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先秦两汉民间的灶神崇拜
灶神,俗称灶君、灶王、灶王爷、灶界、灶界老爷、东厨司命等等。在民俗信仰中,他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神灵,其作用和地位,还远在门神之上。在茹毛饮血的时代结束以后,灶在人类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当然是极为重要的。因此,人们感谢它,尊敬它。灶的自然属性,是以火烧煮食物。人们所感谢、尊敬的,正是灶的这种自然属性。人们渐将这种灶的自然属性人格化,这就形成了最早的灶神信仰。
灶煮熟食物的工作是靠火完成的。在远古时代,火主要用于烧煮食物,灶也很简单。’因此,在神灵信仰中,火神与灶神往往混同于一。如:
黎。应肋《 风俗通义• 礼曲》 云:" <周礼说》 :撷项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以为灶神。”又宗凛《 荆楚岁时记》 引许慎《 五经异义》 云:“撷项有子曰黎,为祝融,火神也。祀以为灶神。”
吴回。《 淮南子• 时则》 高诱注云:“吴回为高辛氏火正,死为火神,托祀于灶。”
炎帝。《 淮南子• 祀论篇》 云:“炎帝作火,死而为灶。”
火神之为灶神,还有另一方面的依据。远古时代,火正负责守护火神。诸主持炊事的人前来取火生灶,煮熟食物,如果取不到火种,灶就无法烧煮食物。也说是说,火正对灶有着支配
灶煮熟食物的工作是靠火完成的。在远古时代,火主要用于烧煮食物,灶也很简单。’因此,在神灵信仰中,火神与灶神往往混同于一。如:
黎。应肋《 风俗通义• 礼曲》 云:" <周礼说》 :撷项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以为灶神。”又宗凛《 荆楚岁时记》 引许慎《 五经异义》 云:“撷项有子曰黎,为祝融,火神也。祀以为灶神。”
吴回。《 淮南子• 时则》 高诱注云:“吴回为高辛氏火正,死为火神,托祀于灶。”
炎帝。《 淮南子• 祀论篇》 云:“炎帝作火,死而为灶。”
火神之为灶神,还有另一方面的依据。远古时代,火正负责守护火神。诸主持炊事的人前来取火生灶,煮熟食物,如果取不到火种,灶就无法烧煮食物。也说是说,火正对灶有着支配
权。因此,黎、昊回等火正,是以火神而为灶神了。或以为祭灶神并非祭火神,或灶之神,而是祭所谓“先炊”。《 仪礼• 特性馈食礼》 云:“尸卒食而祭嬉覃、雍覃。”郑玄注云:“覃者,老妇之祭。”孔颖达疏云:“老妇,先炊也。此祭先炊,非祭火神。”“先炊”,便是最早主持炊事的人。这种说法,也颇有道理。
灶的自然属性是以火烧煮食物,但毕竟与火不同。烧煮食物,不过是火的自然功用之一,此其一;除了火之外,灶还得有人的参与,才能毕其功,此其二。直接支配灶以发挥其功能的人,是“先炊”,而不是火正亦即守护火种之人。于是,“先炊”便成了司灶之神,得到人们的祭祀。先炊又是与灶的自然属性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因而,人们便以“司灶之神”混同于灶神。
先炊为老妇,这也很好理解。与渔、猎、耕、战相比较,炊事应该是算比较轻松的工作,故由老妇主持。且食物是当时最主要的消费品,主持炊事的老妇,或同时执掌食品分配的大权。她很可能是母系社会中有相当高的地位的女性。有关灶神的形象、身份等,还有一些奇怪而又可笑的说法。《 庄子• 达生》 云:“灶有髻。”司马彪注云:“髻,灶神,著赤衣,状如美女。”这当是民间的俗说,以直观的臆测为根据。今人袁坷认为,“髻”即“膨”之假音。蜂,嶂螂也。古人以嶂螂为神物。灶上是嶂螂神秘出没的地方,故人们误以为嶂螂就是灶神。
灶的自然属性是以火烧煮食物,但毕竟与火不同。烧煮食物,不过是火的自然功用之一,此其一;除了火之外,灶还得有人的参与,才能毕其功,此其二。直接支配灶以发挥其功能的人,是“先炊”,而不是火正亦即守护火种之人。于是,“先炊”便成了司灶之神,得到人们的祭祀。先炊又是与灶的自然属性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因而,人们便以“司灶之神”混同于灶神。
