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的认知
1 认识亲子教育
  亲子教育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简单说,亲子教育的基础是亲缘关系,核心内容是抚育者与婴幼儿之间的互动性活动,目的则是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和促进小孩的身心健康.与传统的家庭教育相比,亲子教育给人的感觉是比较亲切和温和,强调父母孩子在平等的基础上的情感沟通与互动。
  中国目前的家庭教育普遍比较重视智力开发,而轻视甚至忽略个性、情感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具体来说,就是对孩子过多限制、过度保护,同时又过多迁就,导致许多孩子自我中心、自理能力差、不懂感恩等问题。在反思这些现象的基础上,很多教育专家借鉴了国外先进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提出亲子教育应在社会修养、知识教育、能力素质、情感性格等四方面均衡发展,而非单纯的知识传输。
2 亲子教育理论
  目前国际有不少影响比较大的亲子教育理论或早教理论。令沮丧的是,这些不同的流派的理
论有很多不一致的地方,有些理论甚至彼此冲突;但令人惊奇的是,这些互相理论都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也都有失败的案例。这也许能说明两个问题:
  A科学对于人类到底如何学习、如何才能成功的研究还很浅,所以,没必要迷信任何一种理论,更不要迷信那些信誓旦旦保证你一定能成功的所谓成功学或教育方法。
  B教育并不像科学实验。做科学实验的时候,只要条件相同,任何人做同样的实验都会得出完全同样的结果。但同样的教育方法用在不同的人身上却可能产生非常不一样的结果。
  如果这些理论既不完美,也不能保证绝对成功,为什么我们还要了解这些理论?答案是这些理论虽然无法保证绝对成功,却可以提升成功的概率。我们生活的每一个选择和决策,本来就都无法保证绝对的成功,所以,只要一种方法能够大幅度提升成功的概率,就值得认真研究和了解。无论如何,不完美总比完全没有强。
  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国际上比较知名、在中国又比较流行的早教和亲子教育理论。
1蒙氏教育法
  蒙氏教育法是极度重视给予小孩自由的一种教育法,认为教育需要顺着小孩的天性和发育顺序进行。
  蒙氏教育法的创始人是意大利幼儿教育学家玛丽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1870-1952),是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儿童教育法之一,强调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并喜欢使用丰富直观的教具。
  蒙氏教育法以儿童成长“敏感期”为核心,如语言敏感期为0-6岁,秩序敏感期为2-4岁,动作敏感期为0-6岁,社会规范敏感期为2.5-6岁,书写敏感期为3.5-5.5岁,阅读敏感期为4.5-5.5岁,文化敏感期6-9岁。如果父母、老师能够及时把握孩子的敏感期,及时协助孩子,鼓励他们自由探索,勇敢尝试新事物,新能充分激发孩子各方面的潜能,为以后的全面发展打如基础。
  蒙氏教育法主要有如下特点:
  1以儿童为中心:把儿童看作与成年人有区别的独立个体,反对将大人的意志强加给儿童。
  2“不教的教育”:反对以老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主张培养小孩的兴趣,让儿童主动学习,
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
  3重视把握儿童的敏感期:蒙氏教育法认为0-6岁的幼儿在特定的时期会出现特定的喜好倾向,若顺其偏好因材施教,即可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4教师扮演导师角:蒙氏教育法称教师为“启导员”,启导员必须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对孩子的发展状况了如指掌,这样才能提供适时适性的协助与指导。
  5完全人格的培养:蒙氏教育法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协助孩子正常化,使孩子一步步建构完善的人格。
6尊重孩子的成长步调:每个儿童的成长速度都不一样,蒙氏教育法要求启导员能够根据儿童的发展阶段对不同特点的儿童因材施教,不搞“一刀切”的教育。
7混龄教育:蒙氏教育法喜欢让1-6风的孩子在一起学习,这样较小的孩子可以把年龄比自己大的孩子作模仿的对象,而较大的孩子则可通过帮助年幼的儿童增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8丰富的教材与教具:蒙氏教育法的教具非常丰富,这些教具都是孩子活动的材料,孩子在活动中构建与完善自己的人格。
9屏除单一奖惩制度:蒙氏教育法认为单一奖惩制度会给儿童造成伤害,因此屏除单一的学习成绩进行奖惩的做法,努力培养孩子正在萌芽的尊严感。
10爆发的教学成果:蒙氏教育法尊重孩子内在的需求,强调让孩子适时、适性成长,这种教育法短期内成果并不明显,但会在某一时间以爆发的形式彰显孩子内在的心智发展水平。
  在实施的过程中,蒙氏教育法最重视的是“自由”与“独立”。
A 给孩子自由
  蒙氏教育法认为强制的“教”对儿童有害无益。不过自由不是放任小孩为所欲为,在教室里,孩子不是可以做“任何他喜欢的事”,而是自由地选择有益与有用的活动。换言之,“自由并非做你想做的事,而是做正确的事。”
B让幼儿自己做
很多中国父母都会对子女过度呵护,什么都帮他们做。这看起来似乎是爱,实际上却剥夺了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按蒙氏的看法,孩子在学习走路时,就是尝试“独立”的开始。
给小孩
杜布森认为有效的管教应该遵守五个原则:
1必须培养孩子对父母的尊重
