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裁:诗
题文: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作者:
名字:王安石
年代:宋代
描述: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
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翻译:
原文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译文:
原文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译文:
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原文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译文: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译文:
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并且环绕着农田;两座大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
赏析:
赏析一:创作背景田园风光的诗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是王安石题在杨德逢屋壁上的一组诗。杨德逢,别号湖阴先生,是王安石退居金陵时的邻居和经常往来的朋友。半山园约落成于元丰二年至五年(公元1079年—公元1082年)之间,这首诗应当是元丰前期的作品。本首诗是其中一首。
赏析二:思想内容
赏析三:艺术特
前两句是庭院之景,干净无苔是由于主人的“长扫”,“花木成畦”是由于主人的“自栽”,写景又写人。环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
后两句转到院外,写自然环境之美,水“将绿绕”,山“送青来”,自然山水如此有情,也表现了
主人爱好山水的情趣。描写景物亦以表现人,写景见人,人于景中,表现了客观景物的美,又写出了人的美,颇有一箭双雕的感觉。
运用映衬和拟人手法。“一水护田”加以“绕”字,正见得那小溪曲折生姿,环绕着绿油油的农田,恰似一位母亲双手护着小孩的情景。至于“送青”之前冠以“排闼”二字,更是神来之笔。它既写出了山不只是深翠欲滴,而竟似扑向庭院而来!这种描写给予读者的美感极为新鲜、生动。
这两句诗也与杨德逢的形象吻合。在前联里,已可看到一个人品高洁、富于生活情趣的湖阴先生。这样一位高士,徜徉于山水之间,当然比别人更能欣赏到它们的美,更感到“一水”“两山”的亲近;诗人想象山水有情,和湖阴先生早已缔结了深厚的交谊。诗以“书湖阴先生壁”为题,处处关合,处处照应,由此也可见出诗人思致的绵密。
赏析四:语言赏析
诗人王安石晚年所作绝句被称为“王荆公体”,语言风格雅丽精绝,以《书湖阴先生壁》为代表。
赏析五:诗歌结构
前两句是庭院之景,描写他家的环境,洁净清幽。后两句转到院外,写自然环境之美,秀丽清新。
考点:
一、必背名句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解释:
关键词:书
关键词:书
书写,题诗。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紫金山(今江苏南京)时的邻居。
关键词:茅檐
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无苔:没有青苔。
关键词:成畦
成垄成行。畦: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
关键词:护田
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语出《汉书·西域传序》:“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
关键词:排闼
开门。语出《汉书·樊哙传》:“高帝尝病,恶见人,卧禁中,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臣。哙乃排闼直入。”闼:小门。送青来:送来绿。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