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文章重难点08 应用文体写作训练(三)
演讲稿
【命题趋势】
近几年,全国卷作文更侧重交际等应用文体写作,侧重于具体情境中的写作考查,实
用类文体的写作考查成为新常态。 2020年全国卷三套题均考查应用文写作。2019年全国
卷作文题要求考生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2020年全国卷作文
题要求考生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这种作文的实用
彩、任务驱动彩非常鲜明,明确给出了情境任务、思维任务、对象任务和文体任务四
项“指令”,向着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向发展,既要把自己的观点阐述清楚,有自己的思考,还要符合演讲稿的内容、语言要求,文章要围绕一个中心话题,见解精辟深刻,要有雄辩
的逻辑力量,为听众所接受并心悦诚服;语言表达要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可多用修辞,还要考虑用词的口语性特点。所以在作文备考中,在常见应用文体,比如发言稿、辩
论稿、演讲稿、书信等要加大训练力度力度。
【满分技巧】
加强实用类作文训练,重视其写作模式和写作规范,全面掌握其写作要领和写作技巧。
1.梳理掌握常见应用文体的格式,及写作注意事项,避免出现硬伤。
2.层次分明,讲究演讲的内在逻辑,演讲稿着重在于表达自己对某一问题的认识、看
法或观点、立场,要注意演讲稿的结构层次,由于演讲稿常常具有特定的场景,所以层次
分明、逻辑清晰对演讲稿来说尤为重要。
3. 写作话题明确、中心突出,立场鲜明。
4. 格式正确,语言流畅得体。比如开篇的称谓要顶格写;下一行要空两格写问候语如“同学们,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正文要扣题阐释,也要随时加称呼语如“同学们”等;结尾收束要另起一行,写“谢谢大家”等。
【写作技巧】
演讲稿也叫演讲词,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合发表的讲话文稿。它可
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主张、见解;也可以用来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验等等;演讲稿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
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演讲稿的主要特点:①针对性,晓喻听众,打动听众,“征服”众;②可讲性,以
“讲”为主、以“演”为辅,要求“上口入耳”;③鼓动性,激发听众情绪、赢得听众好感;④口语性,讲起来流利,听起来顺畅,没有什么语言障碍,不会发生曲解。
【四川省泸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诊断】阅读下面的材料,从下
列两项任务中任选一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不知红薯长在地里,错把麦苗当韭菜……现实生活中,城里孩子五谷不分的情况并不
鲜见。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孩子们缺少接触农业的机会。
部、教育部决定开展中国农民丰收节农耕文化教育主题实践活动,让青少年感知民俗、追
寻历史、体验农事、崇尚自然,借此增长学生的农业知识,培养他们的爱农情怀,让更多
的年轻人在未来爱上农业、从事农业,让农业生机勃勃。
任务一:学校将举办以“传承农耕文化”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演
讲稿,表达你的感悟和思考。
任务二:请你以学生田园的名义给班主任王老师写一封信,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学生参
加农耕文化教育主题实践活动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
【答案】例文:
传承农耕文化,讲究途径方法——关于传承农耕文化的演讲稿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农耕文
化承载着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与兴盛自豪,是坚定中国特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依托。然而,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农耕文化正面临着衰落和流失的威胁,保护和传承农耕文化迫
在眉睫。传承农耕文化,再固民族之魂。在此,我就农耕文化的传承途径向同学们申述如
下:
传承农耕文化,首先要重视农耕文化的参与和体验。既要分得清麦苗和韭菜,又要走
得进青青田园。现在一些地区建设的生态农庄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倍受热捧,比如湖南岳阳
市屈原管理区惠众生态农庄、江西萍乡市安源区丹江学校劳动实践基地等等,其原因就是
通过农耕文化教育,不仅能让学生增长农业知识,还能培养一份悯农情怀,让更多的年轻
人在未来爱上农业、从事农业,让农业生机勃勃。课堂之余,不忘耕读,农耕文化教育无疑是一堂好课。
传承农耕文化,其次要构建农耕文化展览室。为了方便人们对农耕文化的直观认识,在乡村构建农耕文化展览馆、展览室,如湖南衡山、山西榆次后沟的农耕文化博物馆等。并收集、保护、展览传统生产农具和生活用具,如:石磨、石缸、水车、纺车等,配以相关的使用图片和文字,用来讲述和展示中国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历程。这种方式既可以使农民回味过去、珍惜、保护和传承农耕文化,又可让对农耕文化陌生的城市居民、青少年了解传统的农耕方式和生产习俗,唤醒他们对农耕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传承农耕文化,还要与乡风文明建设相结合。农耕文化在生产劳作、家居生活、人际交往、子女教育等方面蕴含着丰富精神内涵,可为乡村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提供充沛的给养。当前大力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农耕时代的乡贤文化、家风家训、乡规民约等,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人们耳熟能详的“耕读传家”“邻里和睦”“忠恕孝悌廉”等传统理念,可以通过批判吸收,成为塑造新时代家风和新型农民精神世界的有益元素。而且乡村是熟人社会,村民在长期农耕文化形成过程中或多或少有着生于斯、长于斯的血缘和亲情,这些元素与法理之间的结合,降低了矛盾调解的成本,汇聚社会正义的力量,成为乡村治理的稳定器。
