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海岸线Artistic Coastline
陶渊明为东晋时期诗人,在其归隐田园以后,创作了诸多诗歌辞赋,成为田园诗的鼻祖。在田园诗中,诗人采用口语式语言对农家生活以及田园风光进行了描述,但却彰显出不寻常的诗意,形成了自然和醇美和谐统一的全新艺术风格。基于此,文章将陶渊明《归园田居》这首田园诗作为主要研究内容,重点阐述其中的艺术风格,彰显诗中平淡自然和深厚醇美的有效统一。
在我国文学史中,陶渊明将田园景以及田园生活作为主题创作了大量诗歌。陶渊明的田园诗也成为古典诗歌的全新流派,被历代诗人所推崇。其实,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仅以田园取材,貌似田园,但其实际内涵却远远超出田园领域,向社会与政治背景延伸。为此,使人们能够切实感受田园诗中所蕴含的时代感。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归园田居》组诗中的陶渊明田园诗艺术风格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陶渊明田园诗背景
陶渊明为我国文学史中最为伟大的诗人,其幼年丧父且家道中落。受社会动荡的影响,陶渊明早年始终未出仕,后期因贫困而上任江州祭酒与县令等小官。然而,在残酷的现实生活中,陶渊明对于政治过于失望,最终弃官并归田。陶渊明在归隐后,自己耕稼,并且和底层人民亲密接触。受大自然魅力的影响,使其对自然的热爱与崇尚情怀被激发[1]。为此,陶渊明创作了对田园风光赞美且对农村纯朴劳动生活歌颂的诗篇,以此也形成了田园诗派。
在陶渊明田园诗中,对田园风光以及农村生活进行了描写,同时也将其归隐田园以后的闲适心境和情趣真实地反映出来,实现了平淡自然和深厚醇美的有效统一。陶渊明的田园诗语言纯朴自然,但意境却高远超脱,因而开创出诗歌对田园进行歌颂和对自然进行描写的先河。在诗歌中,以白描的手法对自然风光进行描述,语言十分朴素且自然却并不华丽,自然之美的特点十分明显。然而,在平淡中并不平庸,通过朴素与简单地描写,将陶渊明对于生活的热爱以及崇尚自然情感切实地体现出来,均呈现出其对于美好人格以及崇高生活理念的一种热爱之情。
所以说,陶渊明属于文学史中开宗立派关键性的人物,其所处时代也是形式主义风气盛行的时候,在形式上过于强调华丽的辞藻。然而,陶渊明则不同于普通的文人,因其农耕生活以及与农民的接触,使其形成崭新思想,革新精神伟大。
二、从《归园田居》看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
以上总结的田园诗特点在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体现最为明显。其中,组诗《归园田居》主要是陶渊明归隐后创作,真实地反映其躬耕生活。在陶渊明42岁以后便从上京移居至园田居,在此阶段,《归园田居》一系列作品被创作出来。在组诗中,陶渊明创作了五首。其中,首篇对归耕的乐趣进行了总体描述,而在次篇则描述了交往的淳朴之乐,在中篇真实地描写了耕种的感觉,在第四篇则对探访故友的过程中进行探访,最后对访余之乐进行了描写。《归园田居》组诗始终被当作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2]。通过《归园田居》组诗即可了解到陶渊明田园诗中所蕴含的平淡自然和深厚醇美艺术风格。
在《归园田居》组诗中,《野外罕人事》为其中的次篇,描写的内容就是陶渊明和农民的交往。在陶渊明归隐后,参加了日常的生产劳动,且结交了很多劳动人民朋友。在诗歌中,陶渊明对其归隐以后劳动生活的情趣进行了描写,在与官场应酬断绝后,与农民在一起,身心均在田园,心中没有杂念,对于田园生活也是一往情深,自然而然通过语言流露出其真情实感。虽然像是在说家常且没有语言上的修饰,但诗歌整体都浑然天成,淳朴的真情洋溢出来。
在《归园田居》的第五首,陶渊明则描述的是访友归来的欢愉。虽然访友未成,但在访友归来途中,陶渊明坐在溪边小憩,发现溪水十分清澈能够见底,濯足入水,能够感到全身凉意,进而使其从繁杂思绪中清醒。此时,陶渊明在不良情绪被抹去,进而主客俱欢并畅快饮酒,直到天亮,这种欢快与亲切的情感也随之表现出来。在此诗歌中,不管是景描写亦或是事件的描述,均采用与口语类似的语言,看起来十分平淡,但同样具有极为明显的诗意。
通过对以上两首诗歌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陶渊明田园诗中所蕴含的质朴与平淡,然而并非是粗俗浅露的,而是能够通过平淡彰显出其中的情韵,富有山林气息,让人能够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在朴实的诗篇外表中,恰恰涵括了最为深厚且醇美的境地。
在《归园田居》首篇中,陶渊明对归耕以后的感
平淡自然与深厚醇美的统一
——从《归园田居》看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
卫倩倩
183
2020年第5期
艺术海岸线Artistic Coastline
