是半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兼具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的优点,其开放性和限制性介于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之间。与限制过死的命题作文相比,半命题作文更多地尊重了考生的情感体验和自主选择的权力,为考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也给考生提供了更大的写作自由。
首先,要审清题目要求,确定文章范围.考场命题作文常常对文体、时间、地点、数量和叙述的对象及其关系、内容等有所限制,弄清楚了这些要素,就能确定作文的选材范围。
此题要求考生以“冬天,遂想起……”为题,学生可发挥的空间很大,既可写具体可感的人、事、物,也可写影响人心灵的文学作品的形象,但他们应该和冬天有联系。
审题立意:
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要仔细考虑填写的内容,使文章立意更新颖,更容易写。所填写的词语,应该围绕生活、学习这两个方面思考。因此,所填写的词语可以是生活、学习;可以是表示地点的词语:家、校圆、课堂等;可以是具体的事物,例如:书、雨伞等;可以是表示情感的词语:关爱、幸福等等。这样,依据所填写的词语进行立意即可。“冬天,遂
想起……”需要通过体验获得,是情感表达的归宿,甚至是主旨的体现。
参考立意的角度:
1.所填写的词语是题目的关键所在,例如,所填写的词语是“爱”,就可以通过叙述在家里父母关爱自己的点滴生活的描述,从中体味到家的味道是“温馨、幸福”。
2.例如,在学校,通过叙述自己在学习方面得到老师、同学的无私帮助的典型事件使你从中感受同学的友爱、老师的关爱等。
3.也可化实为虚,可遂想起曾经的挫折,一种心情,一段生活,冬天有霜雪,有泥泞,有寒冷……冬天也有温馨,有梦想,有孕育”,由此可知写作的重点应该放在比喻意义上,可以写在人生的低谷中(冬天)充满希望等。
结构示例:
开篇:考生可截取在冬天生活的截面,抓住并描绘一个具有震撼力的特写镜头,运用细节描写,让人读后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文章主体:是“遂想起……”,既然是“想起”,那就不能展现给人丑陋、阴暗的一些东西,而必须是所描绘的“瞬间”必然存在的一种“美”,这种“美”可以是人物美好的心灵、高音的品德,可以是社会生活中固有的美感,可以是冬天自然界中存在的令人心醉的审美情趣等。
文章结尾:运用抒情式语言展现对人事、景、物的评价,表达自己对真、善、美的讴歌和追求。
作文素材:
1.冬天,充满了肃杀,充满了寂静。或许,它令人绝望,因为它的天空是灰白的,下着皑皑的白雪。万物皆眠,死寂一般。春天,充满了柔和,充满了喧闹。或许,它令人振奋,因为它的天空是淡蓝的,滴着点点的春雨。万物皆醒,重焕生机。
2.冬天过去了,春天定会来临。正如灾难刚刚过去,迎接我们的必然是希望。对于那些在去年“5•12”汶川大地震中幸存的同胞们,我要说:“灾难已去,或许新的家园已建成,该是重建心灵家园的时候了!希望在于自己是幸存者。家人失去了生命,可自己的生命是要延续下去的。所以应振奋起来,相信一句话,“冬天过去了,春天就近了”。走过冬天,走近春天,希望就降临了。
3.走过冬天,日子谴倦的流淌,冬把背影留给了春,冬天就在这个不怎么寒冷的时候悄然落下帷幕,春的来临,使疲惫的心有了浓浓的睡意。驻足在冬春交界的边缘,倾听大地融雪的喧嚣,感叹韶华渐远。未来的又是那么不可预知,残存在记忆里的,竟是模糊不清的散乱碎片。
虽然,冬是一年的最后一个季节。但绝不是生命最后的驿站。
走过冬天,冰雪中也有顽强的生命,那是傲雪的寒梅和青松翠柏。冬眠的生灵蛰伏在土壤里,等待着春暖花开。
走过冬天,想象着春天来时的温馨,想象着温情给予青草的微笑,想象着看春雷炸响泥土里的精灵,当迎春花向你屏开傲然的俏容,翠竹挺拔着翠绿的春意,春风送着浓烈的情意,悄悄的走进心灵领地的时候,我们早已挥手告别了这个冬天。
走过冬天,昨日已立春。我相信,美好的春天就在你我眼前。
4.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
5.苦难是人生的老师,通过苦难,走向欢乐。——贝多芬
6.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奥斯特洛夫斯基
7.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站起来。——张海迪
8.上天完全是为了坚强我们的意志,才在我们的道路上设下重重的障碍。——泰戈尔
9.从逆境中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易卜生
10.网球的好处大海里没有礁石激不起浪花,生活中经不住挫折成不了强者。——谚语
11.“冬天来了 春天还会远吗” 这句话出自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有人认为此诗是雪莱借对西风的描绘而表达了对不可抵抗之革命力量的赞颂。还有人认为季节轮换之中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才是诗人赞颂的对象。《西风颂》采用的是象征性手法,整首诗从头到尾都在写秋天的西风,无论是写景也好,抒情也好,都没有脱离西风这个形象。诗人不仅是在歌唱西风,也是在歌唱革命。诗中的西风、残叶、种子、云、风雨雷电、大海、树木都不过是象征性的东西,但它们却有着深刻的含意。诗人最后发出这样的感叹,雪莱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去感受西风,愿意用生命去等待春天。西风已经成了一种象征,诗人以西风自喻,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信念和向旧世界宣战的决心。
【点睛】
高考记叙文写作的四大要领:要领一,讲一个完整的故事。记叙文的本质特点是故事性,情节精彩,故事性强,悬念重重,能引人入胜。有了故事性,才有了记叙文的本质。记叙文写作,成败的关键皆由故事性决定。优秀的记叙文,往往构思精致巧妙,情节引人入胜,高明的作者都在故事情节的完整及构思的巧妙方面下功夫。故事的情节是要靠矛盾的发展去推动的,因而情节的发展要有自然性、合理性和完整性。要领二,塑一个鲜活的人物。写记叙文离不开写人。写人千万不能写成纸人,站立不起来,鲜活不起来。要人物形
象鲜活起来,除了对人物与事件进行叙述以外,还必须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等等。要领三,作一番生动的描写。包括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等等。不管是人物描写、景物描写,还是场面描写,都必须注意细节描写。要领四,抒一段动人的情感抒情,简单地说,就是用真挚的语言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在记叙的过程中,恰到好处地对所记叙的人和事抒发感情,可以让平白的叙事锦上添花,引起读者的共鸣。抒情的文字有时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作者凭借所描述的人、事、景、物来传情达意,即间接抒情,常见的间接抒情方法有叙事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三种。抒情文字有时在叙述和描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也就是直抒胸臆。
