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观潮时间]钱塘观潮

    钱塘观潮一:施闰章的钱塘观潮
    引导语:自古以来,钱塘江潮被誉为“壮观天下无”的一大胜景。文人墨客笔下关于钱塘江的文章更是数不胜数,今天我们来对比学习一下《钱塘观潮》和《十七日观潮》。
    《钱塘观潮》
    施闰章
    海雨中开,涛飞江上台。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绝岸愁倾覆,轻舟故溯洄。 鸱夷有遗恨,终古使人哀。
    《十七日观潮》
    陈师道
    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
    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对比赏析
    自古以来,钱塘江潮被誉为“壮观天下无”的一大胜景。每年农历八月中旬,尤其是八月十
七日、十八日,钱塘江口形成涌潮,高达数米的波涛,宛若“玉城雪岭”,直立江面,气势磅礴,蔚为壮观。如此天下胜景,吸引了一代代人,也造就了不少传世诗篇。宋代诗人陈师道的七绝《十七日观潮》(三首之三)与清代诗人施闰章的五律《钱塘观潮》便是这方面的力作。这两首诗均描绘了钱塘江潮动人心魄的声势,也都造语新妙,但又各具特,各尽其妙。
    先看陈师道的《十七日观潮》(之三)。前两句巧比妙喻,以一概万。“漫漫平沙走白虹”,写钱塘江潮像白虹似的朝着宽阔平坦的江岸奔腾而来。诗人以奔腾的白虹比喻江潮掀起的冲天巨浪,这至少有三妙。虹是雨后天空出现的彩圆弧,诗人以之喻江潮,突出其水急浪高,此一妙也;虹有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而诗人却偏偏以“白虹”来作比,舍虹之原,而取其气势,此二妙也;虹本来是静止的,诗人却将它写成动态的,用以比喻奔腾的潮水,新颖别致,此三妙也。
    “瑶台失手玉杯空”这句以传说中居住在瑶台里的神仙失手倒空了玉杯里的琼浆比喻波浪翻滚、汹涌奔腾的江潮,想象奇特,富有浪漫主义彩。
    后两句“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以倒映在钱塘江中的“晴天”与“晚日”来续写江潮。这里,诗人不明言江潮波浪起伏,汹涌澎湃,而写明朗的天空和灿烂的夕阳映在江水中
的倒影,一在摆来荡去,一在时浮时沉,仿佛是江潮在摇动蓝天,浮沉夕阳,形象生动。尤其是“摇动”、“浮沉”诸语下得精妙,才使整个画面动了、活了。
    再看施闰章的《钱塘观潮》。此诗写诗人雨中观潮所见所感。
    首联,紧扣雨中观潮之特点,以雨为背景,突出“涛飞江上台”,为下文进一步描绘钱塘江潮的磅礴声势作铺垫。
    颔联,以千万匹骏马飞驰而来比喻钱塘江潮震天动地的涛声,以其仿佛席卷着山奔腾而来比喻江潮不可抵挡的气势,与宋代词人潘阆的词句“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酒泉子》“长忆观潮”)有异曲同工之妙。
钱塘江潮水    颈联,将状写潮涌之声势与吟咏弄潮儿的弄潮之气魄结合起来。宋代词人周密的散文《观潮》有一段描写弄潮儿的文字:“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
    钱塘观潮二:钱塘观潮介绍
    钱塘观潮是浙江省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民俗活动。中秋佳节前后为观潮最佳时节。钱塘江涌潮为世界一大自然奇观,钱塘观潮始于汉魏,已成为当地的习俗。钱塘潮分为交叉潮,一线潮,回头潮。
    相关作品
    钱塘江潮是世界三大涌潮之一,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余亚飞诗云:“钱塘一望浪波连,顷刻狂澜横眼前;看似平常江水里,蕴藏能量可惊天”。潮头初临时,江面闪现出一条白练,伴之以隆隆的声响,潮头由远而近,飞驰而来,潮头推拥,鸣声如雷,顷刻间,潮峰耸起高高的水墙直立于江面,喷珠溅玉,势如万马奔腾。
    观潮
    观赏钱塘息秋潮,早在汉、魏、六朝时就已蔚成风气,至唐、宋时,此风更盛。相传农历8月18日,是潮神的生日,故潮峰最高。南宋朝廷曾经规定,这一天在钱塘江上校阅水师,以后相沿成习,遂成为观潮节。北宋诗人潘阆有一首诗写道:
    钱塘江钱塘潮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这首诗便是当年“弄潮”与“观潮”活动的真实写照。