先炊为老妇,这也很好理解。与渔、猎、耕、战相比较,炊事应该是算比较轻松的工作,故由老妇主持。且食物是当时最主要的消费品,主持炊事的老妇,或同时执掌食品分配的大权。她很可能是母系社会中有相当高的地位的女性。有关灶神的形象、身份等,还有一些奇怪而又可笑的说法。《 庄子• 达生》 云:“灶有髻。”司马彪注云:“髻,灶神,著赤衣,状如美女。”这当是民间的俗说,以直观的臆测为根据。今人袁坷认为,“髻”即“膨”之假音。蜂,嶂螂也。古人以嶂螂为神物。灶上是嶂螂神秘出没的地方,故人们误以为嶂螂就是灶神。
《 荆楚岁时记》 引许慎《 五经异义》 云灶神“姓苏,名吉利。其妇姓王,名传颊”。
《 后汉书• 阴识传》 注引《 杂五行书》 云:“灶神名禅,字子郭,衣黄衣。”又段成式《 酉阳杂》 前集卷上《 诺皋记》 云:“灶神名魄,状如美女。又姓张名单,字子郭。夫人字卿忌,有六女,皆名祭洽(一作察洽)。• • • • • 一曰,灶神名壤子也。”“禅”、“单”皆通“蝉”,亦指嶂螂。至于名“魄”之说,或由“吴回”之“回”音似而致。
又因一灶嶂螂不止一只,故人们又造出了一个灶神家庭而附会之,以圆其说,遂有灶神夫人女儿之说。夫人名卿忌,卿者,古代夫妇间之爱称也,“忌”者,亦即“膨”之假音,亦嶂螂也。祭洽者,“祭”亦与“膨”音近,亦嶂螂也。察洽者,察人这善恶也,民俗信仰中灶神有社会功能如此。然则何以谓灶神姓张?《 酉阳杂》 又言灶神之属神云:“其属神有天帝娇孙、天帝大夫、天帝都尉、天帝长兄、删上童子、突上紫宫君、太和君、玉池夫人等。”中多天帝家族人员,而天帝姓张名坚。殆灶神亦为张坚父系家族中人,故亦姓张。
民间道教中的灶神,更是名目繁多。《 灶王经》 中,云灶神乃“种火老母”,或云“种火老元君”,也是一位老妇。此说或源于“先炊”之说。
《 灶王经》 又云:“有东方青帝灶君,南方赤帝灶君,西方白帝灶君,北方黑帝灶君,中央黄帝灶君。五方五帝灶君夫人。天厨灵灶神君,地厨神灶神君,曾灶、祖灶神君,灶公
《 后汉书• 阴识传》 注引《 杂五行书》 云:“灶神名禅,字子郭,衣黄衣。”又段成式《 酉阳杂》 前集卷上《 诺皋记》 云:“灶神名魄,状如美女。又姓张名单,字子郭。夫人字卿忌,有六女,皆名祭洽(一作察洽)。• • • • • 一曰,灶神名壤子也。”“禅”、“单”皆通“蝉”,亦指嶂螂。至于名“魄”之说,或由“吴回”之“回”音似而致。
又因一灶嶂螂不止一只,故人们又造出了一个灶神家庭而附会之,以圆其说,遂有灶神夫人女儿之说。夫人名卿忌,卿者,古代夫妇间之爱称也,“忌”者,亦即“膨”之假音,亦嶂螂也。祭洽者,“祭”亦与“膨”音近,亦嶂螂也。察洽者,察人这善恶也,民俗信仰中灶神有社会功能如此。然则何以谓灶神姓张?《 酉阳杂》 又言灶神之属神云:“其属神有天帝娇孙、天帝大夫、天帝都尉、天帝长兄、删上童子、突上紫宫君、太和君、玉池夫人等。”中多天帝家族人员,而天帝姓张名坚。殆灶神亦为张坚父系家族中人,故亦姓张。
民间道教中的灶神,更是名目繁多。《 灶王经》 中,云灶神乃“种火老母”,或云“种火老元君”,也是一位老妇。此说或源于“先炊”之说。
《 灶王经》 又云:“有东方青帝灶君,南方赤帝灶君,西方白帝灶君,北方黑帝灶君,中央黄帝灶君。五方五帝灶君夫人。天厨灵灶神君,地厨神灶神君,曾灶、祖灶神君,灶公
、灶母神君,灶夫、灶妇神君,灶子灶孙神君,灶家姊妹媳妇眷属神君,五方游奕灶君,灶下炊涛神女,运火左右将军,进火神母,游火童子,天帝娇男、地帝娇女,囱中童子,童男童女。”“五方五帝灶君”,大概是专门的灶君。“五方游奕灶君”,大概是像游方僧人一样闲散的灶君,飘游不定,或许就是舟船上的灶君?“曾灶祖灶神君”、“灶子灶孙神君”之类,则灶君又有一个像模像样的家族,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五世同堂,其乐融融。“炊涛神女”、“运火将军”、“进火神母”、“游火童子”之类,则灶君又有一个不小的衙门,灶发挥职能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神灵主之,各司其职,连烟囱中,也有童子在,保证烟囱的正常工作。不过,这些众多的灶神之中,哪一位是主神呢?
