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本课出自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本单元节选了先秦到南北朝的诗歌作品,本课是汉乐府五言诗,之前的分别时《诗经》的四言诗、诗,目的在于让学生在鉴赏经典作品的同时,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历程。与单元编者的意图相一致,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刘兰芝人物形象赏析、封建礼教、专制家长摧残青年男女爱情的主题探究和艺术手法的运用及其艺术效果的赏析。
教学目标:
1、复述诗歌内容,了解故事梗概
2、分析人物形象及人物关系,把握主题
3、赏析文章中艺术手法的运用及其艺术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封建家长制对青年男女的摧残,尊重婚姻自由。
教学重点:了解刘兰芝人物形象,掌握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手法
教学难点:
1、掌握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手法。
2、探究诗歌主题及其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我们总是向往那种“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的忠贞不二的爱情,我们总是感动于那种“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想要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的浪漫,我们更震撼于那种“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的极致的深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孔雀东南飞》又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呢?
一、学生概括故事梗概。
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可婆婆焦母因种种原因对兰芝百般刁难,兰芝毅然请归,仲卿向母求情无效,夫妻只得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 兰芝
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先是县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谴丞为媒。兰芝因与仲卿有约,断然拒绝。然而其兄恶言相向,兰芝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仲卿闻变赶来,夫妻约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兰芝出嫁的喜庆之日,刘焦二人双双命赴黄泉,成千古绝唱。
二、引导学生进入刘兰芝人物形象的研究
教学重点:通过正侧面描写去分析人物形象
她 勤劳能干,多才多艺,聪慧美丽;
不卑不亢、有教养,辞别归家时还牵挂婆婆和小姑;
外柔内刚,自有主意,不为威迫所屈,不为荣华所动;
她果断忠贞,为爱情而牺牲
坚强、自尊,她明白婆婆要驱逐她,就主动“自请遣归”
三、对主题的探究
婆婆眼中的媳妇是怎样的?
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2兰芝是怎样辩解的呢?
兰芝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事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
3双方各执一词,到底谁是谁非呢?我们来断一下这桩家务事。
焦仲卿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刘母 十三——十六 汝今何罪过,不迎子自归?
4谁是谁非不言自明。那么焦仲卿是否维护过自己的爱情?焦母又是如何回答的?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5由此可见焦母是怎样的一个人?
突出的反面形象。她是一个极端蛮横无理的女性,对于兰芝与仲卿的美好爱情,毫无认识和同情,一意独断专行。软硬兼施,目的是要仲卿速遣兰芝,以维护她的家长权威。
在母亲的淫威之下,软弱的焦仲卿只能选择听从。而且
《礼记•本命》:
诗经 爱情 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
《礼记》中还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
所以刘兰芝被遣回了家。但故事还没有结束,谁是焦母的帮凶,将他们进一步推向了绝路呢?
质问:作计何不量!
利诱: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威胁: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性行暴戾,趋炎附势,爱慕富贵,尖酸刻薄,冷酷无情的市侩
焦刘的爱情再无转圜的余地,于是他们相约共赴黄泉,双双殉情。他们用生命捍卫了爱情的忠贞,他们用生命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凄婉爱情。
在当时,儒家经义中的“孝”充当着捍卫封建礼教,维护封建家长权威的坚实堤坝。所以焦母能用高压政策对待儿子,刘兄能用威逼手段胁迫妹妹,将他们双双推向了婚姻的坟墓。从这个角度看,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实质充当了杀害他们的刽子手。
四、探讨本诗的意义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让我们寻相似的命运,探讨本诗的意义。
在你所知道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还有哪些青年男女为维护自己的爱情而痛苦挣扎?梁山泊与祝英台、牛郎与织女、贾宝玉与林黛玉、陆游与唐婉等等。
"悲剧就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鲁迅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有多少青年男女的爱情甚至生命遭受无情的摧残!虽然他们大都进行过激烈的抗争,但在封建势力相当强大的时代,他们根本无法摆脱被吞噬的命运。鲁迅先生说过,整个封建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吃人的历史,随便翻开一页都是血淋淋的。
思想价值:诗歌通过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婚姻悲剧故事的叙述,揭露了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兰芝仲卿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对压迫者的反抗精神,反映了人民众对被迫害者的无限同情和追求婚姻自由、珍惜爱情生活的强烈愿望。
正是因为这些青年男女的抗争,才逐步有了我们现在婚姻的民主自由,这就是文章的价值所在。
五、合作探究一下文章的艺术手法的运用
1开篇“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两句游离情节之外,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①不能删。借鸟起兴,这是我国古代民歌传统手法。
②以孔雀失偶,徘徊反顾为全篇奠定凄恻缠绵、哀婉伤感的感情基调。
③提摄全篇,引起下文的作用。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朱熹《诗集传》)
所谓“他物”,即起兴之物;所谓“所咏之词”,是作者着重要叙述的事件或要着重表达的思想感情。两者并非同一事物,内容上不直接相连。“他物”的作用是或渲染气氛,或启发联想,或引起过渡。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2思考 这首诗叙述的故事是悲剧性的,却又在结尾暗示焦仲卿、刘兰芝两人化成了鸳鸯,给故事带来了一点亮。请再举出一些类似的例子来,谈谈你对这种结尾的看法。
①梁祝 泪染双翅身化彩蝶 翩翩花丛来 历尽磨难真情在 天长地久不分开 十八里相送到长亭……
②牛郎织女传说(两人化为天上的星座,一年得以见一次面 )
③《梧桐雨》的结尾写唐明皇和杨贵妃在天上团圆。
①尾声化为鸳鸯充满了浪漫主义彩。这种结尾反应了人民众的美好愿望。
②向人们表明,美好的情感或事物具有强大的力量,他们虽然一时被压制住,但胜利是属于他们的。
3精彩片断赏析
思考:第2段从13岁说到16岁,一一道来,是否太烦琐?它与情节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十三能织素 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 十六诵诗书
①分析:不烦琐。这是一种铺陈手法,称为“赋”。 这里写得简练而有层次,纵向铺陈意在强调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证明“女行无偏斜”,暗示了焦母逐走媳妇的无理。
②这种写法同学们是否有似曾相识之感?《木兰诗》中?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用了重复排比的句式,不厌其详地写了爷娘、阿姊和小弟的举动,这种重复排比的句式烘托了欢快喜庆的气氛。
宋代学者朱熹“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铺排是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
③从文中寻类似的例子并分析其作用。
六、本节课总结
这节课我一同走进了刘兰芝,发现她性格中最闪耀的特质就是对爱情的忠贞,最本质的特征是坚决的反抗,面对封建家长制的专横凶残,她无所畏惧,敢于斗争,最终用生命对封建制
度和封建礼教进行了彻底的控诉和反抗。作者之所以为刘兰芝作诗,目的就在于歌颂她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这种反抗精神。所有的艺术形式都是为主题服务的,开头以孔雀失偶,徘徊反顾比兴为全篇奠定凄恻缠绵、哀婉伤感的感情基调。 赋的手法遣归前的精心打扮 、太守府的迎娶场面烘托了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丰满,让我们为刘兰芝的爱情伤感。结尾浪漫主义手法寄寓了人民众的美好愿望,希望美好的情感或事物终究能胜利。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