半命题作文题目:
要求:1.将作文题目在答题卷上补充完整,2.文体明确,3.文体不限,4.不得抄袭套作,5.不少于800字。
【答案】无悔的青春
初夏的五月,带着几分青涩。多彩的季节迸发出活力与激情。怀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我无怨无悔。
青春是人一生中最耀眼的光环,去追求爱情、友情、亲情……去追求梦想,挑战的不仅是自己,更是青春。
风华正茂的年龄,充满好奇,充满无限的活力,在风靡大陆的流行音乐时,有多少帅哥美女跳着街舞,舞出他们的人生,舞出他们的青春,让街舞在他们眼中绽放光彩。只要有理想,去拼,去奋斗,青春才能无悔,才不会留下遗憾。
看过了《正青春》,让我真正感受到了青春的酸甜苦辣,爱的青涩,知道到了青春真正的意义。正直青春年华,有理想,有追求,有爱,你只有通过去拼,才会发现自己没有白活,才发现自己青春一样的美好。
恰同学少年,青春需要交流,需要一个知己,增加彼此间的友谊,有了友谊,青春才会无悔。沟通你我,切磋知识,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到达成功的彼岸。十年寒窗苦读,增长了见识,滋润了青春,为成功埋下了壮实的根基,智慧加汗水加拼搏才能有一个无悔的青春。
爱情的种子才刚刚发芽,有几分羞涩,又有几分甜蜜,敞开心灵去拥抱一下,青春的萌动从这里开始。为爱奋斗,彼此之间相互鼓励,相互加油。让青春不要留下无悔的爱。
青春,在血液里注入了力量,在血液中沸腾。方刚的活力,越拼越有劲。奥运健儿们用青
春说话,爱拼才会赢,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志愿者们用青春说话,人人献出一点爱,让爱传递,社会才美好;工人们用青春说话,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祖国才会繁荣……
是啊,有限的青春多美好,如流星一般的划破长空后又悄悄地流逝。珍惜这青春吧,给了我们激情,给了我们智慧,去创造美好明天。最美的大学生,最美的司机,最美的武警战士,他们青春无悔,用牺牲写下青春最壮丽的篇章。牺牲小我,完成大家。不会忘记他们,不会忘记他们的名字,更不会忘记他们最后的身影。
90后的我们赶上了一个活力向上的时代潮流,我相信,这份激情与活力去敢于拼,去实现你的梦想,你的青春才无悔。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要求以“ 的青春”为题作文。写作此文拟题十分关键,因为准确补题决定着文章的选材与立意,决定着作文的成败。我们可以从梦想的青春、浪漫青春、思考的青春、激情飞扬的青春、孤独的青春;让梦想放飞的青春;享受的青春;无悔的青春等方面入手来拟题。不妨拟题为《阳光的青春》《梦想的青春》《靓丽的青春》《拼搏的青春》《放飞梦想的青春》《张扬的青春》等。由此可以写:青春是有限的,智慧是无穷的,趁短短的青春,去学无穷的智慧;谁能保持永远的青春,便是伟大的人;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青春是在它即将逝去的时候最具有魅力。青春人充满活力,
像春水一样丰富;青春不是人生的一段时期,而是心灵的一种状态;青春最漂亮的装饰应该是勇气;当青春的光彩渐渐消逝,永不衰老;青春活泼的心,决不作悲哀的留滞。乐观的人永葆青春。其次是紧扣文题,选材典型,叙事生动。可从懂得关爱他人、学会排遣忧伤、明白奋斗意义这三个方面来选取典型事件,反映自我的成熟,呈现成熟青春的风采;可从拥有朋友幸福无比、师长呵护幸福无比、亲友支持幸福无比这三个角度来选取典型事例,生动表现青春的精彩;还可去写自我努力打拼,追求理想,迎难而上的青春历程。再者,构思精巧,立意深刻,语言精美。写此文可以用“横向思路”来构思,可通过“标题指津”、“排比构段”、“镜头剪辑”等方式,串缀起三至四个画面;也可用逐层深入,纵向推进,曲折生动展现出青春历程中心灵成熟、认识提升的过程。还可运用日记或书信来展开情节:可用问答对话法来布局等等。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方法,都要以文题为线,反复咏叹,鲜明凸显“它”对青春的作用,使文章中心突出,立意深刻。写作此文其语言要有文气,因为青春本身就是一个富有激情与充满诗意的过程。只有表达灵动,才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让自我真情与思想流淌于字里行间,闪耀夺目的光彩。
点评:命题作文中的补题作文一定要审清题目,看清题目的意向,做好最为关键的一步,即补题,为自己的作文打开思路。补全题目常用方法:1、避生就熟。在补题时,我们可以
选择不同的角度。越是熟悉的角度、内容,我们写作时的把握也就越大。补全题目,首先要将题目变为自己所熟悉的内容,从自己熟悉的内容、擅长的体裁着手来写。2、化大为小:化大为小就是选择一个比较小的切入口,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切人题目,从而将一个相对比较“大”的题目缩小为一个比较“小”的题目。3、运用修辞手法。补题时能运用修辞的可运用上修辞,使文章灵动,有吸引力,同时也显示出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我们走过山川田野,领略自然风光;走过街市阡陌,感受世俗万象;走过任性自我,磨砺青春锋芒;走过困惑迷惘,把握前进方向……
请以“走过,才明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来源】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答案】走过,才明白
有些路,走过,才明白;有些事,做过,才懂得;有些人,爱过,才珍惜。
过年,回家。转过最后一道弯,已然看见那熟悉的身影,是奶奶。奶奶怕是已在村口的桥
头等了许久,寒风中,却能感受到奶奶的喜悦之情。远远的,奶奶就向我们跑来,迫不及待的心情却让我鼻尖一酸,这是有多久没回来了?爸爸早已摇下车窗,招呼奶奶上来。奶奶笑着摆摆手说:“不了,你们先回家吧,我去买几个囡囡爱吃的菜。”说完便走,“我和您一起去吧!”我下意识地脱口而出。爸妈和奶奶皆是一愣,“外面风大,快回去!”奶奶劝我道。“让她去吧!正好散散心。”爸爸开了口,奶奶见状,也不得不同意了。我急忙下车,拉住奶奶的手,和她一起走,奶奶也将我的手拉的更紧了。
走在路上,一时无话。我和奶奶像是多年未见一般,竟这般陌生。难道是因为我学业繁重,两个多月未回来看奶奶?我只能这么解释。在风中,倏忽间,我看见了奶上新添的些许白发,眼眶微湿,鼻尖一酸。眼前仿佛出现一大一小两个橙的影子,在黄昏里更显温馨,那是奶奶牵着年少时放学回家的我的手,那时奶奶的步伐多么矫健,满头黑发,多么年轻,那时我和奶奶总有那么多的话要说。可是……现在我敬爱的奶奶渐渐老了,头发灰白,脸上有了不少的皱纹。可奶奶于我,总是独一无二的,从小到大一直深爱着我陪伴着我……“奶奶,谈谈最近乡里发生的事吧!”奶奶笑笑看着我,还真的说起了张家长李家短的琐事。虽然我不熟悉,但我却从奶奶的口中读出了幸福,也读出了我能陪伴的幸福。我忽然明白,其实奶奶也到了需要陪伴的时候,也许陪伴是珍爱奶奶的最好选择。
