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秋天的怀念
一、重点字词
瘫痪(tān huàn)暴怒(nù)沉寂(chén)捶打(chuí)
憔悴(qiáo cuì)央求(yāng)神(shén)敏感(mĭn)
诀别(jué)絮絮叨叨(xù dāo)淡雅(dàn)深沉(chén)烂漫(làn)
二、词语解释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嗦;来回地说。
烂漫:颜鲜明而美丽。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不好。
诀别: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
三、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史铁生作品集》。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集《我与地坛》等。
四、课文知识点:
第一部分(1-2 段):主要写“我”双腿瘫痪后,母亲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对“我”百般抚慰。
第二部分(3-6 段):主要写母亲呵护儿子及母亲离开人世。
第三部分(7 段):写妹妹推“我”去北海赏菊花,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怀念和“我”决定“好好儿活”的信念。
1. 第一段中“悄悄地”“偷偷地”“红红的”等叠词的使用有什么表达效果?
【解析】母亲“悄悄地”出去是为了让“我”尽情地发泄心中的痛苦,期待“我”能恢复平静和理智,突出母亲的谨慎小心。“偷偷地”表明母亲不放心“我”,时刻关注着“我”,表明母亲地慈爱和细心。“眼边红红的,看着我”是神态描写,表现了母亲强忍着内心的悲伤,无私地关爱、呵护儿子。
2. 下面是课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的句子,表现了母爱的伟大。试结合上下文具体分析。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解析】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母亲理解“我”的痛苦,对“我”的小心呵护,表达了对“我”的爱。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解析】“扑”和“抓”字体现出母亲心情激动,但她依旧在“我”的面前“忍住”哭声,压抑自己的情绪,这句话写出母亲尽管自己十分悲痛,却一直悲伤,不断鼓励、安慰我,生动地表现出母亲对我无私的爱。
(3)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
【解析】通过神态描写,既描绘了母亲的病态,又写出了母亲央求儿子的神情,其中饱含着母亲对儿子的深深的爱。
(4)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解析】运用了景物描写,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秋天落叶飘落的景象,烘托了当时“
我”的悲观和阴郁。母亲“挡在窗前”是因为树叶的飘落意味着生命的结束,母亲不愿让“我”看到这些,怕“我”触景生情,产生伤感、痛苦的情绪,从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
(5)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解析】这两句是母亲回忆儿子小时候事情时的语言描写,母亲对儿子的一言一行都记得真真切切,侧面表现了母爱无处不在。
(6)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解析】这里运用心理描写,细腻地写出了母亲说话时唯恐伤害儿子内心的复杂心理,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
秋天的文章(7)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解析】运用了细节描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母亲很怕自己的情绪和言语影响到“我” 而努力压抑自己的难过,变得小心翼翼的情景,表现出母亲的细心和母爱的深沉。
3. 品味下列句子,体现划线词语蕴含的情感。
(1)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一直”写出了“我”沉浸在瘫痪的悲痛中而忽视了母亲的病,体现出“我”的自责,也从侧面衬托出了母亲的艰辛、忍耐和对“我”的深爱。
(2)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再也”写出了“我”对妈妈离去而感到的不舍、痛苦、遗憾、悔恨之情。
(3)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绝”“竟”写出了“我”对母亲离去震惊、出乎意料,表现出“我”的悔恨和痛苦之情,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爱。
4. 课文最后一段为什么详写各种颜的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有什么深意?
【解析】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此处的菊花,既实指那种花,又采用象征手法,一方面象征着多样的人生,另一方面象征着母亲对“我”的爱。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既是对自己好好活的自勉,也是对母亲的一种深切怀念、热爱,还照应了上文。
5. 文章的线索:看花
(1)母亲要带我去看花。
(2)我答应母亲去看花。
(3)母亲不能陪我看花。
(4)我和妹妹去看了花。
6.文中多次提到菊花,有何用意?
【解析】①看花是文章的中心事件;②“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③“看花”是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
7. 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出来,说说它们的作用。
【解析】第一处:“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作用:说明母亲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但为了孩子放弃了对生活的享受,表现出母亲对“我”的深爱与付出。
第二处:“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翻去地睡不了觉。”
作用:补充交代了母亲病情的恶化程度,表现出母亲为了不让儿子伤心而强忍病痛的辛苦,体现出母亲
对“我”的深爱与付出。
第三处:“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
作用:说明母亲只为儿女着想,从未想过自己,表现出母爱的无私深沉和母亲的巨大付出。
8. 朗读课文,把握全篇的感情基调。说说课文几次写到秋天,为什么文章的题目叫“秋天的怀念”?
【解析】两次写到秋天。第一次是在秋天母亲准备带“我”出去看菊花,可是没有去成,母亲就永远地离开了“我”。第二次是母亲去世后,又到了秋天,看到开得鲜艳的菊花,又引起了“我”对母亲的深切的怀念。
以“秋天的怀念”为题,可以
①交代了文章发生的季节背景:秋天;
②为全文奠定了感伤、深情的基调;
③与后文文章中“我”对母亲的怀念相呼应;
④表现出“我”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热爱。
⑤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引人回味。
9. 文章哪些地方用到了“对比”的手法,有什么作用?
【解析】“我”瘫痪后的暴怒无常、不理解母亲,与母亲的小心翼翼、精心呵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作用:从而表现了母亲的伟大。
文章第3 段秋景的描写和结尾处秋景的描写形成对比,体现出作者心境的变化和生活态度的改变,表现出母爱的伟大。
10. 本文在内容上主要表达的是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但作者却不以“怀念我的母亲”为题,而以“秋天的怀念”为题,好在哪里?
原题可以①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②表现出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爱,③包含着人生的昂扬坚强、热爱生活的精神,引人深思。
而“怀念我的母亲”只能表达“我”对母亲的思念,缺乏韵味。
五、文章主旨:
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理解和关爱,讴歌了母爱的博大深沉、崇高无私,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切的爱与怀念。
六、阅读技巧拓展:
(一)记叙的方法
1.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
2.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的方法。
3.插叙:就是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根据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而插入的另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的叙述。
4.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5.平叙:就是平行叙述,即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通常是先叙一件,再叙一件,常称为“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因此又叫做分叙。
(二)插叙及其作用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
主要作用有:
(1)补充交代(解释说明)了……的情节;
(2)为下文……情节做铺垫;
(3)与上下文……情节相呼应;
(4)表现出人物……的形象;
(5)使文章避免平铺直叙,吸引读者兴趣,使文章内容更加完整。
(三)题目的作用
1.有没有手法;
2.有没有象征含义;
3.是不是线索;
4.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5.与文中……情节相呼应;
6.表现出人物……的情感、品质等;
7.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引起读者思考。
七、课外积累:
关于菊花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飒飒秋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冷风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