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和李商隐合称什么
一、文学成就
李白、杜甫的成就与地位自不用多说。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杜甫则是现实主义诗人,他们都是我国文学史上绝对的大家,他人难以逾越。但在晚唐时期,李商隐与杜牧却双双脱颖而出,在已经没落的诗风中添上了瑰丽的一页,其成就直追两位前辈。那么,我们来看看“小李杜”究竟有何成就。
1、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颇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李商隐的诗歌流传下来的约600首,在《唐诗三百首》中独占二十二首,数量位列第四。其中以直接方式触及时政题材的占了相当比重。李商隐的咏史诗有很高的成就,很多都是着眼于借
鉴历史的经验教训来指陈政事、讥评时世加以补充发挥,使咏史成为政治诗的一种特殊形式。无题诗是李商隐独具一格的创造。它们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意境要眇,情思宛转,辞藻精丽,声调和美且能疏密相间,读来令人回肠荡气。幼年的环境和所受的教育使李商隐的世界观基本上属于儒家体系,其人生态度是积极入世、渴望有所作为的。同时,他颇能独立思考,很早便对“学道必求古,为文必有师法”的说教不以为然,甚至萌生出“孔氏于道德仁义外有何物”这样大胆的想法。在诗歌创作上,他起初醉心于李贺奇崛幽峭的风格和南朝轻倩流丽的诗体,曾仿照它们写了许多歌唱爱情的诗篇,如《燕台》《河阳》《河内》等。待屡次下第和被人谮毁的遭际向他显示了人生道路的崎岖不平,他的诗便开始表现出愤懑不平之气和对社会的某些批判。大和末,甘露之变以血淋淋的现实打开他的眼界,使他在思想上和创作上都大进一步。这时他写的《有感二首》《重有感》等诗,批判腐朽政治已相当深刻有力。
2、杜牧(803年—852年),唐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字牧之。杜佑之孙。唐代文学家。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身趁名家。杜牧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杜牧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
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
杜牧有《樊川文集什么是近体诗》二十卷,是其甥裴延翰所编,宋以后人又辑有《樊川外集》《樊川别集》等等。四部丛刊本《樊川文集》二十卷、别集一卷、外集一卷,乃据翻宋雕本影印。又有清杨寿昌的景苏园影宋本,是杨守敬令书手从日本枫山官库藏本影摹的本子。此二本均可谓善本。通行本则有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樊川文集》。这部校点本是以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刊本为底本,并同景苏园影宋本对校,以《唐文粹》《文苑英华》为参校,还参考了其他有关资料而成,本文以此为底本,所引用的杜牧诗文皆此本。杜牧诗,由裴延翰所编的《樊川文集》前四卷是可信的,但裴延翰手编《樊川文集》收得不全,因此到宋代就产生了《樊川外集》《樊川别集》等补遗之作。清人冯集梧注《樊川诗集》,除这两个集子附录外,又增编了《樊川诗补遗》。1962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印冯集梧《樊川诗集注》时,又据《全唐诗》增加了《樊川集遗收诗补录》,因此现存题为杜牧诗者共有486题524首。
二、作品诗风
1、李商隐近于杜甫,写诗工整,严密,有力。不过,李商隐陷于牛党,李党的争执之中,一生穷困潦倒,只有躲进爱情的苦吟中,他的诗多用象征手法,意象神秘。代表诗作有:《无题》《锦瑟》《贾生》《城楼》。他的: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向晚意不适,只是近黄昏,脍炙人口,不仅是对自己精神历程的写照,更是对一个时代的总结。
2、杜牧近于太白,才气绝伦,豪放飘逸。杜牧生自宰相世家,胸怀济世抱负,研究,注释了《孙子》,写了很多策论,想改变地方的割据,然而,终不见用,愤然写下《遣怀》一诗: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三、时代有先后
李白、杜甫为早唐时期,而李商隐、杜牧为晚唐时期。时代有先后,长幼有序,为了方便区分,把李白、杜甫合称为“李杜”,或者“大李杜”,而把李商隐、杜牧合称为“小李杜”。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