如果天下人家的灶,都有一灶神或一灶神家族,那么,新设一灶,就得新增一灶神或一灶神家族,这灶神或灶神家族,是哪里来的呢?如果拆掉一灶,那么,灶神或灶神家族,该去什么地方呢?是一灶自始自终是一灶神或灶神家族,还是像阳世官员一样,灶神或灶神家庭也有任免替代?
将某种自然物或非自然物(经过人化的自然物,如门、灶、井等)的属性人化,就创造出了自然神或非自然神。这种人化,本身就预示了神的社会性。而相应地,神本来所体现的自然属性(或自然职能)就逐渐减弱、淡化,乃至完全消失。灶神的情形也是如此。后世民
如果天下人家的灶,都有一灶神或一灶神家族,那么,新设一灶,就得新增一灶神或一灶神家族,这灶神或灶神家族,是哪里来的呢?如果拆掉一灶,那么,灶神或灶神家族,该去什么地方呢?是一灶自始自终是一灶神或灶神家族,还是像阳世官员一样,灶神或灶神家庭也有任免替代?
将某种自然物或非自然物(经过人化的自然物,如门、灶、井等)的属性人化,就创造出了自然神或非自然神。这种人化,本身就预示了神的社会性。而相应地,神本来所体现的自然属性(或自然职能)就逐渐减弱、淡化,乃至完全消失。灶神的情形也是如此。后世民
间信仰中的灶神,有着许多与灶本身无关的社会职能。《 礼记• 祭法》 云:" (王)立七祀,曰司命,曰中畜,曰国门,曰国行,曰泰厉,曰户,曰灶。… … 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户,或立灶。”郑玄注云:“小神居人之间,司察小过,作谴告者尔。”葛洪<抱朴子• 微旨》 云:“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大者夺纪,纪者,三百日也。小者夺算,算者,三日也。”
民间道教,更是竭力渲染灶神的社会职能。《 灶王经》 云灶神种火老母“主人寿命长短,富贵贫贱,掌人职禄。又为五帝灶君,管人住宅。十二时辰,普知人间之事。每月朔旦,记人造诸善恶,及其功德,录其轻重,夜半,奏上天尊,定其簿书,悉是此母也。凡人家灶,皆有禁忌。若不忌之,此母能致祸殃,弗可免也。”又《 敬灶全书• 真君劝善文》 云:“灶君乃东厨司命,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恶,奏一家功过。每逢庚甲日,上奏玉帝。善恶簿呈电,终月则算。功多者,三年之后,天必降之福寿。过多者,三年之后,天必降之灾殃。”
大而言之,灶神有两种社会职能。
一是该家庭的保护神。《 真君劝善文》 “保护一家康泰”是也。灶君为其家驱赶或纠察鬼魅,使不为害。北宋刘斧《 青琐高议》 卷一云,彬州刺史彭介,某夜如厕,见厨房中有一
民间道教,更是竭力渲染灶神的社会职能。《 灶王经》 云灶神种火老母“主人寿命长短,富贵贫贱,掌人职禄。又为五帝灶君,管人住宅。十二时辰,普知人间之事。每月朔旦,记人造诸善恶,及其功德,录其轻重,夜半,奏上天尊,定其簿书,悉是此母也。凡人家灶,皆有禁忌。若不忌之,此母能致祸殃,弗可免也。”又《 敬灶全书• 真君劝善文》 云:“灶君乃东厨司命,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恶,奏一家功过。每逢庚甲日,上奏玉帝。善恶簿呈电,终月则算。功多者,三年之后,天必降之福寿。过多者,三年之后,天必降之灾殃。”
大而言之,灶神有两种社会职能。
一是该家庭的保护神。《 真君劝善文》 “保护一家康泰”是也。灶君为其家驱赶或纠察鬼魅,使不为害。北宋刘斧《 青琐高议》 卷一云,彬州刺史彭介,某夜如厕,见厨房中有一
