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小子的最笨发财之道
作者:暂无
来源:《商用汽车新闻》 2010年第32期
作家老康写了一本自传体小说《全中国最穷的小伙子发财日记》,宣称要用自己的经历“向中国3亿草根青年传授最笨发财之道”:如何在无权无势无背景的情况下绝地反击,三年成为百万富翁。这些最笨发财之道真的笨吗?
●文/老康编辑/方圆
2006年之前的三年,我肯定是全中国最穷的穷光蛋——没有工作,挣不了一分钱,身无分文是常事,出门连一块钱的公交车都不敢坐,每天只吃两顿饭——再没有钱吃第三顿了。
更可悲的是,我一无所长,只在一所烂学校读了个破中专。因为混得差,和所有朋友都断了联系,举目无亲。我觉得自己每天都在走投无路与绝望之间徘徊,心里常常一阵一阵的害怕,我不敢想未来,一个念头都不敢有,它会让我害怕到发抖。
在最绝望的时候,我去建筑工地做了一个民工,从5块钱的体力活儿干起。虽然钱少,我仍然很高兴—
—我能挣钱了,这种感觉真好。 让自己满足于挣每一分钱
在工地,我发现了一些机会,便出来单干,和弟弟合伙租了个门面,他修电脑,我做建材生意。弟弟的生意不好,很多时候只能勉强持平,最好的时候也只能赚几百块钱;而我,说是做生意,实际是空手套白狼,在上游供货商和下游需求商直接游走,客户需要什么我卖什么,赚点儿差价。
我非常明白客户对于我的重要性,于是每天低声下气地拜访客户,小心翼翼地维护和他们的关系,不敢有半点怠慢。但同时我更想要钱,一大笔钱。我常有一种突然做笔大买卖的期待,希望一夜暴富,想立马改变现状。
但我马上回过神来,意识到这是一种危险的信号,我还不具备做大买卖的基础。我极力按捺自己急于发财的念头,把自己定位成一个挣生活费的角,让自己满足于挣每一分钱。
我算了一下,每月的硬性支出实际上只有分摊给我的300块钱办公室租金,其他的都是软性开支,包括吃饭在内。也就是说,我每天除了日常开支之外,还得有10块钱的利润,这样才能让我继续支撑下去。
我给自己定了目标,每天挣20块钱,包括5块钱的交通费,3块钱的快餐费,2块钱的烟钱,剩下的10块钱就是我的利润。
有了这个目标,事情似乎变得简单些了。我坦率地跟客户说:“你以前在哪个地方拿货,我现在仍然在哪里帮你拿;以前你是啥价格,我仍然给你啥价格;你可以把价格谈好后我帮你拿,也可由我去帮你谈价格。总之,我只想和你合作,不让你受损失。你给我一点儿跑路费,就像请个搬运工一样。而搬运工没我在这方面懂得多,我会帮你控制产品质量,搬运工就做不到这一点。”
我这么说,愿意和我合作的人就多些了。现在的人对推销员都提防,生怕上当受骗,但对于搬运工,就没那么提防了。
一开始,的确有客户把我当搬运工。慢慢地,他们觉得我用起来比较顺手后,就叫我直接送货,有时价格都不问,我说什么价就是什么价。
当然,我销售的都是一些小额的东西,稍微上了点儿金额的我就做不了,因为我没钱垫款 哪怕只需要垫付100块钱。
不过这没什么关系,我的目标本来就低,只要能达到我制定的目标就可以了。我每天尽心尽力帮客户解决我力所能及的问题,让客户感受到我是真心为他们着想。
今天,一个客户打电话给我,让我帮他买100公斤防水堵料,我居然赚了300块钱。一天就赚回了一个月的利润,我简直高兴坏了!
快乐是有感染力的,不但感染别人,更会感染自己。在快乐的心情下工作,感觉做事都会顺心一些。
我的所谓事业就这样起步了。
你不放弃机会
机会就不放弃你求爷爷告奶奶
下午,我接到弟弟的电话,他告诉我有家建筑公司要我马上去一趟。弟弟说了那建筑公司的名字,我就想起来了,我曾经过他们负责材料供应的毛主任。
去毛主任那天,恰好碰上一家桥架厂的两个人正在和他谈桥架,数量不大,但规格很多。他们差不多已经谈好了,我听毛主任的意思,似乎马上就要开始讨论合同了。
这时,我像幽灵一样出现了,立即插了句话。我说:“我也是做桥架的,可不可以参考一下我的。”我承认我这样做不道德,但我不想放过任何可能赚钱的机会。
也许,那家桥架厂已经和毛主任合作了很久,也许他们根本就是一伙的。我管不了那么多,我像一只饥饿了很久的猫,突然闻到了一点儿腥味,就不顾一切地扑了上去,哪怕那是油锅。
桥架厂的两个人先是惊诧,然后是愤怒。按常规,即便我想撬单子,也得等他们走了以后。
但我不能等,如果形成了定论,要翻盘几乎是不可能的。
毛主任也很诧异,他接过我递给他的报价表,仔细比对了一下,说我的价格高了。
桥架厂的人幸灾乐祸地看着我,脸上露出不屑的神情。
这样的神情,我真的很配。
但接下来我的话让毛主任迟疑了,我说:“我的桥架都是标准厚度,我不会专门将桥架边磨厚而以薄充厚。”做过桥架的人都明白,很多桥架虽然看起来很厚,但只是边厚,是切割面厚,而不是钢板厚,而同规格桥架价格的高低,与钢板厚度是分不开的。
毛主任显然不知道这里面的窍门。假如毛主任以前和这家桥架厂合作过,我这句话足以勾起毛主任对他们的怀疑。
毛主任皱着眉头看了我几眼,示意我坐下。我知道,他对我转变态度,是猎奇心理在作祟,并不代表我获得了他的好感。
不过,我只需要他对我感兴趣。
毛主任仍然和桥架厂的两个人谈着,但话语空洞了些。最后他说,他需要给领导汇报一下,回头电话联系。
接着我和毛主任交流起来,我给他讲了很多桥架里面的猫腻,怎样分辨钢板的好坏,热轧板和冷轧板的区别等。
我说这些是为了吸引他的注意力。对一个陌生的客户来讲,销售人员要做的就是吸引他的注意。客户不把你放在心上,你能卖出东西吗?
