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童年往事
本单元以“童年往事”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引导学生走进不同年代、不同人物的童年生活,品味他们对童年的深刻记忆,体会其中浓浓的情意,并关注自己正在经历的童年生活。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此前的教材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方法。本单元意在让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习作话题“那一刻,我长大了”从单元主题“童年往事”延伸而来,让学生在了解他人童年的同时,关注自己的成长历程。本单元课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习作引导学生写清楚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的经过,并把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一刻”写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体现了读与写的结合。
四季教案
分类
具体内容
内容简说
教学要点
课时安排
古诗三首
这三首古诗或描写农家夏忙时的劳动场面,或描写孩童穿冰作钲的场景,或描绘牧童骑牛晚归图,都涉及古代的儿童生活,表现了儿童的天真可爱和悠闲自在。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熟读成诵,理解古诗的大意;想象三首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三首古诗在表现情趣、表达感情方面的异同。
2课时
祖父的园子
课文通过对祖父的园子里的景物和“我”在其中的活动的描述,写出了童年生活的自由与快乐,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体会作者在园子里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感受作者对童年、对祖父的怀念之情;领会并学习文章寄情于物的写作方法。
2课时
月是故乡明
课文以“月”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故乡月的动人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永恒的思念与牵挂。
理清文章脉络,把握行文线索;学会品味语言,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体会作者对故乡永恒的思念与牵挂之情。
1课时
梅花魂
本文的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的经历,表现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坚贞不渝的中国心。
抓住文中对外祖父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分析人物形象;深入感悟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意,激发爱国之情。
1课时
口语
交际
走进他们的
童年岁月
讲述自己了解到的大人们小时候的故事。
引导学生把故事讲具体、清楚;通过交流,感受童年的美好、纯真,使学生珍惜童年,热爱生活。
1课时
那一刻,我
长大了
选取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情写下来。
引导学生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感到自己长大的“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
2课时
交流平台
交流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的方法。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表达情感的方法;体会情景描写句和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并进行仿写;积累描写母爱的古诗,提高文学修养。
2课时
词句段运用
想象例句描写的情景;体会运用衬托手法的语句的表达特点;进行仿写。
日积月累
朗读、背诵古诗《游子吟》。
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昼、耘”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供”,会写“昼、耘”等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重点)
3.能想象并说出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重难点)
学前准备
学生预习
课前预习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师备课
课件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
1.认识“昼、耘、稚”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供”,会写“昼、耘、桑、晓”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将古诗改写成短文。
3.在诵读中感悟,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体会诗中的童趣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介绍乡村儿童的生活,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导语:美丽的乡村有绮丽多姿的风光,游戏的童年更是趣味无穷。你看,在广阔的原野上,乡村儿童追逐奔跑,尽情玩耍,多么欢乐!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用动人的笔触展现这种童真童趣,让人无限向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感受一下诗人笔下的乡村风光和童真童趣。
2.教师出示《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引导学生理解诗题。
明确:“四时”即春、夏、秋、冬四季;“兴”在这里读第四声,“杂兴”指有感而发、随事吟咏的诗。合起来就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及劳作场面而产生了很多的兴致、感想。
二、学习古诗,掌握方法
1.教师介绍《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范成大(1126—1193) 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他是一位爱国诗人,诗作大部分描写农村风光和民生疾苦。其诗语言清新自然,风格温润委婉。他与尤袤、陆游和杨万里并称南宋“中兴四大家”。
创作背景 范成大早年游宦四方,57岁以后退职闲居苏州石湖,在江南乡村度过了相当长的一段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在这段时间,他写了《四时田园杂兴》。这是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共60首,宛如勾画了一幅农村生活的长幅画卷。组诗分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和冬日共五个篇章,各12首。诗歌描写了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本课所选的是第三十一首,属于《夏日田园杂兴》。
2.初读古诗,明确节奏,疏通诗句。
(1)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学习生难字,读准字音,读懂句子,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过渡:同学们,请把这首诗认真地读上四遍,前两遍读准,后两遍读好。
(课件出示)
(2)教师检查朗读情况,教学生字,提示易错字。
zhòu  yún  ɡònɡ耕织   sānɡ
◆识字方法:“供”为多音字,可通过查字典来理解其音、义;“昼、桑”可结合相关图片进行识记;“耘”可通过动画演示来识记。
◆易错提示:“昼”是上下结构,下部是“旦”,不是“日”;“耘”的左边是“”,不是“”。
(3)重点词语释义。
[耘田] 在田间除草。   [绩麻] 把麻搓成线。   [解] 理解,懂得。     [供] 从事          [傍] 靠近。           [阴] 树荫。
3.再读古诗,整体理解诗意。
朗诵与交流:
(1)结合课文注释,利用工具书,理解词义、句意。在不理解的地方画上记号。
(2)小组内讨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把疑难问题记下来。
(3)我们可以先弄清以下问题:诗歌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你是从哪里知道的?诗中写了哪些人?他们分别做了哪些事?
(4)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理解整首诗的字面意思,说出诗的大意。
明确:时间:“桑阴”指桑树成荫。当桑树成荫时,那就是——夏天。所以这首诗写的是夏季的田园景象。
人物:这首诗写了“儿女”(大人)、“童孙”(小孩)等人。
事件:大人们白天在田间除草,夜晚把麻搓成线。小孩子们在桑树荫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过渡: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可不是简单地把词句的意思串起来。我们可以在句子中加上时间、人物等,这样说起来就更生动、更流畅。谁再来试试?(可指名,也可自告奋勇。)
诗意示例整首诗的意思:初夏,农人白天到田里除草,晚上回来搓麻线,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孩子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却在茂盛的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