乌衣朱冠者,正在责罚一鬼。彭推门人问,乃知乌衣朱冠者为灶神,正在责罚人厨窃食的饿鬼。灶神自称为彭之属吏,云“阴识吾主内外事,酉刻则出巡。遇魅魅蛆烟皆逐之,此吾职也。”又云:“吾职虽微,权实颇重”云云。洪迈《 夷坚乙志》 卷八《 秀州司录厅》 载,一鬼人厨,灶神喝问他干什么,鬼答道闲行,灶神叱曰:“不得作过!”鬼云不敢。
家庭成员有难时,不论在家里还是在外面,灶神都有救之责。《 夷坚丁志》 卷二十《 杨氏灶神》 云,杨氏子不肖,为父所逐,在人家贮草破屋中栖身。某夜,一虎入屋,将危及到杨氏子。这时,杨家灶神率神兵前来,驱赶老虎,使杨氏子转危为安。
许多有关灶的民俗现象,正是建立在灶神为家庭保护神这一观念的基础之上的。如古代有一种“镜听”之俗,或云“听响卜”,或云“灶卜”。即若有所眩,于除夕晚(或云正月十五晚、八月十五晚、不拘何日晚等等)焚香礼灶,对灶神告明所卜何事,即怀镜出行,听到的第一句话,就是所卜之事的答案,便加以仔细揣摩,牵强附会,寻择吉凶可否或结果如何。此俗即是请求灶神指点迷津。灶神是该家庭的保护神,当然不会胡乱指点,或者故意把人导人歧途。人们对灶神的指点,当然也十分信赖。
旧时婚俗,订婚礼成,该女子的生辰八字,便要交付男方。男方将它放人灶隆(即安放灶神像处)。这样,据说男方家中的灶神,对这位未来的家庭成员,也会予以一定程度的保护了。
家庭成员有难时,不论在家里还是在外面,灶神都有救之责。《 夷坚丁志》 卷二十《 杨氏灶神》 云,杨氏子不肖,为父所逐,在人家贮草破屋中栖身。某夜,一虎入屋,将危及到杨氏子。这时,杨家灶神率神兵前来,驱赶老虎,使杨氏子转危为安。
许多有关灶的民俗现象,正是建立在灶神为家庭保护神这一观念的基础之上的。如古代有一种“镜听”之俗,或云“听响卜”,或云“灶卜”。即若有所眩,于除夕晚(或云正月十五晚、八月十五晚、不拘何日晚等等)焚香礼灶,对灶神告明所卜何事,即怀镜出行,听到的第一句话,就是所卜之事的答案,便加以仔细揣摩,牵强附会,寻择吉凶可否或结果如何。此俗即是请求灶神指点迷津。灶神是该家庭的保护神,当然不会胡乱指点,或者故意把人导人歧途。人们对灶神的指点,当然也十分信赖。
旧时婚俗,订婚礼成,该女子的生辰八字,便要交付男方。男方将它放人灶隆(即安放灶神像处)。这样,据说男方家中的灶神,对这位未来的家庭成员,也会予以一定程度的保护了。
此外,或许还有保佑这桩婚姻得以最终成立,即女方不会中途变卦的意思在。
旧时江南等地俗,人有头昏发热之症,就认为是丢失了魂魄。小孩尤是如此。据说只要将魂魄招回来,病就好了。招魂魄之法,有许多种,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求之于灶。先焚香礼拜灶神,然后,告之于家中何人有病,疑是失落魂魄,故烦请灶神出去寻。接着,便声声唤取患者的名字,每唤一声,就将一滴净水,滴于蒙在一小碗上的黄纸上。滴处成了圆形之像,就表明魂魄已被灶神回,这圆形之像便是。患者喝下黄纸上呈圆形之像的净水,意谓魂魄回到其身,病也就会好了。
幼儿赴外婆家或其他亲戚家,在离家之前,家人必到灶上,取些烟灰,涂于小儿鼻梁上。据说这样,灶神就会保佑这小儿路平安。路上邪魅,见有灶神保护,自然不敢伤害这小儿了。一到亲戚家,大人就将小儿鼻梁上的烟灰擦掉,说是“灶界老爷回去吧。”接着,主人家人就抱此幼儿,在灶后坐一会儿,据说,这样,这家的灶神,在这幼儿作客期间,也会很好地保护这位小客人,使不受妖邪鬼魅或寒暑毒虫之类的侵害。
