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的益处
[摘要]科技活动是学校科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一个学生都应该体验和经历的学习方式,是打通学科界限,给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最好实践机会,是学生的知识存贮方式得以发生变化的最好方式。本文主要讲述了如何将学生的兴趣由课内引向课外以及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的益处。
[关键词] 课外;科技活动;开展;益处
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从小就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实验教学的昌导,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 硬灌输已不适应新的课堂教学发展要求。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我通过几次的外出培训学习积累了一些方式方法,回来后及时运用到了自己的教学当中,并取得了一些效果。在学校小范围内指导并组织学生开展一些适合科技实践活动,外出参加一些少年儿童科技创新大赛,用这样的形式教给学生技巧和方法,同时逐渐启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根据学校现有的条件,在教学过程中以演示实验为主 ,把抽象枯燥的课堂气氛变为生动而活跃,以此来激发学生对身
边事物的好奇心,从中段开始培养学生观察、大胆猜想及想方设法验证推测等能力。在进行科技教育时,始终把科学课教学与课外科技活动融为一体,融合在一起,把科学课的内涵延伸到课外科技活动之中,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空间,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注重营造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深入持久地开展科技活动,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活动的主动性,成效显著。
一、如何开展课外科技活动
1、激发学生兴趣、将学生的兴趣由课内引向课外。
儿童的思维来自对世界的好奇与惊诧。儿童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和向往。而科学课恰恰就是引导学生探究这些自然奥秘的场所。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喜欢上科学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才会主动的学习并富有创造性。首先,在科学课上,作为一名科学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者,而是与学生共同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和服务者。与学生打成一片,学生少了畏惧感、多了亲切感、课堂亲切而生动、学生会爱上科学课;其次,在科学课上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准备有结构的实验材料,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的神奇和快乐,在做中学,寓教于乐。如:制作叶脉标本、面包发霉了、绿豆发芽、小苏打
和白醋的混合、被压缩的空气、观察蚯蚓等等,我根据学校的现有条件,在教学过程中多运用演示实验的方法,把抽象枯燥的课堂气氛变为生动而活跃,以此来激发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好奇心,这样以来学生会兴趣倍增,迷上科学课。有了课上浓厚的兴趣,老师加以引导,让学生参加一些科技活动,学生会将这种意识、兴趣持续延伸到课外,会乐此不疲,主动意识会随之增强。
科技活动
如在科学课上学习《绿豆发芽》一课时,学生了解了种子萌发的条件后,兴趣浓厚,提出了很多项研究的问题,老师加以引导:你能想出更好的办法研究这些问题吗?于是在课外的时间里同学们自己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写出了《绿豆生长变化》的详细记录,具有一定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孩子们自己像科学家一样在进行探究。
二、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的益处
1、将科学课的内容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可以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
科学课的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到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的知识,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依托《科学》教材,通过科学课教学有了基础的铺垫,在课后开展科技活动,又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如在上《养蚕》一课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养蚕活动,让学生通过饲养和观察探究蚕一生的变化,体验自然界中动物的生命历程,感受生命的来之不易。依托课堂开展这样的科技活动,以超越活动本身的意义,学生的收获最大。蚕的生长情况不一样,吐丝的多少也不同,于是通过自己的观察研究写出了一篇短文,在科学课中这样的内容很多,这样的活动源于课堂、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更有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
如果科学老师根据科学课上的内容进行资源整合,并根据当地的气候和资源的特点,有计划的安排科技活动,就不愁不到活动的素材和资源了,长久的开展这样的活动,学生会越来越爱科学、喜欢上科学课了。
2、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在科学课堂上,让学生在经历探究的过程中,科学探究的能力得到提高,并掌握了一些科学探究的方法。教师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针对某一现象通过开动脑筋想点子、出谋略、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扩展思维的广度、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如在《土壤与植物的生长》一课中,引导学生观察、设计对比实验、用列表的方法分析
数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对担任科学课教学的教师来说也是教学目标中的难点。有了科学课上的思维训练,科学素养的形成,在科技活动中用自己的视角和思维去观察和思考问题。创新源自发现,这也离不开科学课中思维的训练和科学素养的形成。
3、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知识,增强科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在科学课的三维教学目标中,在关注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同时也同样注重学生科学知识的获取和积累,没有平时知识的积淀,创新谈何容易。
每当学完这样的内容,都要求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内化、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去开展科技活动。如:《磁铁》一课时,要求学生了解生活中磁铁的应用,能否应用磁铁的特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一些学生在应用相关知识的同时,善于发现,于是根据这些原理发明了《自动供水装置》。科学教材中的内容有一定的知识体系,教学时都进行重组和分类。如:在物质世界里有声、光、热、磁、电路、简单机械等,这些内容都与生活密切关联,在生活中应用广泛。运用这些知识能揭示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这正是科技活动突破口和不竭的源泉。科学课中,知识的积累和运用为科技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源泉和动力。立足课堂,延伸课外,让科学的教学与科技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会得
到锻炼;让科技活动走进小学课堂,学生会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断的认识科学、理解科学、对科学产生较浓厚的兴趣,从而走进科学,如果我们的科学老师真正认识到这一点,不为开展活动而活动,真正做到两者的有机结合,才会有利于学生的长足发展,甚至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那才是科技教育的真正目的。
也希望担任科学课教学的老师们有所启示,如果我们的孩子有一天真正的走进科学、爱上科学,那么科技教育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学科课程教学内容往往滞后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统一的教学模式对学生个性的发展难免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为了全面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我们必须开设好小学科技活动课。
新课程下的新型教师要敢于挑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渗透到教学实践中,充分表现在对学生个体的培养和潜能的开发上,让学生个体在常规教学模式之外获得新的体验和新的成长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