这时,忽然想到,我家城里住宅的楼上也住着一对跟奶奶差不多年纪的夫妇,我时常看见他们一起手挽手出去散步。那个老爷爷有时也会到楼下与小区里的老人杀上几盘棋,这时,不懂棋的老奶奶却也坐在身旁陪着,有时唠唠嗑,有时打打毛衣,一幅相依相伴的画面,让人暖心极了。有时我散步时,也会遇见他们,他们偶尔会绕着湖边转一圈。碰见了,老奶奶也会打个招呼,一起说说话。偶然得知,早年老奶奶曾与老爷爷一起出去打拼过。“那些日子真苦,却也熬过来了。”老奶奶笑着感慨,“一起走过,却发现那些誓言还不如实实在在陪在身边好。”老爷爷一语道破,我陷入了沉思。
是啊,有些事,经历过,才会懂得。话不必多说,有亲人的陪伴就够了。到后来的我们,才明白,才懂得,才珍惜,家人是最值得陪伴的。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此题是一篇材料命题作文,考生要注意认真理解所给材料,从材料中到命题写作的角度。本题材料很简短,但是内容却很深刻,考生要注意围绕材料的中心进行审题立意,材料内容是: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我们走过山野农村,我们走过城市街巷,我们走过幸福快乐,我们走过困惑迷茫。根据以上的理解,考生围绕“走过
”去立意即可:走过的是农村生活、走过的是大山、走过的是尘世的喧嚣、走过的是人生坎坷和迷茫、走过的是幸福和快乐等,都可以是考生写作立意的角度,最后要注意命题作文写作,不要改变命题,要抓住命题的实质去深刻的体会,要深入现实生活去理解命题的内含。
【点睛】
命题作文审题七法:(一)增补信息法(添枝加叶法)(“组词造句”)有一些命题作文题比较宽泛,有时让人摸不着边际,可以采用“增补信息法”,即在理解命题作文题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在题目的前或后或中间加上限制词,增补新的信息或新的因素,(如果题目中有代词,则指出具体指代的内容、对象。)从而达到缩小外延、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明确范围、方便入题旨的目的。如“举手投足之间”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题目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在审题时,可以先把它当成是半命题作文,运用“增补信息法”,增补新的信息,将短语补充成一个句子,在补充完善中确定中心论点,然后取其一点入题。(二)明确重心法精卫(审题眼)所谓“重心”是指命题作文题目中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也就是写作的重点。偏正结构的题型,其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分。考生在审题时要重点对表修饰或限制的“偏”的部分进行深入思考,才可能使自己的立意不走偏。如:“诗意地生活”其表意重心在“诗意”上,
所以审题时就要紧扣“诗意”二字,“诗意”是什么?“诗意”不仅是诗情画意,更是一种心灵的和谐,是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是一种乐观豁达的精神等。那么,“诗意地生活”就是用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或乐观豁达的精神去面对生活。如果考生眼睛只盯着中心词“生活”,而没有仔细思考修饰语(重心)“诗意”的含义,立意就会走偏。 (三)探究寓意法。(比喻象征联想法)寓意通常是指所指对象的比喻义或象征义,有些作文题目,除了直白说法以外,还有一种比喻说法或者象征说法,“探究寓意法”就是探究其比喻义或象征义的方法。对于寓意性的命题作文审题立意要注意两点:(1)寓意性的命题作文,当然可以写它的本义,但一般不是“就事论事”地写它的本义,而是重点写出它的寓意,即便你的作文要从其本义入手,但最终还得要写出它的寓意,这样才会使主题得到开掘。(2)寓意性的命题作文题往往是一种具体事物,因此,它的寓意就有一种开放性的特点。这就要求作者捕捉到自己最熟悉而又理解最深的一点去写作文。否则,就难以把作文写得情文并茂。这一类作文,命意的关键在于抓住命题中的核心词素,把抽象命题具体还原,再把具体概念抽象提升;或者把大话题从小处着手,小话题从大处引申。(四)追问法“追问法”就是通过对题目进行不同角度的提问来打开思路的方法。一般可针对题目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并自问自答。“追问法”可使考生多角度地审视题目,发散思维,最终使中心论点周密而深入。(五)化
意为象法(化虚为实)有些命题作文题目或题目中的某个词语仅仅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这时,我们如果仅从抽象的概念出发来审题立意的话,就很难到突破口。只要我们化抽象的概念为具体可感的形象或事物或事例就容易多了。此法称为“化意为象法”。(六)一分为二法“一分为二法”是辩证法的一种,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对立的两个方面,分析研究问题,既要看到它的这一个方面,又要看到它的另一个方面;既要看到正面,又要看到反面。只有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才能正确地认识问题,避免认识上的片面性。这就是“一分为二法”。(遇到“中性题目”时,要注意正反思维、辩证思维)(七)巧用材料法有的材料(提示语),蕴含着跟题目有关的丰富的信息。审题时就是充分探究材料,分清层次与角度,结合追问法、添枝加叶法等,明确写作的内容和范围。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当今社会,是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人注重发展个性,展示自我风采。人们的情感世界很丰富,有时也很脆弱。因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不时存在着微妙的变化。常常有人大喊:“你不了解我。”于是,父母与子女之间出现了“代沟”;夫妻之间关系出现了裂痕;朋友之间出现了隔阂;同学之间出现了矛盾……
请以“隔膜”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角度自选。(2)立意自定。(3)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答案】作文评分标准
①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
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一点突出或多点涉及者均可。
②审题准确,材料鲜活,文体规范的文章视语言表达情况判为一类卷(63分以上)、二类卷(56~62分)。真情实感、真知灼见的文章赋分上浮;思想平庸、语言贫乏的文章赋分下浮。
不合题意(明显走题),不超过21分;偏离题意,不超过35分。立秋吃啥
内容肤浅、低幼、雷同,不超过45分。