至今仍有不少地方,遇事尚有焚香礼拜灶神,请求保护之俗。“靠灶吃饭”, 更是民间流行甚广的谚语。这些,都是很明确地把灶神当作家庭的保护神对待。家庭监察之神,是灶君的另一大职能。他监察此家的善恶,定期上报天帝。或云每月三十日上报,或月初一日之半夜,
旧时江南等地俗,人有头昏发热之症,就认为是丢失了魂魄。小孩尤是如此。据说只要将魂魄招回来,病就好了。招魂魄之法,有许多种,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求之于灶。先焚香礼拜灶神,然后,告之于家中何人有病,疑是失落魂魄,故烦请灶神出去寻。接着,便声声唤取患者的名字,每唤一声,就将一滴净水,滴于蒙在一小碗上的黄纸上。滴处成了圆形之像,就表明魂魄已被灶神回,这圆形之像便是。患者喝下黄纸上呈圆形之像的净水,意谓魂魄回到其身,病也就会好了。
幼儿赴外婆家或其他亲戚家,在离家之前,家人必到灶上,取些烟灰,涂于小儿鼻梁上。据说这样,灶神就会保佑这小儿路平安。路上邪魅,见有灶神保护,自然不敢伤害这小儿了。一到亲戚家,大人就将小儿鼻梁上的烟灰擦掉,说是“灶界老爷回去吧。”接着,主人家人就抱此幼儿,在灶后坐一会儿,据说,这样,这家的灶神,在这幼儿作客期间,也会很好地保护这位小客人,使不受妖邪鬼魅或寒暑毒虫之类的侵害。
至今仍有不少地方,遇事尚有焚香礼拜灶神,请求保护之俗。“靠灶吃饭”, 更是民间流行甚广的谚语。这些,都是很明确地把灶神当作家庭的保护神对待。家庭监察之神,是灶君的另一大职能。他监察此家的善恶,定期上报天帝。或云每月三十日上报,或月初一日之半夜,
或云腊月二十三,或云腊月二十四,或云每逢庚申日,众说纷纭,各出心裁编造而成。天帝据灶神所报该家之善恶,进行奖惩,降祥降灾,压纪压算。压纪压算,跟人的寿命相关,故灶神又称“司命”或“东厨司命”。
古往今来,那些作恶之家,也和寻常人家一样,都有灶。如果真有灶神,灶神又真像民间信仰中所认为的那样,那么,作恶三年后,就会遭殃,世界也就太平多了。可惜事实并非如此。
奉灶神为家庭保护神之俗,乃是起于对灶的崇拜和感谢。真是靠了灶里烧熟的食物,全家人才能活命。奉灶神为家庭监察神之俗,乃是起源于“劝人为善”的传统文化观念。世人不察,只是根据民俗信仰中灶神的这两大职能,想用取媚于灶神的手段来达到现实的功利目的。这样,便有了祀灶之俗。
祀灶之俗,先秦即已有之,有“媚灶”之说(见《 论语》 )。后世,祀灶之俗,又有许多名堂。
民间常用初一、十五焚香礼拜各种神灵,如观音、弥勒、关帝等等。有些地方,也有初一、月半礼拜灶神之俗。河北《 阳原县志》 云:“民间供灶神于厨下。每塑望,具香褚肃拜,三跪三叩。神像系一男一女。其职司在察各家琐事。”又辽宁(义县志》 云灶神“谓张其
古往今来,那些作恶之家,也和寻常人家一样,都有灶。如果真有灶神,灶神又真像民间信仰中所认为的那样,那么,作恶三年后,就会遭殃,世界也就太平多了。可惜事实并非如此。
奉灶神为家庭保护神之俗,乃是起于对灶的崇拜和感谢。真是靠了灶里烧熟的食物,全家人才能活命。奉灶神为家庭监察神之俗,乃是起源于“劝人为善”的传统文化观念。世人不察,只是根据民俗信仰中灶神的这两大职能,想用取媚于灶神的手段来达到现实的功利目的。这样,便有了祀灶之俗。
祀灶之俗,先秦即已有之,有“媚灶”之说(见《 论语》 )。后世,祀灶之俗,又有许多名堂。
民间常用初一、十五焚香礼拜各种神灵,如观音、弥勒、关帝等等。有些地方,也有初一、月半礼拜灶神之俗。河北《 阳原县志》 云:“民间供灶神于厨下。每塑望,具香褚肃拜,三跪三叩。神像系一男一女。其职司在察各家琐事。”又辽宁(义县志》 云灶神“谓张其