受进行了总结性地描述。在诗歌中,陶渊明对自己的住宅环境进行了勾勒,像是草房、狗吠、土地、鸡鸣、榆柳与村庄等等。而以上十分普通的景物,经诗人的描写,竟形成了恬静且十分优美的图画。在陶渊明勾勒的图画中,田园风光十分清淡且平素,自然美感浓郁。画面中,虽然没有富丽堂皇的雕梁,但由绿荫笼罩的草屋,以及堂前的桃花,素淡和绚丽相互交掩,在语言中将陶渊明的心满意足感切实流露出来。在诗歌后四句中则对于远景进行了描述,使人感受平静和安详,在深远背景中有效融入了农家感突出的茅舍,彰显出和平与静谧的美感。虽然画面十分平淡,但却蕴含着极为浓郁的味道,十分胸襟更加开阔。
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同样也融入了十分深刻的哲理,进而使得平凡素材的思想亦不平凡。在理、情和景相互交融的基础上形成意境,和谐性突出,因而备受人们的称赞。特别是在组诗首篇中,陶渊明不仅
借助桃李与榆柳为人们勾勒了静谧且诱人的画面,将大自然的魅力彰显出来,同样也依托池鱼与羁鸟进行对比和衬托,表达自己想要摆脱官场约束而归隐田园的愿望。而现在,诗人重于可以归隐躬耕,秉承个人质朴本性,因而也流露出欣喜与愉悦的感情。此诗歌和诗人另一田园诗《饮酒》的情趣相同,均暗示了返璞归真的生活真趣,并阐述了这一归宿。不仅蕴含了深刻的内涵,但同样不丧失自然和谐的本质,灵活地融合了理、情和景等。
在《论诗绝句》中,对陶渊明的诗词进行了评论,以“真”“淳”两字为主。其中,真指的就是自然,而淳则代表了朴厚。陶渊明的诗歌能够化繁复变成单纯。由此可见,陶渊明的遣词用字均十分平易且易解,并不是以字句取胜,用平近语言将其内心情趣表达出来[3]。在陶渊明田园诗中,往往统一了平淡自然和深厚醇美。
在《归园田居》的中篇,表达了诗人耕稼的体验,对其劳动进行描写,起句相对平实,十分朴素。但在醇美意境当中融入了十分自然且平淡的诗句,使得口语也逐渐上升成诗句,有效地统一了平淡口语以及富有诗意的字句,突显出陶渊明田园诗所具备的艺术特。在诗歌中,诗人为了不让豆田荒芜,会很早下地,并且披月光归来,即便十分辛苦,但从不抱怨。仅一句“但使愿无违”就已经凸显出作者并心境。而其中的“愿”字则蕴含了诗人不愿在现实的污浊中丧失自我之意。另外,在诗歌中,“带月荷锄归”表达诗人虽然劳动归来是独自一人,但却始终有明月陪伴左右。在月光下,诗人扛着锄头并穿行于草丛当中,为我们勾勒出月夜归耕的图画,美好且宁静,在平淡诗句中切实地流露出了诗人归隐的自豪以及愉悦的
心情。
所以说,在我国的诗歌史中,陶渊明创作的诗歌在选取词语中相对平易且含蕴,十分简洁,被誉为丰美诗人。叶嘉莹教授在对陶渊明田园诗进行评论的时候曾指出,其诗篇省净,与其躬耕归隐生活相同,均蕴含了繁复且丰美的深刻含义。为此,形成陶渊明田园诗这一艺术风格的原因,和诗人自身创作的方法存在直接的关联。在创作田园诗的过程中,陶渊明的目的并非是对田园生活的描摹,更注重将生活情趣表现出来。因而,在陶渊明实际创作期间,也并不是对田园生活影像进行随意地选择,仅仅是摄取了能够引发诗人思想共鸣的事物,让人倍感亲切且难以忘怀。苏轼对于陶渊明田园诗进行评价,指出其诗歌的“奇趣”性。因为陶渊明的诗歌中存在意境,所以能够保证全篇的浑然天成[4]。
三、总结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艺术风格上十分独特且造诣极高,给人以平淡自然的感觉。在其适合中,是对田园风光与农村生活的描述,同样也展现出诗人恬静的心境,借助白描手法与朴素语言,真实地表达与抒写出来。而诗化日常生活,也并不仅仅只是陶渊明人生的旨趣,同样也是田园诗中所蕴含的艺术特。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中创立全新流派的杰出人物,其田园诗借物以抒情,虽然并未在竹简中流血,但其血与泪均在心中流淌,代表了当时人们的一种无声抵抗。所以说,诗人本身的人格、志向与诗情也同样影响着现代人。
田园风光的诗
参考文献:
[1]陈令君.及物性系统视角下田园诗的生态话语分析:以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及其英译为例[J].山东外语教学,2019,40(1):23-32.
[2]匡介惠.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教学思考与分析[J].文教资料,2019(14):22-23.
[3]王文忠.陶渊明的“失”和“合”:试解《归园田居(其一)》的“羁鸟”和“归鸟”[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高中版,2018(1):66-67.
[4]刘姹姹.寻“破译”陶渊明田园情怀的“密码”:初中语文《归园田居》其三课堂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教师,2017(1):63-64.
作者简介:卫倩倩,女,汉族,河南大学文学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与理论。
作者单位: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472000
1842020年第5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