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学与哈佛大学导师制的比较研究及启示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牛津大学与哈佛大学的导师制,认为其发展历程不同,模式不同、特不同以及对导师的要求不同,这为我国导师制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启示:我们应对导师制进行全面的理解和定位,明确我国的导师制是为本科生服务还是为研究生服务,然后对其进行培训,让他们具有担任导师的能力。要建立完善的导师制激励机制和管理制度,将导师的考核和学生考核制度化,规范化。
标签: 牛津大学;哈佛大学;导师制;比较;启示
一、发展历程不同
牛津大学导师制是由十五世纪初创办“新学院”的温切斯特主教威廉·威克姆创办。“众所周知,书院是牛津剑桥的灵魂,而导师制则是书院教育功能的精髓。故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应该是“导师制”创立之滥觞。”[1]“牛津大学导师制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原始导师时期、古典导师时期和现代导师时期。”[2]原始导师时期,导师的职责和功能比较固化单一,也并未涉及太多的理论教学内容。家长在学院里委托导师对学生进行监督和管理。在古典导师制时期,导师承
担了更多的职责,对学生的经济、生活、学习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指导。但导师制的内容以神学和宗教内容为主,具有浓厚的宗教彩。19世纪开始便是现代导师制时期了,这一时期注重现代教育的实业知识学习和掌握。学习现代化的知识和技能技巧,为未来牛津大学的长足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哈佛大学的导师制以寄宿制为基础。寄宿制,即导师制的先驱。在前洛厄尔时代,寄宿制将不同年级的学生混合,便于低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沟通和交流。随着哈佛大学人数的逐渐增加,学校进行等级分层的教育和住宿。纨绔子弟在高级公寓住宿,贫寒子弟在低级公寓住宿。此时,哈佛大学的导师制内容都以宗教为主。洛厄尔时代,洛厄尔开展对寄宿制的改革,强调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在同一幢公寓住宿,在共同的餐厅就餐,低年级学生与高年级学生互动学习。随着哈佛大学人数的增加和学校规模的扩大,新增了许多的住宿楼。又一特便呼之欲出,即男女生共同互动学习,寄宿制便是导师制的雏形,随着时代的进步,逐步将寄宿制的作用转化,成为哈佛今天的导师制。
二、导师制的模式不同
在牛津大学,每个新生报到时都会安排一名导师。作为导师,既要负责学生的学业也要负责
学生的品行。通常情况下,一名导师负责6到12个学生。而且学生可以更换自己的导师。牛津大学导师制的一个重要的要素便是撰写论文。导师实行一对一的指导方式。导师每周上课一次,“课堂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讨论和点评学生的周论文以及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需要大半时间;二是讨论和解决学生在大学学习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三是辅导并帮助学生准备大学组织的各种考试。”[3]
哈佛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入学时寄宿在专门的公寓,并且有专门的导师安排。目的在于帮助新生适应新的环境。哈佛大学还有新生导师委员会,旨在增进学生与导师之间的交流。哈佛大学的导师不仅仅存在于寄宿当中,还有一些因兴趣爱好而产生的导师,便是非寄宿导师。2-4年级的导师安排是以宿舍楼为单位的,每幢宿舍楼都设有各自的导师团队。“宿舍楼的管理结构可以分为4个层次:舍监,奥尔斯通,布尔高级导师、导师,工作人员(House Staff)。一般都会设有舍监办公室、舍监助理办公室、高级导师办公室、高级导师助手办公室、主管办公室(Superintendent’ soffice)。”[4]哈佛大学导师制分工明确、细微。一年级和高年级的导师安排是不一样的,二者在接受导师的任务也是相差甚远的。相比较而言,一年级的导师安排是统一规划,2-4年级是细致分工,让学生感受不同导师所带来的效果。无疑这是一项巨大的改革和进步。从哈佛大学现状来看,对导师的素质要求较高,基本上导师
都是教授。
三、导师制特不同