姓,夫人曰灶王奶奶,或日高氏。作为家庭之主神。家家必供之神也。神位即设厨室灶旁壁上。朔望年节,焚香致祭”。吴地有六月祭灶之俗。《 礼记• 月令》 云:“夏礼灶。”孔颖达《 正义》 云:“灶神常祀在夏。”吴俗正与古礼相合。顾禄《 清嘉录》 卷六云:“六月初四、十四、念四日,比户祀司灶,谓之谢灶。谚云‘三番谢灶,胜做一番清醛’。祀时,以米粉作团,素羞四篡,俗称“谢灶素菜’。”“谢灶”,有感谢灶烧煮食物,保佑一家平安的意思在,但“胜做一番清蘸”云云,又说明并非仅仅如此。“醛”是一种道教仪式,道士设坛祭祷,把人间的意愿送达上天,请求天神允诺。故“胜做一番清酷”之谚,说明谢灶之俗,也是将灶神作为天帝所派驻人家的监察之神对待的。其目的,无非是想请灶神天帝面前为此家隐过扬善,并转达此家的意愿,代表此家的利益说话,让天帝免灾赐福。因而,在民间信仰中,祭祀灶神的功用,可跟“做‘清酿”相上匕。
吴地夏日祀灶,祭品用素忌荤,与腊月祀灶荤素并用不同,也与古代祭灶不避荤之俗不同。这大概与昊地喜欢吃“六月素”(即在农历六月整月吃素)之俗有关。行祭时,先将灶神像置于灶。《 集说诊真》 云:“今之有灶者,莫不供一方面长须绘像,以为灶君。”灶神像大致都是“方面长须”者。若无灶神像,亦可网如。又将祭品如豆腐干、百叶、酥糖、糕点、瓜果等列于灶君神像之前,焚香点烛,念《 多心经》 。祭毕,焚纸钱纸锭,荷花锭。将灶神
吴地夏日祀灶,祭品用素忌荤,与腊月祀灶荤素并用不同,也与古代祭灶不避荤之俗不同。这大概与昊地喜欢吃“六月素”(即在农历六月整月吃素)之俗有关。行祭时,先将灶神像置于灶。《 集说诊真》 云:“今之有灶者,莫不供一方面长须绘像,以为灶君。”灶神像大致都是“方面长须”者。若无灶神像,亦可网如。又将祭品如豆腐干、百叶、酥糖、糕点、瓜果等列于灶君神像之前,焚香点烛,念《 多心经》 。祭毕,焚纸钱纸锭,荷花锭。将灶神
放人灶隆(灶上一隐秘处),或焚却。今江南农村,尚有于六月二十四祀灶之俗,其式一般亦如此。灶神是天帝属下,被道家列人其神系,算是道家中的神灵。而《 多心经》 则是佛经。祭灶时念《 多心经》 ,亦是民俗中佛道互用之一例。
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祀灶,在我国是极为普遍的民俗。
腊月祀灶,据说起于西汉阴子方。《 后汉书• 阴识传》 云:“宣帝时,阴子方香,至孝有仁思。腊月晨炊,而灶神形见。于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自是以后,暴于巨富。田有七百余顷,舆马仆隶,比干邦君。子方常言,我子孙必将强大,至识三世而后繁昌。故后常以腊日祀灶,而荐黄羊焉。”梁人宗J 凛<荆楚岁时记》 亦云腊日“并以豚酒祭灶神。… … 汉阴子方,腊日见灶神,以黄犬祭之,谓为黄羊。阴氏世蒙其福。俗人竞尚,以此故也。”
然周处《 风土记》 云:“腊月二十四日夜,祀灶。谓灶神翌日上天,白一岁事,故先一日祀之。”后世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祀灶之俗,即承此而来。灶神上天向天帝汇报前夕,人们借饯行之机祭礼取媚,希望灶神为其多多美言,让上帝给他们免灾赐福。范成大《 祭灶词》 描绘祀灶情景及其民俗心理甚详,云:“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男儿酌献女儿避,酚酒烧钱