文体不规范,不超过42分。
③游戏人生、语言粗俗、格调低下的最高不得超过40分;思想情感庸俗低下,即使完篇切题,最高分不超过25分;内容恶俗不堪,最高不超过13分。
④700字左右,正常评分;字数不足,每少50个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
600字左右,最高不超过45分。500字左右,最高不超过35分。
400字左右,最高不超过25分。300字左右,最高不超过15分。200字以下5~10分。
⑤确认为抄袭的作文,最高不超过20分。
⑥错(别)一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满5分为止。书写明显较差的,最多扣1分。
【解析】
你可以选择自己生活学习上与父母矛盾的一次事件,主要表现细节,事情不需要大,描写细腻,内心描写可以丰富一点,最好有心理活动的转变,最后说明道理,点一下中心,升华一下主题,提高文章思想就可以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易水送别时因荆轲慷慨悲歌而“士皆涕泣”,梁任公演讲时因“桃花扇”故事而痛哭流涕;小狗包弟被送上解剖台让巴金因悔恨流泪,刘和珍英勇赴死让革命志士因悲愤流泪;奥斯维辛集中营让参观者为人性的冷酷而伤心流泪,飞向太空的航程让全国人民为科技的进步而感动流泪……
每次流泪都会有一段难忘的经历,每一颗晶莹的泪珠都折射出你走过的历程。回首往事,你会有什么感受和启发呢?请以“眼泪”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答案】 眼泪
悄悄地,眼泪无声无息划过脸颊。又一次哭了,数不清自己这是第几次落泪了。每一次的哭泣,感觉泪都在敲打自己的心灵,眼泪见证了我的成长。
有人说:‘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泪王子’。王子,是童年最美好的向往。那时候的我只知道,若可以,长大后一定要过着幸福的王子公主的生活,不为什么。只是因为每一本童话描绘王子公主时,都会运用得上“幸福”二字。还记得,有一次看到一本童话,结局写到‘不幸的是,最终王子身患恶疾,丢下了公主从此与世长辞……’。看完后,就开始嚎啕大哭起来。眼泪划过脸颊,打落在童话书上,在我成长过程中烙下了一个烙印。它告诉我童年时期的我曾那么纯真,为了那心中美好的结局儿落下了那宝石般的泪珠。现在想起来,那时的泪水应该是甜的。
“物事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美好的青年时光,被那遥不可及的梦想填满了。没有时间再看童话,没有时间感伤童话,有的只是不断在纸上挥霍着我的时光、追寻着我的梦想。那泪水只会滴落在那布满红叉叉的试卷上,只会为我那努力后得到的结果添上最好的诠释。那泪水是苦的,每一滴都包含了我走在学习长廊上洒下的汗水,每一滴都见证了我一步步的成长。流淌在心上,滴落在纸上,在心中结成一道道的疤。每一道的疤都在提醒我脚踏实地的走下去……
成年、老年,我还没有品尝过其中的滋味,相信未来会用泪水谱写新的乐章……
眼泪见证我的成长,它是我逐渐坚强的见证,它不是懦弱的象征,我更愿意为它贴上“成熟”的标签。纷乱世界的不了解,喧闹人中的孤独,眼泪是我成长的回忆录。“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孟浩然面对乡愁,放弃了“男儿有泪不轻弹”的界限;“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壮志未酬的范仲淹也不禁落下了那无奈的眼泪;“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面对国破家亡也不禁发出如此感叹……可见,眼泪是情感最好的诠释。别说我太不坚强,只懂得躲在角落里哭泣。若没有眼泪永远陪伴在我身边,听我低声诉说着成长的经历,命令我坚强地走下去,那我成长的历程就不至于让我如此的难忘。
眼泪,见证我的成长,为我每一次的跌倒、每一次的孤独、每一次的感动,都添上最美好的脚注。未来,我只知道:我要在每次哭泣后,擦干眼泪,勇往直前!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则命题作文。首先分析命题,“眼泪”,作文题在审题立意上没有设置障碍,“眼泪”,人在伤心难过或者过于激动高兴时从眼睛里流出的液体,而“眼泪”是情感的载体,可以借眼泪来表达欢快的、悲伤的、不舍的、留恋的等种种情感。然后分析材料,“易水送别时因荆轲慷慨悲歌而“士皆涕泣”,梁任公演讲时因“桃花扇”故事而痛哭流涕;小狗包
弟被送上解剖台让巴金因悔恨流泪,刘和珍英勇赴死让革命志士因悲愤流泪;奥斯维辛集中营让参观者为人性的冷酷而伤心流泪,飞向太空的航程让全国人民为科技的进步而感动流泪……”,材料中列举了所学课文中与眼泪有关的人和事,其目的在于启发学生联想,提示语中“每次流泪都会有一段难忘的经历,每一颗晶莹的泪珠都折射出你走过的历程”启发学生联系到自身经历,“感受和启发”提示学生除了记人叙事还需要有思想观点。这个题目很适合于写记叙文,但要写出深度需要有真情实感,需要有自己的思想感悟,不能停留在表面上。考生可以以“眼泪”为载体来展示亲情、友情、人情,也可以用“眼泪”来表达伤心、委屈、痛苦、感动、欢喜、悔恨等情感;可以写自己在“眼泪”中的反思体悟,也可以写自己在“眼泪”中从成长。
点睛:对于命题作文,考生写作时应先分析命题,理解命题的内涵,化大为小,由实而虚,然后要全面理解材料,真正吃透材料,总结出材料的主旨,紧扣材料,从材料的主旨出发,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才能胜出。本题所给命题和材料都比较简单,审题没有难度,考生只需选取成长经历中与“眼泪”有关的事件来写就可以。文体上,本题虽没有限定是记叙文,但“眼泪”这一命题以及命题中的提示语都说明适合写记叙文,考生在写作中要注意所叙之事必须真实感人,把握好感情基调,主题要积极向上,
注意在行文中将一些真实细腻的情感生动细腻地描写出来;要叙议结合,在叙事中恰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深化主题。
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五四时期,新派人物陈独秀曾经和反对五四运动的旧派人物田桐等人在文艺思想方面发生过激烈的论战,为此,双方结怨很深。1919年6月,陈独秀在北京街头散发《北京市民宣言》时被捕。消息迅速传遍全国,各界函电交驰,要求释放陈独秀。其中,声援陈独秀的就有田桐,还有桐城派古文家马伯通和姚叔节等人。有学者评论说,在这样的时刻,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和温暖。
生活中,我们常能感受到这种人性的光辉。它让情感更真纯,让社会更美好,让世界更充满爱心,让生活更多姿多彩。
请以“人性的光辉”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答案】人性的光辉
每个人都向往着光明,希望有一束光能够温暖人间。在那心海的深处有一个灵魂,是一个纯洁无痕等待着被温暖的灵魂。黄天在上,大海无量,这份温暖叫“爱”。
以前,我有一个朋友,大家都叫他“铁面”,因为他无时无刻都板着一张脸,像是一个冷漠无情的人。然而“铁面”并不是一个冷血的人,因为他常常让我看到人性的光辉!
