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气象与水文灾害
【课程标准原文】 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核心素养定位
2.结合地图能够阐述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规律。(综合思维)
3.通过地图和图像材料,分析气象与水文灾害的成因、特点和危害。(综合思维)
知识体系导引
知识点一 洪涝灾害
读洪涝灾害相关示意图,梳理基础知识。
1.洪涝灾害的概念
2.洪涝灾害的分布
(1)从气候因素看,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2)从地形因素看,主要分布在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地区。
(3)由图甲可知我国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此外,广大山区也常受到洪水侵袭。
3.洪涝灾害产生的危害
(1)淹没农田、聚落等。
(2)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
高中地理教案(3)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
(4)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
(5)洪涝过后易引发瘟疫,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知识链接]
1.概念: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
2.如何判断某种现象和过程是否属于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具有明显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指自然灾害是发生在自然界的异常现象,社会属性是指自然灾害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危害。如下图所示:
[学法指导]
1.分析雨涝原因的技巧
2.干旱与旱灾的区别技巧
干旱是一种现象,而旱灾是一种因干旱而形成的灾害,也就是说干旱是旱灾的致灾因子。
长期无降水,或降水稀少
↓
不能满足生,产生活、植物生长需要,阻碍经济发展
↓
知识点二 干旱灾害
1.概念
干旱是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时,称为干旱灾害。
2.危害
(1)造成农业大量减产,乃至颗粒无收。
(2)对畜牧业的影响表现在影响牧草生长、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
(3)引发水资源短缺,造成人畜饮水困难,严重时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4)易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
3.分布
由图可知,我国旱灾的发生范围广泛,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是旱灾多发区。
思考1
为什么西北干旱区降水稀少,但并不是我国旱灾最为严重的地区?
提示:西北地区常年干旱,多为荒漠景观,工农业生产活动较少,受灾体少,造成的损失少,干旱并不意味着旱灾严重。
[知识链接]
1.最大风力
≥12级即为台风。
2.台风形成条件
(1)热力条件:比较高的温度(海洋的温度至少要保持在26 ℃以上)。
(2)水汽条件:源源不断的充沛的水汽。
(3)动力条件:南北半球信风相遇处,垂直方向上空气强烈辐合上升,水平方向上受强烈地转偏向力作用。
3.印度尼西亚为什么没有台风?
因为赤道穿过,无地转偏向力。
知识点三 台风灾害
1.构成
由图甲可知,台风由外围大风区、漩涡风雨区和台风眼三部分组成。
2.源地及其影响范围
由图乙可知,西北太平洋是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区域,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我国东海地区,多发于夏秋季节。
3.危害
(1)狂风:吹倒房屋,拔起大树,破坏交通、通信设施等。
(2)暴雨: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危害近海养殖。
(3)风暴潮:侵蚀海岸,破坏海堤,造成海水倒灌。
知识点四 寒潮灾害
危害
(1)剧烈降温使农作物遭受灾害,造成农业损失。
(2)伴随的大风、大雪、冬雨造成畜牧业损失。
(3)阻断交通、破坏通信设施和输电线路。
思考2
每一次冷空气南下都能形成寒潮吗?
提示:不一定。形成寒潮的冷空气活动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强冷空气,即冷空气要达到一定的强度;二是所经地区温度较高,冷空气袭来后降温幅度达到寒潮标准。
[知识链接]
1.寒潮指规模较大、势力较强、温度较低的冷空气侵袭现象。在我国多发于冬半年。
特点:降温快、温度低、来势猛、势力强、规模大、范围广。
2.寒潮的源地和形成过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