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祀灶,在我国是极为普遍的民俗。
腊月祀灶,据说起于西汉阴子方。《 后汉书• 阴识传》 云:“宣帝时,阴子方香,至孝有仁思。腊月晨炊,而灶神形见。于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自是以后,暴于巨富。田有七百余顷,舆马仆隶,比干邦君。子方常言,我子孙必将强大,至识三世而后繁昌。故后常以腊日祀灶,而荐黄羊焉。”梁人宗J 凛<荆楚岁时记》 亦云腊日“并以豚酒祭灶神。… … 汉阴子方,腊日见灶神,以黄犬祭之,谓为黄羊。阴氏世蒙其福。俗人竞尚,以此故也。”
然周处《 风土记》 云:“腊月二十四日夜,祀灶。谓灶神翌日上天,白一岁事,故先一日祀之。”后世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祀灶之俗,即承此而来。灶神上天向天帝汇报前夕,人们借饯行之机祭礼取媚,希望灶神为其多多美言,让上帝给他们免灾赐福。范成大《 祭灶词》 描绘祀灶情景及其民俗心理甚详,云:“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男儿酌献女儿避,酚酒烧钱
灶君喜。脾子斗争君莫闻,猎犬触秽君莫慎,送君醉饱登天门。构长构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腊日祭灶所用供品,有用荤者,亦有忌荤专用素者。子方腊日祀灶黄羊,或云黄,是用荤。又顾思张《 土风录》 卷一云:“《 白虎通》 祭灶以鸡。东坡《 纵笔》 云:‘明日东家应祭灶,只鸡斗酒应潘吾。’范石湖《 祭灶》 诗:‘猪头烂肉双鱼鲜。’今相沿用素,是以佛待神耶?明嘉定王槐价已灶词》 云:‘隆边烂煮黄毛鲜,一碟胶牙腻更圆。’是亦以鱼牲祀之。”吴自牧《 梦梁录》 、周密《 武林旧事》 所载腊月廿四祀灶之俗,所用俱是素品。后世腊月祀灶,确以专用素品者为多。此当是受佛教的影响。
昊俗腊月祀灶,也甚为隆重。上引范成大<祭灶词》 已言之。后世称为“送灶界”。乃送灶神上天言事也。祭品虽多用素,但其他仪物则甚为繁多。顾禄《 清嘉录》 卷十二云:“俗呼腊月二十四夜为念四夜。是夜送灶,谓之送灶界。比户以胶牙场祀之,俗称元宝糖。又以米粉裹豆沙馅为饵,名曰谢灶团o ’祭时,妇女不得预。先期,僧尼分贻檀越《 灶经》 ,至是填写姓氏,焚化攘灾。簧灯灶马,穿竹著作杠为灶神之轿,异神上天,焚送门外,火光如昼。拨灰中簧盘未尽者,还纳灶中,谓之接元宝。稻草寸断,和青豆,为神株马,且撒至顶,俗呼马料豆。以其余食之,眼亮。
为什么要换一张灶君的像呢?又昊地旧有接灶之谚云:“接得早,灶君年纪少;接得迟,
昊俗腊月祀灶,也甚为隆重。上引范成大<祭灶词》 已言之。后世称为“送灶界”。乃送灶神上天言事也。祭品虽多用素,但其他仪物则甚为繁多。顾禄《 清嘉录》 卷十二云:“俗呼腊月二十四夜为念四夜。是夜送灶,谓之送灶界。比户以胶牙场祀之,俗称元宝糖。又以米粉裹豆沙馅为饵,名曰谢灶团o ’祭时,妇女不得预。先期,僧尼分贻檀越《 灶经》 ,至是填写姓氏,焚化攘灾。簧灯灶马,穿竹著作杠为灶神之轿,异神上天,焚送门外,火光如昼。拨灰中簧盘未尽者,还纳灶中,谓之接元宝。稻草寸断,和青豆,为神株马,且撒至顶,俗呼马料豆。以其余食之,眼亮。
为什么要换一张灶君的像呢?又昊地旧有接灶之谚云:“接得早,灶君年纪少;接得迟,
