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5年
 
(送审稿)
 
黄陂是楚剧的发源地,黄陂楚剧团建团六十年来,经过几代艺术人的努力耕耘,不断将黄陂楚剧团发展壮大到今天。为了黄陂楚剧的长足发展,并创造出更辉煌的明天,在未来五年里,黄陂楚剧团将继续努力,秉承老一辈的优秀传统,开拓前进,特制定此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2015年春节未来五年里,黄陂区楚剧团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 方针,按照 “三贴近”原则,以繁荣为中心,以发展为主题,确定目标、准坐标、设立路标,形成一个以舞台表演为主体、演出经营为中介、艺术教育为基地的三位一体的新型文艺团体。
1、确定目标
把与时俱进、持续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期的总体要求,以建设具有实力、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黄陂区楚剧团为改革和发展的主要任务,出名人、出名戏、创名团,将黄陂区楚剧团建设成为楚剧界一流的演出团队作为未来五年的总体目标。
2、准坐标
黄陂楚剧团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曾取得过辉煌的成绩,特别是两个阶段:一是《四下河南》打出了黄陂楚剧的牌子;二是《少年花木兰》产生了可观的边际效应。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发展环境和文化体制改革带来的体制创新,黄陂楚剧团所面临的不仅仅是生存的挑战,更重要的是如何准自己的坐标,迎接挑战。
结合剧团目前社会基础稳固,经济状况良好,基础设施齐全,人员结构年轻的实际情况,应从三个方面加大投入力度,突出核心优势,达到更高层目标。一是聘请资深编剧、导演座客黄陂,按照专业艺术的高标准、严要求规范演员行为,特别是年轻演员。二是采取“走出去”的方式,选送部分优秀人员到高等学府深造,学习编剧、导演、音乐、舞美、表演及营销
经纪等方面专业知识,使编导专业过硬、演员行当齐全、乐队实力雄厚、舞美技术精谌,彻底解决剧团人员的结构问题。三是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及文化知识学习,提高队伍整体素质,真正做到文化人有文化,而且是高素质的文化人才。
3、设立路标
根据剧团工作实际,将未来五年分三个阶段来完成全面工作,即“抓当前建设,全面入轨阶段”,“夯实基础,及时提速阶段”和“又好又快,实施跨越阶段”。
(1)抓当前建设,全面入轨阶段(2011——2012年)。
一是舞台艺术上,恢复提高现有剧目20台,其中精加工折子戏10个,新生产单本戏4台、连台本戏8台,排演综艺性节目2台,营业性演出400场以上。深加工提高《少年花木兰》、《少年吴光浩》及《木兰山组歌》等已成型的经典剧目,逐步扩大在省内外的演出场次。二是创作剧目的打造上,2010年启动以盘龙文化为题材的文艺新品创作,2011年实施排演,力争参加“中国第十届艺术节”的比赛演出,并取得优异成绩。同时2011年启动以“二程”文化为题材的文艺新品创作,2012年实施排演。三是人员队伍建设上,通过开展演研活动,学习戏
剧理论,开展岗位练兵,提高演职员工的专业艺术素养;选派基础条件好,有发展潜力的人员到外深造,培养剧团自身的编剧、导演、作曲、舞美设计等主创人员;并根据剧团岗位需求,重点加大对青年演员的培养力度,使2——3名演员在楚剧届中名列前茅。
(2)夯实基础,及时提速阶段(2013—2014年)。
一是舞台艺术上,恢复提高现有剧目20台,其中精品折子戏10个,新生产单本戏4台、连台本戏8台,排演综艺性节目2台,营业性演出400场以上,演出收入以20%的幅度逐年提高。继续加大对《少年花木兰》、《少年吴光浩》、《木兰山组歌》等已成型经典剧目的演出。二是创作剧目的打造上,以现有楚剧《少年花木兰》为基础,继续围绕以木兰文化为创作题材的精品剧目打造,创作排演反映花木兰中年、老年时期生活的剧目1台,并参加省市及国家级比赛,力争夺金。三是艺术队伍建设上,继续加大剧团自身编剧、导演、音乐、舞美设计等方面主创人员的培养力度,并达到省级艺术院团专业水平;并根据岗位需求,新吸收艺术专业人才5——10名。
(3)又好又快,实现跨越阶段(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