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微写作议论类(一轮总复习精
讲精练北京专用)
专题八:微写作·议论类(解析版)【微写作】
备战高考
所谓“微写作”,即微型写作,篇幅短小,形式灵活,运用精练的语言描述事物、表达观点、抒发情感。
较之长篇大论,“微写作”更贴近现实生活,便于随时“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
作为北京高考最新的写作测试样式,微写作要求学生立足于生活情境或实际问题写出自己的见闻感悟,以考查学生适应日常生活、学习以及未来工作需要的言语表达能力。
微写作的出现,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写作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为适应生活需要而不断学习表达。
【议论类微写作答题方法】
议论是一种主要的行文方式,它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周密。亦为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
议论是一种评析、论理的表述法。
议论的特点是以理服人,用说理的办法,以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形式,直接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评论、证明。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用到议论,说长道短,论是说非。
在写作时,更要进行议论,宣扬观点、阐明理论,来影响读者。
【真题连接】
【2023年北京高考真题】
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近年来,成为信息传播的一种重要媒介。班级准备创建自己的,但对是否需要创建,同学们意见不一。请说明你的观点和理由。
要求:理由充分,条理清晰。不超过150字。不透露所在区、学校及个人信
息。
【答案】
示例:
我认为班级需要创建自己的。首先,可以作为班级内部交流和信息发布的平台,方便大家获取班级通知、活动安排等信息。其次,能促进同学间的互动与联系,增进班级凝聚力。再次,可以展示班级特和成果,成为青春最特别的记忆。总之,能提升班级组织效率,对促进班级交流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微写作能力。
写作类型:议论类微写作题
审题:明确题干要求。“”成为一种重要媒介,强调其媒介的作用。班级是否创建自己的,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同学们意见不一。考生需选择一种观点,并阐述理由,理由充分最好写两点到三点。既然是意见,那就有三种情况,可以选择同意,班级需要创建自己的;可以选择反对,班级不需要创建自己的;也可以选择辩证思考,班级需要创建自己的,但是要注意一些问题。
写作思路:写作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阐述对应的两到三点理由,最后进行总结。如: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我认为班级不需要创建自己的。然后逐步分析理由,如需要管理和维护。
有内容更新及时性和维持活跃度的问题。还有因为关注度不高,导致信息传播效果不佳,漏掉重要信息的问题。最后总结,可以选其他更简单、高效的方式代替创建。再如: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我认为班级需要创建自己的,但是要注意问题。首先,逐步分析阐述理由,说明创建的好处,如方便交流和信息发布,通过互动,增强班级凝聚力。然后提出应该注意的问题,如,需安排专人运营维护,需确保内容的吸引力和实用性。最后总结,创建班级是有益的,但需要谨慎处理,确保的运营和内容能够为班级带来实际的价值和效果。
2、文学社社刊拟开设“花开纸上”读书专栏。请你从经典的文学作品中选一个与花卉有关的场景,从自己的感受出发,写一段短评。
要求:写出作品名,符合作品内容;条理清晰,语言简洁。不超过150字。不透露所在区、学校及个人信息。
【答案】
示例: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在《梅花》诗里硬是把梅花写得峭拔挺立、风骨凛然。僻处“墙角”,远离尘嚣和追捧;“凌寒”傲雪,俨然无畏的斗士;“独自”花开,独自凋谢,宁可轻轻地来,悄悄地去。我
读此诗,如见梅花,顿觉清香满纸。那墙角的梅分明是傲岸不屈的人,清音成绝响,王荆公伟甚!【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写作类型:议论类微写作
审题:审清题干要求是关键。(1)明确“短评”重在“评”,应以议论的表达方式为主,还要抒发“自己的感受”,写作主体性很强。(2)注意题材来源于“经典的文学作品”中“与花卉有关的场景”,因为是场景描写,所以文体可以是小说,也可以是诗歌、散文,作品古今中外皆可。小说如《红楼梦》中的“黛玉葬花”,堪称经典;诗歌如古代众多的“咏花诗”,如王安石的《梅花》、林逋的《山园小梅》、崔护的《题都城南庄》,等等。(3)短评要“写出作品名”,要有场景概述,可以点评场景描写的特点或人物在场景中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以及情感主旨。因字数限制,要“长话短说”,评其一点,抓住要害。