灶君年纪老。”则新灶君又非旧灶君了。
清人黄斐默《 集说诊真》 中,揭露灶神之虚妄,世俗祭灶之荒谬。颇为一针见血,痛快淋漓,即灶神听了,也会无词以对。云:“按灶君伺察人过,谴告天朝,白人罪状,毫不隐讳。是说也,询如陆龟蒙所谓系出于汉时方士之言,行之惑也。而范成大竟信之而虑之,于腊日祀灶,县备猪头鲜尾,旨酒粉饵,媚祭灶君,俏之醉饱,赚其欢喜,望为包匿报。而今之人,更交相称羡,以为钳制灶君之口,用计愈巧,每于腊之祀灶,加其怡场,粘结其唇舌,使朝奏时,不得开口呈诉。嗯,愚甚矣!彼谓灶君之有以呈诉也,因其时在灶突,而一家所为,莫得而欺,则何若不供之于灶,不令之伺察,不送之登天诉,岂非愈为得计乎?何又于岁晚既送之去,而于除夕又迎之来,所谓引鬼上门,自寻烦恼也。况于岁终之际,烹猪头,捏粉饵,酿旨酒,熬怡场,又如是其多事乎!且所称灶君上天,白人罪状,是灶君专职,应据实报闻,乃因一商之味,半孟之酒,竟肯匿报欺上?则灶君所为,更贱于世俗之鄙夫矣!敬之何为哉!又若灶君唇舌,怡场一涂,遂粘结而不能言,则彼灶君,直似褪概孩儿,可以怡场制之也。敬之又何谓哉!”如此,灶神尚能称为尊神乎?世俗之敬灶祀灶,并不是因为有灶神监察而自警自戒,改过从善,积德修身。而只是以贿赂手段,让灶君为其隐恶扬善,以邀无妄之福。这就远离了感谢灶神熟食物之功这一灶神信仰之本旨,也远离了以灶神信仰劝人为善的神道设教。《 灶王经》 便越念越歪了。
清人黄斐默《 集说诊真》 中,揭露灶神之虚妄,世俗祭灶之荒谬。颇为一针见血,痛快淋漓,即灶神听了,也会无词以对。云:“按灶君伺察人过,谴告天朝,白人罪状,毫不隐讳。是说也,询如陆龟蒙所谓系出于汉时方士之言,行之惑也。而范成大竟信之而虑之,于腊日祀灶,县备猪头鲜尾,旨酒粉饵,媚祭灶君,俏之醉饱,赚其欢喜,望为包匿报。而今之人,更交相称羡,以为钳制灶君之口,用计愈巧,每于腊之祀灶,加其怡场,粘结其唇舌,使朝奏时,不得开口呈诉。嗯,愚甚矣!彼谓灶君之有以呈诉也,因其时在灶突,而一家所为,莫得而欺,则何若不供之于灶,不令之伺察,不送之登天诉,岂非愈为得计乎?何又于岁晚既送之去,而于除夕又迎之来,所谓引鬼上门,自寻烦恼也。况于岁终之际,烹猪头,捏粉饵,酿旨酒,熬怡场,又如是其多事乎!且所称灶君上天,白人罪状,是灶君专职,应据实报闻,乃因一商之味,半孟之酒,竟肯匿报欺上?则灶君所为,更贱于世俗之鄙夫矣!敬之何为哉!又若灶君唇舌,怡场一涂,遂粘结而不能言,则彼灶君,直似褪概孩儿,可以怡场制之也。敬之又何谓哉!”如此,灶神尚能称为尊神乎?世俗之敬灶祀灶,并不是因为有灶神监察而自警自戒,改过从善,积德修身。而只是以贿赂手段,让灶君为其隐恶扬善,以邀无妄之福。这就远离了感谢灶神熟食物之功这一灶神信仰之本旨,也远离了以灶神信仰劝人为善的神道设教。《 灶王经》 便越念越歪了。
中国民间“送灶神”要吃什么? | ||
详细内容:中国民间“送灶神”要吃什么? 答案: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要送灶神回天庭,送灶神时要先祭拜一番,而祭品与一般祭神用的三牲四果不同,一般人都用汤圆、麦芽糖等甜的东西祭拜,其目的无非是希望灶神享用了这些甜点后,在玉皇大帝面前多说些好话,少打小报告˙送走了灶神之后,家家户户便可大扫除以便迎接新年,而在正月初四又得将灶神请回家中,继续执行神职。 |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