民族要复兴,农耕要振兴。农耕文明承载着华夏文明的基因密码,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家园。失去农耕文化,民族复兴就失去了底蕴和灵魂。相信我们终能传承农耕文化,再固民族之魂。
演讲人:xx
x年x月
x日【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
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描述了一种并不鲜见的社会现象,城里的孩子五谷不分,不知红薯长在地里,错把麦苗当韭菜……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孩子们缺少接触农业的机会。因此,为了充分发挥农事节庆的教育价值,为青少年农耕文化教育提供实践课堂,农业农村部、教育部决定开展中国农民丰收节农耕文化教育主题实践活动,让青少年感知民俗、追寻历史、体验农事、崇尚自然,借此增长学生的农业知识,培养他
们的爱农情怀,让更多的年轻人在未来爱上农业、从事农业,让农业生机勃勃。
农业农村部、教育部所开展的活动,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传承农耕文化”,这就为我们的文章立意指明了方向。然后可以再选择一个写作方向即可,比如“传承农耕文化的意义”“传承农耕文化的方法”“学生应该参与农耕文化”等。
另外,题目还设置了两个任务,一、写“传承农耕文化”为主题的演讲稿,表达感悟和思考。演讲的对象是“全班同学”,所以行文中要有交流意识;“演讲稿”要结合材料内容及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实际展现自己的
认识和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呼吁同学们行动起来,传承农耕文化,再固民族之魂。语言要有一定的鼓动性。二、以学生田园的名义给班主任王老师写一封信,谈谈对学生参加农耕文化教育主题实践活动的看法。行文中可以提实施建议,可以分析实践活动的益处等,但不能脱离了实际空喊号子。还要注意书信格式。
参考立意:
1.学生应参加农耕文化实践。
2.农业稳天下安。
3.传承农耕文化助推乡村振兴。
4.传承弘扬农耕文化留住我们生活的根。
5.传承农耕文化的实践原则。
6.农耕文化的传承价值。
7.传承农耕文化展望现代农业。
可用素材:
(1)农业农村部和教育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中国农民丰收节农耕文化教育主题活动的通知》,其中提出,力争用3~5年时间,打造一批中国农民丰收节农耕文化实践教育基地,形成一批实践教育活动品牌。
(2)《关于开展中国农民丰收节农耕文化教育主题活动的通知》提出,要遵循青少年学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统筹农耕文化教育教学资源,推动各地各校因地制宜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推动中国农民丰收节成为农耕文化教育的常态化实践载体,纳入各级党委政府丰收节庆工作重要内容。
(3)袁隆平院士曾说,现代农业是高科技的农业,不是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业,希望广大知识青年投身农业研究。事实上,通过农耕文化教育,不仅能让学生增长农业知识,还能培养一份爱农情怀,让更多的年轻人在未来爱上农业、从事农业,让农业生机勃勃。
(4)要开展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安徽省休宁山泉流水养鱼系统、黄山太平猴魁茶文化系统、寿县芍陂(安丰塘)及灌区农业系统、铜陵白姜种植系统被评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传承农耕文化要注重对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今后,安徽将更加注重美丽乡村的文化阵地建设,鼓励支持建设村史馆、农耕博物馆、文化礼堂等,打造乡村文化会客厅。
(5)要积极推动建设村史馆、农耕文化类主题博物馆。安徽省现约有农耕文化类主题博物馆91个,村史馆153个,这些场所成为乡村旅游的重要目的地和传承农耕文化的重要阵地。(6)开展农耕文化传承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农民文学作品征集展示、“讲述村庄故事”和“发现农村阅读榜样”等活动,促进村庄历史传承和文化建设。
(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化,让悠久的农耕文化在新时代展现出无穷的魅力和风采,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丰厚的精神文化滋养,保护传统文化、传承农耕文化,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8)江苏省农业农村厅里就农事节庆、农耕文化馆、村史馆、乡土人才等做过摸底调查,列出抢救性、继承性、开发性等遗产清单予以传承。
(9)陈堡镇唐庄村成立文史资料组,整理出麻石街、碾米房等十几处历史遗存进行修缮修复,对于无法恢复和展现的精神财富则整理成历史文化故事,写入乡土文化书籍。
(10)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张德成、周海滨对我国历史上南方山区采用的架箱运木的技术特点及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认为架厢运木具有注重劳动力公平、最大限度降低劳动强度、适用于各类地形集材运输、重视木材保护、重视降低经济成本的特点。
(11)中国农业博物馆徐旺生认为水稻构成了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自然也构成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生态系统,中国古代农民起义地区多数发生在旱作农业区,很少发生在水田稻作农业区,其意义重大且深远。
(1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乙丹侧重研究汉代官方农业放贷的运行趋势,认为国家向贫困农民放贷口粮和农本的历史传统和制度实践,最早可追溯至周文王推行的“农假贷”政策,这种独特的借贷形式在汉代得以延续和发展。
(13)北京林业大学郭巍、侯晓蕾从风景园林视角梳理了宁绍平原圩田景观的形成与发展,并从自然景观、圩田水利、开垦体系和聚落系统进行解析,认为该平原不同的自然景观基底以及人工干预方式的差异,产生了多样化的圩田景观,由此也形成了具有不同景观和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