写作思路:以王安石的《梅花》诗为例,先点明作者、篇名及关于梅花绽放的场景描写句,再用一句话指出该场景描写的艺术特点,然后结合诗句中的关键词“墙角”“凌寒”“独自”进行分析。分析不要落入俗套,不要就花论花,要由花到人,由表及里,最后表明自己阅读此诗的心理感受和情感态度。若以小说为例,写作思路亦然。短评可以采用“总——分——总”式结构,以展现清晰的逻辑思维。【专题模拟】
1.(2023·北京东城·高三统考期末)2022年9月《中国青年报》一项调查显示“超九成受访青年表示愿意用所学回报家乡”。请谈谈你对这一调查结果的看法。
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理,不超过150字。不透露所在区、学校及个人信
息。
【答案】
示例:
我认为受访青年愿意用所学回报家乡是有一定原因的,一是他们有着热爱家乡的情怀,家乡需要他们用所学知识来建设,他们希望为家乡建设贡献一份力量;二是乡村对年轻人是有吸引力的,主要体现在:家乡生活节奏慢、竞争压力小、生活成本低、环境绿健康、方便照顾家人、通勤距离短等。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议论类微写作题目。
所给材料是《中国青年报》一项调查结果,调查显示“超九成受访青年表示愿意用所学回报家乡”,要求
考生谈谈对这一调查结果的看法。考生在谈看法的时候,既可以从客观方面着眼,如家乡建设需要青年用所学知识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乡村城镇化建设迅猛发展,城乡差别并不大,青年在家乡一样大有发展的余地等;也可以从主观方面着眼,如青年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建设家乡的情怀等。言之有理即可,同时注意字数要求。
2.(2023·北京通州·统考一模)青岛大学图书馆的图书借阅量,由十多年前的每年约60万册,降到了每年约6万册,学生一年的借阅量平均不到每人3册。这种现象在高校和中学都很普遍。请对“图书馆借阅量下降”的现象发表评论。
要求:言之成理,自圆其说。150字左右。
【答案】
示例:
大学生借阅量的下降,是一种普遍化的趋势。数字阅读的兴起,阅读方式及兴趣的改变,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阅读纸质书籍的时间越来越短。在数字化浪潮背景下,一部手机便能实现线上海量阅读,App阅读器、微博、、小红书等,受众的阅读时间也变得越来越碎片化,图书馆借阅量下降,并不能准确反映出大学生的阅读情况。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写作类型:议论类微写作。
写作要求:针对“图书馆借阅量下降”的现象发表评论,要求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写作思路:
首先要对“图书馆借阅量下降”的现象有正确的认识,出现此现象的根源是什么?图书馆借阅量下降一事,能否准确反映出大学生的阅读情况?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以上,都是可以入手写作的角度。
如:图书馆的借阅量下降,并不能准确反映阅读本身的下降。在没有智能手机的时代,人们的阅读方式主要就是图书,除此之外,很难再到更合适的途径。现在,人手一部智能手机,不仅在读书APP里可以阅读,在等内容平台也可以轻松实现阅读。
如:学校图书馆借阅量下降,只不过是整个社会发生巨变中的一环。在短视频时代,刷视频占据了人们很大的空闲时间,这当中当然也包括很多大学生。以往,大学生的课外生活是读书、看报、联谊会,现在的大学生拥有了更丰富多元的选择。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在改变,接收信息的方式和内容都在改变。
如:学校图书馆借阅量下降,或许问题不是现在的大学生不爱读书了,而是现在的图书馆跟不上时代变
化,无法满足大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了。因此,与其把大学生机械地往图书馆里赶,不如让图书馆自身多做些改变。比如,可以定时举办一些阅读分享活动、具有专业针对性的主题展览、根据教师推荐和学生需求更新图书种类,等等。
3.(2023·北京·模拟预测)阅读整本书,与阅读零散和篇目相比,会有不同的收获。请结合你的学习经历,写一则短文,向刚入学的高一同学介绍自己阅读整本书的体会。
要求:所写的体会具体、切实、易记忆。不超过150字。
【答案】
示例:
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我接触到丰富的语言,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它还提供了思维得以深入的可能性。就比如《红楼梦》中,单是我感兴趣的情节的猜测、人物命运的捉摸等,就足以锻炼学生的思维了。此外,整本书负载着文化,在阅读的过程中,文化因子进入我的血脉,让我拥有正确价值观念和高尚人格,不至于迷失在浮华社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