记得有一次,学校出现了一个患有白血病的学生,年级部立即为他组织了募捐,拍摄了他的生活场景以及时的画面,并放映到每个班上去观看。到我们班时,同学们看的痛哭流涕,都禁不住的用纸擦干眼泪。这时我看了看同桌“铁面”,这一看让我惊呆了。他面无表情的看着屏幕,深邃的眼瞳中似乎还有一些迷离。当画面播放到那位同学被病魔折腾的在床上打滚时,音响里传出那同学撕心裂肺的惨叫声,班上许多同学都蒙上了眼睛,还有一些同学张大着嘴巴,望着屏幕半天说不出一句话。而“铁面”依然是那一副淡定的表情,脸部的皮肤没有绷紧的迹象,甚至连眼皮都没有眨一下。放映结束了,全班都哭成一片,只有他一个人“冷静”的坐在那,似乎没有发生过这事。
第二天,同学们都带来了善款,讲台上出现了一个红的捐款箱,上面画着一颗大大的心。同学们纷纷走上讲台将自己的善款投入捐款箱,捐有50元的,100元的,还有200元的,我暗暗一笑心想:这次一定我捐得最多。当只剩下我和“铁面”两人时,我径直走了上去,因为我相信“铁面”的钱数一定比我少。走到捐款箱边,我从口袋拿出4张100元1张50元的钞票投了进去。此时全班沸腾了,掌声喝彩声混成一片,我在掌声和欢呼声的拥抱下坐
回了座位。然后“铁面”上去了,掌声戛然而止,也许大家都相信,眼前这个“冷漠”的人不会捐多少。“铁面”还是那么淡定,走到捐款箱前,从左口袋拿出5张100元的钞票投了进去。突然间,全班掌声如雷,欢呼声明显比我的高了几十分贝。“铁面”伸出左手做了个安静的手势,然后从右口袋拿出5张100元的钞票又投了进去。此时,全班肃静了,没有人鼓掌,没有人欢呼,都只是张大着嘴巴望着他。“铁面”望望大家又看看捐款箱然后说:“请大家放心,这钱是没有问题的,它们是我攒了五年的零花钱。”霎时,全班沸腾了,掌声和欢呼声如雷贯耳,整栋楼似乎都在沸腾。回到座位上,“铁面”望着满脸狐疑的我轻轻地说道:“有些人的情感表现在脸上,有些人的情感表现在行动上。”我望着“铁面”一句话也说不出,但在那一刻,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
又有一次,学校里进来一条大狗,逢人便叫,有时还追上几步。这时,我手里拿着几个肉包子走进校园,大狗一看见我便立刻冲过来,我也吓了一大跳,撒腿便跑,跑着跑着不知不觉跑到了一个死角,大狗咆哮着慢慢靠近。突然,“铁面”不知从哪冲了过来,手里攥着满满一大把石头,一边靠近一边扔向大狗,不一会狗被打跑了。我握着“铁面”的手连声说谢谢,“铁面”摆摆手走了。
到了傍晚放学的时候,我想到“铁面”去吃一顿东西以此感谢他。可是左右,都不
到“铁面”。正当纳闷之时,我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正蹲在地上,我一眼便认出是“铁面”,于是立即冲过去。走近一看我有惊呆了,他蹲在地上,手里不断的向一个纸饭盒里放香肠,而那条被打跑了的狗正在吃里面的香肠。这个时候,“铁面”的样子多么祥和,眼神里到处都充满着阳光,夕阳为大地打上金,暖暖的金光洒在他身上,我仿佛看到了神明。“铁面”看了看我说:“这狗狗一定是饿的不行了,才会去攻击人而抢食物。”然后,用手抚摸着狗狗的身子,看起来好像母亲抚摸孩子一样。而这一刻,我又看到了人性的光辉。
天地阳光,人间大爱。爱是作为生物应有的品质,当每一个生命来到这世界,不管他是多么不完美,但是一定会有爱这种“元素”。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我想说,不要埋没了自己的爱,要让爱放射出人性的光辉。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命题作文。“人性的光辉”,文题中的“人性”应是指“人所具有的正常的感情和理性”,“光辉”应是指“闪烁耀眼的光”。“人性的光辉”这一文题的写作,完篇很容易,但要出彩很难。难在何处?难在个性,难在深度。“个性”从何而来?一来自独特的素材,二来自独到的视角。“深度”从何而来?要透过人的立身行事,
烛照出其合情合理之处,洞察出其“正常的感情和理性”的必然性,从而彰显出其“人性”的闪光度。当然,从写作的技巧角度来说,可以将“人的本性”置于“特定的处境”之中加以表现和审察,但如果在“正常的处境”中来表现“正常的感情和理性”是十分费力而又很难出彩的,因为这太“正常”了。只有将“人的本性”和“特定的处境”的反差拉大,“人性”才会彰显得越明显、越充分,剖析得越清晰、越分明。若如此,“光辉”自会水到渠成,熠熠生辉。如材料中五四时期的新派人物陈独秀与旧派人物田桐,二人在文艺思想方面意见不同,结怨很深,但陈独秀被捕后,田桐却站出来声援陈独秀,这种特定的情境彰显出田桐身上的光辉。再看材料的要求,要求写记叙文,考生可以设定一个情境,借助人物的举动来展示人性的美好。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鲛绡上的泪痕,纪念着往日的相恋;墙壁上的斑驳,记录着渐行渐远的时光;墓碑后歪扭的字迹,寻觅、呼唤着母爱……
痕迹是事物存在过的证明。有的还很清晰,甚至永久地镌刻在历史的记忆里,有的却日渐模糊,直至消失不见。
关于“痕迹”你有怎样的经历与感悟?请以“痕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记叙文,不得抄
袭,不得套作。
【来源】湖北省荆州市滩桥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答案】 痕迹
楼底下的紫叶桃死一般的一动不动,只是喷薄出大团大团的红花朵,几只麻雀呆呆的立在枝桠上,静止的像是为美术生准备的一幅写生图,好生沉闷。视线转移,突然见到门前的两盆含羞草,不禁想起了些什么。
当一户人家经历过拆迁,金碧辉煌的水晶灯高高悬于天花板,它使得屋子灯火通明,像是皇宫举行了一场盛宴。42寸的液晶电视威风的盘踞在客厅内,脚踏着红木地板,四周的瓷砖锃光瓦亮,一切充满着现代气息。在父母的声声念叨下,我家终是摆脱了那个久远年代的房子并且装修风格如出一辙。没有了庭院前的小花圃,没有了房屋后的小菜地,有的只是条条框框的防盗措施,禁锢着我。
思绪飞到那时的小花圃里,里面的花不名贵,但它们却装饰着这个家,给我们带来一点小资情调。最喜欢的是那两盆含羞草,我会像个小孩子一样一次触碰每片叶子,它们果真娇羞地遮掩自己。然后我会静静蹲着,等待它们再次释放。就这样,我可以气定神闲地呆上一个下午。老舍先生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和苇叶上的嫩蜻蜓,心中安闲无适,像小儿
安睡在摇篮里,我也算是能理解了。那时我还给它们测过“含羞时间”,听,够文艺范儿!像物理实验一样,为了减小误差,我在早晨、中午、傍晚分别给它们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制成表格。我把这一不是有病就是有才的行为发到网上,下面大多是赞扬我这水滴石穿的精神。可怜了那几株含羞草被我碰来碰去,希望不要“抽筋”、“面瘫”什么的。含羞草的绿清新、养眼,不至太过浓烈,但乏深度,为此,我给它们拍了好多艺术照:春雨后的滋养照、黄昏时的明暗照、温婉可人的娇羞照。
含羞草所带给我的不仅于此,它真正使我“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当然稍加自诩了些。我一度欢腾地拿着小花洒给它们浇水,渐而渐之,我开始研究各种浇水姿势,听起来像是中国茶道,但我只是个业余的。
真的,现在回想起这一切,心里还为之动容,但再也不到那种熟悉的感觉,我深知。或是想的太入神,手中转动的笔飞了出去,在空中画出了不规则的线条,“啪”的掉落到地上。无的阳光穿过透明的笔管,被分解成一道微弱的虹——赤橙黄绿青蓝紫,复杂而不凌乱的颜。我趴在窗台上,仿佛听到阳光透过空气发出的寥廓声响……
