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专题训练----宋之问诗歌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别杜审言
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①,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②,流落在丰城。
【注】公元698年,杜审言坐事贬吉州(今江西吉安)司户参军,宋之问写此诗以赠。①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②龙泉剑:传说在豫章丰城地下四余丈的地方,曾有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从题材上看,本诗是一首送别诗;从体裁看,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中“万里行”“不相送”“远含情”等内容都与诗题中“送别”相呼应。
B.一个“嗟”字,饱含诗人复杂心情:为朋友的遭遇而伤感,为即将到来的分别而惆怅,更为官场沉浮无定而感慨。为全诗定下了悲凉沉重的基调。
C.颔联寓情于景,诗人不能河桥相送,只能想象饯别结束后的场景:友人远去了,唯江边垂柳,临风依依。形象而含蓄地写出了两人深厚的情谊。
D.全诗不失自然朴素。前两联通俗晓畅,不事雕饰;后两联用典,熨贴工稳,并不晦涩。中间两联对仗工致,流走匀称,宛转如意。
2.诗中运用的典故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禅定寺阁
宋之问
梵宇出三天,登临望八川。
开襟坐霄汉,挥手拂云烟。
函谷青山外,昆池落日边。
东京杨柳陌,少别已经年。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梵宇”就是“佛寺”,首联写禅定寺阁高耸入云、俯瞰八方的气势。
B.“开襟”,写诗人登阁劳累,坐下休息时顿感心胸开阔的那种感觉。
C.颈联写诗人远远望见青山之外的函谷关和夕阳下的昆明池,带有想象。
D.尾联写诗人想起了离开已有一定时间的洛阳,“柳”这一意象有离别之意。
4.谈一谈首联“出”字、颔联“拂”字的妙处。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至端州驿见杜五审言沈三佺期阎五朝隐王二无竞题壁慨然成咏
宋之问
逐臣北地承严谴,谓到南中每相见。
岂意南中岐路多,千山万水分乡县。
云摇雨散各翻飞,海阔天长音信稀。
处处山川同瘴疠,自怜能得几人归。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的“逐臣”不仅指诗人自己,还包括端州驿题诗的杜审言、沈佺期等四位友人。B.“南中”点明贬谪之地,其面积之辽阔、道路之阻隔让诗人和友人常相见的愿望成空。C.“云摇雨散”“海阔天长”借景抒情,描写南中气候特点、地理状况,渲染悲凉气氛。D.诗歌平易晓畅,但展现了诗人被贬途中的情感变化过程,写得波澜起伏、跌宕生姿。6.这首诗题目中“慨然”二字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张老松树
宋之问
岁晚东岩下,周顾何凄恻。
日落西山阴,众草起寒。
中有乔松树,使我长叹息。
百尺无寸枝,一生自孤直。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题画诗对景物的描写粗细兼具,情感的抒写浓淡相宜,风格朴素。
B.“岁晚”“东岩”写出画作中所描绘的时令和处所,点出了松树的生存环境。
C.落日的余晖映照在画上,成为画面背景的凄冷调,让人因此心生感伤。
D.颈联点题并插入个人反应,表现诗人对画中景象的主观感受,画面因此更显生动。8.本诗的尾联受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亭晚望
宋之问
浩渺浸云根,烟岚出远村。
鸟归沙有迹,帆过浪无痕。
望水知柔性,看山欲断魂。
纵情犹未已,回马欲黄昏。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上句写出了烟波浩渺,浸透了天边的云的深处;下句写村中炊烟冉冉,远远地飘出宁静的村庄,写出江村的宁静之美。
B.颔联将“鸟归有迹”与“帆过无痕”进行对比,由远及近地写出浩渺江面鸟归巢和千帆过的黄昏之景。
C.颈联写诗人一“望”一“看”,并没有明写“山”之壮美,而是以“水”之“柔性”衬托“山”之壮美。
D.尾联写诗人被眼前的景象感染,回去时已到黄昏时分,让诗人顿生遗憾,表达了诗人对韶华易逝的感慨。
10.有人说宋之问的这首诗含有深刻的哲理,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六、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面小题。
奉使嵩山途经缑岭
宋之问
侵星发洛城,城中歌吹声。
毕景至缑岭,岭上烟霞生。
草树饶野意,山川多古情。
大隐德所薄,归来可退耕。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歌吹”一词以点带面,勾勒出一幅,民乐安康的繁盛之景。
B.缑岭之上,云蒸霞蔚,颔联点题,从视觉写出了诗人经过缑岭时所看到的动态之美。C.先交代一天行程,再由眼前之景触发历史之感,后写心里所想,本诗层次分明
D.因为大隐品行不被人们理解。所以诗人决定归隐田园,尾联表达了诗人的人生取向。12.请结合全诗,赏析颈联的丰富意蕴。
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①
宋之问
候晓逾闽嶂,乘春望越台②。
宿云鹏际落,残月蚌中开。
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
桂香多露裛③,石响细泉回。
抱叶玄猿啸,衔花翡翠来。
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
鬒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
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④。
【注】①本诗作于诗人贬官南行途中。②越台:即越王台,又作粤王台,昔尉陀于广州越秀山立台,以朝汉室,号为“朝台”。③裛(yì):通“浥”,沾湿。④莱(lái):草名,即藜。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四句,点题中的“早发”,交代了时间是在“春”、“晓”,并以晨空特有的“宿云”、“残月”极力渲染早发时的景象。
B.“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两句承上启下,“虽”字是句中之眼,“南中可悦”四字总括前面写景的笔墨,“北思日悠”转入情感抒发。
C.“鬒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两句说明贬谪对诗人的打击,黑发俄顷变白,丹心已成死灰,并暗示官场荣辱无常,增强人生沧桑之感。
D.“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两句的感情直承上二句,并与“北思”二字相呼应。诗人含蓄委婉地表达自己思乡之情和归隐田园之意。
14.后人评价此诗描写南国景物很出,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描写景物的技巧。
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见南山夕阳召监师不至
宋之问含有哲理的诗句
夕阳黯晴碧,山翠互明灭。
此中意无限,要与开士说。
徒郁仲举思,讵回道林辙。
孤兴欲待谁,待此湖上月。
【注】仲举:即陈蕃,陈蕃礼贤下士,求贤若渴,《滕王阁序》中有“徐孺下陈蕃之榻”之语。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描绘山苍翠,云霞明灭的南山夕照美景,既照应文题“见南山夕阳”,又借景抒情,表达对田园风光、隐逸生活的无限喜爱。
B.颔联中的上句“此中意无限”直抒胸臆,夸耀眼前景美不胜收;下句表达了对开士前来共同欣赏美景,向开士倾诉心中愉悦的期盼。
C.颈联运用典故,诗人以仲举自况,表明此行目的,以及对监师才能的赞许,并运用反问来提醒监师不要再隐居山林,应及时入仕。
D.全诗写景、叙事脉络清晰。诗歌情感随事件的变化而自然变化,由先前的喜悦、期盼而转变为失望、孤寂,情感饱满,感人至深。
E.诗歌构思精巧,描绘待监师而监师不至的生活琐事却曲折有致。诗歌语言质朴平实,如话家常,读起来亲切自然。
16.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月?请简要分析。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