    形成原因
    钱塘江涌潮为世界一大自然奇观,它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钱塘江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
    首先,这与钱塘江入海的杭州湾的形状,以及它特殊的地形有关。杭州湾呈喇叭形,口大肚小。钱塘江河道自澉浦以西,急剧变窄抬高,致使河床的容量突然缩小,大量潮水拥挤入狭浅的河道,潮头受到阻碍,后面的潮水又急速推进,迫使潮头陡立,发生破碎,发出轰鸣,出现惊险而壮观的场面。但是,河流入海口是喇叭形的很多,但能形成涌潮的河口却只是少数,钱塘潮能荣幸地列入这少数之中,科学家经过研究认为,涌潮的产生还与河流里水流的速度跟潮波的速度比值有关,如果两者的速度相同或相近,势均力敌,就有利于涌潮的产生,如果两者的速度相差很远,虽有喇叭形河口,也不能形成涌潮。
    还有,河口能形成涌潮,与它处的位置潮差大小有关。由于杭州湾在东海的西岸,而东海的潮差,西岸比东岸大。太平洋的潮波由东北进入东海之后,在南下的过程中,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向右偏移,使两岸潮差大于东岸。
    杭州湾处在太平洋潮波东来直冲的地方,又是东海西岸潮差最大的方位,得天独厚。所以,
各种原因凑在一起,促成了钱塘江涌潮。
    规律
    潮汐的出现是有规律的,农历初一、十五涨大潮。此时,月球、地球和太阳三个天体差不多在同一条直线上,月球与太阳的引潮力几乎作用于同一个方向,两者的合力最大,海水就涨得最高,落得最低,即大潮。到了初八、二十三,太阳、月球、地球三者位置形成直角,此时太阳引潮力和月球引潮力两者合力最小,这时出现两次最低的高潮和最高的低潮,称为“半日潮”,通常,地球上绝大部分地方的海水每天出现这种潮。有些地方,两次高潮与两次低潮的潮差很大,涨落时间不等为“混合潮”。有的地方一天只有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高潮和低潮之间大约相隔12小时25分,称为“全日潮”。
    “钱江潮”主要由杭州湾入海口的特殊地形形成,杭州湾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是一个典型的喇叭状海湾。出海口江面宽达100公里,往西到澉浦,江面骤缩至20公里。到海宁盐官镇一带时,江面只有3公里宽。起潮时,宽深的湾口,一下子吞进大量海水,由于江面迅速收缩变窄变浅,夺路上涌的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便都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到大夹山附近,又遇水下巨大拦门沙坝,潮水一拥而上,掀起高耸惊人的巨涛,形成陡立的水墙,酿成初起的潮峰。“钱江潮”每日两潮,间隔约12小时,每天来潮往后推迟约45分钟,成规律
地半月循环一周。潮头最高达3.5米,潮差可达9米。
    钱塘观潮三:关于钱塘江的诗句
    《钱塘观潮》 清 汤金钊
    一声初转海门雷,万叠真如雪作堆。
    盛气已吞文种墓,余波犹上子陵台。
    底教金寇全师去,合借钱王射手来。
    欲写壮观愁笔弱,银山饱看只空回。
    《八月望日登江楼观潮》 元 钱惟善
    白马涛头驾素车,至今犹是诧灵胥。
    千年元气淋漓后,八月长风震荡初。
    顾兔盈虚端不爽,神龙变化竟何如。
    须臾落日明江练,东逝滔滔泄尾闾。
    《观潮》 宋 齐唐
    何意滔天苦作威狂驱海若走冯夷。
    因看平地波翻起,知是沧浪鼎沸时。
    初似长平万瓦震,忽如员峤六螯移。
    直应待得澄如练,会有安流往济时。
    《钱塘观潮》 元 仇远
    一痕初见海门生,顷刻长驱作怒声。
    万马突围天鼓碎,六鳌翻背雪山倾。
    远朝魏阙心犹在,直上严滩势始平。
    寄语吴儿休踏浪,天吴罔象正纵横。
    《杭州观潮》 唐 姚合
    楼有樟亭号,涛来自古今。势连沧海阔,比白云深。
    怒雪驱寒气,狂雷散大音。浪高风更起,波急石难沉。
    鸟惧多遥村,龙惊不敢吟。坳如开玉穴,危似走琼岑。
    但褫千人魄,那知伍相心。岸摧连古道,洲涨踣丛林。
    跳沫山皆湿,当江日半阴。天然与禹凿,此理遣谁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