这是最重要的原则。培养孩子尊重父母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自尊,而是为了消除小孩自我中心的意识,提升其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研究表明,孩子早期对父母权柄的看法,会成为他以后对上司、同事、伴侣、朋友等的态度的基础。若一个孩子在15岁前经常违抗父母、嘲弄父母的权柄,当他进入青春期之后,他会对父母希望他接受的价值观嗤之以鼻。不懂得尊重父母的人,同样不大会尊重道德、价值观、长辈、朋友、上司、和婚姻伴侣。
2最好的沟通机会通常在管教之后
教育孩子要事先设定管教的界限,让孩子清楚知道你的期待、理由和规则。不要因为孩子一时犯错或不小心酿成意外而体罚他(如不小心打碎杯子),因这些不是有意违抗的行为。
训诫时,要告诉孩子被管教的原因。如果事先说过规矩,孩子会知道自己是罪有应得,而且在泪水之后会更尊敬和爱自己的父母。
管教后,小孩会害怕失去父母的爱,这个时候记得要张开双臂拥他入怀,告诉他你爱他,你也舍不得打他,但为了保护他,你必须用疼痛让他记住这个教训,然后告诉他下次如何避免挨揍。记住管教的目的是要拒绝孩子的某些不良行为,而不是要拒绝孩子。
3别尝试用责骂控制小孩的行为
很多家长习惯用大声责骂、威胁、恐吓、哀求等方式试图让小孩听话,当发现这一切都是徒劳时,有些家长会情绪失控,反小孩打个半死。这是一种很失败的教育方法。
更好的方法是冷静而明确告诉小孩你期望他做什么(比如准时上床、收拾好房间的玩具等),并且告诉他你会给他多少时间处理(比如十分钟),如果他没有准时处理好,则会受到管教。如果他不听话,则严格执行训诫计划。一般这样两三次之后,孩子就知道守规矩了。
4不要让孩子陷入物质享受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这不是爱,而是培养自我中心、不懂感恩、待人冷漠的孩子的捷径。作为父母,即便你能够买得起孩子所要的任何东西,你都要学会适当控制孩子的欲望,拒绝
孩子的某些要求。
5在规训与疼爱之间建立平衡
家长要学会无条件接纳孩子。要经常向孩子表达爱,方式包括语言、爱抚、拥抱、礼物、一起玩等。另外,不要拿孩子跟别人做比较,要尊重孩子特有的天赋和特性,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并鼓励孩子发挥自己所长。
另一方面,当孩子胡不良行为时,家长也要勇于管教。当然管教应在家中进行,管教的过程中注意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如管教要私底下进行,不要贬低或嘲笑孩子,或令他们在朋友面前难堪,更不要将管教就发泄怒火的方法。
卡尔-威特教育经验总结起来有以下八条:
1不浪费孩子的智力。当孩子咿呀学语时,就教他正确的语言,比如,不要把小猫说成“喵咪”,把包说成“包包”,把车说成“车车”。
2从小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经常向孩子提问题,让孩子解答,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3锻炼孩子的记忆力。给孩子讲完故事后,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   
4培养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有时父母故意做一些违反常规的小事,让孩子来纠正。
5开阔孩子的视野。经常带孩子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让孩子接受新事物,增长见识。
6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
7孩子提问时,父母应做到有问必答,决不敷衍。
8从小对孩子严格要求,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
一些基本原则:
1明确教育的目的
  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出人头地,或光宗耀祖,而是为了让孩子拥有健康、快乐、幸福而成功的人生。知识和能力只能让孩子成功的概率更大一些,而健康、快乐和幸福的人生则需要建立在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格之上。因此,早教应重视小孩的人格与品格的发展。
2尊重孩子的人格和天性
孩子也是人,不是实现你的梦想工具,因此,不要把你没有实现的梦想压在他身上。最好是把你的梦想留给自己,让孩子拥有自己的梦想和人生。
另外,每个小孩都不一样,都有自己的成长速度和方向。所以,不要揠苗助长,更不要因为周围的小孩都去学钢琴就强迫他学钢琴。让孩子按照他们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的领域,这不单会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更是成功的有效方法。
3允许孩子犯错
人都是在犯错中学习,因此父母应培育孩子敢于犯错误、敢于失败的行为。当孩子失败时,不要泼冷水,而是鼓励他再尝试。
为了培养孩子主动做事的精神,即便有时孩子因为不懂事而捅出大乱子,也不要打孩子(除非你事先告诉他绝对不能做),反倒要对他的主动精神表示欣赏,当然,表示欣赏的同时要告诉他下次不能再做同样的事,并且把不能做的原因告诉他。
4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无论你的孩子表现如何,都要对孩子满怀希望,并且给他无条件的爱。
如果你的孩子在某些方面表现不如别人,别耿耿于怀。首先,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每个孩子的成长速度也不一样,没必要拿你的孩子跟别人比,须知“赢在起跑线”不等于“赢在终点”。另外,如果你的孩子某段时间或某些方面表现不如别人,他自己可能就很难受了,你的不满只会令他更痛苦。我们最需要家人的时候并不是我们成功的时候,而是我们觉得自己很失败、很烘焙的时候。你的孩子在外面已经见过太多的轻视和挫折,让“家”成为他能够得到无条件的爱的港湾吧。
5多鼓励,多赞美
每个人都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同和赞美,孩子也需要父母的夸奖和鼓励。研究发现,父母有效的鼓励和赞美能帮孩子建立自信,激励孩子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