岁月的痕迹我不敢淡忘。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以“痕迹”为题,“痕迹”就是事物留下的形迹,它是一种经历,一种见证。回顾青春路上,你都留下过什么样的痕迹?从写作题材上看,“痕迹”可以是实实在在的“物”。可以是一叠叠的证书和漂亮的成绩单,它们是你求学路上充实的痕迹;可以是手上一个厚厚的茧和纸篓里无数张涂鸦的稿纸,它们是你漫漫写作路上的痕迹;可以是跑道上流下的点滴汗水和手上擦伤留下的伤疤,它们是你体能训练中进步的痕迹……它们见证了你由懵懂无知到沉静成熟,由低落迷茫到逐渐坚定自己的信念。成长路上,总有这样的“痕迹”。可以写“痕迹”带给生活、学习哪些启发,对自己有何意义,在未来道路上,还应留下什么样的痕迹,以及怎么留下让自己最满意的痕迹。“痕迹”也可以写“虚”。可以是关爱、善良、理解、包容、诚信等美好情感带给自己的心灵触动,这些情感在“我”的心里留下痕迹。也可以是享受到某种心境而带来的愉悦之感在“我”心里留下的痕迹。可以选择陌生人的帮助、理解,表现大爱带给自己的感动;可以选择与大自然神交,表现美好景带给自己的心灵触动。特别要注意的是,行文中要有扣题意识,适时表达心
理感受,表现心灵的波动,点明这些情感在“我”心里的影响力。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立意角度要跳出材料,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注意题干的要求,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
【点睛】
命题作文需要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写出更好的作文。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能越“雷池”半步。没有限制的内容,题目上没写,需要自己去想。因为只有想到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到选材的广阔天地,扩大选材的范围。展开联想,深入挖掘主旨。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巧妙构思,化抽象为具体。“一粒沙里见世界,一瓣花上说人情”。选材若太宽太泛,会给人“空”或“浮”的感觉。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请以“温暖”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②不得抄袭、套作。③不少于800字。
【答案】
温暖
温暖是飘飘洒洒的春雨; 温暖是写在脸上的笑影; 温暖是义无返顾的响应; 温暖是一丝不苟的配合; 温暖是人与人间的关怀; 温暖是彼此之间的信任; 温暖是情,温暖是爱; 愿人间处处有温暖。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每当我听到这首歌时,脑海中不禁浮现出那感人的一幕。
2008年5月12日2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
0级大地震,这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扰乱了我们正常的生活。我知道,此时每一个中华人民的心都是连在一起的,都要靠顽强的信念把‘抗震救灾’进行到底! 巨大的自然灾害并没有把中国人打垮,相反,我们却看到中国人团结一心的一面,各地人民第一时间纷纷赶到灾区现场,为受灾人民点亮心烛,让他们感到温暖,到生的希望! 当人们自发的聚集在天安门广场时,当人们高举五星红旗时,当人们大喊“中国加油”“四川加油”“汶川加油”时,每一个中国人的悲伤的心都渐渐的平静了许多,因为我们坚信:中国在经历过重重困难后,一定会升起美丽的彩虹,而那美丽的彩虹却是由信心、团结、温暖、关怀......点燃的
希望。
这首《孩子,快,牵住妈妈的手》打动了多少人的心,又温暖了多少正通往天堂之路人的心呐!对,他们可以安心的走了,他们不用为自己的父母或儿女担忧了,因为一种充满力量的温暖火炬已传到了他们心中,他们被温暖包围着,他们再也不用忍受废墟下的黑暗与恐惧,思念亲人的痛,因为他们身边处处有温暖的身影,爱的身影。
一顶顶简陋的帐篷成了遇灾人暂时的居住地,虽然简陋,但它却为人们驱走了寒冷与恐惧,带来了温暖与快乐,素不相识的人聚到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心愿:重建那个火辣辣的四川! 相信!有温暖在,我们一定会把‘抗震救灾’进行到底! 后记:你是一颗星,我也是一颗星,我们陌生又不陌生,你照着我,我照着你,彼此不用说一句话,只有灵魂在无语中耸起一座巍峨的温暖的山,山下是一股涓涓溪流,那是希望的溪流......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的题目。(1)盘点生活中“温暖心灵”的人和事。这种盘点可以是针对自己的生活体验的,也可以是自己在阅读中受到的启发。我们的生活中,不是缺少“温暖心灵”的故事,而是需要我们去发现、挖掘及提炼我们收集到的例子,可以加以比较,择其新颖者作为写作素材。(2)采用对比法,写出变化。采用灵活有效的方法,如从
不“温暖心灵”写起,经过暗示、伏笔与铺垫,写出情感的转变,从而将事情写得摇曳生姿,这样,文章在内容上形成对比,使情感波澜起伏,极易有“文似看山不喜平”的效果。(3)我们可以这样思考:生活中并不是一直都在“温暖心灵”,必然会有一些不“温暖心灵”的人和事存在,那么这些人和事如何转化成“温暖心灵”的呢?如果从这种角度构思就可以写出波澜,将人和事写得摇曳生姿,波澜起伏。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上述立意角度都是跳出材料的,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在行文中注意结构的清晰,观点的明确,没有牵强的痕迹。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遇见仿佛是一种神奇的安排,它是一切的开始。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见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人,有了生命。在成长的道路上,你一定遇见过许多美好的人、事……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以“遇见”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700字。
【答案】例文
遇见
遇见,是人生的遇见;人生也就是遇见,一场短暂却令人印象深刻的遇见……
踏上了回家必经的小径,我仔细地打量着这所有的一切。这亦是一些遇见,但遇见的很平凡。每个人眼中都有着这些遇见,但每个人的内心则不同:有的内心平静如水,认为太平凡不过,只不过是大海中的一滴水;有的内心微波荡漾,平凡的事物有些也很美,外表令人赞叹;再有的内心波澜起伏,比如我。
这只是一次意外的遇见,当时我散步于楼下的野草园附近。一边用刚学的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来赞叹野草,一边则东张西望,环顾四周。待我像一个的诗人走进野草园,却蓦然停步,眼盯野草园:草园中央,似乎无中生有地冒出了一株向日葵!这才忆起已好久未至野草园,而那黄的衣衫则给这野草园平添了无限生机。
然而,自我当日与它遇见后,我却心中总觉得有什么怪异未解之处。于是便天天去看望它,如同是它的哥哥,每天关心它,爱护它,我心中莫名其妙的对它产生了亲密感。
一天,我手持雨伞,孤零零的回来了。我没有去看它,只是默默地一个人待在房间,竭力屏蔽外面轰隆隆的雷声与声势浩大的雨滴溅打的声音,愣愣地望着桌上一张“不省人事”的将要四分五裂的试卷,匹自出神。愤愤地,一股作气地,把一瓶可乐喝了下去。可谓“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一气之下,我从伞架夺过雨伞,“扑通”一声冲到雨中。
雨愈下愈大,隐隐约约地瞧见,几朵被打击得低头示弱的无力的小花与它,它依旧似平常:昂首挺胸,坚毅挺拔地伫立在雨中,似一尊高大的佛像。我看见了,它在笑;我听见了,它说:“不要为过去而悲伤,人生唯有挫折才愈精彩,要面对困难,迎头向上,向刘禹锡一样,‘前度刘郎今又来’!”
