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虎集读后感
对徐志摩诗的评价,学术界一直存有争议。但半个多世纪以来,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声音,认为徐志摩的诗是“中国布尔乔亚心境最忠实的反映",说他的诗是“用圆熟的外形,配着淡到几乎没有的内容,而且这淡极了的内容也不外乎感伤的情绪”。在这种评价的影响下,人们除了赏识徐诗那优美的形式之外,都不谈或者不敢谈其内容的价值。事实上,徐志摩的诗也像其他优秀诗人的诗一样,是他深刻的人生感悟的反映。特别是1931年他亲自编辑出版的最后一本诗集<猛虎集>,更能反映出恶劣环境中诗人性灵的艰难的挣扎。从他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人生理想社会理想和爱情理想的追求及破灭。可以看到那在优美形式的外形下所隐藏着的深刻的人性。这里试图通过对<猛虎集>的分析,来探讨徐志摩诗内容上的特点。
《猛虎集》出版于1931 年,但其中所收大多是他与陆小曼再婚后所写的诗,也就是1927年到1931年这五年间所写的诗。这个时期是诗人生活中一个非常的时期,是诗人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比较成熟的-个时期。
他经过艰苦卓绝的抗争所追求的浪漫的爱,虽然如愿以偿,却并没有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从此走入了天国,踏进了乐园”,相反,他所苦苦追求的爱人陆小曼却堕落浑疆得令他痛苦万分;同时,现
实生活到处是丑恶和污秽,所见到的“不是高贵而是卑郦,不是友谊合作而是敌意和相咬相吞;不是朝气蓬勃的原则而是傴化害人的教条;这一切都像行尸走肉,到处为患,要把整个国家带进更大的灾难,也把人灵魂中的创造活泉闭塞了。°"①统治者毫无心肝,民众默然受苦。他所追求的“和平”与“爱”以及英美式的民主也化为泡影。浪漫的理想与严酷的现实像两股强有力的绳索,编绞着徐志摩的命运。尽管这样,诗人不甘沉沦。他借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的<猛虎)作为诗集的名字,说明他还存有在中国诗坛上“咆哮”的雄心。虽然“咆哮'变成了带血的“啼叫”,但毕竟凝聚了诗人挣扎中的心血。在这种“啼叫"中,表现了诗人对自已悲剧性命运的认同和对诗神缪斯的执著追求。
首先,<猛虎集>中表现了诗人对浪漫理想的执著追求及其破灭后所造成的心灵的痛苦以及对现实的批判。在《献词》中,诗人把“你"当作理想、爱和美的化身,而自喻为“- -流涧水”。全诗表现了“爱美而不得”的痛苦情感。写得叹婉、优美。因为“你"不能在风光中静止而“飞度万重山头"“去更阔大的湖海投射影子”,所以处在“卑微的地面”的“一流涧水"在“为你消瘦”,“在无能的盼望,盼望你飞回!"这首诗为整个<猛虎集>定下了基调:美丽的理想不可实现,诗人处于无望的等待中。表现了诗人执著的追求以及求之不得所造成的心灵痛苦,给人以“为伊消得人憔悴”之感。当然,诗人的理想主要有爱情理想和社会理想两个方面,这两方面在诗集中都有表
现。
从爱情理想上讲,诗人追求的是“真爱”。所谓“真爱",就是说纯粹的理想的爱。也可以说是全身心的爱。《山中》深夜里月下的“我"思念远在山中的爱人:
不知今夜山中,是何等光景;想也有月,有松,有更深的静。我想攀附月,化一阵清风,吹醒松舂醉,去山中浮动;吹下一针新碧,掉在你窗前;轻柔如同叹息,不惊你安眠!