我和毛主任谈了半个小时,对于那笔桥架业务,他未置可否。
从毛主任办公室出来,在拐角处我看见了先前桥架厂的那两个人。他们一直在等着我。
我想回避,但无处可避。硬着头皮往前走,在擦身而过的刹那,我被一只脚狠狠地踹在了地上。生活就是这样,当你想昂着头走路时,你就得随时准备在地上趴着。
我理解他们。他们不是,他们仅仅是需要发泄。在他们的辱骂声中,我从地上爬起来,低着头一步一步走远。所以,我接到弟弟的电话时,马上意识到可能机会已经向我倾斜。
在毛主任的办公室里,他说愿意和我合作,但价格得降点儿。其实金额并不大,总计才四万多块钱。但我还是答应了他的要求,拿下了这单业务。
没有朋友,就没有团队
2007年的春节,我和弟弟在出租屋里度过。我已经三年没回家了,不是不想回,是没脸。远在农村的父母以为我混得很好,和乡亲们说起来就是“我儿子在城里开公司”。在善良朴实的父母看来,开公司的人都很有钱,他们很自豪。而我所谓的公司,只不过是一个靠求爷爷告奶奶捡漏的空皮囊。
弟弟坐在那里发短信,短信声时不时地响起。我也拿出手机,忽然感到非常失落。这个春节,没有一个朋友给我发新年祝福的短信。我的那些老朋友,都已经把我忘了。
我突然觉得很需要朋友,这是一种精神需求。而在一年前,我不敢有这样的需求。连饭都吃不饱,还敢有精神需求?扯淡。
我翻着手机上的通讯录,一个个熟悉的名字跳了出来。每一个名字都带来一个熟悉的场景,这些场景好像就在眼前,人却已经生疏了。思索良久,我决定给张鹏发一条短信。
张鹏是我的初中校友,现在是本市某局的副处长。初中时,因为家庭条件等各方面都相近,又都喜欢打球,我俩关系一直很不错。后来张鹏考进了师范学校,毕业后从一名乡村小学教师连续三级跳,一直调到本市当办事员,听说一年前已经升做副处了。
他刚到市里时,我们一帮朋友还常约出来吃饭喝酒,那时我的境况还没那么糟,正在一家上市公司的
分公司做总经理,每月拿着不菲的薪水。直到后来,我被辞退,他们却一个个飞黄腾达。原本几条平行的轨道,在某个地方不经意拉开了差距,并越来越大。
当差距逐渐拉大时,我们的联系也慢慢少了。有几次张鹏他们约我,我都避而不见,最终,便不再联系。
在准备给张鹏发短信时我犹豫了一下,怕他认为我想巴结他。但我觉得很多时候我是庸人自扰,很多时候我们都活在自己的想象之中。我心里这么想,别人未必就这么看。
再说,通过这段时间的思考,我觉得我必须恢复和那些老朋友的联系。这个社会,没有朋友,就意味着你没有团队。一个没有团队的人是干不成什么事的。
所以,即便被认为是巴结,也没什么大不了,天下谁人不巴结?
我按下发送键,把我对张鹏的祝福送了出去。
张鹏没有回短信,在我意料之中,但我还是有些失望。
但是,我已经决定要和这些老朋友恢复联系了,这不仅仅是精神需求。如果我真的要混出个人模狗样,我回避不了他们。回避改变不了我潦倒的现状,与其这样,还不如主动联系他们,或许他们还能带
给我一点儿帮助。 把事情做细就是竞争力 联系朋友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我第二次拜访张鹏时,碰巧遇到了同样在工地做生意的周仲,并根据他给我提供的一条信息,一次性挣了6万块钱。6万啊!这可是一笔巨款,直到我抱着厚厚一沓钱回到我们的出租房,仍然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我和弟弟用这笔钱在闹市区的建筑材料市场开了家门市,专卖桥架和线材。
有了门市和产品,我的首要任务就是把销售抓起来。
但销售不是说抓起来就抓得起来的,市场上的同类产品这么多,客户凭什么要买我们的产品?
我时常在市场转悠,想看看其他门市的状况如何。
大多数门市和我们差不多,都是坐等客户上门,回答客户的询问,然后给客户一张名片。如果客户有需要,就卖点儿东西给客户。
这样不行啊。因为我们卖的不是柴米油盐,而是桥架和线材。这类产品批量销售居多,零售量小一些。
经过仔细思考,我决定分成两步走:一是守株待兔,二是信息跟进。
我让不久前认识的女孩,和我有相同遭遇的大学毕业生小玉尽量站在门口一些,像其他门市的人员一样,遇见有人从我们门口经过,就招呼他们一声,让他们到门市里看看。我让弟弟准备好一支笔和一个本子,对凡是进入我们门市的顾客,不论是简单询问还是深入交流,都要做好记录。记录要仔细,不但要记录来客自己透露的信息,还要记录他们俩对客户的观察和判断,最好能让客户留下。总之,尽量仔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