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元宵为主题作文(精品10篇)
以元宵为主题作文篇1
正月十五,你们知道是什么节吗?对啦!是元宵节。今天,我给大家讲讲元宵节吧!
正月十五的晚上叫元宵节,古代称为上元,元宵节就是上元的晚上,含有本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
唐朝诗人苏味道曾作诗《正月十五夜》,描写当时元宵夜的热闹场景: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那天的习俗可真不少:赏灯,猜灯谜,舞龙……说到猜灯谜,我最喜欢啦!让我们一起来玩吧!
你们喜欢“吃”吗?元宵节可少不了“吃”。元宵节必须吃一种东西——汤圆。最早的汤圆叫“浮元子”,后来有的地区把“浮元子”改称元宵。吃汤圆意味新的一年团团圆圆,合家幸福!
元宵节的夜晚乐趣真不少啊!你们说是不是?
以元宵为主题作文篇2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古老而传统的节日。春节过后,最热闹的节日就数正月十五“元宵节”了。
到了正月十五的晚上,每家每户都走出家门,全家人一起来欣赏花灯、看花炮。我和爸爸妈妈自然也不例外。只瞧见街上人山人海,车水马龙,到处是灯火通明,一派繁华热闹的景象
以元宵为主题作文篇3
我国自古以来都有元宵节吃汤团、猜灯谜的习俗,今天我要去体验一下包汤圆、猜灯谜的乐趣。
今天的主题是“过元宵快乐包汤圆”。到达了目的地,我穿上围裙戴上口罩,像大厨一样,整装待发。我们今天用的材料有:水磨粉、黑芝麻糊,与水,当然如果想要做出安全放心的汤团,首先要保持手的干净,所以第一步当然是洗手咯。开始做汤圆了,做汤圆其实很简单,首先在水磨面粉里加入200毫升的水把它揉成面团,把面团揉到有点筋道即可,接下来就是做面皮包芝麻馅儿了,我们全家一起分工协作,我小心翼翼的搓出一个面团,像爸爸一样在面团的中心窝出一个小洞,再把妈妈搓的黑芝麻糊馅放进小洞里去,用手轻轻一按,馅就成了扁平型,再把两边的面皮合拢,然后搓成圆形就成功了!耶!我平生做的第一个汤圆问世了,我兴高采烈地跑到秤旁边,想称一下我的汤团是否符合标准,结果让我大吃一惊,我的汤团竟然重25克,比标准超出15克,这个结果虽然不是十分的理想,但这为我们下面的制作提了一个醒,接下来我们做的越来越棒,几乎每一个都是相同的,也十分接近10克,我们也越做越起劲,越做越精致,几乎都接近了完美!看着我们做的一排排汤圆,我会心的笑了。
接下来就是猜灯谜环节,我心想这可是我的拿手绝活,每届元宵灯会我都去参加,而且猜灯谜时我也猜对的非常多。听说这次答对15题以上还有奖品呢!我对比赛信心满满,可是谜面刚亮出来,就让我十分的伤脑筋,很多我都做不出来,例如:“快刀斩乱麻”(打一成语)到底是什么成语呢?这让我冥思苦想,终于在几经辗转之后想出来了,不就是“迎刃而解”吗,我急忙
在答题卡上写上答案,这让我信心大增,呼吁爸爸妈妈一起来答题。最终我们一家回答16题答对了15题,赢得了奖品!
经过这次活动我不仅学会了包汤圆,还提前体会了猜灯谜的乐趣。
以元宵为主题作文篇4
我盼望的元宵节终于来到啦!知道我为什么这么兴奋吗?因为学校下午不上课,有许多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等着我们……吃过午饭,活动就开始了。我先去了阶梯教室,听哥哥们讲元宵节的由来;接着是元宵知识问答,可惜我没有抢到答题。最精彩的是评比自制小灯笼的环节:许多同学提着各式各样的自制灯笼上台了:有白纸做的兔子形状的、有传统圆柱形的、还有用餐巾纸盒做的方形的……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们班胡译文同学用红塑料纸做的中国馆形状的灯笼,非常逼真哦!不过我做的灯笼是用一个红大气球和一些彩带做的,也很别致吧?
接着我们去体操房参加运汤圆、滚汤圆的活动。在运汤圆比赛中,我们小组配合的最好,
获得胜利,每人得到了一颗糖。
接下来是去食堂包汤圆。李老师刚把汤圆面团端过来就被同学们一抢而空,各自像模像样地包了起来。不一会儿功夫,有人包了一个“太阳”;有人包的“蜗牛”和“兔子”;还有的包的“飞机”和“轮船”,我包了4个小小的、圆圆的豆沙馅的汤圆,准备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同学们你看看我的,我看看你的,被千奇百怪的手工自制汤圆逗得哈哈大笑。
最后去走廊猜灯谜。走廊里到处是挂着灯谜的彩灯,好热闹啊!我赶紧挤到人中边看边猜起来,最后猜对了两个,得到了2根棒棒糖。
时间过得真快啊!不知不觉中元宵节活动就结束了。最后我带着3根棒棒糖和4个自制的汤圆美滋滋地回家了。今天过得真开心啊!