我听后似懂非懂的离开了。
之后,我搬家了,我亦不知它现在如何。我知道,要像它一样永远抬头向着阳光,驱散心中的阴霾。毕竟,那是我与它最美的一次相遇……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道命题作文。这个题目所写内容可以很多。如何确定写作对象,不妨采用追问的方式来帮助选材布篇。从“遇见”的对象来说,如果写人,可以是熟悉的人,也可以是陌生人,甚至是历史人物、名著人物等;如果写物或景,则特别要强调一种缘分或是一种结果,如陶渊明遇见菊花,牛顿遇到落地的苹果,都可入题。此外,考生再进一步追问,遇见的不仅可以是具体可感的人、物、景,还可以遇见“某种感受、某种领悟”,如“遇见幸福”“遇见青春”等,这也要求考生对生活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认识,能表达出
独特的感悟和情怀。文体要求写成叙述文,围绕“遇见”这一主题展开叙述,写清楚“遇见什么”和“遇见带来的感受”。其中细节刻画显得尤其重要,在细致的叙述或描写基础上,表达出自己深刻的人生感悟。
【立意】
遇见幸运,让生活美好
遇见幸福,让人生充实
遇见江南,享受宁静
遇见春雨,滋润心灵
遇见青春,让我坚强
【素材】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触动心弦的遇见;“这位妹妹,我曾经见过的。”这是贾宝玉与林黛玉初见时欢喜的遇见。“遇见你之前,我从没想过结婚,遇见你之后,我结婚没想过和别的人。”这是钱钟书给杨绛的决定一生的遇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世间一切,都是遇见。美好的遇见常常使你魂牵梦萦,辗转反侧。
2、记得家门前槐树开花时的美妙景象。起初,只是淡淡的小点点,隐匿在树叶间,不仔细
观望还不怎么容易被发现。阳光倾洒下来,整棵树都被笼罩在温暖的光晕中,那小花在闪闪的绿叶中静静地躺着,朝你微笑。当你和它们对视上时,你会由衷觉得,这是多么美好、纯真的遇见!遇见美丽的景,让你心旷神怡,遇见可爱的人儿,更会使你欢欣愉快。
3、朱伞青衣红墙,白墙灰瓦行人,薄雾惊晨,生在江南,身在江南,遇见江南。在江南最不缺的便是石阶了吧。清晨薄雾笼罩在江面,江水映着河边的人儿。他们用最传统最朴素的方式洗涤衣服,嘴里哼着喃喃小调,伴着流水随风而散了。小河边,也不免有孩子们玩耍,天真烂漫的他们带来了清晨的第一丝生机,同时正在悄然唤醒熟睡的村庄和晚起的人们。
【结构】
画面组合式记叙文是记叙文的写作模式之一,这种模式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生活片断巧妙地连接起来,所有片断都指向和表现同一个主题。如本题将“意外的遇见”“考试的失利”“雨中的相见”三个画面以遇见为主线连接在一起。这种结构在作文中运用,可以快速构思,快速成文。用以叙述,则清晰深刻;用以描写,则形象生动;用以抒情,则情深意厚;用以说理,则鞭辟入里。这种写作模式的优点是:在一个个生动画面展示过程中,让读者获得深刻鲜明的印象,并且文章脉络清晰,结构一目了然,内容“形散神聚”。
【点睛】
作为命题作文,要充分吸取题目中的隐含信息,确定文章的写作走向。命题人往往通过题面中的某个字词或字词之间的某种关系,向考生展示一些信息,我们要认真地领会和推敲。敲定一定的质,即文题点示考生应表达怎样的旨意,抒发何种感情,从而形成哪种走向的文面氛围。框定一定的量,即对出现在笔下的这篇作文中的人与事、情与理、时与空的量,作出某种限定:或一人或多人,或一事或数事,或瞬间或久远等等。要切中题旨文意,暗合命题要求。命题人总是从《新课程标准》出发,紧扣教材,巧拟文题,从某个角度去测试考生的认识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为此,我们必须整体揣摩出命题人的意图,把握作文的主题选材范围、结构等,以利正确定向下笔。正中自己的生活储存,突出个人感受最深的材料。众所周知,我们只有写自己熟悉的人,记自己熟悉的事,谈自己熟悉的问题,才能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感可发,才能写出内容充实、重点突出的好文章来。为此,我们一定要把文题与自己熟悉的内容对接,正中自己的生活储存,把作文引入得心应手、挥洒自如的境地。
请以“那一次,我真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请补充完整题目。 ②写出事件波澜。 ③凸显人物个性。
【答案】那一次,我真悲伤
曾几何时,记得这样一句话:“佛曰:前生五百次的回眸,才能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那么我要攒多少次的回眸,才能与你们相知相识。” ―――题记
人生真的需要经得起考验,人生路漫漫,总有一些残缺的美好,破碎的美丽,总会有些让人觉得感伤。
在半年前的那一天,那一刻,我长大了,我要毕业了,可我并不觉得很快乐而是真的觉得是撕心裂肺般的疼,因为,在那一天,我要与那些同窗六年的同学分道扬镳了。也许我们今后难以再次相见,也许我们会因为某些事而相遇。人们常说:“有的时候,离别是为了相聚;但是更多的时候,相逢都是以离别结束。”事实的确如此。可是,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都无法预料那些结果,所以我更加悲伤,更加迷茫。
那天,是我们分离的日子。清晨的雾很重很重,不知是为何,但我想,它可能也为我们而伤感吧!抬头仰望,天空也显得似乎有些阴郁。每个人都怀着紧张的心情,踏着沉重的步伐走进教室,然后又风风火火地拿出电话本、校友录,一个挨一个地写着,那么仔细,那么认真,然后再将本子小心翼翼地放进书包中,好象生怕弄丢了似的。每个人的背影都那么忙碌,却都隐含着那淡淡的忧伤。许久,教室里安静了下来,却安静得可怕,连一根针
掉在地上都听得见那细小的声音,我想我们又不约而同地回忆起那些值得我们留恋的往事了。
曾经的我们爱躲避太阳的毒辣,成结队地坐在校园里的小树和假山旁,在那里,我们总是可以随心所欲地畅谈心事,诉说烦恼;曾经的我们爱玩耍,因为我们相信校园无限大,总有我们小小的容身处;曾经的我们,自认为有许多烦恼,其实,我们只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曾经的我们,总想离开彼此,去结识更多的朋友,去学习更多的有趣的新知识。可是,当我们在拿到毕业照片的同时,却很不争气地留下了眼泪,那时,我们突然感觉离别近得可以触摸。
无论经过的这段日子是充满了耀眼的阳光与幸福,还是点缀了无数年少的心伤与迷茫,最后的最后,剩下的都是离别。
我们每个人沉默着,沉默着,谁都没有说任何一句话,只是想再看看这个一如既往的校园,看看这个我们曾经的“家”。然后,大家都散了,散了。
离开校园,我突然释怀,我想:人生真的就是一次单程列车,经过的风景永远无法再重温。
时间能冲淡一切,那一次留给我的伤痛,也会随时间而慢慢淡逝,而我,真的应该更珍惜
现在,因为……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目是“那一次,我真 ”,要求写记叙文,从题目看,有“那一次”,重点应该放到“事件”的叙述上,要出彩就要写出事件的波澜,然后注意先把内容补充完整,围绕补充的内容行文。如补充的是“悲伤”,然后围绕“悲伤”这一中心写,行文时可以用倒叙的方式先描述“悲伤”的结果,然后追出故事的原因,在追述故事的过程中还可用原先的欢快和结果的悲伤形成对比,更加突出“悲伤”的结果,高中的作文要比初中的有一个较大的提升,在写“悲伤”的过程中最好能反映出一定的规律,如人生的“悲欢离合”不可避免,只能坦然的面对等,写出的不是偶然的事件的悲伤,而是面对人生的感悟,不可避免的悲伤。
点睛:高考记叙文写作的四大要领:要领一.讲一个完整的故事。记叙文的本质特点是故事性,情节精彩,故事性强,悬念重重,能引人入胜。有了故事性,才有了记叙文的本质。记叙文写作,成败的关键皆由故事性决定。优秀的记叙文,往往构思精致巧妙,情节引人入胜,高明的作者都在故事情节的完整及构思的巧妙方面下功夫。故事的情节是要靠矛盾的发展去推动的,因而情节的发展要有自然性、合理性和完整性。要领二.塑一个鲜活的人物。写记叙文离不开写人。写人千万不能写成纸人,站立不起来,鲜活不起来。要人物
形象鲜活起来,除了对人物与事件进行叙述以外,还必须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等等。要领三.作一番生动的描写。包括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等等。不管是人物描写、景物描写,还是场面描写,都必须注意细节描写。要领四.抒一段动人的情感抒情,简单地说,就是用真挚的语言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在记叙的过程中,恰到好处地对所记叙的人和事抒发感情,可以让平白的叙事锦上添花,引起读者的共鸣。抒情的文字有时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作者凭借所描述的人、事、景、物来传情达意,即间接抒情,常见的间接抒情方法有叙事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三种。抒情文字有时在叙述和描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也就是直抒胸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想象一下,二十年以后会怎么样呢?一定和现在不一样。我们的父母已老态龙钟,我们自己已成家立业,我们的国家已兴旺发达,我们的社会已智能方便,我们的世界已……
请展开想象,以“二十年以后”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不少于800字;表现正能量的主题;有细节,有描写。
【来源】山东省淄博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模块考试语文试题
【答案】二十年后
如水的日子一晃即逝,转眼间二十年过去了,张王赵李通过电话联系,准备聚一聚,叙叙同窗之谊.组织者是张,地点在张新近营业的玫瑰园酒吧.
