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少数民族习惯上,坚持尊重原则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尤其是部分有宗教信仰的少数民族学生,有着特殊的民族习惯,在穿衣、饮食等方面都与汉族学生有着较大差异,高校应予以尊重。比如回族学生有着特殊的饮食习惯,高校应开设回族餐厅,以满足回族学生的就餐需要。为促进不同民族学生之间的了解和沟通,高校教育工作者应通过主题班会或者QQ、、微博、短信、飞信等新媒体形式向同学宣传少数民族特殊的民族习惯,呼吁学生尊重各民族特殊的风俗习惯,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权利,不能因民族风俗习惯不同,而歧视、侮辱少数民族学生,要尊重他们的传统习俗和生活中的禁忌,切不可忽视礼俗或由于行动上的不慎而伤害他们的民族自尊心。
二、在管理理念上,坚持身份平等,尺度和标准统一
当今高校培养的少数民族学生以后将是国家少数民族工作和维护祖国统一的骨干力量,高校有责任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优秀人才,因此,高校学生工作队伍思想上要高度统一,坚持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身份平等,管理尺度和标准一致,不开绿灯,不搞特殊,不另眼相看。高校要旗帜鲜明地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国家有关宗教信仰和高校禁止开展宗教活动的相关法律法规的教育,让少数民族学生从情感上认同学校的管理制度和基本要求,从而杜绝了产生特事特办的思想苗头。
三、在工作方式上,坚持深入细致、情感投入和帮扶引导
高校在处理少数民族学生事务的过程中,应坚持深入细致、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坦诚相待。高校可以实行少数民族学生事务专项专人负责制,设立少数民族学生事务管理专员,学工队伍团队协同配合,按要求建立台账,深入细致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特别是内高班学生)家庭经济情况、人际交往情况、学习生活情况,在学生遇到问题时,适时介入给予引导和帮扶。高校可以尝试建立少数民族学生事务管理领导沟通会、辅导员座谈会、民族学生互助会三层沟通体系。高校可以聘请具有少数民族身份的老师每月定期召开民族学生沟通会,充分利用其自身少数民族身份,与学生畅谈个人成长发展,引导学生正确认知学习成绩差异,这一定期沟通机制必将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在护航少数民族学生成长发展上,坚持人人发展百花齐放的原则
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基础教育水平差异,在学习上与内地学生存在明显差距。高校应鼓励少数民族学生更加注重自我发展,不与内地学生拼学业功底,客观认知奖学金等级差异,而是更加注重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把自己培养成出的个体回到家乡发挥建设者的作用。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多才多艺的特点,高校应开辟途径、提供机会,让其才艺得到彰显,更加自信地面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比如鼓励平时表现优秀的同学加入学生会,担任班委;鼓励多才多艺的同学加入舞团;鼓励有主持天赋的同学加入主持团;鼓励有运动天赋的同学加入足球队、篮球队等等,此举是为了让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到展示自己的舞台,并逐步建立自信。
五、在先进典型的塑造上,坚持先进引领,强化少数民族学生自我服务和管理
高校可以在少数民族学生中塑造典型,实现先进典型模范引领作用,强化少数民族学生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意识。高校应努力挖掘少数民族学生中的先进典型,优秀者可以吸收为中共党员,塑造先进典型在少数民族学生中的号召力和影响力。高校可以聘请该部分学生为“少数民族学生事务管理专员”,通过长期深入地与少数民族学生沟通交流,及时掌握了数民族学生的思想动态、生活轨迹,潜移默化地对其他同学起到积极的激励和影响作用。高校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应当坚持引导、重在疏导、情感投入、管理到位、模范引领、多途径帮扶、师生协同配合,使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态度积极,以呈现出良好的态势,并逐步成长为高校认可度极高的一个优秀体,争取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