以元宵为主题作文篇5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代词人秦观面对元宵佳节,在《生查子》中这样写道。亦唯
有元宵佳节,才会有如此佳句。平日中古代礼仪是非常多的,一年中的热情在今日便会释放,所以才会有这样的诗句,这也真可称为“中国的情人节”。而今日的元宵佳节有戏剧性的与西方的情人节相逢,是一乐趣。
元宵佳节刚至时,是从睡梦中便迎来了。当第一缕阳光从窗外射入屋中,我睁开双眼,觉得这是不寻常的一天,总算是清醒了,想到今日便是元宵节,心中万分欢喜。
洗完脸,只听妈妈喊道:“吃元宵了。”我迫不及待地冲出去,进入厨房,端起那热气腾腾的元宵,十分欢喜。这元宵是那样白,那样糯,进入口中的香甜,更是喜悦,无法用任何语言所能来表述。
吃过元宵,便出门去,哪个脸上不是洋溢着欢乐呢?
虽然自此我也未晓得为何要过元宵节,吃着节日特有的元宵。去书上查元宵节的由来,又有颇多说法。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是富有美好愿望的。那团团圆圆正是美好的寓意,一家人聚在一起吃着元宵,其乐融融,谁又能不欢快呢?
过元宵节,只有晚上才是这个节日的盛事。
且出门去看,家家灯火通明,人们都出来了,烟火占据了天空,是那样的绚丽多彩。人们热热闹闹地走在街上,此时似乎无人觉得是夜晚,是如白天又更甚于白天的明亮,而欢乐也随处可见。再抬头去赏那月光,是那样的明亮,那样圆满,这大概也是中国几千年文化所代代期望的家人团圆。
元宵已过,只留下对它的回忆,但却抒发不少感慨。并留下无数期待……
以元宵为主题作文篇6
过了春节,元宵节转眼就到了。当全国大多数的地方一家人围着桌子吃汤圆时,小城的元宵节却有不一样的风俗。
元宵节这一天下午,人们备好蜡烛、香、烟花,先到自家的祖坟点点蜡烛香,放放烟花,一是新的一年里让祖宗感受一下人间的香火,二是祷求祖上保佑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事业做的红红火火。
趁着家人上坟的时间,家里的主妇们升起灶里的火,一口二尺四寸的大铁锅里,放上大半锅的水,淘米下锅,再放上芋头,腌过的猪骨头、猪肠、豆腐干、香菇等各种佐料。灶下火正旺,锅里水开,白气冒上来,骨头的香味就乘着白气直赴进了鼻端。这时粥还只是一个开始,要慢慢地熬,待到佐料发出的香都融合到一起,锅里的粥越来越稠。上坟的人回来了,一锅香气诱人的杂烩粥就可以出锅了(在我们小城叫咸酸粥)
说起小城元宵节不吃汤圆吃杂烩粥的风俗,这里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很久以前,小城因地处偏远山乡,交通不便,算得上穷乡僻壤了。人们过完春节,备的年货也吃差不多了,又到扳着指头算着粮食的时候,元宵节到了,小城的一巧妇们灵机一动,搜罗了一下家中的剩菜剩饭和不多剩下的年货,到在锅里煮了一锅杂烩粥。一尝之下香浓可口,邻人争相效仿,口口相传,就成了小城元宵节吃杂烩粥的习俗。
埋头“哧溜、哧溜”地吃着粥,母亲总会笑着对我们说:“多吃点,十五夜可要吃十五碗呢,上坟前三碗,回来三碗,看完龙又是三碗,你们敞开了肚子吃。”引来我们的一陈笑声。
这边还在收拾碗筷,那边锣鼓声声响,烟花朵朵开,板龙灯会已经开始了。“锣鼓响,脚底痒”,想起小城的这句谚语正印证了看龙人的心里。
小城的龙是板凳龙,在一条条板凳上以竹条为骨,白纸为身,做出威严生动的龙头,一节节如在飞腾的龙身。做龙是村中做龙老人的拿手活,不过一个龙头,也得做上一两个月,龙身由村中各家的老人负责做好保管。到了舞龙的夜晚,各家各户拿出自家的龙头和龙身,在村中的操场上,用活木栓栓上龙头和一节节龙身,龙头和龙身里再放进蜡烛,一条闪闪在夜间飞腾的游龙就出场了。而举龙即是一个体力活也是一个技术活,要的是举龙人相互间的默契配合,两三百节的龙身加上一个大龙头,龙头的五六个人抬,一节龙身要两个壮汉替换着举。龙身长了,人多了,配合起来就难了。举龙的时候,领头人一喊起,后面的人就得举,领头人一说放,就得放下,如一人配合不好,该放下时没放下,或转弯时偏了点,两条板凳的活栓就全打拆成剪切状,很容易伤到就近看龙的人,有时还会拆翻了蜡烛,烧了龙身。所以每年举龙的人都要挑身强力壮的,还要是有经验的。
月上柳梢头,龙游大街小巷间,人声沸腾,人头涌动。举龙的五六百人加上看龙的,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向前游移,人中有龙,龙中有人,人与龙相亲相近,和谐共存。站在高处看,一条皎龙在夜上下飞腾,龙过街穿巷,每到一家,那家家主摆好蜡烛香火,在锣鼓声烟花声中,龙为人间祷福祝愿。祝愿新的一年里平安健康,幸福美满。
关于元宵节的诗句佳句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