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元宵节的国旗下演讲稿范文
  关于元宵节的国旗下演讲稿范文1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是元宵节,所以我讲话的题目是:元宵与圆梦。
  正月十五为什么称为元宵节呢?原因是:元就是第一的意思,元月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宵是夜晚,正月十五是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为元宵。元宵节起源于--年前西汉时期。
  传说,汉高祖刘邦死后,他的儿子刘盈当了皇帝,也就是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到吕太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吕后病死后,吕氏家族害怕受到刘氏家族的排挤,密谋彻底夺取刘氏江山。刘氏宗室刘囊,为保住刘氏江山,联合周
勃、陈平起兵讨伐,最后平定了“吕氏之乱”,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平乱之后,大臣们拥立刘邦的二儿子刘恒为皇帝,称汉文帝。汉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吕氏之乱”日子,定为与民同乐的日子,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元宵节”。
  按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人们赏花灯、猜灯谜、放烟火、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先前我问了几个同学,元宵节这天准备怎么过?同学们回答元宵节这天和家人一起吃顿元宵,叙叙亲情,送一送外出打工的亲人,圆父母一个梦。
  同学们,你们眷恋亲情,思念父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你们疼爱父母、孝敬父母想圆父母的梦,是非常好的。我为镇中小学有那么多有情有义的学生感到自豪,感到欣慰。同学们,你知道父母的梦吗?
  父母的真正的梦绝不是和孩子一起吃汤圆,也不是和你们朝夕相见,而是希望你们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之高翔。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才是家长的梦啊!
  为了心中的梦,国外的家长都让孩子打工锻炼,就是亿万富翁的子女也不例外。
  为了心中的梦,你们的父母外出打工,背井离乡,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也毫无怨言;为了心中的梦,你们的父母东挪西借,也要让你享受优质的教育;为了心中的梦,可以说做父母的,就是赴汤蹈火也再所不辞;为了心中的梦,父母对于儿女已经做到了竭尽全力,问心无愧。
  同学们,在元宵节的早晨,请你扪心自问:为了父母的梦,你做到问心无愧吗?为了父母的梦,你做到竭尽全力吗?你是不是在浪费父母的血汗钱?你是不是在做让父母心痛的事?你的行为是不是正在让父母的梦一点一点地破灭?
  同学们,如果你真的懂事、真的孝敬父母,那你就要圆父母真正的梦!
  祝愿天下父母美梦成真!
 
 
  关于元宵节的国旗下演讲稿范文2
  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元宵节。这个始于汉代,盛行于唐宋的节日,一直沿袭至今。历代有不少诗人为之妙笔传情。展灯、观灯是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汉朝张灯一夜,唐朝增至三夜,从十四到十六,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家家门外灯火通明,男女老少上街观灯,车水马龙好不热闹!诗词中自然不乏对这一活动的吟咏。唐朝诗人郭利贞在《上元》诗中这样描绘观灯的情景:“九陌连灯影,千门度月华。倾城出宝骑,匝路转香车。”宋代朱淑真在《元夜》中写道:“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声闹春风”。 清代何景明在《元夕怀都下之游》中描述:“已见炬如千树列,更看灯似百花开”。
  除了看花灯,吃元宵是元宵节里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不少文人墨客连元宵的味道以及制作的过程都有精描细绘。清代符曾的《上元竹枝词》不但道出当时的元宵是何种馅、什么米,甚至连谁家的粉好等都写得清清楚楚:“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李调元的《元宵》词与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不同的是他所描绘的是南方元宵节的场景:“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圆。”
  值得一提的是,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古代,由于封建礼教森严,平日里男女不许谋面,元宵灯节正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可以自由活动、认识彼此的机会。写元宵情思的诗词不胜枚举,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可谓独树一帜:“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红红火火的元宵节,是中华大地土生土长的一个文化因子,它和一副副喜气洋洋的春联,一声声响彻年头年尾的爆竹,一篇篇文辞优美的诗词歌赋,构成了饶有雅趣的特中国年。
关于元宵节的诗句佳句
 
  关于元宵节的国旗下演讲稿范文3
  老师们同学们:
  新年好!
  按照中国传统,不出正月十五,不算过完年。我们刚欢度了喜庆祥和的春节,再过三天,
我们又将迎来元宵节了。元宵节目前虽然还没有像除夕、清明、端午、中秋这四个传统节日一样被确立为国家法定假期,但从古至今,元宵佳节同样也承载了中华民族太多美好的希望和祝福,被历代文人墨客反复歌吟,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三十的火,十五的灯”,元宵是热热闹闹中国年的“压轴戏”。这一天,一切活动的主题强调一个“闹”字。然而,这里面传承的是怎样的一种传统文化呢?下面请允许我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天上明月,人间情怀,元宵节的明月这一特殊天象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月亮节、团圆节、狂欢节。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用“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的诗句来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把元宵节燃灯比作天上明月、流星雨一样耀眼绚烂。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更是留下了许多歌咏元宵节的优美诗篇,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等佳句更是千古流传。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由于满族入侵,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写灯迷,猜灯谜的人众多。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