徐志摩爱情诗
诗人将浓烈的情思,化为奇妙的想象,在凝炼的诗句中,生动细腻地表现出爱人之间梦一样美丽的感情。写得真切、纯正、和谐、优美!这首诗充分体现了他“我没有别的办法,我就有爱;没有别的天才,就是爱;没有别的能耐,只是爱;没有别的动力,只是爱”的宣言②。可见,爱是他的精神世界中占统治地位的主题,是他生命的中心和精华,是他个性的鲜明的标志。胡适曾认为徐志摩的精神追求是爱、自由和美的三位一体,而其中爱是占首位的理想目标。他一生就是爱的象征,爱是他的宗教,他的.上帝。在《春的投生》中,诗人写道:“在雷雨的猖狂中/春/投生入残冬的尸体”,这是全诗的灵魂。有人说这是写诗人与陆小曼幽会的情景的。当时诗人与有夫之妇陆小曼热恋。而二人的私恋不见容于社会。但陷入爱河的一对人儿,一时间根本听不见来自两人世界之外的声音,他们只倾心地注意着对方的心息,只要拥有对方,只要两个人的完全
融合,他们爱得大胆、热烈毫无保留!可见,“真爱”是徐志摩不惜- -切代价而倾毕生精力追求的理想之爱。然而,现实与理想并不完全吻合。他心目中理想的爱人陆小曼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好,相反却屡屡使他失望乃致痛苦。当他逃离了令人“销形蚀骨"的上海到北京去谋求发展时,陆小曼怎么也不肯随他去,而是沉醉于上海那纸醉金迷的世界,沉沦堕落。在这种情况下,诗人写出了《我等候你》、《干着急》、《季候》、《两个月亮》、《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等诗作,表现对爱的追求及其不得所造成的精神上的磨难。长达79行的长诗《我等候你》,详细地吟唱了“我"等"你"不得的心路历程。首先写“想",写对所爱的深深的想念。“我要 你,要得我心里生疼”,“喔,我迫切的想望/你的来临"。“我的心震盲了我的听”,可是,“你怎还不来?"你在那里?"诗人用非常真挚的语言,表现了自己对所爱的想望。其次,写“怨”,嗔怨所爱不体贴人。“你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你这不来与我是致命一击”。 而没有“你",“我”就感到思想与呼吸都受到压迫。这里抒发的仍然是爱而不得的苦闷。接着写“痴"。
“我也知道这多半是走向/毁灭的路,但为了你/我什么也都甘愿”。“痴到了真,是无条件的"。的确,诗人由爱而痴,由痴而真,表现出不顾一切追求理想爱的气魄。 但这-切都是枉然的。所以,诗人最后写“痛”。“你的不来是不容否认的事实/虽则我心里烧着泼旺的火/饥渴着你的--切”,“我”知道任何“痴想与祈祷”都是无用的。“乌黑、冰雪、沉默"包围着我,就连听到钟声也
觉得是“我自己的心的/活埋的丧钟"。令人从诗句背后感受到诗人爱的理想破灭后无可奈何的沮丧心情。在<活该>里写得更明白:“不论你梦有多么圆,周围是黑暗没有边。”
从社会理想来说,徐志摩追求的是英美式的民主社会,而我们二三十年代正处在北洋政府和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统治之下,他的充满理想主义的社会理想根本不可能实现。所以他痛苦,失落。这一点在《再别康桥》、《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秋虫》、《生活》、《活该》等诗中有比较集中的表现。康桥,是诗人社会理想的象征,一声“再别",包括了复杂的思想感情,既有“康桥理想"幻灭之后向过去最终的告别,又流露出对母校、对英美式社会理想依依不舍的深切情怀。《秋虫》是诗人在理想破灭后对丑恶现实的揭露和控诉:“人间早不是旧时候的清闲",‘‘黄金才是人们的新宠”,“廉耻放了长假",“思想被主义”,尤其是:爱情:像白天里的星星,她早回避,早没了影。天黑它们也不得回来,半空里永远有乌云盖。
由此可以看出,他所痴痴追求着的爱在死灭,他所向往的理想社会也化为泡影,他为生活中的种种苦痛不断凌辱、通迫。无论怎样妄想和祈求,都无法唤回那-份令他迷醉的爱,也无法看到理想社会的实现。诗人目睹凄凉的社会景象,心在流血。所以他揭露,他控诉,偝此迸发出恢复“人道”的呼唤。这种呼唤在《生活》中变成了愤怒:阴沉,黑暗,毒蛇似的婉蜒,生活逼成了条甬道:一度陷入,你只可向前,手扪索着冷壁的粘潮。
在妖魔的脏腑内挣扎,头顶不见一线的天光,这魂魄,在恐怖的压迫下,除了消灭更有什么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