牛津大学的导师制有着独特的风格。首先是导师个别化指导的传统,充分满足了学生的独特性要求,导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第二,导师制从松散无序状态发展到古典导师制的宗教彩,再到现代导师制时期的完善。体现了导师制一步步发展的方向和足迹。第三,从付薪导师制到自律导师制的自觉演变,到现代时期,导师制完全成为学校的一种制度,导师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脱离了家长与导师的金钱联系。第四,从导师制的职责变迁看,导师制从对照顾学生生活到培养学生能力的转变,再到现代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和创作能力的飞跃,每次的演变都是质的变革。第五,导师住在学校,优化了学生和导师的关系。
哈佛大学入学条件哈佛大学导师制则更加注重以宿舍为单位中的交流与沟通,导师并非都是专业的教授,还有许多研究生。同时对新生和高年级学生进行过明确的划分。内容涵盖的范围更加广泛,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但是学术性不是突出特。牛津大学注重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学术交流,指导学生的论文写作,完成规定的内容,学术性味道十足。并且,牛津大学导师制的发
展从一开始对生活的照顾和监督管理的功能,发展成为今天学术的沟通和交流。可谓是彻底的颠覆。而哈佛大学导师制,不同职位负责不同的内容,涉猎的范围广泛,从一开始设想的功能发展至今天,增加了不少内容,但在大体上并未发生巨大的变化。
四、对导师的要求不同
牛津大学对导师的要求严格,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当上导师的。导师是在某个领域具有卓越建树的人,必须是教授,才有资格成为导师。导师要在优秀的教师中进行选拔,在成为导师之前要进行培训,并且导师的奖励机制也很完善。导师指导的时间,地点灵活,通常在导师自由的时间为学生进行指导,地点范围都没有硬性的要求和规定。相比而言,哈佛大学的导师更加生活化,注重学生间,学生与导师之间的交流,对导师的学术要求并没有严格性规定。不同职位的人,负责不同的职责。
五、启示
牛津大学是导师制的先驱,哈佛大学导师制是对牛津大学导师制的学习。二者的发展都经历过不断完善的过程,从最初的纯粹“宿舍管理员”职能转变成学术性的指导。我们应该借鉴两
所大学的优点和特。首先,我们应对导师制进行全面的理解和定位,明确我国的导师制是为本科生服务还是为研究生服务,然后对其进行培训,让他们具有担任导师的能力。如果我们把导师制定位在为本科生服务,就要规定好导师的职责。“导师的职责为:一是帮助学生规划学习与生活。二是拓宽学生专业知识,提高其学习、实践和科研能力。三是指导学生正确的做人做事。导师的职责主要是引导学生做人和做学问,要做到‘四个结合’,即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严格教育与亲情感化相结合。”[5],哈佛大学的经验更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如果我们把导师制定位在为研究生服务,在这方面牛津大学的经验值得借鉴。它从学生入学时对导师的选择,到学期中导师与学生面对面的辅导以及对论文写作的指导,再到期末的导师制效果评价都有严密的设计和布置,体现了前后衔接,首尾相通,开放的交流模式,显示导师制模式的成熟和完善。其次,要建立完善的导师制激励体制和管理制度。将导师的考核和学生考核制度化,规范化。有明确的规定让导师和学生都有一个目标。对于真正达到要求的进行合适的激励和奖励,提高导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导师管理层面上,对导师的工作和学生的学习给以严格的规定和要求,让导师和学生从中受益,更好的发展自身。这一点不论是对为本科生服务的导师还是为研究生服务的导师来说都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当前本科生教育是我国高
等教育的主体,我国应该如何培养适合社会的人才,为高一级的教育输送优秀的人才,是当前应该反思的问题。毫无疑问,牛津大学、哈佛大学本科生导师制为本科生的培养提供可行了的办法,为我们提供了榜样。
牛津大学和哈佛大学是世界一流大学,在导师制的实行过程中,有着各自不同的发展历程,彰显着不同的特,弥漫着不同的气息。他们栩栩如生的描绘出导师制度的建立、发展、壮大,为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构建提供了不同的范例,鲜活的导师制教育模板为我国的高等教育提供了素材,值得借鉴。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