见面了,大家激动得相互拥抱,再照胸一拳打得情深意重。“哥们儿,混得咋样?真他妈的想死你了。”
大家喝酒聊天,好不尽兴。“×××混得不错,刚升职了。”“那小子就是精明,改日非蹭他两顿不可。”
“×××英年早逝。”座下一片嘘叹“可惜了。”
聊着聊着,大家说到自己的家庭。起初只是蜻蜓点水,点到即止,渐渐地,大伙儿动了真情。
四人中就数李生活最窘迫,还处在“帮困”之列。他兴致不高,只是偶尔搭腔两句,更多时候只是木讷地充当听客。
首先是张。“我的境况大家是看到的,这酒吧是小点,可也够档次。不过,我的那位大家见过,丑是丑点,但我在乎的是她那15万元铺底,没办法,丑就丑吧。不过,有时见到漂亮的,这心里还真是不平衡。”
接下来是王。“我不图别的,就图她漂亮。她就爱花钱,这手好像漏钱似的。没法子,谁叫
我图她漂亮呢。”
赵接着。“我真倒霉,单位里人都说我是妻管严。我有啥法子?谁让她爸是厂长呢?我这个科长只有小心伺候,否则我的饭碗……不保啊!”
张、王、李都叹气摇头……
三人一起把目光投到一直不吭声的李身上.
“我……其实我知足了。我在五金厂里上班,每天加班到晚上十二点。她在距厂差不多二里的地方摆摊卖馄饨,天冷了,西北风呼呼地吹,她就在那一直等,直到听到我自行车的铃声,她旋大油灯,给炉子加煤。然后,她会给我盛一大碗热馄饨,叫我吃了暖暖身子。这么冷的天,她一个女人家就这么坐在那里等,两只手冻得又红又肿。她看到我疲惫不堪的样子。心疼地说:‘累吧,这活要是干不了的话就别硬撑了。咱们到乡下去,咱攒的钱够办一个小鸡场。虽说日子不会太宽裕,可吃饱穿暖肯定不成问题。你也不用每天都这么累。看你,都瘦成什么样儿了。我心里有多难受,你知道吗?’她眼泪一个劲儿地往外流……”
李越说越动情,声音也开始颤抖了:“我,我真的知足了,我一个没出息的工人有啥能耐?她死心踏地跟着我日夜操劳,还替我担心,为我流泪。人家老婆的手又白又嫩,可她原本白嫩的手整天与碗筷油水打交道。我心疼她叫少干点。可她只是淡淡地笑笑。说她不会让
一人苦一人累,我家的担子是重是沉,可我家两人扛担子。”
李开始流泪了“我活得窝囊,可我这心里热乎乎的,人生路上,我扶着她,她扶着我。我们互相鼓励,互相关怀。多少风风雨雨过去了,要不是她的关怀,我早就倒下去了。”
张王赵张大嘴巴,眼睛瞪着圆圆的。惊讶?怀疑?羡慕?他们怀疑是否有这样的关怀,又羡慕李的幸运。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命题作文,审题非常关键,拿到作文题目,要解决三方面问题:①确定文章体裁;②划定取材范围;③掌握写作重点。本次作文属于“材料+命题”式的命题作文,作文的题目是“二十年以后”。写作的体裁题干已经规定为记叙文。“二十年以后”写作重点是写二十年以后发生的变化,命题前的材料指出二十年后“一定和现在不一样”,具体有哪些不一样呢?,材料指出“父母已老态龙钟”“自己已成家立业”“国家已兴旺发达”“社会已智能方便”等等,所以作文时可以抓住其中的任意一个方面,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通过具体的事情记叙来想象二十年后自己的生活、生活的环境、国家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比如可以通过一次二十年后同学聚会,让参加聚会同学们各自讲述自己的
生活的状况的形式,来反映二十年带来的变化,表现同学各自的人生追求。但是要注意题目要求“表现正能量的主题;有细节,有描写”;也可以通过想象二十年后自己的某一天具体经历,来想象二十年生活的变化,或者表达科技的发展给人生活带来哪些便利;还可以以自己的家乡、母校等为写作对象,想象二十年后家乡、母校等的模样,写作时要体现出家乡或者母校等特点,比如抓住家乡农产品特点,从农产品种植、加工等方面想象二十年后家乡的模样,体现科技兴农给农村带来的翻天覆变化。
【点睛】
命题作文是传统的作文考试方式。有人说命题作文是“戴着镣铐跳舞”。意思是命题作文限制得过死,不利于同学们发挥习作个性。其实,我们只要把握命题作文的写作规律,一样可以写得精彩。命题作文,审题非常关键,拿到作文题目,要解决三方面问题:
1.确定文章体裁;
2.划定取材范围;
3.掌握写作重点。
要写好一篇命题作文,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步:精细审题。一般情况下,审题应做到“瞻前顾后、一字不漏”,明确题目的范围及
重点,准“题眼”。
第二步:精深立意。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中心犹如文章的灵魂,必须正确、集中、深刻。
第三步:精心选材。力争用与众不同的材料,写出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
第四步:精彩表达。表达包括结构和语言两个方面。确立了中心,选好了材料,就要考虑文章的谋篇布局。此外,还要精心锤炼词语,巧用修辞手法,力求让文章语言“活”起来。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